第079章 準備送小梅
家事:爸爸的爸爸叫外公 作者:哈爾大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鄒傑幫二賴子分析問題,切中要害,二賴子撓著癢癢,任憑鄒傑往下說。
鄒傑繼續道:“要我說,既然已經這樣了,木已成舟,就不如順水推舟,把壞事變成好事。”
“壞事就是壞事,還能變成啥好事?你別拿話套我,”二賴以為鄒傑是勸他把得到的懸賞給馬寡婦,有些激動,“把米麵豆油給她填坑就變好事了?門兒都沒有。”
“我不是那個意思。”鄒傑繼續說道,“我的意思是讓你爹和秦小玉成為一家人,所有的風言風語自然就會煙消雲散了,他倆能抬起頭做人,你呢,更是好處多多。”
“對我有什麽好處?我怎麽好處多多?”
二賴子不關心這事可不可行,成與不成,他急於想知道自己的好處在哪裏。
鄒傑說:“你爹如果娶了秦小玉,暫時你們是一家人,有人幫你爺倆收拾屋子、做飯,這都是小事,等將來你真想娶百秋當媳婦,你爹搬到秦小玉家住,你和百秋可以自立門戶,住你現在的房子,你們小夫妻好好過日子,豈不是兩全其美?”
聽到這話,二賴子立刻兩眼放光,又撓起了腦袋:“哎,好像真是這麽回事,你讓我想想,我沒有你心眼多,你說來說去,別把我繞進去。”
“那你回去好好想想,同意了告訴我一聲。”鄒傑說,“我開誠布公地說,暫時對你不利的就是秦小玉家負擔大點,人口多,沒勞力,我會動員秦小玉參加勞動,將來,你另立門戶了,與你沒啥關係。”
“行,我信你的,”二賴子起身,“用我給你磕個頭不?不用,我可走了。”
二賴子樂顛顛地走出房門,沒忘向小梅媽說聲:謝謝。
有了好的開始,鄒傑繼續行動,下午歇氣的時候找到了喬萬福。
鄒傑向喬萬福說明了意圖,喬萬福求之不得,一百個願意,就差感謝鄒傑八輩祖宗了。
鄒傑一鼓作氣,主動來到了馬寡婦秦小玉的家。
馬寡婦秦小玉昨天一天沒等到鄒傑,她心裏對鄒傑的誠意產生了懷疑,現在鄒傑主動找她,她滿懷期待。
“你來了,鄒主任,快進屋,你看我這兒……讓你見笑了。”
馬寡婦不會說什麽客套話,但是對鄒傑的光顧感到親切和榮幸。她手忙腳亂地收拾雜亂的屋子,為鄒傑撣一撣炕沿,又把孩子攆出門去。
“馬嫂子,之前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今天才知道,以後我還是叫你秦姐吧。”鄒傑親切地說。
沒想到,鄒傑隻說這一句話,馬寡婦的眼淚就止不住掉下來。“嗯,行,還沒有誰像你這樣瞧得起我呢。”
“你的情況和你家的情況我大致了解一些,咱們都是女人,我知道你的苦,懂你的感受,雖然是新社會新國家,但是也很不容易,生活很艱難。”鄒傑很誠懇。
馬寡婦隻顧抹眼淚,難得遇到了知己:“平時我都不敢出去見人,你說我的命怎麽這麽苦?”
“你不是命苦,你是不敢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敢往前邁出一步。”鄒傑說,“秦姐,你別怪我說話難聽,你好爭好鬥,其實是不甘心被命運擺布,但你又很無奈,所以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你年紀不大,以後的路還長著呢,這樣下去,你的生活永遠看不到光亮。
你一個人也就算了,還有兩個可愛的孩子,你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孩子考慮,大小子十來歲了,應該送他上學,好歹也要讓孩子念幾年書,學些文化。”
“鄒主任,你說的都是我的心裏話,可是我寡婦失業的,又不能下地勞動,每年就那麽一點兒救濟和補貼,我一個人養兩個孩子,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我有啥辦法?”
馬寡婦說著說著痛哭起來,鄒傑覺得火候到了。
馬寡婦的房間裏,炕沿的正上方有一個幔杆,沒掛幔帳,幔杆上搭著臨時衣物和擦臉毛巾。
鄒傑看著馬寡婦哭得傷心流淚,把擦臉的毛巾從幔杆上拽了下來,遞給馬寡婦。
“秦姐,別傷心,哭壞了身子沒人心疼,我們女人自己不堅強沒人替我們堅強。”
馬寡婦拭淚,鄒傑等馬寡婦穩定了一下情緒,繼續說道:“依我看,你不參加生產隊勞動,生產隊按五保戶照顧你,這不是長遠之計,你參加生產隊勞動,無親無故,孩子沒人照顧也是難為你,最好是成個家,有個知冷知熱疼你的男人,他去生產隊勞動,你在家做幫襯,洗衣做飯,再養幾頭豬,養些雞鴨鵝,日子就好過了。”
“理是這個理,可是你也知道,我名聲不好,又帶兩個孩子,哪個男人願意往火坑裏挑?”馬寡婦唉聲歎氣。
“那可不一定。”鄒傑反駁說。
“這男人我是看透了,你讓他偷腥他百般獻你的殷勤,你要讓他真心實意跟你過日子他躲你遠遠的。”
“不見得,我看喬萬福這人就不錯。”
“你可別提他,我恨他恨得要死,一提他我就氣不打一處來。”
“你不見得真的恨他,是事趕事讓你丟了臉麵,受了委屈,他被公安抓走,他願意嗎?他遭的罪不比你受的委屈少。”
鄒傑開導說,“現在外麵風言風語,唾沫星子能淹死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你倆名正言順在一起,成為一家人,不僅顧及了臉麵,也能解決你和你家的實際問題。”
馬寡婦好半天不言語,一邊拭淚一邊唉聲歎氣。
“秦姐,我知道你擔心啥,我已經找喬萬福了,他打心眼裏願意,另外,我也找了喬虎,就是二賴子,他也支持你們在一起。”鄒傑說,“將來讓喬萬福到你家和你在一起生活,喬虎有心娶何百秋當媳婦,這事如果成了,他們夫妻倆可以自立門戶,住在他家現在的房子,至於怎麽分家,都是一家人,好商量。”
鄒傑說過之後,看馬寡婦的反應,馬寡婦突然抱住了鄒傑,又跪在了地上,沒有言語,眼淚奪眶而出。
鄒傑知道這事十有八九成了,安撫一會兒馬寡婦,建議春耕會戰之後就把喜事辦了。
到時候,讓全屯的人都幫襯一把,有錢的幫個錢場,有物的幫個物件,沒錢沒物的幫個人場,眾人拾柴火焰高,鄒傑表示自己也會出一份力。
馬寡婦感激涕零。
鄒傑臨走之前說:”秦姐,不知道我給你的答複滿不滿意?”
馬寡婦難為情,像閨蜜一般捶打鄒傑,把鄒傑送出很遠。
離開了馬寡婦家,回招待所還早,鄒傑一個人在屯子裏轉轉,說不上有什麽目的,總之,她想多了解一些。
屯子裏社員們去會戰,家裏留下的多數是老人和沒上學的孩子。
老人也沒閑著,隻要身體允許,都在力所能及地勞動。
叔叔大爺編筐窩簍,收拾菜園,起糞墊圈;大娘大媽看管孩子,喂雞喂鴨,洗衣做飯;有去山野溝塘為家畜家禽采集山野菜的,也有在房前屋後擺弄石頭瓦塊的。
鄒傑走著走著,來到了屯東頭,見到一個大院,她到幸福屯蹲點有些時日了,還從來沒有到過這個地方。
這個大院比起生產隊社略小一些,大院裏有一趟土坯房和一眼廢棄的水井,院子裏散放著一些木料。
這是前幾年農業合作社留下的,這裏曾經是磨坊、碾坊和豆腐坊,現在石磨和碾子還在,隻不過,這裏已變成了木工房。
鄒傑看大院裏有人在幹活,她便走進了院子。
院子裏一老一少在做木工,老木匠用墨鬥在一塊刨好的木板上劃線,年輕人在一旁的寬板凳上正在刨著另一塊木板。
這一老一少是父子倆,姓張,父親五十多歲是老木匠,兒子二十五歲,跟父親學徒。
鄒傑想到,木匠和裁縫都是手藝活,她尤其關心這對父子是不是公社社員,如果是公社社員做這種百姓家的私活,如何記工,如何分配。
鄒傑上前打招呼,經過和木匠父子攀談,了解到爺倆正忙著為外村人打一副棺槨。
這對父子都是公社社員,每天的木工活不固定,有生產隊安排的,有生產隊社員家的,也有外生產隊的,比如這副棺槨就是外生產隊一個社員家庭委托的。
平時,生產隊安排的木工活,按照工作量和工作時長核定工分,木匠每天工分十分,學徒每天八分。
本屯社員委托的木工活,也是根據工作量和工作時長,比照木匠每天十分,學徒每天八分計算,扣除委托社員的工分,記在木工和學徒賬上。
屯外老百姓委托的木工活按約定俗成的價錢收費,這筆錢交給生產隊作為集體積累,然後依然按照工作量和工作時長為木匠和學徒記工分。
這項操作並不複雜,平時由生產隊會計負責統計為木匠和學徒記工分。
鄒傑聽得明白,覺得這樣做等價交換切合實際,也符合人民公社要求。
但是,張木匠兒子的一番話,讓她不知如何回答。
鄒傑繼續道:“要我說,既然已經這樣了,木已成舟,就不如順水推舟,把壞事變成好事。”
“壞事就是壞事,還能變成啥好事?你別拿話套我,”二賴以為鄒傑是勸他把得到的懸賞給馬寡婦,有些激動,“把米麵豆油給她填坑就變好事了?門兒都沒有。”
“我不是那個意思。”鄒傑繼續說道,“我的意思是讓你爹和秦小玉成為一家人,所有的風言風語自然就會煙消雲散了,他倆能抬起頭做人,你呢,更是好處多多。”
“對我有什麽好處?我怎麽好處多多?”
二賴子不關心這事可不可行,成與不成,他急於想知道自己的好處在哪裏。
鄒傑說:“你爹如果娶了秦小玉,暫時你們是一家人,有人幫你爺倆收拾屋子、做飯,這都是小事,等將來你真想娶百秋當媳婦,你爹搬到秦小玉家住,你和百秋可以自立門戶,住你現在的房子,你們小夫妻好好過日子,豈不是兩全其美?”
聽到這話,二賴子立刻兩眼放光,又撓起了腦袋:“哎,好像真是這麽回事,你讓我想想,我沒有你心眼多,你說來說去,別把我繞進去。”
“那你回去好好想想,同意了告訴我一聲。”鄒傑說,“我開誠布公地說,暫時對你不利的就是秦小玉家負擔大點,人口多,沒勞力,我會動員秦小玉參加勞動,將來,你另立門戶了,與你沒啥關係。”
“行,我信你的,”二賴子起身,“用我給你磕個頭不?不用,我可走了。”
二賴子樂顛顛地走出房門,沒忘向小梅媽說聲:謝謝。
有了好的開始,鄒傑繼續行動,下午歇氣的時候找到了喬萬福。
鄒傑向喬萬福說明了意圖,喬萬福求之不得,一百個願意,就差感謝鄒傑八輩祖宗了。
鄒傑一鼓作氣,主動來到了馬寡婦秦小玉的家。
馬寡婦秦小玉昨天一天沒等到鄒傑,她心裏對鄒傑的誠意產生了懷疑,現在鄒傑主動找她,她滿懷期待。
“你來了,鄒主任,快進屋,你看我這兒……讓你見笑了。”
馬寡婦不會說什麽客套話,但是對鄒傑的光顧感到親切和榮幸。她手忙腳亂地收拾雜亂的屋子,為鄒傑撣一撣炕沿,又把孩子攆出門去。
“馬嫂子,之前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今天才知道,以後我還是叫你秦姐吧。”鄒傑親切地說。
沒想到,鄒傑隻說這一句話,馬寡婦的眼淚就止不住掉下來。“嗯,行,還沒有誰像你這樣瞧得起我呢。”
“你的情況和你家的情況我大致了解一些,咱們都是女人,我知道你的苦,懂你的感受,雖然是新社會新國家,但是也很不容易,生活很艱難。”鄒傑很誠懇。
馬寡婦隻顧抹眼淚,難得遇到了知己:“平時我都不敢出去見人,你說我的命怎麽這麽苦?”
“你不是命苦,你是不敢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敢往前邁出一步。”鄒傑說,“秦姐,你別怪我說話難聽,你好爭好鬥,其實是不甘心被命運擺布,但你又很無奈,所以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你年紀不大,以後的路還長著呢,這樣下去,你的生活永遠看不到光亮。
你一個人也就算了,還有兩個可愛的孩子,你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孩子考慮,大小子十來歲了,應該送他上學,好歹也要讓孩子念幾年書,學些文化。”
“鄒主任,你說的都是我的心裏話,可是我寡婦失業的,又不能下地勞動,每年就那麽一點兒救濟和補貼,我一個人養兩個孩子,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我有啥辦法?”
馬寡婦說著說著痛哭起來,鄒傑覺得火候到了。
馬寡婦的房間裏,炕沿的正上方有一個幔杆,沒掛幔帳,幔杆上搭著臨時衣物和擦臉毛巾。
鄒傑看著馬寡婦哭得傷心流淚,把擦臉的毛巾從幔杆上拽了下來,遞給馬寡婦。
“秦姐,別傷心,哭壞了身子沒人心疼,我們女人自己不堅強沒人替我們堅強。”
馬寡婦拭淚,鄒傑等馬寡婦穩定了一下情緒,繼續說道:“依我看,你不參加生產隊勞動,生產隊按五保戶照顧你,這不是長遠之計,你參加生產隊勞動,無親無故,孩子沒人照顧也是難為你,最好是成個家,有個知冷知熱疼你的男人,他去生產隊勞動,你在家做幫襯,洗衣做飯,再養幾頭豬,養些雞鴨鵝,日子就好過了。”
“理是這個理,可是你也知道,我名聲不好,又帶兩個孩子,哪個男人願意往火坑裏挑?”馬寡婦唉聲歎氣。
“那可不一定。”鄒傑反駁說。
“這男人我是看透了,你讓他偷腥他百般獻你的殷勤,你要讓他真心實意跟你過日子他躲你遠遠的。”
“不見得,我看喬萬福這人就不錯。”
“你可別提他,我恨他恨得要死,一提他我就氣不打一處來。”
“你不見得真的恨他,是事趕事讓你丟了臉麵,受了委屈,他被公安抓走,他願意嗎?他遭的罪不比你受的委屈少。”
鄒傑開導說,“現在外麵風言風語,唾沫星子能淹死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你倆名正言順在一起,成為一家人,不僅顧及了臉麵,也能解決你和你家的實際問題。”
馬寡婦好半天不言語,一邊拭淚一邊唉聲歎氣。
“秦姐,我知道你擔心啥,我已經找喬萬福了,他打心眼裏願意,另外,我也找了喬虎,就是二賴子,他也支持你們在一起。”鄒傑說,“將來讓喬萬福到你家和你在一起生活,喬虎有心娶何百秋當媳婦,這事如果成了,他們夫妻倆可以自立門戶,住在他家現在的房子,至於怎麽分家,都是一家人,好商量。”
鄒傑說過之後,看馬寡婦的反應,馬寡婦突然抱住了鄒傑,又跪在了地上,沒有言語,眼淚奪眶而出。
鄒傑知道這事十有八九成了,安撫一會兒馬寡婦,建議春耕會戰之後就把喜事辦了。
到時候,讓全屯的人都幫襯一把,有錢的幫個錢場,有物的幫個物件,沒錢沒物的幫個人場,眾人拾柴火焰高,鄒傑表示自己也會出一份力。
馬寡婦感激涕零。
鄒傑臨走之前說:”秦姐,不知道我給你的答複滿不滿意?”
馬寡婦難為情,像閨蜜一般捶打鄒傑,把鄒傑送出很遠。
離開了馬寡婦家,回招待所還早,鄒傑一個人在屯子裏轉轉,說不上有什麽目的,總之,她想多了解一些。
屯子裏社員們去會戰,家裏留下的多數是老人和沒上學的孩子。
老人也沒閑著,隻要身體允許,都在力所能及地勞動。
叔叔大爺編筐窩簍,收拾菜園,起糞墊圈;大娘大媽看管孩子,喂雞喂鴨,洗衣做飯;有去山野溝塘為家畜家禽采集山野菜的,也有在房前屋後擺弄石頭瓦塊的。
鄒傑走著走著,來到了屯東頭,見到一個大院,她到幸福屯蹲點有些時日了,還從來沒有到過這個地方。
這個大院比起生產隊社略小一些,大院裏有一趟土坯房和一眼廢棄的水井,院子裏散放著一些木料。
這是前幾年農業合作社留下的,這裏曾經是磨坊、碾坊和豆腐坊,現在石磨和碾子還在,隻不過,這裏已變成了木工房。
鄒傑看大院裏有人在幹活,她便走進了院子。
院子裏一老一少在做木工,老木匠用墨鬥在一塊刨好的木板上劃線,年輕人在一旁的寬板凳上正在刨著另一塊木板。
這一老一少是父子倆,姓張,父親五十多歲是老木匠,兒子二十五歲,跟父親學徒。
鄒傑想到,木匠和裁縫都是手藝活,她尤其關心這對父子是不是公社社員,如果是公社社員做這種百姓家的私活,如何記工,如何分配。
鄒傑上前打招呼,經過和木匠父子攀談,了解到爺倆正忙著為外村人打一副棺槨。
這對父子都是公社社員,每天的木工活不固定,有生產隊安排的,有生產隊社員家的,也有外生產隊的,比如這副棺槨就是外生產隊一個社員家庭委托的。
平時,生產隊安排的木工活,按照工作量和工作時長核定工分,木匠每天工分十分,學徒每天八分。
本屯社員委托的木工活,也是根據工作量和工作時長,比照木匠每天十分,學徒每天八分計算,扣除委托社員的工分,記在木工和學徒賬上。
屯外老百姓委托的木工活按約定俗成的價錢收費,這筆錢交給生產隊作為集體積累,然後依然按照工作量和工作時長為木匠和學徒記工分。
這項操作並不複雜,平時由生產隊會計負責統計為木匠和學徒記工分。
鄒傑聽得明白,覺得這樣做等價交換切合實際,也符合人民公社要求。
但是,張木匠兒子的一番話,讓她不知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