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裏受傷,賽季報銷。


    換做其他賽季,公牛肯定用埃文·富尼耶暫替庫裏打戰術。


    頂多就是杜恩多承擔一些進攻任務,重新轉變為球隊的第一得分點。


    與此同時,再給其他角色球員,量身定做一些適合他們發揮的戰術,公牛整體進攻效率,或許不會下滑多少。


    而公牛本身是防守強隊,靠著防守就能贏下許多場比賽。


    隻要解決掉庫裏缺席後的得分問題,以及彌補上庫裏的外線投射火力,公牛依舊是公牛,依舊是那支東部第一的球隊。


    可問題是,公牛這賽季繼續追求戰績,也沒太大的意義。


    常規賽終究是為季後賽服務的,為總冠軍服務的。


    公牛傷了庫裏之後,即便常規賽打得再好,季後賽前兩輪能僥幸晉級,最終殺到總決賽的可能性,也已經非常渺茫。


    而且,打季後賽跟打常規賽是不一樣的。


    在常規賽期間,一支球隊即便單核帶隊,也不是不能靠著球星爆種,靠著角色球員站出來贏球。


    可是到了季後賽呢?單核就不太能行得通了!


    確實,nba曆史上也有一些單核總冠軍的特殊情況。


    可是更多的單核球隊,早早倒在了首輪、次輪的季後賽中。


    要說nba主教練,臨場布置水平差的,確實有不少。


    可是要說賽前布置差的,那還真找不出來幾個。


    即便一些光會打雞血、搞人際關係的主教練,也知道如何限製單核球隊。


    打單核是吧?這還不簡單!


    隻要切斷球星跟其他隊友的聯係,剩下的做好防守就完事了!


    為什麽說的這麽簡單呢?


    那是因為角色球員的能力和潛力有限,屬於一眼就能看到頭的。


    而且,有些客觀因素也不能忽略。


    常規賽,即便是重要一些的主要輪換球員,場均出手次數,通常也就七八次。


    場均七八次的出手能得多少分呢?


    外線通常不會超過10分,內線得分效率稍微高一點,可即便場見得分超過10分,也不會超太多。


    到了季後賽,少了一些機會球和簡單球得分,場均10分左右的得分,還能維持住嗎?


    再者說,角色球員的得分,很多都不是自主得分。


    而是靠著球星吸引防守,這才借助隊友的幫助,打進那些機會球、簡單球,轉變為他們的個人數據。


    同樣打季後賽,球星遭遇到的防守強度,跟角色球員是完全不同的。


    角色球員有大量機會球,也可以按照戰術來打,靠著球星吸引防守,打進一些簡單球。


    球星卻要打一些困難球,攻堅球,強行靠著個人能力來幫助球隊得分。


    如今公牛隊內,具備持球單打,有效的消化困難球的角色球員嗎?


    或許有,但大概率沒有。


    公牛隊內這批角色球員,潛力是有的,但是在杜恩、庫裏、倫納德等人的庇護下,一直沒機會打困難球、攻堅球。


    如今要趕鴨子上架,讓他們做這種本該球星來做的事情,那麽大概率就是自亂陣腳,搞得一塌糊塗。


    當然了,也有小概率,經過剩下三十多場常規賽的培養,一下子就打出來了,彌補了庫裏的火力。


    但是,現在公牛管理層和教練組,共同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他們到底行不行?


    一個一個試肯定來不及了,光是挑米德爾頓,或者富尼耶,來彌補庫裏的空缺,也有點冒險。


    一方麵是,公牛教練組和管理層還沒到病急亂投醫的時候。


    另一方麵,兩人都是四年級新秀,這賽季打完就要麵臨續約的問題。


    一旦打出來了,公牛恐怕就續不起了!


    下賽季新秀頂薪兩千萬,庫裏都沒拿這麽多!


    如果沒打出來,又浪費了這三十多次常規賽,而且人也未必能留得住。


    畢竟給機會了,給球權了,數據也能漲一漲。


    其他球隊大概率還願意賭一賭,公牛就未必願意舍命陪君子,母隊續約。


    也是考慮到這些問題,公牛不願意這麽快找庫裏的戰術替代品。


    更多還是主打一碗水端平,雨露均沾,給隊內所有新秀,都提供一些機會。


    畢竟,今年庫裏受傷了,並不代表著明年不會受傷。


    公牛接下來兩個賽季,肯定是要爭冠的!


    傷病也是比賽的一部分!公牛必須提前做好,庫裏受傷公牛依舊能夠奪冠的方案。


    試想一下,下個賽季,季後賽開打前,或者開打期間,庫裏又受傷了,這該怎麽辦?


    庫裏受傷缺陣後,最大的問題就是暫時沒人能夠補上庫裏那一部份的得分。


    以杜恩現在的狀態,季後賽場均30分,也已經很了不起了。


    庫裏若是還在,即便得分效率再低,消化球權還是沒問題的,隻要給足場均20次左右的球權,場均25分肯定也能打出來。


    而公牛有了杜恩和庫裏的基本盤,其他角色球員隻要做好防守,不讓對手得分超過100分。


    這種時候公牛想要贏球,剩下那些角色球員,隻需要補齊的分數,也就四五十分罷了。


    換而言之,季後賽以八人輪換計算,隻要剩下六人當中,有一人爆種單場20分,其他五人每人拿5分,也能贏得比賽勝利。


    如果沒人爆種,至少三人得分上雙,剩下三名角色球員隻要幹好髒活累活,得分少點問題也不大。


    可是,庫裏賽季報銷,問題就嚴重了!


    原本該由庫裏來投的困難球誰來投,原本屬於庫裏能投的三分球誰來投?


    總不能什麽事情都由杜恩來幹吧?


    一旦杜恩體力耗盡,公牛需要其他球員拿球單打,誰來消化球權,誰來穩定得分?


    即便明年季後賽,杜恩的狀態依舊保持的不錯,係列賽場均能砍下30分。


    公牛想要贏球,格林,戈貝爾,米德爾頓,克勞德,博揚,富尼耶,希伯特,也必須每人打出場均10分的表現才行。


    當然了,今年也正麵臨著這樣的問題。


    公牛想要在庫裏缺陣的情況下贏球,就需要兩名穩定15+的得分手。


    在常規賽階段,內部挖掘出這樣的球員,或許不難。


    可到了季後賽,就沒那麽容易了。


    光靠杜恩一個人吸引防守,可沒辦法給隊友們喂那麽多餅,製造那麽多機會球。


    這賽季公牛為什麽能夠坐穩東部第一,還是因為庫裏打出來了,打出了常規賽前五的表現!


    當然了,這裏有戰術加成,也有杜恩等人的幫助。


    但是,庫裏反饋給其他隊友的好處,也是實打實的。


    庫裏缺席之後,公牛的角色球員們,打得確實沒之前那麽自在、痛快。


    即便球權增加了,得分數據卻沒明顯的漲幅,得分效率甚至還出現了下降的情況,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公牛這批角色球員,雖然不少已經領取到了總冠軍戒指,甚至像格林這樣都已經是替補全明星了,但是成色還是不夠。


    或許防守端,他們做的很好,但是籃球畢竟是得分遊戲。


    光會防守,無法得分,總歸隻是個藍領。


    當然了,即便會投三分,能夠得分又怎樣?


    3d,即便是所謂的聯盟第一3d,還不是一種角色?


    角色球員之所以是角色球員,就是穩定性遠遠不如球星,難以擔當大任。


    個別外線球員,手感來了得分爆發力很強,對飆球星也不落下風。


    可是,當對手的外線大閘專門過來逮捕,這又該如何應對?


    強如巔峰湯普森,季後賽拉胯的場次也是比比皆是,這就更遑論其他角色球員了。


    季後賽為什麽是球星的舞台?


    高強度,高壓力的比賽下,角色球員的發揮,就是沒球星那麽穩定!


    當然了,即便是球星,遇上特別難打的比賽,往往也會拉胯一兩場!


    更別說是實力不如球星的角色球員。


    在nba,身價雖然並不代表一切,但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到了季後賽,整錢就是要比零錢好用!


    甚至,在更激烈更強硬的季後賽當中,普通球星跟巨星、超巨,也會暴露出非常大的差距。


    所以說,今年、明年、後年,公牛想要在庫裏缺陣的情況下季後賽贏球,光靠目前角色球員的質量,是完全不夠的。


    公牛需要增強角色球員的實力,也需要在休賽季引援一位有持球攻堅能力的老三,亦或是在下個賽季的常規賽,自己培養出一位。


    總之,本賽季的結局基本上已經注定了。


    公牛想要靠杜恩單核帶隊,絕對是走不遠的。


    正常情況下,單核球隊,即便運氣很好,係列賽中有一兩場比賽,有角色球員能夠站出來。


    但是也不太可能,場場比賽的運氣都那麽好,角色球員都能夠發揮出媲美球星的作用。


    換而言之,公牛如果不想提前放棄季後賽,放棄常規賽。


    那麽就必須在剩下三十多場常規賽裏,找到能消化庫裏球員,能夠穩定砍下場均20+的球員。


    甚至,這一名球員,還要具備在季後賽穩定發揮的潛質,否則就是白忙活。


    其實再過幾年,米德爾頓和約基奇都能具備這樣的實力。


    可是現在的話,米德爾頓還差一些火候,尚且顯得成色不足,難以擔當大任。


    約基奇就跟缺火候,缺時間來熬油,將他的五花肉好好煎一煎,轉化出更多天賦來,加速他的成長。


    至於公牛隊內其他人,格林,戈貝爾,克勞德,阿隆·戈登,基本上都是不具備自主進攻能力的藍領球員。


    說好聽點,就是願意幹髒活累活,符合冠軍球隊需求的優質奪冠拚圖。


    說難聽點,一旦拿他們當核心培養,就必須指望球隊的老大、老二足夠c,要不然還真帶不動。


    所以,目前公牛隊內的情況,沒有一個人能指望得上。


    即便用剩下三十多場常規賽來培養米德爾頓和約基奇,也已經為時已晚,難以在季後賽派上大用場。


    現在公牛的困境就是,沒有第二得分點,也沒有第二核心,光靠杜恩獨木難支。


    而其他角色球員,也不具備在庫裏缺席,球隊缺少一個無球神射手拉開空間的情況下,在季後賽的高強度防守下,穩定得分的能力。


    簡單地說,比賽開打前,邁克·布朗和泰倫·盧根本想不到,接下來到底那些人能夠在球場上發揮該有的作用,幫助杜恩補齊剩下七八十分,幫助球隊贏球。


    也是想不到,所以暫時也不知道該培養誰,該確立誰為球隊的第二核心。


    最終,公牛教練組,也隻能提前降低對季後賽的期待,將近期的任務轉變為培養新秀。


    正是因此,庫裏缺陣之後,公牛教練組一開始還在嚐試米德爾頓和富尼耶,誰更適合上首發。


    等到管理層反應過來,米德爾頓和富尼耶的合同都需要壓一壓,於是很快就跟教練組通氣。


    緊接著約什·理查德森和諾曼·鮑威爾,這兩位之前被下方到發展聯盟的新秀,很快就被找回,並且得到重用。


    雖然上首發的是米德爾頓,但是米德爾頓和富尼耶兩人的出場時間和球權,卻比兩位新秀要少一些。


    與此同時,以往經常在垃圾時間登場的波蒂斯,阿隆·戈登和約基奇,也獲得了一部分原本屬於克勞德,格林以及戈貝爾的上場時間,個人數據開始不斷上漲。


    隻能說,為了避免休賽季自家培養的新秀都跑別人球隊,下賽季公牛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公牛管理層不得不采取這些上不得台麵的小手段。


    其實這也不能怪管理層,nba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生意。


    每當工資帽大幅度上漲,球員往往是歡天喜地,管理層卻是愁眉難舒。


    很多時候,垃圾合同給多了,再功勳卓越的管理層,也要被球隊老板炒魷魚。


    而爭冠球隊的合同,有為難給!


    工資帽、奢侈稅的規則出台後,絕大多數時候,爭冠遊戲就不再是球星球場上巔峰對決,一較高下,才能分勝負的體育競技比賽了。


    而是變成了清空薪金,堆積選秀權,再球星堆砌,用來爭冠的資本遊戲。


    前幾年,公牛靠著新秀紅利,再加上老板願意交奢侈稅,拿了不少總冠軍。


    當然杜恩的個人實力也發揮著相當大的作用。


    如今公牛又要重新樹立奪冠的目標,薪金空間和球隊配置的重要性,也就再度顯露出來了。


    所以,現階段公牛雖然急需培養角色球員的實力,卻也不得不暫且壓製隊內的四年級新秀,讓他們集體進入輪休調換名單。


    至於一直撈不到上場時間的一、二年級新秀,則獲得了更多以賽代練,提升實力的機會。


    不過,新秀畢竟是新秀,成長期間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公牛為了培養新秀,提升角色球員的實力,短時間內球隊戰績不斷下滑。


    好在,等人新秀正式融入球隊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轉變。


    缺少庫裏的公牛依舊是東部豪強,除了打不過西部強隊之外,跟東部的魚腩隊過過招還是沒問題的。


    況且,到了常規賽最後階段,公牛培養的新秀們,也有點磨練出來了。


    再考慮到擺爛隊擺得更徹底,公牛在常規賽收官階段,打得倒是不錯。


    52勝30負,公牛最終還是以東部第二的戰績,結束這個賽季。(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養生籃球,從啃老湖人F4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著晨曦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著晨曦跑並收藏養生籃球,從啃老湖人F4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