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之後兩家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頓慶祝餐,慶祝神獸們終於開學了,家長們終於解放了,轉眼之間到了第二天,今天同學們剛到教室,就看到劉俊宇老師在教室等待著大家,因為第一節課是語文,就在同學們高興之際,隻見劉老師從桌兜裏麵拿出了一份卷子:


    “親愛的同學們,由於你們來自不同的幼兒園,可能成績有所不同,為了更好的對你們進行高效的教育,我們進行一次摸底測試,請同學們把桌麵上的學習物品收起來,拿出筆來準備測試”


    說著就把測試卷發了下去,這一群剛剛還歡聲笑語的寶寶們,瞬間像霜打了似的,無精打采起來,慕容翰和王楚晗兩人對視一眼皆露出了一臉無奈之色,忍不住心中抱怨起來:開學第一天就開始考試,啊不,是第二天,這也太無語了吧,一來就測試,以後還讓我們怎麽活啊!蒼天啊,為什麽這麽對待我們這些孩子啊!


    不過抱怨歸抱怨,測試卷還是要做的,誰讓我們是學生呢,近下來的一節課中,全班都開啟了做題時刻,題目雖然不難但是防不住有些同學寫得慢啊,你說人家寫得慢你有什麽辦法,總不能一直催吧,還別說這位同學的正確率還是蠻高的;


    接下來就是批改了,當堂批改,不改分數隻改對錯,雖然剛開學但是看得出來這些孩子在假期還是下了功夫的,一天時間就這麽過去了;


    雖然都是在南方但教育環境卻有著不小的差別;大涼山腳下的山村卻是另外一番風景,這裏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住,那就有人問了‘他們的爸爸媽媽呢’毫無疑問答案就是‘外出打工’為了孩子以後能過得好一些,還有極個別是因為父母不在人世了,我們稱之為留守兒童(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者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


    在這裏想說一下留守兒童的相關問題;


    首先,留守兒童是一個群體,是一個集合名詞。在這個群體之中比較明顯的有兩類人。


    第一類孩子與大多數孩子無異,甚至在思想上要高於一般孩子,他們樂觀堅強,懂事坦蕩。知道關心家人,關愛他人。生活雖苦,但他們苦中作樂,堅強與勇敢讓他們永遠保持著微笑,這些孩子也是留守兒童,但常常被我們忽視;


    第二類就是心理自我疏導不夠的孩子,正像我們了解的那樣,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但本質上他們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爛漫的,隻不過沒有遇到真正懂他們的人罷了。


    在社會中,我們更多了解的是第二類留守兒童,他們的悲苦通常會引起全社會的同情。其實,第一類留守兒童我們更不能忽視,他們的堅強與樂觀,值得所有人尊重。所謂授人以魚更以漁,正能量的傳遞需要這些。留守兒童不是都有心理問題的,社會不應再給他們過於沉重的標簽。因此,在對於留守兒童的表述方麵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所以,下麵僅就部分留守兒童,也就是第二類留守兒童,作詳細的分析報告。


    普通留守:


    留守兒童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遠走他鄉離開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裏,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不在父母身邊生活的城市兒童亦可稱為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和嗬護,相對來說容易走向發展的兩個極端,有的孩子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也有的孩子變得異常堅強和勇敢,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即是如此。


    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6100萬人(相當於英國人口的總和)。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


    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麵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自己的孩子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如人意處,給這些可憐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遺憾。


    廣東恩平:留守


    由於地理和曆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因積分入學政策,戶籍製度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


    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麵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性格內向,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鬥毆。


    福州萬名洋留守的生活:


    在福州閩江入海口一帶,有這樣一群留守兒童他們跟著爺爺奶奶等親人生活在村裏,但他們是外國公民,具有外國國籍。這些孩子被稱為“洋留守”。這些留守的“洋娃娃”,父母多數在美國打工,多數是非法移民,因精力和時間問題,將孩子送回國內。統計資料顯示,福州有近萬名這樣的“洋娃娃”。


    位於廣東省西南部的恩平市是全國著名的僑鄉,總人口48萬多人,另有港澳台同胞12萬人,分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僑42萬人。根據該市外事僑務局提供的資料,和馮小強背景相同的孩子大約還有3000人——更準確的數字無法統計,因為“每天都有孩子被送回來,也有孩子被送出去”。守著爺爺奶奶、越洋電話、隔空寄來的洋玩具,他們被稱為“洋留守兒童”或者留守“洋娃娃”。


    產生原因:


    留守兒童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象的產生來自於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麵。一方麵,家庭的貧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另一方麵,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製以及社會對“農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廣大農民沒有辦法及能力帶著孩子一起走進城市。


    中國留守兒童約6683萬人,包括城鄉流動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


    中國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力約1.3億人。根據2005年中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抽樣數據推斷,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多萬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增長十分迅速。在全部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達28.29%,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多留守兒童。


    造成留守兒童的原因如下:


    1、農民工在城市從事的一般都是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的工作,他們在工作之餘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


    2、農民工的工資和福利水平無法與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們的工資收入水平很難支撐一個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於戶籍的限製,農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學校上學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學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難承受高額的費用。而城市中那些麵向農民工子女的學校基本上都是民間興辦的,其教學質量不僅無法和城市學校相比,也無法和農村學校相比。


    這裏的孩子們渴望上學,希望有人能來教他們,但是教學條件的限製讓人望而卻步,所以國家施行了援疆援藏和其他地區的支教項目,由省級教育廳組織的支教團體正式進行選拔慕容翰的母親劉玨欣很榮幸的作為金陵市第三實驗小學的參選教師選上了,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支教生活;在確定完人選的第二天,省教育廳的相關負責同誌就開展了歡送會,他們的目的地是川渝地區,而劉玨欣她們所去的地方就是川蜀之中的大涼山所在地的學校;


    這裏的學生們看到一批新老師的時候臉上流露出的那一抹興奮之色讓人心疼,從他們的眼中可以看到他們渴望學習、渴望知識、渴望能夠走出大山,這也讓此次來的老師心中震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愛情能到最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遲暮人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遲暮人生並收藏我的愛情能到最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