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發生在平行宇宙的故事。


    在這個平行宇宙之中,華夏民族過去數千年的曆史線與其他平行宇宙中華夏民族的曆史雖稍有不同,但在大的方麵,卻並沒有什麽本質的區別。


    直到萬曆三十四年農曆八月二十一日這一天,一個嬰兒在米脂河西200裏的李繼遷寨降生。隨著這個嬰兒的降生,這個世界的曆史也因他而徹底的被改寫了。


    明朝天啟年間,陝北地區災荒連年,而官府糧差卻分文不減,其時,百姓生活日益困難,且外有強敵後金不時南下寇邊,危及京城。


    可就在這個內憂外患的時候,朝野上下的貪腐卻日益嚴重,甚至連邊軍的軍餉也時常被克扣不發。


    崇禎二年冬後金兵大舉南下,京師吃緊。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調四方軍隊赴北京防守。


    甘肅邊軍參將王國率軍向京師進發,途經金縣時,兵士們要求發餉,參將王國卻克扣不發。於是在榆中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被殺,兵民發動了兵變。


    而這次的兵變,讓李自成由此登上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曆史舞台。


    李自成起事後轉戰漢中,參加了王左掛的農民軍。


    崇禎三年,王佐掛被明廷招降,李自成轉投奔張存孟。


    崇禎四年四月,張存孟在陝北戰敗降明。


    崇禎六年,李自成率餘部東渡黃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闖王高迎祥,稱“闖將”。


    崇禎七年六月,李自成率部誤入興安車箱峽,被明軍困於峽穀之內。情勢危殆,李自成用顧君恩之計,賄賂陳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詐降。陳奇瑜派五十多名安撫官將農民軍遣送回籍,不料甫出棧道,李自成立刻殺安撫官複叛。


    崇禎八年,洪承疇任五省總督後圍剿民軍,農民軍退到河南洛陽一帶。高迎祥、張獻忠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起義軍在河南滎陽召開滎陽大會,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方略。


    會後李自成與高迎祥、張獻忠率部攻下南直隸鳳陽,掘明皇室的祖墳,在爭奪鳳陽皇宮的俘虜小太監和鼓吹樂器時,李自成與張獻忠結怨,之後李自成分軍西走甘肅。


    崇禎九年,高迎祥在黑水峪兵敗,被新任陝西巡撫孫傳庭所殺。


    高迎祥殘部投奔李自成,李自成便被推為“闖王”繼續征戰四川、甘肅、陝西一帶。


    崇禎十年,楊嗣昌會兵10萬,增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策略,限製農民軍的流動性,各個擊破,最後殲滅。張獻忠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崇禎十一年八月,清兵從青口山、牆子嶺兩路毀牆入關,孫傳庭、洪承疇等人均被調往遼東防範清軍,李自成在山中得以喘息。冬天李駐紮在富水關南的生龍寨,並娶妻生子。


    崇禎十二年,張獻忠在穀城(位於湖北襄樊)再次反叛明廷,李自成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


    崇禎十三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饑民,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自此李自成軍隊發展到數萬,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


    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克洛陽。


    崇禎十六年正月,李自成攻下承天,被舉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三月,李自成改襄陽為襄京,稱“新順王”,十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孫傳庭,占領陝西。


    崇禎十七年一月,李自成東征北京。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軍。而此時崇楨帶著太監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宮,大臣皆己逃散,最後崇禎前往景山自縊。


    李自成進北京後,遣使至山海關招降吳三桂,吳三桂不應。顧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與吳三桂進行一片石戰役。戰至四月二十二日,吳軍漸漸不支。吳三桂乃降於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將劉宗敏受傷,急令撤退。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僅三萬餘人。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再次遣使於吳三桂,使者送還其家人,並用重金買通吳三桂左右。左右遂向吳三桂進言,曰:清兵乃為異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如今崇禎皇帝自縊景山,天下大亂已成定局,總兵手下有精兵強將,此乃王業之資。


    而闖賊乃逼死崇禎帝元凶,已失天下士子之心,不足為懼。現在闖賊剛剛大敗,何不暫時與其暫時議和,共擊清兵,以除後患,而後再攜大勝之勢入關,以平定天下。


    待到天下平定後,進可改朝換代,成就一番霸業,退亦可封王拜相名留青史。


    吳三桂猶豫再三,終與李自成秘密議和。


    五月初三,吳三桂聯合多爾袞向北京進軍。


    五月初八,多爾袞下令攻城,李自成命李岩率軍守城,雙方酣戰直至日落。


    五月初九寅、卯交替之時,吳三桂突然率兵進攻清軍大營。


    清軍因昨日大戰,此刻正是人困馬乏之時,再加上事先毫無防備,頃刻間便被吳三桂攻入大營,頓時全營大亂。


    闖王於城頭見清軍大營大亂,立刻派心腹將領劉芳亮出城策應,共擊清軍。


    天明戰事結束時,此次入關清軍除少數人馬趁亂北逃外,幾乎全軍覆沒,多爾袞亦死於昨夜亂軍之中,清軍由此元氣大傷,直至明朝末年亂結束,在入關的能力。


    五月十三日,李自成歸還皇太子朱慈烺於吳三桂,並獻上重金,同時表示願意削去王號,歸降大明。


    吳三桂大喜,同意了李自成的歸降。


    五月十六日,李自成率軍退出北京,前往太原駐紮。其後又不斷下令,命大名、濟南、開封等地守軍西歸。


    五月二十日,吳三桂迎皇太子朱慈烺還宮,並以太子身份監國。


    九月十九日,吳三桂上書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借口,請皇太子朱慈烺登基稱帝,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其後曆經三勸三辭,皇太子朱慈烺於十月初三,在北京正式登基,改元“義興”,史稱明順宗。


    義興帝即位後,隨即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並任命其為五省總督,兵部尚書,總攬全國兵馬大權。可這項任命卻遭到了南方眾多官員的反對。


    南方官員以自靖難之役後,國朝從無異姓生前封王的先例為借口,要求義興帝削去吳三桂平西王的封號和其兵部尚書的官職,等南京留守官員北上後,再從中選其賢能兵部尚書。吳三桂對此自然不肯,因而與南方官員決裂。


    不久之後,南方官員便以吳三桂把持朝政,是想學漢末曹操“轄天子以令諸侯”,以此為借口質疑義興帝即位的合法性。


    義興元年七月,史可法等人於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年號弘光,史稱南明。


    得知福王登基,義興帝大怒,命吳三桂為平叛大將軍,南下討伐偽帝。


    八月初,吳三桂在北京誓師,於次日正式南下,由此拉開了長達三年之久的“正統之爭”。


    義興三年,吳三桂率軍與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大戰於長沙之時,原本吳三桂一起南下征討偽朝的李自成卻突然臨陣反戈,率軍攻打吳三桂。


    此次大戰,吳三桂大敗,自身也身中數箭,敗退而走,並於三日後因傷勢不至,死於敗軍之中。


    隨著吳三桂的死亡,曆史徹底轉向了一個未知的方向。


    吳三桂兵敗之後,李自成繼續與南明軍隊大戰於長沙,很快便攻占了長沙城。


    攻占長沙後,李自成立刻恢複了闖王的名號,然後於當日率軍返回了北歸,並於同年九月初三,再次攻占了北京。


    而義興帝在李自成二次入京的當日,自縊於宮中。


    十日後,李自成在北京稱帝,年號定武。


    李自成稱帝後,命李岩、賀錦為大將軍,分兩路南下,繼續南明軍隊作戰,前後曆時五年,終於徹底消滅了南明勢力。


    定武五年五月,隨著李岩率軍攻陷cd,張獻忠兵敗身亡,大順政權徹底統一了全國,由此開始了李氏大順王朝的統治。


    153年後,李氏王朝已經曆經八帝,而此時隨著資產階級的萌芽與發展,大順帝國國內的階級矛盾愈演愈烈。等到長治帝登基時,正逢水旱蝗災連綿,各地盜匪層出不窮,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謀求自身的政治權利,亦對此推波助瀾。


    長治十一年九月初一,長治帝病故於宮中。在其臨終之前,突然下詔廢太子李卓熙,改立已故次子的長子,當時的昌圖郡王李維元為太子。


    長治帝駕崩後,李維元登基稱帝,改元“久安”,史稱順定宗。


    久安元年,順定宗李維元任命資產階級改革派領袖秦浩為首輔大臣,推行變法,進行資產階級改革。


    久安帝享國四十八年,其在位期間,始終任用資產階級改革派為首輔,推行變法,主導實行了一係列的改革措施,使得社會經濟得到了恢複與持續發展,並且在對外軍事上也接連獲勝。


    在其統治期間,大順王朝呈現中興氣象,史稱“久安中興”。


    永安帝在其統治的最後八個年頭裏,力排眾議,最終通過了一部對後世,甚至直到今天依舊產生著深遠影響的資產階級憲法,《久安憲法》。


    而《久安憲法》的頒布,標誌著大順王朝資產階級議會製君主立憲政體的確立。也正是因為這部憲法的頒布,大順王朝終於打破了以往王朝壽命難過300年的魔咒。


    時光荏苒,三個甲子的歲月轉瞬即逝,時間來到了現代,而本書的故事由此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睚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聶小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聶小扇並收藏大睚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