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跟隨羅川走進現場的時候,屍體正準備抬走。關山大致的看了看,就皺著眉說:“我好像明白你為什麽會找我了。”
可羅川卻搖搖頭說:“不,你還不明白。”說著,他便帶著關山來到了大廳的音響處,用帶著手套的手輕輕按下了播放。那宛轉悠揚的鋼琴曲聲瞬間再次響起。
關山有些不解的看了看羅川,問道:“這……是案發時候的情景?”
“沒錯,我想問問你,凶手在什麽心境、心態下,才會一邊對屍體做那種事情,一邊聽貝多芬的鋼琴曲?”
“你懷疑凶手是精神病態殺人犯?”關山問。
羅川有些迷茫的搖著頭說:“我也不確定。隻是這種手段很久沒遇到了,現場又毫無破綻。他唯一留下的,隻有這首鋼琴曲。”
“給我十四分鍾時間,不要打擾我。”關山對羅川說完這句,就不再說話了。
他站在客廳中間,微微閉著眼睛,真的用了十四分鍾的時間,徹頭徹尾的聽了整首曲子。
一旁的警員看的目瞪口呆,忍不住小聲問羅川:“隊長,您請來的這是哪位高人?他在那裏幹什麽呢?十四分鍾是個什麽時間?看起來真是玄乎的很啊!”
羅川看著關山,滿眼盡是欣賞。低聲回道:“月光曲一共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六分鍾,第二樂章兩分多鍾,第三樂章五分半,加起來正好十四分鍾左右。我們做的是用痕跡和證據還原犯罪現場,而他做的,是還原犯罪心理。”
警員撓撓頭,十分費解。因為這首《月光》實在是太耳熟能詳了,還用的著在這裏從頭到尾聽一遍嗎?總有種故弄玄虛的感覺……
羅川看出了警員的質疑,便很認真的解釋著說:“你在音樂廳聽鋼琴曲,和在火葬場聽鋼琴曲是一種心境嗎?同樣,在犯罪現場也會不一樣。關山站在這裏,他就能通過這僅有的線索,來判斷出罪犯的基本心理模型以及他殺人時的心理動態。”
“……這實在是太深奧了。”警員訕訕的笑著。
羅川也笑了下說:“這就是為什麽你在這裏實習,他卻已經在刑警學院當教授了。”
這時,關山走了過來,若有所思的對羅川說:“這個人,確實讓我想起了我回國的原因。他不是一般的罪犯,冷漠無情的程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他可以遊刃有餘的行走在社會和犯罪之間,優雅、從容,這很大一部分決定了他為什麽能帶著凶器進門的原因。”
“為什麽是《月光》?”羅川始終還是對這首鋼琴曲耿耿於懷。他覺得能在殺人時候播放這種音樂的人,必定不屬於普通犯人。可是這曲子裏隱含著什麽樣的情感呢?這隻能靠關山來解答了。如果懂得了殺人者播放這首曲子的心理,也許就知道了他殺人的原因。
“1801年,貝多芬愛上了一個女人,這首《月光》正是由此而生。他對愛情的狂熱、疾病的折磨、內心的悲苦、還有那種倔強,時而沮喪、時而驕傲的情緒,幾乎都反映在1802的作品裏。如果我們站在凶手的角度來講,他的內心有悲苦、有憤怒,好像一切都到了一個不可抑止的邊緣,這首曲子就像一場偉大而淒婉的狂白。從第一個音符宛如一聲哀歎開始,悲從中來。”
“狂白?對誰?死者?”羅川驚訝的問。
“不,絕不是。他在尋找著什麽,求而不得。也正因如此,羅川我不得不告訴你一個非常壞的消息。《月光》還會再次響起,他的殺人行為是不會停止的。”關山十分嚴肅凝重的對羅川說著。
“一首鋼琴曲……真的能表達那麽多嗎?”圍過來的幾個警員,最終還是忍不住問出了心中所想。
關山很專業的解釋道:“如果從藝術角度出發,那它隻是一首鋼琴曲。但如果從犯罪現場的行為出發,那這裏麵就包含著罪犯的心境。沒有罪犯會毫無緣由的在自己殺人現場播放音樂。《月光》的第一樂章是哀歎,第二樂章是回憶,第三樂章是激動的宣泄,勢如狂風暴雨,充滿了憤怒、申訴、抗爭……他的心境如海,波濤起伏,難以止息。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他殺這個人是隨機,沒有什麽真正的目的。一切才剛剛開始。”
羅川遞給關山一張照片,正是那死者身下的一行刻字。他問向關山:“你對這個有什麽看法嗎?”羅川的意思很明顯,他當然不希望這個凶手殺人是隨機的。因為如果是那樣的話,想抓住他就會更加困難。把握不好他的犯罪傾向,無從下手。
關山看了一眼照片,似乎微微歎息了一聲說:“你既然知道我是為了一年前那件懸案回國的,那就也應該清楚,如果這個案子和我要找的罪犯真的是同一個人的話,我真的不知道該向你報喜還是報憂了。”
羅川咬咬牙,有些慍怒的說:“真不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麽了,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精神變/態者?他們為什麽不在精神病院,而是爭先恐後的奔向監獄?也或許……是我們的工作關係,見到的變/態比正常人還要多吧。”
羅川本來是在自我安慰,可誰想關山卻在一旁很認真、並有條理的分析道:“全世界每分鍾有252個人出生,每秒4.2人,保守估計普通人群中精神病態者的比例為0.05%,這意味著每47.6秒就有一個精神病態者出生。2000年到2010年之間,美國每年的凶殺案超過16000起,監獄中精神病態犯罪人員超過百分之二十。幾乎所有執法者被殺案的幕後凶手都是精神病態者。在2011年的普查裏發現,美國大概有68873400名成年男性,如果每150名成年男子中就有一名符合精神病態標準,那麽在美國就有459156的男性是精神病態者。美國監獄係統中關押的犯人大概有2266832人,除去女性、少年、以及五十歲以上的男子,那大概還剩下1772073人。如果20%符合精神病態標準,那就證明有354414人被關押。也就是說,在美國,有77%的精神病態者都是在監獄裏的。他們的犯罪幾率就是這麽高,無論你從事什麽工作,都改變不了這個數據的事實。”關山麵色輕鬆的說著這一大堆令羅川驚詫不已的數字。46
可羅川卻搖搖頭說:“不,你還不明白。”說著,他便帶著關山來到了大廳的音響處,用帶著手套的手輕輕按下了播放。那宛轉悠揚的鋼琴曲聲瞬間再次響起。
關山有些不解的看了看羅川,問道:“這……是案發時候的情景?”
“沒錯,我想問問你,凶手在什麽心境、心態下,才會一邊對屍體做那種事情,一邊聽貝多芬的鋼琴曲?”
“你懷疑凶手是精神病態殺人犯?”關山問。
羅川有些迷茫的搖著頭說:“我也不確定。隻是這種手段很久沒遇到了,現場又毫無破綻。他唯一留下的,隻有這首鋼琴曲。”
“給我十四分鍾時間,不要打擾我。”關山對羅川說完這句,就不再說話了。
他站在客廳中間,微微閉著眼睛,真的用了十四分鍾的時間,徹頭徹尾的聽了整首曲子。
一旁的警員看的目瞪口呆,忍不住小聲問羅川:“隊長,您請來的這是哪位高人?他在那裏幹什麽呢?十四分鍾是個什麽時間?看起來真是玄乎的很啊!”
羅川看著關山,滿眼盡是欣賞。低聲回道:“月光曲一共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六分鍾,第二樂章兩分多鍾,第三樂章五分半,加起來正好十四分鍾左右。我們做的是用痕跡和證據還原犯罪現場,而他做的,是還原犯罪心理。”
警員撓撓頭,十分費解。因為這首《月光》實在是太耳熟能詳了,還用的著在這裏從頭到尾聽一遍嗎?總有種故弄玄虛的感覺……
羅川看出了警員的質疑,便很認真的解釋著說:“你在音樂廳聽鋼琴曲,和在火葬場聽鋼琴曲是一種心境嗎?同樣,在犯罪現場也會不一樣。關山站在這裏,他就能通過這僅有的線索,來判斷出罪犯的基本心理模型以及他殺人時的心理動態。”
“……這實在是太深奧了。”警員訕訕的笑著。
羅川也笑了下說:“這就是為什麽你在這裏實習,他卻已經在刑警學院當教授了。”
這時,關山走了過來,若有所思的對羅川說:“這個人,確實讓我想起了我回國的原因。他不是一般的罪犯,冷漠無情的程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他可以遊刃有餘的行走在社會和犯罪之間,優雅、從容,這很大一部分決定了他為什麽能帶著凶器進門的原因。”
“為什麽是《月光》?”羅川始終還是對這首鋼琴曲耿耿於懷。他覺得能在殺人時候播放這種音樂的人,必定不屬於普通犯人。可是這曲子裏隱含著什麽樣的情感呢?這隻能靠關山來解答了。如果懂得了殺人者播放這首曲子的心理,也許就知道了他殺人的原因。
“1801年,貝多芬愛上了一個女人,這首《月光》正是由此而生。他對愛情的狂熱、疾病的折磨、內心的悲苦、還有那種倔強,時而沮喪、時而驕傲的情緒,幾乎都反映在1802的作品裏。如果我們站在凶手的角度來講,他的內心有悲苦、有憤怒,好像一切都到了一個不可抑止的邊緣,這首曲子就像一場偉大而淒婉的狂白。從第一個音符宛如一聲哀歎開始,悲從中來。”
“狂白?對誰?死者?”羅川驚訝的問。
“不,絕不是。他在尋找著什麽,求而不得。也正因如此,羅川我不得不告訴你一個非常壞的消息。《月光》還會再次響起,他的殺人行為是不會停止的。”關山十分嚴肅凝重的對羅川說著。
“一首鋼琴曲……真的能表達那麽多嗎?”圍過來的幾個警員,最終還是忍不住問出了心中所想。
關山很專業的解釋道:“如果從藝術角度出發,那它隻是一首鋼琴曲。但如果從犯罪現場的行為出發,那這裏麵就包含著罪犯的心境。沒有罪犯會毫無緣由的在自己殺人現場播放音樂。《月光》的第一樂章是哀歎,第二樂章是回憶,第三樂章是激動的宣泄,勢如狂風暴雨,充滿了憤怒、申訴、抗爭……他的心境如海,波濤起伏,難以止息。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他殺這個人是隨機,沒有什麽真正的目的。一切才剛剛開始。”
羅川遞給關山一張照片,正是那死者身下的一行刻字。他問向關山:“你對這個有什麽看法嗎?”羅川的意思很明顯,他當然不希望這個凶手殺人是隨機的。因為如果是那樣的話,想抓住他就會更加困難。把握不好他的犯罪傾向,無從下手。
關山看了一眼照片,似乎微微歎息了一聲說:“你既然知道我是為了一年前那件懸案回國的,那就也應該清楚,如果這個案子和我要找的罪犯真的是同一個人的話,我真的不知道該向你報喜還是報憂了。”
羅川咬咬牙,有些慍怒的說:“真不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麽了,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精神變/態者?他們為什麽不在精神病院,而是爭先恐後的奔向監獄?也或許……是我們的工作關係,見到的變/態比正常人還要多吧。”
羅川本來是在自我安慰,可誰想關山卻在一旁很認真、並有條理的分析道:“全世界每分鍾有252個人出生,每秒4.2人,保守估計普通人群中精神病態者的比例為0.05%,這意味著每47.6秒就有一個精神病態者出生。2000年到2010年之間,美國每年的凶殺案超過16000起,監獄中精神病態犯罪人員超過百分之二十。幾乎所有執法者被殺案的幕後凶手都是精神病態者。在2011年的普查裏發現,美國大概有68873400名成年男性,如果每150名成年男子中就有一名符合精神病態標準,那麽在美國就有459156的男性是精神病態者。美國監獄係統中關押的犯人大概有2266832人,除去女性、少年、以及五十歲以上的男子,那大概還剩下1772073人。如果20%符合精神病態標準,那就證明有354414人被關押。也就是說,在美國,有77%的精神病態者都是在監獄裏的。他們的犯罪幾率就是這麽高,無論你從事什麽工作,都改變不了這個數據的事實。”關山麵色輕鬆的說著這一大堆令羅川驚詫不已的數字。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