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述的身份沒完全暴露,回城的路上李丹罰那胖子去替老宋趕車,讓孫述上了黑馬,兩人並轡而行。
「陸九不知從哪裏尋來這匹黑馬?」李丹打量著孫述胯下這匹笑道:「他見楊千戶騎著黑馬甚是威武,便吵著也要尋一匹,不想還真找到了。」
說完告訴孫述:「昨日快傳來送信我就知道了徐二叔推薦你來的事情。二叔說孫先生擅長識別礦石,對找礦甚有體會,在京城小有名氣。不過我很奇怪一件事。」
「都巡檢在奇怪什麽?」
「方才先生說中京冬日裏薪炭價高可是真的?」
「確實!」孫述點頭:「而今這時節一斤炭價值兩文(即兩枚銅錢),幹柴薪一捆約二十斤價值也是兩文。
而入冬後,一斤炭價值自五文起,銀絲炭有至七文者,柴薪一捆則四文,就連麥秸也是百斤二錢銀子的價哩!」
「麥秸都能賣這樣貴?為什麽?」
「林木缺少。」孫述苦笑,用馬鞭一指周圍:「中原平坦,適宜開墾,但千年以來林木愈加匱乏。不像這南方的樹木花草如此繁盛,中原的樹木砍伐後生長不易。
國朝定都五十年來,周邊林木毀壞殆盡,伐木采薪就要到更遠的地方去,價格自然也就高了。至於冬季需求旺盛,甚至需要從潁川運薪炭過來販賣,是以冬季價格更昂貴。」
李丹點點頭,忽然問:「難道京師人都不用石炭嗎?」
「有用的,盡是飯店、混堂這種地方。平常居家不敢用,因那石炭有毒氣,所以家用不慎就容易出事。」
「哦,原來是這樣啊!」李丹點頭:「那我們建高爐的時候可要小心些!」
「高爐?都巡檢說的可是煉鐵爐?」孫述問。
「正是!剛才不是說過?我們要在黃金埠這地方建冶煉廠、鐵器工廠。有了鐵,方才你看到的塔吊就能做得更結實,起吊的物品可以更重!」
孫述樂了:「就剛才我見到的那些已經夠驚人了,你還想把它做成鋼鐵的?有這麽多鐵能打多少農具嗬!」
「是呀,不過你得幫我先忙點別的。」
「何事?」
李丹告訴他自己現在繞不過去的幾個門檻:礦石破碎、分選和清洗,以及造石墨坩堝。
「你要用黑鉛做坩堝?」孫述驚訝地看他眼,說:「前兩個不難。你要用黑鉛做坩堝,可是想每鍋出鐵水更多?但是那得費多少炭呀?」
「不用木炭,用石炭!」
「哦!這倒是可以。」孫述點頭:「都巡檢想做個多大的?三百斤還是五百斤?」
「凡事不能開始就貪大求全。咱們先做個小的,然後慢慢再做大。」李丹說:「我打算先做個兩千五百斤的!你看怎樣?」
這話差點噎著孫述,兩千五百斤算小嗎?
他記得看過官方戶部記錄,說是江西進賢鐵工所的高爐最大者每爐產三千斤,晝夜可產六千斤,這是當時最高的水平。看來李三郎是想直追進賢,起碼將來要與之比肩了?
「敢問都巡檢,不是說對岸就有江山軍活動嗎?你們搞這樣大動靜,就不怕他們打來?」孫述說出了一直不解的問題。
「你說楊星那廝?暫時他不會這麽做的。」李丹笑笑:「他剛派了部將一枝香(廉大香)去佯攻進賢,為楊賀攻撫州助力,這下子帶走了兩千精銳。」
「所以他無力來攻安仁?」孫述恍然。
不料李丹擺擺手:「不止如此。前些天他派人給安仁送給養,結果這夥人被我派一片石(石大軍)給劫了。
他當時隻以為是哪個不聽話的土匪所為,就讓部將林禿子帶了五百多人來剿。結果這夥人
就是這麽自覺,又掉進我們設的包圍圈裏,在璜溪鎮西北被殲滅了。
等會兒你進南門時,可以看到那賊禿頭正掛在城牆上哩。
從這裏回東鄉,一來一回就得五天,算起來如果有漏網的,那楊星得到消息最快也得明天,然後暴跳如雷,然後立即點兵出發,那樣也要在七天後才能到達。」
李丹說完笑著轉臉對孫述道:「等他的人趕到,大橋已經連橋麵都鋪完,一切晚矣!」
「都巡檢為什麽花費這樣大力氣來建這座橋?難道就用浮橋不好嗎?」
「用浮橋當然可以,但是我們的重型載貨車過不去。」李丹往南一指:
「這座橋和奪取東鄉之後我們要建的西橋,是連接東鄉、餘江、璜溪、鷹潭的軍事要道。如果要向南攻取貴溪、收複戈陽,這橋會是我們出發和補給的!」ap.
孫述大吃一驚,脫口而出:「你還要打東鄉、貴溪和戈陽?」
「這是南昌給本府同知趙大人的命令。」李丹苦笑。
「可,你們哪來這許多兵力?」
「上命如此,不得不為。再說,事在人為,辦法總是有的。」
「閣下倒是樂觀。」孫述搖頭:「攻城拔寨,沒有對手數倍的兵力豈是那麽容易做到的?」
「所以我們要盡快把冶煉廠、鋼鐵廠都建起來,需要更多的兵器、車輛和工具,拚人數恐怕我們真是拚不過他們。」李丹笑道:
「光是一個楊星手裏就有八千人,他要發瘋來攻也夠我們喝一壺的。
所以我的辦法就是造更多、更好的武器、戰車和工具,增加防禦和殺傷力,這樣才能勉強把我們短板補上和他們對陣一、二。」
這時,他們正好走到南門下,這裏也在開展工程。民夫們在護城濠後六尺遠的地方挖了道三尺深溝,後麵堆著許多像是用藤索編好的竹排。這些竹排有九尺長,六、七尺寬。
在挖好溝的一側,民夫們將竹排粗壯的一端埋下去,後麵用結實的竹竿斜撐在地麵,形成一道略略向後傾倒的籬笆牆。
「這橋叫烏衣橋,據說夏天這邊的百姓喜歡穿黑色的夏布衣裳,從城頭向下看橋上熙熙攘攘,故而被稱作烏衣橋。
大亂後雖看不到那樣的盛景,不過它是本縣最繁忙的橋之一沒錯。這名字起得很貼切。」李丹介紹說,孫述轉頭看,現時雖然已經秋天,但果然還有不少人穿著黑衣。
回過臉來一抬頭:「咦,那城上是什麽,投石機嗎?」孫述指著問。
「準確地說是投石車,可以投擲不超過三斤的石彈。」李丹笑道:「我們給它安裝了輪子,所以在城上可以由牲畜拖拽來回移動。隻有個缺點,投擲距離沒有那麽遠。」
他指指護濠的外河沿:「最多就扔到那裏。」
「所以你們在這裏埋設籬笆牆,阻住敵人的步伐好讓投石機來砸?不過為什麽這籬笆不放正,卻要稍微傾斜呢?」
「兩個作用,首先敵人身體前傾更不容易將它推倒,其次,這樣他們完全暴露而沒法利用籬笆隱藏自己,城上的守軍可以看得真切、砸得準確。
總之,一切為了消耗和磋磨對方,給他們造成傷亡以及體力損失。」李丹如數家珍,孫述震驚地看著半天無語。
來到城門洞下,有巡檢過來查驗腰牌、路引,這當口孫述看到了離「歌熏門」石刻題匾不遠處竹籠裏掛著的人頭,輕聲對李丹說:「我要是你敵人,輕易可別踏上青衫隊的地盤。」
「不,不是青衫隊的地盤,地盤都是朝廷的,我們隻是駐在而已。」李丹很聰明地糾正,然後一指那人頭:「可惜他不知道,因為死得太快,都沒來得及問明對手是誰。」
孫述哈哈大笑,被這小哥的風趣逗得眼淚都笑出來了。
他先去李丹的臨時「衙門」(周歆的族學),兩人長談並為孫述把酒接風,之後被聞訊趕來的周歆引去,暫時安置在儒學路上一家叫做「畢春」的客棧裏。
他從交談中得知周歆如今做了本縣出資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並且正在為冶煉廠、鋼鐵廠招工,立即很有興致,拉著他聊了近一個時辰。
周歆也早從李丹那裏知道,這位先生是餘幹徐家幫忙從京師給冶煉廠找來的高人,所以無話不談殷勤備至,臨走還特意招來掌櫃囑咐他細心伺候。
「在下北門內的別業好久未曾居住,正在打掃。李三郎看了說蠻好,打掃出來可以做英賢館請諸位來助我安仁的高才分院居住。
先生暫在此忍耐,明晚我派人來接先生過去。」周歆說完,孫述急忙搖手:「這就很好了,何必大費周章?過於打攪我心裏也過意不去。」
周歆見狀笑道:「是我借了諸君的東風,哪有打攪之說?好教先生知道,我那別業獻出來給青衫隊做英賢館使用,乃是折了股子算在出資份額裏的。
將來青衫隊名下產業裏所有工廠、礦山、田土,在下都因此增一份收入。所以是我借諸君的東風,先生萬勿推辭!」
果然兩日後他接孫述過去,卻原來是北門裏最大、最氣派的一處。正門外影壁下可以停三輛馬車,門顯然是新髹漆的,上頭是嶄新的牌匾,縣尊親筆題寫的「安仁英賢館」。
門口甚至還站著兩名頗結實勇壯的鄉勇站崗,裏麵門子、仆傭都是些聰明勤快的。中路正堂和聯通的花廳是公用的會客場所。周圍周歆稍加改造隔成了六個小院子。
其中兩個已經有人入住,一個住著李丹的文字先生婁諒,另一個是在黃金埠幫助訓練新組建的民兵區中隊後,剛回到安仁的武舉人梁明山。
三位鄰居互致問候並見禮,交換了許多來安仁以後的新奇見聞,雖然背景不同,但因都是務實之人,倒也覺得投緣。
正說著,陸九來了,有請梁先生到衙門參加軍議。「怎麽回事?」三人都起身不約而同地問。
「三位先別緊張,沒什麽大礙。」陸九說著招招手,兩個健壯的親衛抱著兩個盒子進來放到桌上。
「孫先生,這是參謀本部生產科剛剛送到安仁的……標本。是從饒州東南各處尋來的石頭。都巡檢命卑職給您送來,請您看看這些名稱是否準確,還有品相如何?」
說著陸九叫人打開,裏頭是摞放的小木盒,每塊石頭都精心地用帶子固定在下麵的錦墊上,底下的紙張用藍色油墨印著四欄,分別注明采集位置、采集人姓名、日期和品種名稱。
不過也有些品種名稱那裏欄空著,顯然采集人也不曉得這是什麽礦。
「你們做事好仔細!」孫述忍不住喝彩:「就是京師工部的檔案也做不到這樣!」婁諒聽了瞥他眼沒說什麽。「好,請搬到我房間,我馬上就看!」孫述見到石頭就來精神了。
陸九忙讓他別忙,朝外頭擺擺手,就有人抱個木盒進來,拉開插板(蓋子,插入槽中便於密封,用時拉開)一看,裏麵是滿箱的香燭。
「還有這個。」陸九從懷裏摸出個錦盒,小心打開,卻是把銅邊的放大鏡。「文房用具各位屋裏都備下了,這香燭是每位一箱,用完自有人來補上。
這放大鏡卻是都巡檢派人回餘幹為先生定製的,他說先生觀察各種石料若無此物不能觀察得細致入微,最好是用……顯、顯微鏡。
不過倉促之間隻能先做這個,那顯微鏡要待都巡檢有空了再為先生做一架。」
「這、這就很好了,多謝都巡檢厚愛!」孫述連連致謝。
陸九命人將東西搬到各人屋裏,然後等梁舉人換了身箭袖、快靴出來,與他一起上馬去指揮部。
然而團練指揮部並非和巡檢司衙門一起的,那族學裏放個巡檢司已經很滿,所以團練指揮部最後安置在東門裏錦峰巷那座廢棄的道觀中。
在這裏有兩個好處:地方寬敞,這一帶住戶少,用地很方便;靠近錦峰門(東門)有利增強東部警戒。
不過趙敬子等人來時看到的東門隻剩個門洞,既沒甕城、攔馬牆,也沒有上麵的箭樓,甚至門上的題匾字跡都很模糊,到處是綠苔和藤蔓。
在植物掩映下不像個縣城的城牆,倒似荒山野嶺中的古跡般。
好在趙敬子不在乎,來的時候帶足了掃帚、抹布和鐵鍬,將手一揮警衛連(新組建的,兩百人,連正羅右·右鉤子,下轄三個步排、偵察排)一起動手。
在老君像前麵支起桌椅、地圖,掃幹淨真人殿進駐後勤科……,整個指揮部當天就重新運作起來。
不過畢竟倉促,當梁明山第一次走進這院子時還能看到伏地的石幢,草皮露著新茬散發出好聞的香氣。
在山門查驗過腰牌,陸九沒進人來人往的靈官殿,帶著他通過右側腰門走進後麵的三清殿,正聽見趙敬子在點評:
「後邊的四禦殿、三官殿都沒了,丘祖頭頂沒了屋頂,像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純陽殿倒還矗立著,四壁空蕩蕩的倒有三、五處漏風。」眾人大笑,聽聲音裏麵人不少。
「報告!梁參軍到!」陸九大聲喊了一嗓子。
梁明山居然聽到了回音。走進去一看,嗬!空蕩蕩的大殿隻剩下神龕的台子,以及牆上殘存的彩色壁畫。
靠東邊是粗木底架上麵平放了一大塊刨光表麵的厚木板,散發著新漆的味道。匆匆用圓木打造的椅子排布在兩側,眾人正聽趙敬子說書般匯報參謀本部新辦公地點環境。
見他進來行軍禮,唯一站著的趙敬子叫:「伯亮(梁明山字)來啦,坐這邊,咱們就等你了!」梁明山一邁腿踩進灘水裏。
「抱歉,前天下雨漏的,到今天還沒完全幹。」趙敬子苦笑著指指上麵,梁明山抬頭發現上頭有個臉盆大小的洞,才注意到大家的椅子實際都擺在水漬裏。
「唉呀,這怎麽行?要是後麵開著會又下雨,不成了水簾洞?」梁明山這個舉人卻沒架子,邊走過去邊開玩笑說。
「伯亮說得好,咱們一群猴兒,跟著都巡檢這個猴王!」周芹樂嗬嗬地說。他今日心情極佳,許七娘從白馬傳信過來,說身上有喜了!
李丹已命他明日起休假五日回去辦婚禮,還派人回餘幹,請姨娘到莊園上幫忙主持此事。
梁明山進門前眾人剛剛叫嚷完喜酒、喜宴的事,他不知道,看見周營正如喝了酒般紅光滿麵覺得莫名其妙。
旁邊的李彪輕聲告訴他原委,梁明山吃了一驚,趕緊起身作揖道喜,周芹又還禮,大家忙亂了一陣。
都安頓下來各就位,李丹才開口說:「今日請諸君來,首先是以茶代酒祝賀咱們參謀部順利搬遷到安仁,這說明餘幹情形已經穩定,我們的重心開始南移了!」
大家鼓掌,然後聽他繼續說:「其次,做下今後的分工調整安排,有部分人將根據他們的能力、經驗被分配到工商上麵來。
但不管是帶兵還是進入廠礦、商行的,大家都還在隊伍裏,尤其是茶山會的會員們,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要繼續做好本職,遵守紀律。要記住:前線和後方相互依存、是一體的!」
眾人起立,齊聲回答:「知道了長官!」
見李丹再次讓所有人坐下,梁明山才驚訝地發現,原來今天自己參加的,好像是個級別相當高的會議!
又聽李丹告訴大家,今天有不少人不在,後麵對調動的人會有新的任命下達,參會者要協助傳達會議的精神和要旨,並幫助調動者完成崗位交接。
梁明山咂摸著這些話,感到青衫隊內部組織實際要比自己想象的嚴密得多!
「地方守禦序列包括:
餘幹守禦使楊大意,守禦營營正劉宏升,民兵大隊隊正麻九、巡檢分司巡檢使宋九一;
三塘巡檢分司巡檢使竇炯,民兵中隊隊正白天勇;
雷家灣巡檢分司巡檢使王鬥(王杠子),民兵中隊正錢奉;
楓港巡檢分司巡檢使賴伍發,民兵中隊正張貴生;
梅港守禦使焦叢虎、備禦參軍梁明山,巡檢分司權巡檢使胡從喜,民兵大隊正兼一中隊正高粲、二中隊正餘梅光、三中隊(鄉勇隊改編)正朱德生;
白馬巡檢分司巡檢使韓勁國(韓四);
萬年民兵中隊隊正吾昆、萬年巡檢分司巡檢使安慶俁(安老二);
安仁巡檢分司巡檢使解貴庭,民兵中隊正葛四寶;
鷹潭巡檢分司巡檢使兼民兵中隊正辛池;
石港巡檢分司巡檢使黃樹,黃埠巡檢分司巡檢劉祈。
參謀本部序列包括:
總參軍趙敬子,警衛連正羅右,軍情科參軍謝友三,鎮撫科參軍鍾四奇,情報科參軍馮參,通信科參軍李彪,運輸科參軍巴縉雲(巴師爺),後勤科參軍韓安;
周塗,參謀本部騎射兵(包括槍騎兵和弩騎兵)都教習,騎射兵指揮;
黃欽,參謀本部投射兵(包括步射、投石車,後來又加入火炮)都教習,投射兵指揮;
宋遷,參謀本部步兵(包括刀盾兵、長矛兵、火槍兵)都教習,火槍兵指揮;
審傑,參謀本部偵察兵都教習,偵察兵指揮,副教習林寶通(流心刀)、副指揮李增(李鐵刀);
顧大,參謀本部招訓總監,輔兵總調度,教導隊指揮
團練部隊序列包括:
水營營正周芹,營副陶綬,機動一大隊正魏小河(小白鱔),機動二大隊正宋小樵;
步一營營正潭中綃,營副孫梁,一連長吉大元
步二營營正董候用,營副萬四有,一連長廖三清
步三營營正張鈸,營副何煒,一連長塗山
步四營營正高漢子,營副林順堂,一連長秦漢
中軍營營正楊乙,營副宋小牛,一連長石大軍
總務劉恩、偵察隊正謝千(謝豹子)
工貿序列包括:
朱慶,畜牧科主任
朱建(朱二爺),建造科主任
陳大勇,木造科主任
陳雙吉,五金科主任
陳三文,產品科主任
孫社,工礦科主任
賈銘九,釀造科主任
周歆,商貿科主任
秦鍾(秦酒戶),集采科主任……。」
另一個重大變化是李丹宣布應戰時經驗對部隊結構進行調整,實行班、排、連、營製。
每班十至十二人,三班為排,五排為連,四連為營,其中各營的一連為核心連。
各營並有一個偵察排和一個弓弩排或連,前者相當原來的斥候隊或哨探隊,後者用於遠距離打擊。
「陸九不知從哪裏尋來這匹黑馬?」李丹打量著孫述胯下這匹笑道:「他見楊千戶騎著黑馬甚是威武,便吵著也要尋一匹,不想還真找到了。」
說完告訴孫述:「昨日快傳來送信我就知道了徐二叔推薦你來的事情。二叔說孫先生擅長識別礦石,對找礦甚有體會,在京城小有名氣。不過我很奇怪一件事。」
「都巡檢在奇怪什麽?」
「方才先生說中京冬日裏薪炭價高可是真的?」
「確實!」孫述點頭:「而今這時節一斤炭價值兩文(即兩枚銅錢),幹柴薪一捆約二十斤價值也是兩文。
而入冬後,一斤炭價值自五文起,銀絲炭有至七文者,柴薪一捆則四文,就連麥秸也是百斤二錢銀子的價哩!」
「麥秸都能賣這樣貴?為什麽?」
「林木缺少。」孫述苦笑,用馬鞭一指周圍:「中原平坦,適宜開墾,但千年以來林木愈加匱乏。不像這南方的樹木花草如此繁盛,中原的樹木砍伐後生長不易。
國朝定都五十年來,周邊林木毀壞殆盡,伐木采薪就要到更遠的地方去,價格自然也就高了。至於冬季需求旺盛,甚至需要從潁川運薪炭過來販賣,是以冬季價格更昂貴。」
李丹點點頭,忽然問:「難道京師人都不用石炭嗎?」
「有用的,盡是飯店、混堂這種地方。平常居家不敢用,因那石炭有毒氣,所以家用不慎就容易出事。」
「哦,原來是這樣啊!」李丹點頭:「那我們建高爐的時候可要小心些!」
「高爐?都巡檢說的可是煉鐵爐?」孫述問。
「正是!剛才不是說過?我們要在黃金埠這地方建冶煉廠、鐵器工廠。有了鐵,方才你看到的塔吊就能做得更結實,起吊的物品可以更重!」
孫述樂了:「就剛才我見到的那些已經夠驚人了,你還想把它做成鋼鐵的?有這麽多鐵能打多少農具嗬!」
「是呀,不過你得幫我先忙點別的。」
「何事?」
李丹告訴他自己現在繞不過去的幾個門檻:礦石破碎、分選和清洗,以及造石墨坩堝。
「你要用黑鉛做坩堝?」孫述驚訝地看他眼,說:「前兩個不難。你要用黑鉛做坩堝,可是想每鍋出鐵水更多?但是那得費多少炭呀?」
「不用木炭,用石炭!」
「哦!這倒是可以。」孫述點頭:「都巡檢想做個多大的?三百斤還是五百斤?」
「凡事不能開始就貪大求全。咱們先做個小的,然後慢慢再做大。」李丹說:「我打算先做個兩千五百斤的!你看怎樣?」
這話差點噎著孫述,兩千五百斤算小嗎?
他記得看過官方戶部記錄,說是江西進賢鐵工所的高爐最大者每爐產三千斤,晝夜可產六千斤,這是當時最高的水平。看來李三郎是想直追進賢,起碼將來要與之比肩了?
「敢問都巡檢,不是說對岸就有江山軍活動嗎?你們搞這樣大動靜,就不怕他們打來?」孫述說出了一直不解的問題。
「你說楊星那廝?暫時他不會這麽做的。」李丹笑笑:「他剛派了部將一枝香(廉大香)去佯攻進賢,為楊賀攻撫州助力,這下子帶走了兩千精銳。」
「所以他無力來攻安仁?」孫述恍然。
不料李丹擺擺手:「不止如此。前些天他派人給安仁送給養,結果這夥人被我派一片石(石大軍)給劫了。
他當時隻以為是哪個不聽話的土匪所為,就讓部將林禿子帶了五百多人來剿。結果這夥人
就是這麽自覺,又掉進我們設的包圍圈裏,在璜溪鎮西北被殲滅了。
等會兒你進南門時,可以看到那賊禿頭正掛在城牆上哩。
從這裏回東鄉,一來一回就得五天,算起來如果有漏網的,那楊星得到消息最快也得明天,然後暴跳如雷,然後立即點兵出發,那樣也要在七天後才能到達。」
李丹說完笑著轉臉對孫述道:「等他的人趕到,大橋已經連橋麵都鋪完,一切晚矣!」
「都巡檢為什麽花費這樣大力氣來建這座橋?難道就用浮橋不好嗎?」
「用浮橋當然可以,但是我們的重型載貨車過不去。」李丹往南一指:
「這座橋和奪取東鄉之後我們要建的西橋,是連接東鄉、餘江、璜溪、鷹潭的軍事要道。如果要向南攻取貴溪、收複戈陽,這橋會是我們出發和補給的!」ap.
孫述大吃一驚,脫口而出:「你還要打東鄉、貴溪和戈陽?」
「這是南昌給本府同知趙大人的命令。」李丹苦笑。
「可,你們哪來這許多兵力?」
「上命如此,不得不為。再說,事在人為,辦法總是有的。」
「閣下倒是樂觀。」孫述搖頭:「攻城拔寨,沒有對手數倍的兵力豈是那麽容易做到的?」
「所以我們要盡快把冶煉廠、鋼鐵廠都建起來,需要更多的兵器、車輛和工具,拚人數恐怕我們真是拚不過他們。」李丹笑道:
「光是一個楊星手裏就有八千人,他要發瘋來攻也夠我們喝一壺的。
所以我的辦法就是造更多、更好的武器、戰車和工具,增加防禦和殺傷力,這樣才能勉強把我們短板補上和他們對陣一、二。」
這時,他們正好走到南門下,這裏也在開展工程。民夫們在護城濠後六尺遠的地方挖了道三尺深溝,後麵堆著許多像是用藤索編好的竹排。這些竹排有九尺長,六、七尺寬。
在挖好溝的一側,民夫們將竹排粗壯的一端埋下去,後麵用結實的竹竿斜撐在地麵,形成一道略略向後傾倒的籬笆牆。
「這橋叫烏衣橋,據說夏天這邊的百姓喜歡穿黑色的夏布衣裳,從城頭向下看橋上熙熙攘攘,故而被稱作烏衣橋。
大亂後雖看不到那樣的盛景,不過它是本縣最繁忙的橋之一沒錯。這名字起得很貼切。」李丹介紹說,孫述轉頭看,現時雖然已經秋天,但果然還有不少人穿著黑衣。
回過臉來一抬頭:「咦,那城上是什麽,投石機嗎?」孫述指著問。
「準確地說是投石車,可以投擲不超過三斤的石彈。」李丹笑道:「我們給它安裝了輪子,所以在城上可以由牲畜拖拽來回移動。隻有個缺點,投擲距離沒有那麽遠。」
他指指護濠的外河沿:「最多就扔到那裏。」
「所以你們在這裏埋設籬笆牆,阻住敵人的步伐好讓投石機來砸?不過為什麽這籬笆不放正,卻要稍微傾斜呢?」
「兩個作用,首先敵人身體前傾更不容易將它推倒,其次,這樣他們完全暴露而沒法利用籬笆隱藏自己,城上的守軍可以看得真切、砸得準確。
總之,一切為了消耗和磋磨對方,給他們造成傷亡以及體力損失。」李丹如數家珍,孫述震驚地看著半天無語。
來到城門洞下,有巡檢過來查驗腰牌、路引,這當口孫述看到了離「歌熏門」石刻題匾不遠處竹籠裏掛著的人頭,輕聲對李丹說:「我要是你敵人,輕易可別踏上青衫隊的地盤。」
「不,不是青衫隊的地盤,地盤都是朝廷的,我們隻是駐在而已。」李丹很聰明地糾正,然後一指那人頭:「可惜他不知道,因為死得太快,都沒來得及問明對手是誰。」
孫述哈哈大笑,被這小哥的風趣逗得眼淚都笑出來了。
他先去李丹的臨時「衙門」(周歆的族學),兩人長談並為孫述把酒接風,之後被聞訊趕來的周歆引去,暫時安置在儒學路上一家叫做「畢春」的客棧裏。
他從交談中得知周歆如今做了本縣出資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並且正在為冶煉廠、鋼鐵廠招工,立即很有興致,拉著他聊了近一個時辰。
周歆也早從李丹那裏知道,這位先生是餘幹徐家幫忙從京師給冶煉廠找來的高人,所以無話不談殷勤備至,臨走還特意招來掌櫃囑咐他細心伺候。
「在下北門內的別業好久未曾居住,正在打掃。李三郎看了說蠻好,打掃出來可以做英賢館請諸位來助我安仁的高才分院居住。
先生暫在此忍耐,明晚我派人來接先生過去。」周歆說完,孫述急忙搖手:「這就很好了,何必大費周章?過於打攪我心裏也過意不去。」
周歆見狀笑道:「是我借了諸君的東風,哪有打攪之說?好教先生知道,我那別業獻出來給青衫隊做英賢館使用,乃是折了股子算在出資份額裏的。
將來青衫隊名下產業裏所有工廠、礦山、田土,在下都因此增一份收入。所以是我借諸君的東風,先生萬勿推辭!」
果然兩日後他接孫述過去,卻原來是北門裏最大、最氣派的一處。正門外影壁下可以停三輛馬車,門顯然是新髹漆的,上頭是嶄新的牌匾,縣尊親筆題寫的「安仁英賢館」。
門口甚至還站著兩名頗結實勇壯的鄉勇站崗,裏麵門子、仆傭都是些聰明勤快的。中路正堂和聯通的花廳是公用的會客場所。周圍周歆稍加改造隔成了六個小院子。
其中兩個已經有人入住,一個住著李丹的文字先生婁諒,另一個是在黃金埠幫助訓練新組建的民兵區中隊後,剛回到安仁的武舉人梁明山。
三位鄰居互致問候並見禮,交換了許多來安仁以後的新奇見聞,雖然背景不同,但因都是務實之人,倒也覺得投緣。
正說著,陸九來了,有請梁先生到衙門參加軍議。「怎麽回事?」三人都起身不約而同地問。
「三位先別緊張,沒什麽大礙。」陸九說著招招手,兩個健壯的親衛抱著兩個盒子進來放到桌上。
「孫先生,這是參謀本部生產科剛剛送到安仁的……標本。是從饒州東南各處尋來的石頭。都巡檢命卑職給您送來,請您看看這些名稱是否準確,還有品相如何?」
說著陸九叫人打開,裏頭是摞放的小木盒,每塊石頭都精心地用帶子固定在下麵的錦墊上,底下的紙張用藍色油墨印著四欄,分別注明采集位置、采集人姓名、日期和品種名稱。
不過也有些品種名稱那裏欄空著,顯然采集人也不曉得這是什麽礦。
「你們做事好仔細!」孫述忍不住喝彩:「就是京師工部的檔案也做不到這樣!」婁諒聽了瞥他眼沒說什麽。「好,請搬到我房間,我馬上就看!」孫述見到石頭就來精神了。
陸九忙讓他別忙,朝外頭擺擺手,就有人抱個木盒進來,拉開插板(蓋子,插入槽中便於密封,用時拉開)一看,裏麵是滿箱的香燭。
「還有這個。」陸九從懷裏摸出個錦盒,小心打開,卻是把銅邊的放大鏡。「文房用具各位屋裏都備下了,這香燭是每位一箱,用完自有人來補上。
這放大鏡卻是都巡檢派人回餘幹為先生定製的,他說先生觀察各種石料若無此物不能觀察得細致入微,最好是用……顯、顯微鏡。
不過倉促之間隻能先做這個,那顯微鏡要待都巡檢有空了再為先生做一架。」
「這、這就很好了,多謝都巡檢厚愛!」孫述連連致謝。
陸九命人將東西搬到各人屋裏,然後等梁舉人換了身箭袖、快靴出來,與他一起上馬去指揮部。
然而團練指揮部並非和巡檢司衙門一起的,那族學裏放個巡檢司已經很滿,所以團練指揮部最後安置在東門裏錦峰巷那座廢棄的道觀中。
在這裏有兩個好處:地方寬敞,這一帶住戶少,用地很方便;靠近錦峰門(東門)有利增強東部警戒。
不過趙敬子等人來時看到的東門隻剩個門洞,既沒甕城、攔馬牆,也沒有上麵的箭樓,甚至門上的題匾字跡都很模糊,到處是綠苔和藤蔓。
在植物掩映下不像個縣城的城牆,倒似荒山野嶺中的古跡般。
好在趙敬子不在乎,來的時候帶足了掃帚、抹布和鐵鍬,將手一揮警衛連(新組建的,兩百人,連正羅右·右鉤子,下轄三個步排、偵察排)一起動手。
在老君像前麵支起桌椅、地圖,掃幹淨真人殿進駐後勤科……,整個指揮部當天就重新運作起來。
不過畢竟倉促,當梁明山第一次走進這院子時還能看到伏地的石幢,草皮露著新茬散發出好聞的香氣。
在山門查驗過腰牌,陸九沒進人來人往的靈官殿,帶著他通過右側腰門走進後麵的三清殿,正聽見趙敬子在點評:
「後邊的四禦殿、三官殿都沒了,丘祖頭頂沒了屋頂,像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純陽殿倒還矗立著,四壁空蕩蕩的倒有三、五處漏風。」眾人大笑,聽聲音裏麵人不少。
「報告!梁參軍到!」陸九大聲喊了一嗓子。
梁明山居然聽到了回音。走進去一看,嗬!空蕩蕩的大殿隻剩下神龕的台子,以及牆上殘存的彩色壁畫。
靠東邊是粗木底架上麵平放了一大塊刨光表麵的厚木板,散發著新漆的味道。匆匆用圓木打造的椅子排布在兩側,眾人正聽趙敬子說書般匯報參謀本部新辦公地點環境。
見他進來行軍禮,唯一站著的趙敬子叫:「伯亮(梁明山字)來啦,坐這邊,咱們就等你了!」梁明山一邁腿踩進灘水裏。
「抱歉,前天下雨漏的,到今天還沒完全幹。」趙敬子苦笑著指指上麵,梁明山抬頭發現上頭有個臉盆大小的洞,才注意到大家的椅子實際都擺在水漬裏。
「唉呀,這怎麽行?要是後麵開著會又下雨,不成了水簾洞?」梁明山這個舉人卻沒架子,邊走過去邊開玩笑說。
「伯亮說得好,咱們一群猴兒,跟著都巡檢這個猴王!」周芹樂嗬嗬地說。他今日心情極佳,許七娘從白馬傳信過來,說身上有喜了!
李丹已命他明日起休假五日回去辦婚禮,還派人回餘幹,請姨娘到莊園上幫忙主持此事。
梁明山進門前眾人剛剛叫嚷完喜酒、喜宴的事,他不知道,看見周營正如喝了酒般紅光滿麵覺得莫名其妙。
旁邊的李彪輕聲告訴他原委,梁明山吃了一驚,趕緊起身作揖道喜,周芹又還禮,大家忙亂了一陣。
都安頓下來各就位,李丹才開口說:「今日請諸君來,首先是以茶代酒祝賀咱們參謀部順利搬遷到安仁,這說明餘幹情形已經穩定,我們的重心開始南移了!」
大家鼓掌,然後聽他繼續說:「其次,做下今後的分工調整安排,有部分人將根據他們的能力、經驗被分配到工商上麵來。
但不管是帶兵還是進入廠礦、商行的,大家都還在隊伍裏,尤其是茶山會的會員們,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要繼續做好本職,遵守紀律。要記住:前線和後方相互依存、是一體的!」
眾人起立,齊聲回答:「知道了長官!」
見李丹再次讓所有人坐下,梁明山才驚訝地發現,原來今天自己參加的,好像是個級別相當高的會議!
又聽李丹告訴大家,今天有不少人不在,後麵對調動的人會有新的任命下達,參會者要協助傳達會議的精神和要旨,並幫助調動者完成崗位交接。
梁明山咂摸著這些話,感到青衫隊內部組織實際要比自己想象的嚴密得多!
「地方守禦序列包括:
餘幹守禦使楊大意,守禦營營正劉宏升,民兵大隊隊正麻九、巡檢分司巡檢使宋九一;
三塘巡檢分司巡檢使竇炯,民兵中隊隊正白天勇;
雷家灣巡檢分司巡檢使王鬥(王杠子),民兵中隊正錢奉;
楓港巡檢分司巡檢使賴伍發,民兵中隊正張貴生;
梅港守禦使焦叢虎、備禦參軍梁明山,巡檢分司權巡檢使胡從喜,民兵大隊正兼一中隊正高粲、二中隊正餘梅光、三中隊(鄉勇隊改編)正朱德生;
白馬巡檢分司巡檢使韓勁國(韓四);
萬年民兵中隊隊正吾昆、萬年巡檢分司巡檢使安慶俁(安老二);
安仁巡檢分司巡檢使解貴庭,民兵中隊正葛四寶;
鷹潭巡檢分司巡檢使兼民兵中隊正辛池;
石港巡檢分司巡檢使黃樹,黃埠巡檢分司巡檢劉祈。
參謀本部序列包括:
總參軍趙敬子,警衛連正羅右,軍情科參軍謝友三,鎮撫科參軍鍾四奇,情報科參軍馮參,通信科參軍李彪,運輸科參軍巴縉雲(巴師爺),後勤科參軍韓安;
周塗,參謀本部騎射兵(包括槍騎兵和弩騎兵)都教習,騎射兵指揮;
黃欽,參謀本部投射兵(包括步射、投石車,後來又加入火炮)都教習,投射兵指揮;
宋遷,參謀本部步兵(包括刀盾兵、長矛兵、火槍兵)都教習,火槍兵指揮;
審傑,參謀本部偵察兵都教習,偵察兵指揮,副教習林寶通(流心刀)、副指揮李增(李鐵刀);
顧大,參謀本部招訓總監,輔兵總調度,教導隊指揮
團練部隊序列包括:
水營營正周芹,營副陶綬,機動一大隊正魏小河(小白鱔),機動二大隊正宋小樵;
步一營營正潭中綃,營副孫梁,一連長吉大元
步二營營正董候用,營副萬四有,一連長廖三清
步三營營正張鈸,營副何煒,一連長塗山
步四營營正高漢子,營副林順堂,一連長秦漢
中軍營營正楊乙,營副宋小牛,一連長石大軍
總務劉恩、偵察隊正謝千(謝豹子)
工貿序列包括:
朱慶,畜牧科主任
朱建(朱二爺),建造科主任
陳大勇,木造科主任
陳雙吉,五金科主任
陳三文,產品科主任
孫社,工礦科主任
賈銘九,釀造科主任
周歆,商貿科主任
秦鍾(秦酒戶),集采科主任……。」
另一個重大變化是李丹宣布應戰時經驗對部隊結構進行調整,實行班、排、連、營製。
每班十至十二人,三班為排,五排為連,四連為營,其中各營的一連為核心連。
各營並有一個偵察排和一個弓弩排或連,前者相當原來的斥候隊或哨探隊,後者用於遠距離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