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魏叢喜站在新進士最前排,和狀元、榜眼一起帶領大家感激涕零山呼萬歲的時候,趙拓心情可是憤怒到了極點。
他麵前放著從禮部存檔處調來的幾份卷宗,那裏麵就有上屆科舉時周梧的答卷。
在抱月亭詩會上他注意到這個略帶靦腆的學子,一手漂亮的小楷字和情意生動的詩給他留下來深刻印象,也讓他奇怪為何這樣一個人會兩次都未中進士?
所以他命劉太監悄悄調來他的卷宗查看。這一看便看出了端倪。
趙拓自小隨著宮內的師傅學習,繪畫筆書自然不在話下,而對各種紙張的熟悉、裱糊工藝的了解已經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他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周梧試卷紙張上部分紋路與原紙不符,在旁人看來這沒什麽不同,但在有經驗的人眼裏,那部分是後來接上去的。
而這個部分,恰恰是封卷糊名之後,校閱官題寫「中」字的地方。隻有寫了這個紅字的卷子才會遞送至京師接受排名大閱,否則就直接交給禮部存檔,消失在數以萬計的紙片堆裏了。
有人動過手腳,挖去這個中字然後用同材質的紙補了一塊上去,相迎的,那個中字應該被補到另一份卷子上去了!
趙拓發現之後並未聲張,他叫來翼龍衛都指揮使劉牧,叫他安插人手細查這次西安來的所有考卷。
結果發現了兩對有問題的卷宗。有兩個人買通了西京貢院的官僚!翼龍衛配合刑部立即出動,很快將案犯全部抓獲。
「臣辜負了陛下,有失察之罪,乞陛下聖裁!」朱瞻墡嚇得爬在地上抖個不停。
「五哥兒(朱瞻墡在家排行第五子)起來罷,這也怨不得你們。」趙拓冷笑:「若不是朕學過兩手,怕也被他們給蒙過去了!」
「這些人怎麽敢?為了四百兩就做下這等大案!」韓謂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
「哼,說輕呢是利令智昏,說重呢這是欺君!」正月裏侯燮正式引退,謝敏洪如願以償進入內閣。
他在議事的時候喜歡扮演正義的化身,此時義正詞嚴:「陛下,臣建議將這些目無君上之徒處以極刑,這樣才能警示來者,匡扶正氣!」
「調查是必須的,但是否極刑?還是由刑部和大理寺拿意見罷。」皇帝冷冷地瞟了眼一直沒發言表態的楊縞,心裏暗歎一聲。
「西京的提學是哪個?」他問,馬上又接了句:「對了,楊卿,陳提學從甘肅追回來了嗎?」
楊縞一哆嗦。他知道下麵馬上就要問道南京刑部和留守司為何把屎盆子扣到陳仕安頭上的話題了。唉,一樁樁、一件件都是麻煩,都是要還的債。
問題是,有些債還是楊仕真那老東西留下的,他倒是撒手走了,留下自己承受這一切。越想他越心灰意冷,趕緊回答:
「陛下,西京提學是、是老臣的堂侄楊處,其父便是……楊濤。陳仕安剛到蘭州就被趕上,現在應該已經回到西京府(西安)境內。
這樁案子內閣已經調查得情況基本清楚,請又賓(儀中生字)向陛下奏稟。」
「陛下,刑部協同翼龍衛、大理寺赴南京調查此案,最後的結論是南京留守司留守太監蘇明舉得人舉報之後,未經核實便召集六部官員大發雷霆、限期破案。
刑部主事劉詩坊查明人犯上報被駁回,理由是未說明責任官員姓名。劉某在上司刑部僉書韓濟暗示下寫上了陳提學應對此負責。
在對韓濟審問中得知,因南京禮部尚書路友得沒有收到陳提學的禮金而懷恨在心,因趁此案中傷陳大人,並派門客唆使韓濟做此手腳,該門客業已落網並承認。
目前所有案犯均已停職、拘押到京,分別關押於刑部和大理寺待旨聽勘。」
「路友得?」趙拓在前天就已經從刑部奏報中知道了這事,現在讓儀中生當麵說出來,目的就是引出這個路友得。「他是什麽背景啊?」皇帝看似隨意地開口問。
「路某是宣宗二年科進士,一甲第十七名,那年是老臣主考。」楊縞臉色灰暗,跪倒、去冠,叩首道:
「臣有子弟管教不嚴、失察及辯人不清之罪,請辭首輔並乞骸骨,望陛下恩準!」說著聲帶哽咽,涕泣不起。
「唉!楊卿何必如此,朕也希望咱們君臣相得一場,能夠有始有終,但現在看來……。」皇帝沒繼續說下去,隻命劉太監上前將楊縞扶起,又把冠遞還在他手上。
趙拓心想如果今天這樣你回去還不自己寫辭呈,那可就別怪朕不客氣了。
「涉案人員要分別關押,著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會審,將處置方案盡快報來。
再者,涉案學子中是否有無辜牽涉者?卿等要立即重新核實,有冤情的必須迅速糾正!
同時派人至西京調查案件、拘押人犯。加急旨意給西京翼龍衛指揮使,命他馬上秘密控製已知人犯,協助調查。
至於陳仕安,既然已經知曉他是被冤枉的,中書擬旨,西京提學免職後讓他先就地署理貢院,直至有新的旨意!」
宮裏發生的事很快引起朝中上下臣子們的關注和議論。
有人驚奇這個陳仕安運氣好,不但轉危為安而且重新署理西京提學;
有人則斷定這是陛下的大招,楊太閣這次看來是坐不住位置了;
還有人立即開始向謝敏中、鄭壽兩邊跑,希望能在這場大變動中占個好位子。
鄭壽的家裏貼出了條子:本人身體不適,諸同僚探望請免,拜留名刺,禮物敬謝不敏!
盡管如此,上門投刺的還是絡繹不絕。門子得了鄭壽的嚴令,禮物絕對不收,雙手客客氣氣地接過名刺交給管家,態度絕對謙恭、溫和。
相對謝敏洪家可就不同了,來訪者絡繹不絕,花廳裏笑語常在,連廊下等待的客人都被安排了座椅,順序接見。果然一副相府氣派!
謝敏中這次大考中了三甲第三百一十名。雖然幾乎墊底,但總算高中,他高興得很。翩翩然,頗有點可以揮斥方遒的感覺。
看到兄長家裏迎來送往,大兄被人「謝相、謝相」地稱呼著,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來。若兄弟連相,是不是也很傳奇呢?
他因約了同窗會文,手裏拿個紙筒正邁步往外走,差點與進門的人撞個滿懷,急忙向對方賠不是。
那人是個四十左右的官員,笑嘻嘻的倒也不在意,向他拱手說:「敏中老弟吧?在下鴻臚寺卿王甘,特來拜會謝相。」
謝敏中倒嚇一跳,他知道這個王甘是前大學士王野的侄兒,連忙躬身還禮,告罪道:「衝撞了大人實在抱歉,家兄正在會客,今日來找他的人委實有些多!」
「哦!」王甘露出失望的表情:「那可真是不巧了,在下得了幅宋貼,知道謝大人一向對送人字畫極為關注,特帶來請他上眼瞧瞧。沒想到有這樣多客人在等。遺憾得很!」
「這樣啊?」謝敏中自己也極喜歡宋人字畫的,聽了回頭朝客廳那邊看一眼,輕聲道:「冒犯大人在下當然要有些補償,請您稍候,我試試能不能請大兄撥冗一見。」
「那是在太好了!」王甘大喜。
謝敏中悄悄繞到後麵進去,來到大兄身邊。謝敏洪察覺,眉頭微皺正要說話,他立即湊上去在他耳邊輕聲嘰咕兩句。
謝敏洪怔了下,繼而做出驚訝的表情來對正在談話的官員拱手道:「列位,實在不好意思。大鴻臚來訪,可能是因陛下即將往南郊祭天之故。謝某不得不告罪了。
」
幾個人都會看眼色,立即起身道無妨,改日再來拜會雲雲,然後逐一退了出去。謝敏洪送到門口,讓弟弟將王甘請到後麵書房說話。
謝敏中當然不會參與,引見之後依舊一搖三晃地出門去了。二人在書房裏據說密談了半個多時辰,然後雲淡風輕地作別。
然而次日下朝,一個驚天的消息在商京裏傳開:王甘在旬月朝會上第一個站出來公開彈劾楊縞三大罪:弄權、任人唯親和不作為。
從他開頭,朝議便偏離了當日的走向,群臣紛紛攻擊楊縞,要求他辭職下野。
趙拓心裏這個氣啊!本來他設計好的用兩京學案逼楊縞自己提交辭呈,沒想到這老頭兒不知為何直到上朝也沒這麽做。
趙拓已打好腹稿,今天要主動提出同意太閣昨日乞骸骨的請求,不料這個王甘先行一步打亂了節奏。
一旦有人提出彈劾,那楊縞想全身而退就不可能了,趙拓更沒法當著群臣的麵幫他保全。做皇帝就是如此,不能想怎樣就怎樣。
皇帝是群臣首領、法度與道德的遵守者、維護者,你任性,結果就是綱常崩壞、製度虛設。
結果楊縞顫巍巍摘下弁冠、脫去官服,被送回家停職待勘。幾十年二楊把持朝政的局麵到今日為止,巨木已朽,轟然倒塌!
自然而然地,韓謂被任命為首輔,成了百官之首。不過大家其實都明白,韓謂的背後是鄭壽為首的荊湖係。
韓首輔的勝利是荊湖係戰勝了江南吳越係,謝敏洪絕不可能善罷甘休,新的爭鬥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了。
趙拓原本很不想讓這兩邊掐起來,但他後來一想這是遲早的事,晚不如早,於是幹脆放手,自己該怎麽用人就用人。
你吵架可以,壞了國事要挨罰,他隻要守住這底線,坐看文官們自相廝殺便可。
倒是王甘這件事讓他奇怪,這個人是個不愛出頭挑事、圓滑機敏的,他怎麽會跳出來先開火,難道就不怕引火燒身?
皇帝越想越奇怪,於是叫來翼龍衛都指揮使劉牧,吩咐他派個人進入王甘家裏做下人。
「越接近他越好。」皇帝說:「我想知道這個人到底是否靠得住?」
原本因他叔父王野的緣故,趙拓從來沒關注過王甘,好歹算上去他和自己是師兄弟嘛。這回,王甘可真把趙拓嚇住了。
「這些老家夥,個個都靠不住!」他惱火地想。
殿試這天,趙拓重點考察了幾個自己特別關心的學子,這其中便有魏叢喜和那個漁夫蘇由,還有一個人他決定放在最後再問。
「魏卿,你並非沿海人士,是如何想到這裝鹽的袋子上有問題哩?」他笑著問魏叢喜。
「陛下,人皆以為自己無錯而錯在他人,故而世上才會有推諉一說。臣其實也沒有別的見識,隻從‘格物二字上想,鹽遇水而潮,如果能使之不遇水則不會產生這次的糾紛,是故海商有沒有和鹽商申明是海運之用,又或者海商可曾因此將鹽分裝到更防潮的包裝袋內,再者有無對船主申明袋內物品需要防潮,此乃解題的關鍵……!」他抬頭快速看了眼皇帝,見他正頻頻點頭,接著說:「我輩天天吵嚷說要格物致知,臣以為這並非空話,當自每件小事、每個物體的本質與源頭去尋那裏麵的道理、天理,那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識。所以臣常見魚浮於水,便思為何魚可浮而銅錢不可?有的能夠想出道理,有許多卻還不行。臣慚愧,看來要參悟大道,臣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卿做的很好,隻是不得法而已。」說完趙拓揚頭:「那個……蘇伯由,你是個愛釣魚的,你可知道為何魚能浮潛而銅錢不能啊?」
蘇由大吃一驚,他本是個灑脫的性
子,不過到了金殿上也需謹慎,忙趨前回答:「陛下,臣亦不大明白。不過臣宰魚時嚐見魚鰾,內有氣,可漂浮。臣揣測魚可浮潛同這個魚鰾有關。至於銅錢,它是個實心的沒有魚鰾,自然無法使氣充滿,也就不能漂浮了。」
「嗯,有一定道理。有趣得很,真也想知道答案。」趙拓笑著說:「朕再找一個人,看看誰能回答這個問題。」殿上大臣個個莫名其妙,覺得皇帝任性得不是時候。不過既然陛下說話了,大家也隻好站著聽。
「一甲、二甲都在這裏了,那麽……三甲……第一百八十四名,江南西道的李著可在?」
李著作為去年的舉人也來參加大比,喜獲三甲,心情激動。萬萬沒想到皇帝金口竟然點到了自己!他目瞪口呆片刻,才在周圍人催促下急忙出列向前,叩首行禮:「臣李著在,吾皇萬歲!」
「方才的問題二甲第三十四名重慶府的蘇由公子說與魚鰾有關,你可有什麽補充?」皇帝笑盈盈地望向他。
李著怔了下,腦筋急轉彎。他想起當初自己也問過李丹,為什麽裝那麽重的石頭,船卻不會沉到水裏去的問題。
他馬上回答:「請陛下恩準,臣需要幾樣東西:小金魚、銅錢、戥稱、一對小盞、一對蓋碗和水。然後請一位大人幫我在旁做記錄。」
「準奏!」趙拓立即來了興致。
於是全殿的人都伸長脖子看,瞧他怎麽弄。
隻見李著先將金魚和銅錢分別稱了,然後將兩個蓋碗裏注滿水;將魚和錢分別放進去,水漾出來流到小盞中,李著將蓋碗蓋上蓋子放置一旁,然後將那一對接水的小盞稱了。
計算之後李著向皇帝鞠躬:「啟奏陛下:金魚重一兩四錢二分,放進杯中後排出的水重一兩六錢五分,魚比排出的水輕。
銅錢重一錢四分,排出的水僅重一錢一分,錢比水重。是故魚可浮潛而錢不可也!」
殿上鴉雀無聲,誰也沒想到他做了這麽個實驗,得出這樣的結論。片刻趙拓才疑惑地問:「愛卿之意,比排出之水輕者可以浮潛,反之不可?」
「正是。」
「可這條魚……怎麽會輕?它比那銅錢可大多了!」有個官員忍不住說。
「的確。」李著點頭:「不過大人忘了,它肚子裏可有那個魚鰾嗬!」
「哦!」
「真是妙啊!」
眾人恍然大悟。趙拓微笑,嘉許地點頭,心想果然不負朕的期望嗬。
「卿真有巧思也!」從大殿出來後,趙拓在玉台上散步,他這樣誇了李著一句。
「此非臣之巧思,臣亦不過現學現賣罷了。」
「哈,卿不會想說這是李三郎教你的吧?」
「陛下……,您真是明鑒萬裏,怪不得臣弟總說陛下是英明之主。」
「哦?他這樣說?」趙拓很高興:「朕與他神交久矣,真希望他現在就能在朕身邊!可惜他年齡尚小,又還沒有取得功名,朕亦不好加恩。」
「臣弟亦是明白的,所以他辭官目下在家用功。」李著躬身回答。
「他曉事,很好!」趙拓點頭:「冬季裏他讓餘幹商人運到京城銷售的火爐解決了京師燃料不足的問題,你寫信回家時告訴他說朕非常感謝!
下麵會有旨意給你,先去翰林院做待詔,算是我和李丹之間聯絡的橋梁,這樣可以不惹朝廷中某些人的注意。
朕已經給他找了位好老師,估計現在應該到餘幹了。等李丹上京,朕再外放你去做些實事。如何?」
「臣遵旨,臣代三郎謝陛下天恩,一切謹依陛下安排!」
就這樣,新科狀元廣東人洪朗被授予德清閣侍講,榜眼山東登
州人劉文燦授撫遠閣侍講,魏叢喜授中書檢校。
那個愛釣魚的蘇由不願意做京官,皇帝倒也沒難為他,授予他工部營繕司丞(八品)。
給了他一份李丹繪製的《廣信府全圖》,命他領銜依此法踏勘、重繪全國輿圖。
蘇由大喜,並不嫌官小,立即領旨上任去了。
其餘眾人也都分別往翰林院、六部、諸寺分撥去了。隻是大家慢慢才注意到,那個用戥子稱金魚的李著,經常悄悄出現在皇帝身邊,小聲向他回答或提示些什麽。
「看來要有一技之長嗬,一朝被陛下相中,那就可以魚躍龍門!」有人羨慕地議論。
他麵前放著從禮部存檔處調來的幾份卷宗,那裏麵就有上屆科舉時周梧的答卷。
在抱月亭詩會上他注意到這個略帶靦腆的學子,一手漂亮的小楷字和情意生動的詩給他留下來深刻印象,也讓他奇怪為何這樣一個人會兩次都未中進士?
所以他命劉太監悄悄調來他的卷宗查看。這一看便看出了端倪。
趙拓自小隨著宮內的師傅學習,繪畫筆書自然不在話下,而對各種紙張的熟悉、裱糊工藝的了解已經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他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周梧試卷紙張上部分紋路與原紙不符,在旁人看來這沒什麽不同,但在有經驗的人眼裏,那部分是後來接上去的。
而這個部分,恰恰是封卷糊名之後,校閱官題寫「中」字的地方。隻有寫了這個紅字的卷子才會遞送至京師接受排名大閱,否則就直接交給禮部存檔,消失在數以萬計的紙片堆裏了。
有人動過手腳,挖去這個中字然後用同材質的紙補了一塊上去,相迎的,那個中字應該被補到另一份卷子上去了!
趙拓發現之後並未聲張,他叫來翼龍衛都指揮使劉牧,叫他安插人手細查這次西安來的所有考卷。
結果發現了兩對有問題的卷宗。有兩個人買通了西京貢院的官僚!翼龍衛配合刑部立即出動,很快將案犯全部抓獲。
「臣辜負了陛下,有失察之罪,乞陛下聖裁!」朱瞻墡嚇得爬在地上抖個不停。
「五哥兒(朱瞻墡在家排行第五子)起來罷,這也怨不得你們。」趙拓冷笑:「若不是朕學過兩手,怕也被他們給蒙過去了!」
「這些人怎麽敢?為了四百兩就做下這等大案!」韓謂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
「哼,說輕呢是利令智昏,說重呢這是欺君!」正月裏侯燮正式引退,謝敏洪如願以償進入內閣。
他在議事的時候喜歡扮演正義的化身,此時義正詞嚴:「陛下,臣建議將這些目無君上之徒處以極刑,這樣才能警示來者,匡扶正氣!」
「調查是必須的,但是否極刑?還是由刑部和大理寺拿意見罷。」皇帝冷冷地瞟了眼一直沒發言表態的楊縞,心裏暗歎一聲。
「西京的提學是哪個?」他問,馬上又接了句:「對了,楊卿,陳提學從甘肅追回來了嗎?」
楊縞一哆嗦。他知道下麵馬上就要問道南京刑部和留守司為何把屎盆子扣到陳仕安頭上的話題了。唉,一樁樁、一件件都是麻煩,都是要還的債。
問題是,有些債還是楊仕真那老東西留下的,他倒是撒手走了,留下自己承受這一切。越想他越心灰意冷,趕緊回答:
「陛下,西京提學是、是老臣的堂侄楊處,其父便是……楊濤。陳仕安剛到蘭州就被趕上,現在應該已經回到西京府(西安)境內。
這樁案子內閣已經調查得情況基本清楚,請又賓(儀中生字)向陛下奏稟。」
「陛下,刑部協同翼龍衛、大理寺赴南京調查此案,最後的結論是南京留守司留守太監蘇明舉得人舉報之後,未經核實便召集六部官員大發雷霆、限期破案。
刑部主事劉詩坊查明人犯上報被駁回,理由是未說明責任官員姓名。劉某在上司刑部僉書韓濟暗示下寫上了陳提學應對此負責。
在對韓濟審問中得知,因南京禮部尚書路友得沒有收到陳提學的禮金而懷恨在心,因趁此案中傷陳大人,並派門客唆使韓濟做此手腳,該門客業已落網並承認。
目前所有案犯均已停職、拘押到京,分別關押於刑部和大理寺待旨聽勘。」
「路友得?」趙拓在前天就已經從刑部奏報中知道了這事,現在讓儀中生當麵說出來,目的就是引出這個路友得。「他是什麽背景啊?」皇帝看似隨意地開口問。
「路某是宣宗二年科進士,一甲第十七名,那年是老臣主考。」楊縞臉色灰暗,跪倒、去冠,叩首道:
「臣有子弟管教不嚴、失察及辯人不清之罪,請辭首輔並乞骸骨,望陛下恩準!」說著聲帶哽咽,涕泣不起。
「唉!楊卿何必如此,朕也希望咱們君臣相得一場,能夠有始有終,但現在看來……。」皇帝沒繼續說下去,隻命劉太監上前將楊縞扶起,又把冠遞還在他手上。
趙拓心想如果今天這樣你回去還不自己寫辭呈,那可就別怪朕不客氣了。
「涉案人員要分別關押,著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會審,將處置方案盡快報來。
再者,涉案學子中是否有無辜牽涉者?卿等要立即重新核實,有冤情的必須迅速糾正!
同時派人至西京調查案件、拘押人犯。加急旨意給西京翼龍衛指揮使,命他馬上秘密控製已知人犯,協助調查。
至於陳仕安,既然已經知曉他是被冤枉的,中書擬旨,西京提學免職後讓他先就地署理貢院,直至有新的旨意!」
宮裏發生的事很快引起朝中上下臣子們的關注和議論。
有人驚奇這個陳仕安運氣好,不但轉危為安而且重新署理西京提學;
有人則斷定這是陛下的大招,楊太閣這次看來是坐不住位置了;
還有人立即開始向謝敏中、鄭壽兩邊跑,希望能在這場大變動中占個好位子。
鄭壽的家裏貼出了條子:本人身體不適,諸同僚探望請免,拜留名刺,禮物敬謝不敏!
盡管如此,上門投刺的還是絡繹不絕。門子得了鄭壽的嚴令,禮物絕對不收,雙手客客氣氣地接過名刺交給管家,態度絕對謙恭、溫和。
相對謝敏洪家可就不同了,來訪者絡繹不絕,花廳裏笑語常在,連廊下等待的客人都被安排了座椅,順序接見。果然一副相府氣派!
謝敏中這次大考中了三甲第三百一十名。雖然幾乎墊底,但總算高中,他高興得很。翩翩然,頗有點可以揮斥方遒的感覺。
看到兄長家裏迎來送往,大兄被人「謝相、謝相」地稱呼著,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來。若兄弟連相,是不是也很傳奇呢?
他因約了同窗會文,手裏拿個紙筒正邁步往外走,差點與進門的人撞個滿懷,急忙向對方賠不是。
那人是個四十左右的官員,笑嘻嘻的倒也不在意,向他拱手說:「敏中老弟吧?在下鴻臚寺卿王甘,特來拜會謝相。」
謝敏中倒嚇一跳,他知道這個王甘是前大學士王野的侄兒,連忙躬身還禮,告罪道:「衝撞了大人實在抱歉,家兄正在會客,今日來找他的人委實有些多!」
「哦!」王甘露出失望的表情:「那可真是不巧了,在下得了幅宋貼,知道謝大人一向對送人字畫極為關注,特帶來請他上眼瞧瞧。沒想到有這樣多客人在等。遺憾得很!」
「這樣啊?」謝敏中自己也極喜歡宋人字畫的,聽了回頭朝客廳那邊看一眼,輕聲道:「冒犯大人在下當然要有些補償,請您稍候,我試試能不能請大兄撥冗一見。」
「那是在太好了!」王甘大喜。
謝敏中悄悄繞到後麵進去,來到大兄身邊。謝敏洪察覺,眉頭微皺正要說話,他立即湊上去在他耳邊輕聲嘰咕兩句。
謝敏洪怔了下,繼而做出驚訝的表情來對正在談話的官員拱手道:「列位,實在不好意思。大鴻臚來訪,可能是因陛下即將往南郊祭天之故。謝某不得不告罪了。
」
幾個人都會看眼色,立即起身道無妨,改日再來拜會雲雲,然後逐一退了出去。謝敏洪送到門口,讓弟弟將王甘請到後麵書房說話。
謝敏中當然不會參與,引見之後依舊一搖三晃地出門去了。二人在書房裏據說密談了半個多時辰,然後雲淡風輕地作別。
然而次日下朝,一個驚天的消息在商京裏傳開:王甘在旬月朝會上第一個站出來公開彈劾楊縞三大罪:弄權、任人唯親和不作為。
從他開頭,朝議便偏離了當日的走向,群臣紛紛攻擊楊縞,要求他辭職下野。
趙拓心裏這個氣啊!本來他設計好的用兩京學案逼楊縞自己提交辭呈,沒想到這老頭兒不知為何直到上朝也沒這麽做。
趙拓已打好腹稿,今天要主動提出同意太閣昨日乞骸骨的請求,不料這個王甘先行一步打亂了節奏。
一旦有人提出彈劾,那楊縞想全身而退就不可能了,趙拓更沒法當著群臣的麵幫他保全。做皇帝就是如此,不能想怎樣就怎樣。
皇帝是群臣首領、法度與道德的遵守者、維護者,你任性,結果就是綱常崩壞、製度虛設。
結果楊縞顫巍巍摘下弁冠、脫去官服,被送回家停職待勘。幾十年二楊把持朝政的局麵到今日為止,巨木已朽,轟然倒塌!
自然而然地,韓謂被任命為首輔,成了百官之首。不過大家其實都明白,韓謂的背後是鄭壽為首的荊湖係。
韓首輔的勝利是荊湖係戰勝了江南吳越係,謝敏洪絕不可能善罷甘休,新的爭鬥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了。
趙拓原本很不想讓這兩邊掐起來,但他後來一想這是遲早的事,晚不如早,於是幹脆放手,自己該怎麽用人就用人。
你吵架可以,壞了國事要挨罰,他隻要守住這底線,坐看文官們自相廝殺便可。
倒是王甘這件事讓他奇怪,這個人是個不愛出頭挑事、圓滑機敏的,他怎麽會跳出來先開火,難道就不怕引火燒身?
皇帝越想越奇怪,於是叫來翼龍衛都指揮使劉牧,吩咐他派個人進入王甘家裏做下人。
「越接近他越好。」皇帝說:「我想知道這個人到底是否靠得住?」
原本因他叔父王野的緣故,趙拓從來沒關注過王甘,好歹算上去他和自己是師兄弟嘛。這回,王甘可真把趙拓嚇住了。
「這些老家夥,個個都靠不住!」他惱火地想。
殿試這天,趙拓重點考察了幾個自己特別關心的學子,這其中便有魏叢喜和那個漁夫蘇由,還有一個人他決定放在最後再問。
「魏卿,你並非沿海人士,是如何想到這裝鹽的袋子上有問題哩?」他笑著問魏叢喜。
「陛下,人皆以為自己無錯而錯在他人,故而世上才會有推諉一說。臣其實也沒有別的見識,隻從‘格物二字上想,鹽遇水而潮,如果能使之不遇水則不會產生這次的糾紛,是故海商有沒有和鹽商申明是海運之用,又或者海商可曾因此將鹽分裝到更防潮的包裝袋內,再者有無對船主申明袋內物品需要防潮,此乃解題的關鍵……!」他抬頭快速看了眼皇帝,見他正頻頻點頭,接著說:「我輩天天吵嚷說要格物致知,臣以為這並非空話,當自每件小事、每個物體的本質與源頭去尋那裏麵的道理、天理,那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識。所以臣常見魚浮於水,便思為何魚可浮而銅錢不可?有的能夠想出道理,有許多卻還不行。臣慚愧,看來要參悟大道,臣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卿做的很好,隻是不得法而已。」說完趙拓揚頭:「那個……蘇伯由,你是個愛釣魚的,你可知道為何魚能浮潛而銅錢不能啊?」
蘇由大吃一驚,他本是個灑脫的性
子,不過到了金殿上也需謹慎,忙趨前回答:「陛下,臣亦不大明白。不過臣宰魚時嚐見魚鰾,內有氣,可漂浮。臣揣測魚可浮潛同這個魚鰾有關。至於銅錢,它是個實心的沒有魚鰾,自然無法使氣充滿,也就不能漂浮了。」
「嗯,有一定道理。有趣得很,真也想知道答案。」趙拓笑著說:「朕再找一個人,看看誰能回答這個問題。」殿上大臣個個莫名其妙,覺得皇帝任性得不是時候。不過既然陛下說話了,大家也隻好站著聽。
「一甲、二甲都在這裏了,那麽……三甲……第一百八十四名,江南西道的李著可在?」
李著作為去年的舉人也來參加大比,喜獲三甲,心情激動。萬萬沒想到皇帝金口竟然點到了自己!他目瞪口呆片刻,才在周圍人催促下急忙出列向前,叩首行禮:「臣李著在,吾皇萬歲!」
「方才的問題二甲第三十四名重慶府的蘇由公子說與魚鰾有關,你可有什麽補充?」皇帝笑盈盈地望向他。
李著怔了下,腦筋急轉彎。他想起當初自己也問過李丹,為什麽裝那麽重的石頭,船卻不會沉到水裏去的問題。
他馬上回答:「請陛下恩準,臣需要幾樣東西:小金魚、銅錢、戥稱、一對小盞、一對蓋碗和水。然後請一位大人幫我在旁做記錄。」
「準奏!」趙拓立即來了興致。
於是全殿的人都伸長脖子看,瞧他怎麽弄。
隻見李著先將金魚和銅錢分別稱了,然後將兩個蓋碗裏注滿水;將魚和錢分別放進去,水漾出來流到小盞中,李著將蓋碗蓋上蓋子放置一旁,然後將那一對接水的小盞稱了。
計算之後李著向皇帝鞠躬:「啟奏陛下:金魚重一兩四錢二分,放進杯中後排出的水重一兩六錢五分,魚比排出的水輕。
銅錢重一錢四分,排出的水僅重一錢一分,錢比水重。是故魚可浮潛而錢不可也!」
殿上鴉雀無聲,誰也沒想到他做了這麽個實驗,得出這樣的結論。片刻趙拓才疑惑地問:「愛卿之意,比排出之水輕者可以浮潛,反之不可?」
「正是。」
「可這條魚……怎麽會輕?它比那銅錢可大多了!」有個官員忍不住說。
「的確。」李著點頭:「不過大人忘了,它肚子裏可有那個魚鰾嗬!」
「哦!」
「真是妙啊!」
眾人恍然大悟。趙拓微笑,嘉許地點頭,心想果然不負朕的期望嗬。
「卿真有巧思也!」從大殿出來後,趙拓在玉台上散步,他這樣誇了李著一句。
「此非臣之巧思,臣亦不過現學現賣罷了。」
「哈,卿不會想說這是李三郎教你的吧?」
「陛下……,您真是明鑒萬裏,怪不得臣弟總說陛下是英明之主。」
「哦?他這樣說?」趙拓很高興:「朕與他神交久矣,真希望他現在就能在朕身邊!可惜他年齡尚小,又還沒有取得功名,朕亦不好加恩。」
「臣弟亦是明白的,所以他辭官目下在家用功。」李著躬身回答。
「他曉事,很好!」趙拓點頭:「冬季裏他讓餘幹商人運到京城銷售的火爐解決了京師燃料不足的問題,你寫信回家時告訴他說朕非常感謝!
下麵會有旨意給你,先去翰林院做待詔,算是我和李丹之間聯絡的橋梁,這樣可以不惹朝廷中某些人的注意。
朕已經給他找了位好老師,估計現在應該到餘幹了。等李丹上京,朕再外放你去做些實事。如何?」
「臣遵旨,臣代三郎謝陛下天恩,一切謹依陛下安排!」
就這樣,新科狀元廣東人洪朗被授予德清閣侍講,榜眼山東登
州人劉文燦授撫遠閣侍講,魏叢喜授中書檢校。
那個愛釣魚的蘇由不願意做京官,皇帝倒也沒難為他,授予他工部營繕司丞(八品)。
給了他一份李丹繪製的《廣信府全圖》,命他領銜依此法踏勘、重繪全國輿圖。
蘇由大喜,並不嫌官小,立即領旨上任去了。
其餘眾人也都分別往翰林院、六部、諸寺分撥去了。隻是大家慢慢才注意到,那個用戥子稱金魚的李著,經常悄悄出現在皇帝身邊,小聲向他回答或提示些什麽。
「看來要有一技之長嗬,一朝被陛下相中,那就可以魚躍龍門!」有人羨慕地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