璿璣故然明白夫主與玉壇主相見密談當避閑人,也料到兩人久別重逢必然會酣暢痛飲,然而當到午夜時分,思謀著夫主次日還要上朝,不得不前去提醒,不過是摒退了閑雜,獨自前往罷了,可她才進客舍,卻見兩人都已經酩酊大醉,各自四仰八叉地席地而臥,玉壇主甚至枕著一把酒瓢,不由哭笑不得,推了許久,才見夫主恍恍惚惚睜眼,頗有些不知今夕何夕的迷糊,璿璣莞爾。
夫主已經許久不曾這般盡興了,尤其是調任中書舍人後,多少時光都消耗在與韋元平虛以委蛇之上,還必須得分心於交道同僚,以期分別哪些是奸滑小人需得戒備防範,哪些是同道中人必須善意結交,回到府邸往往已是精疲力竭,連多說一句話的餘力都沒有,萬氏與璿璣看在眼中,痛在心頭,除了在衣食日常上照顧周道,更多事務也無能為力。
若非明日不能耽擱常朝,璿璣真巴不得放任夫主今晚就這麽酣睡一場,但這時卻不得不一指鼾聲震天的玉壇主,示意夫主莫要擾人酣夢,摻扶著宇文盛出去。
待溫湯沐浴後,醒酒湯已經煮好,宇文盛飲完後總算清醒,璿璣這才將今日裴瑛來見之事擇其重要說了一遍,宇文盛果然並不阻撓璿璣如何行事,隻拍著她的手背安慰:“裴君兄妹就算察知你如今身份,也不要緊,我暗下也煩玉壇主摸過他們底細,雖然其發家一事頗有些蹊蹺,然而一貫也未行奸惡之事,品格值得信任,必然不會恩將仇報加害你我。”
然而當夫主的手臂順勢環上璿璣的纖腰,女子卻含笑輕輕一推:“也不看看天色,郎君還能歇息幾個時辰?”
於是自顧去了,堅決不給夫主“煩纏”機會。
隻璿璣自己卻翻來覆去,這一夜怎麽也不能安睡,不得不說,裴瑛突然來訪,還是給她帶來不少震動。
那些自信已經放下淡忘的往事,在這個夜晚亂麻一般在腦子裏纏來繞去,璿璣甚至無比清晰的想起了自己的生母,她是嫡母鄭夫人的侍婢,雖然不是良妾,可自從生下她這個女兒,嫡母就再也沒有讓生母行為奴婢之事,甚至還撥了兩個仆婢左右侍候,可生母自甘卑賤,即便被當作良妾一般看待,卻一直留意著尊卑有別,記憶中,生母幾乎從來未曾與她親近過,曆來將她稱為“小娘子”,關於教導竟從未有過一句。
生母這般循規蹈矩,曾經也讓璿璣羞恨難當,認為這恰恰是無處不在的提醒,自己是個婢生女,與嫡女們天差地別。
也就是到了祖父、父親下獄待審,自己逃脫何紹祖毒手,轟轟烈烈地和離返家,那時女眷們還未曾下獄,可大禍臨頭的烏雲已經密密籠罩,人人都在忐忑難安,哭泣歎息聲隨處可聞。
有一個夜晚,她已經迷迷糊糊入夢,卻隱約聽見有人在身旁哭泣,睜開眼,才發現是生母。
母女倆的第一次長談,誰曾想竟然是在生死永隔之前。
許多的話,都是生母在說,盡在擔心她的日後,慚愧身為人母卻因身份卑賤,從來未盡撫養責任,她一聲不吭默默地聽,沒有跟著一起哭,手掌卻在不知不覺間握緊了另一雙陌生的手。
“聽夫人說,這回裴氏一族隻怕在劫難逃,偏偏你所嫁非人,在這當頭竟然隻能和離歸家,夫人今日還稱悔愧,要是當初不是為你挑選了這麽一個忘恩負義之輩,說不定你還有一線生機,六娘,你為裴氏女,如今已經不能脫身事外,夫人卻稱我隻不過是個侍妾,幸許還能得天家網開一麵,夫人為我備下一些首飾以為今後生計……可是六娘,若你們都已不在人世,我一人苟活何用?六娘,我將夫人所賜埋在後宅西牆角那株桃樹下,萬一你能夠饒幸逃生,今後再無家人庇護,無論作為念想抑或變賣求生,想辦法將那些首飾再挖出來罷。”
那個夜晚,生母懸梁自盡。
她看著一貫端莊尊貴的嫡母含淚苦苦哀求那些凶神惡煞的“守衛”,不奢求棺槨,隻望些微通融讓生母入土為安,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嫡母如此低聲下氣,後來即便麵臨賜死,也沒有那一夜的狼狽。
可笑她從前,還一直以為嫡母不過是裝模作樣而已。
璿璣時常在想,為何當年連尚仍稚拙的侄女們都難逃賜死,唯獨隻有她被網開一麵,想了許久似乎隻有一個答案。
是五姐。
隻能是她從不友睦的嫡姐,當年仁宗皇後,才有這樣的能力說服賀衍高抬貴手。
可入獄之後,五姐甚至沒有與她有過一句交談,不過是當不得不離開時那回眸一顧,卻仍然不忘庇護她這個無足輕重的姐妹。
以往有多少妒恨,如今就有多少悔愧與思念。
所以即便身陷泥淖,她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五姐姐,我現在很好,很幸福,也許這幸福亦甚短暫,但已經不枉此生。”心裏這樣想著,璿璣居然感覺到眼角發澀,指尖一抹,濕意浸透。
哭泣,這違別多時的情感。
世事往往如此,當徹底失去時,方才會感覺到為時已晚的溫暖,她一直認為未嫁之前,從未身受家人顧惜,偏偏等到生死永隔,突然懂得了血緣親情。
所以,其實一直沒有擔心過裴三哥與瑛姐會為她帶來妨害,不願意泄露境遇,關鍵還是因為那可憐的自尊。
為苟且偷生墮落鄙賤,當為裴氏之恥,所以她再不能做為裴六娘而活,可即便以璿璣的身份存活,仍然不能忘卻舍棄的是,家族沉冤,血親慘死!
“諸位親長,五姐渥丹,若你們在天有靈,璿璣安危不值一提,隻望庇佑宇文郎君抱負得展,佐明君,除奸惡,待韋海池那賊婦惡有惡報,家族沉冤才能得血,隻有這樣,當璿璣終下九泉,才能以髒汙之體,罪伏親長膝下,祈求寬恕,否則九泉相聚,璿璣也隻能掩麵遁避。”
喃喃低語之後,積淚更如決堤,及到次日攬鏡自顧,竟見眼瞼浮腫,縱然厚施脂粉,卻也被萬氏察覺蹊蹺,不由執手詢問:“妹妹為何傷心,不妨告知,但能相助,姐姐必將竭力。”
璿璣隻好找了個眼瞼不適的借口敷衍,事到如今,她才能夠切身體會當年生母為何那樣謙卑,為主母者既然如此大度賢良,於姬妾而言已為大幸,但凡稍具品性,又怎能恩將仇報刁狂挑釁,可之於這些感悟,眼下甚至無顏對萬氏坦誠。
她的存在,到底是妨礙了郎君與主母夫妻之情,試問自己若與萬氏交換立場,可能如此大度寬容?
然而萬氏卻並未不顧不理,堅持要求璿璣卸妝:“妹妹稍候還要見人,這形狀可不妥當,必須熱敷消腫。”
甚至親手替璿璣熱敷,又用自己的脂粉為璿璣妝飾,並不追根究底,竟自顧寬慰起來:“妹妹也莫太心重,那些苦難的確難以避免,妹妹能得夫郎傾慕,說來也是你我緣份,我與妹妹一樣,都是幸運之人,夫郎多少煩難,唯妹妹能分擔一二,我每每想來,尚且覺得慶幸,妹妹又何必愧疚,外人如何看待有何要緊?隻要在咱們自家,既無人膽敢不敬,妹妹更加不必自我鄙薄。”
看著這個溫柔善良,換作從前簡直會讓她匪夷所思的婦人,璿璣這時心中卻是一片感激,她不是善於奉承之人,故而隻有還以一個鄭重的揖禮,多少言辭,盡在這一禮當中。
轉身去麵對方氏之時,璿璣又再精神煥發,一晚悲淒哀慘絲毫不見。
“最近娘子甚少來見,不會是眼見何明府官路亨通,這般急切過河拆橋了罷?”
這話說得可不客氣,方氏頓時顫顫兢兢,抖著臉頰殷勤陪笑:“娘子這麽說,妾身可就無地自容了,外子雖然外放縣令,哪能與宇文舍人相比,眼下誰不知宇文舍人為韋相臂助,多少人攀結無門?”
璿璣不由失笑,過去這許多年,方氏卻還一點長進沒有,這話說得,仿佛如果宇文盛不是前程似錦的話,必須過河拆橋一般。
方氏也的確有許多難言之隱,何紹祖自從外放,就沒多少書信回京,她是大字不識,當得書信,還必須自掏腰包請人閱讀,何紹祖自然不會將機密事宜書傳知會,就連何母過世她找人替代的大事,居然都沒辦法知會何紹祖,家裏沒了“頂梁柱”指揮,方氏完全不知應當如何行事,她那部曲出身的父兄見識也相當有限,除了在隱瞞何母過世一事上主謀策劃以外,其餘也是無能為力。
偏偏方氏尋來這個冒名頂替的婆母,從前不過是個農人,跟著家人逃亡,途中丈夫與兒子相繼餓死,兒媳帶著孫子孫女改嫁自尋生路,她就落了單,一路乞討來了京都,走投無路隻好賣身為奴,正巧被方大膽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入手”,打算著當作粗嫗使喚,何母一死,瞧見此婦與何母年歲相適,才用婢婦冒名頂替,以防好不容易才得授職的何紹祖因母喪不得不丁憂。
可也不知最近這婢婦怎麽就開竅了,不依禁止拋頭露麵不說,居然還屢屢威脅方氏索要錢銀,怎不叫方氏焦頭爛額——就算這時將婢婦害殺,另尋一個冒名頂替,奈何鄰裏都已目睹婢婦容顏,不似從前,何紹祖得職後,他們搬遷過一回,何母又曆來多病,鄰裏根本沒見過何母真容。
隻應付這一樁事,方氏已經左支右絀,哪還顧得上結交權貴?
當然她更加預料不到“婆母”正是被麵前璿璣使人點醒,不過方氏固然愚蠢,性命攸關的事還曉得不能張揚,當然也不會坦白自己的為難。
璿璣也不與她計較:“何明府就算入流,但難道就甘於縣令之職?令尊雖與毛相有主仆舊誼,也隻限這點而已,不瞞娘子,宇文郎君可頗為看好何明府,故娘子雖然倦怠,郎君還不忘提醒妾身與娘子‘交心’。”
這話一出,頓時讓方氏眼前一亮。
夫主已經許久不曾這般盡興了,尤其是調任中書舍人後,多少時光都消耗在與韋元平虛以委蛇之上,還必須得分心於交道同僚,以期分別哪些是奸滑小人需得戒備防範,哪些是同道中人必須善意結交,回到府邸往往已是精疲力竭,連多說一句話的餘力都沒有,萬氏與璿璣看在眼中,痛在心頭,除了在衣食日常上照顧周道,更多事務也無能為力。
若非明日不能耽擱常朝,璿璣真巴不得放任夫主今晚就這麽酣睡一場,但這時卻不得不一指鼾聲震天的玉壇主,示意夫主莫要擾人酣夢,摻扶著宇文盛出去。
待溫湯沐浴後,醒酒湯已經煮好,宇文盛飲完後總算清醒,璿璣這才將今日裴瑛來見之事擇其重要說了一遍,宇文盛果然並不阻撓璿璣如何行事,隻拍著她的手背安慰:“裴君兄妹就算察知你如今身份,也不要緊,我暗下也煩玉壇主摸過他們底細,雖然其發家一事頗有些蹊蹺,然而一貫也未行奸惡之事,品格值得信任,必然不會恩將仇報加害你我。”
然而當夫主的手臂順勢環上璿璣的纖腰,女子卻含笑輕輕一推:“也不看看天色,郎君還能歇息幾個時辰?”
於是自顧去了,堅決不給夫主“煩纏”機會。
隻璿璣自己卻翻來覆去,這一夜怎麽也不能安睡,不得不說,裴瑛突然來訪,還是給她帶來不少震動。
那些自信已經放下淡忘的往事,在這個夜晚亂麻一般在腦子裏纏來繞去,璿璣甚至無比清晰的想起了自己的生母,她是嫡母鄭夫人的侍婢,雖然不是良妾,可自從生下她這個女兒,嫡母就再也沒有讓生母行為奴婢之事,甚至還撥了兩個仆婢左右侍候,可生母自甘卑賤,即便被當作良妾一般看待,卻一直留意著尊卑有別,記憶中,生母幾乎從來未曾與她親近過,曆來將她稱為“小娘子”,關於教導竟從未有過一句。
生母這般循規蹈矩,曾經也讓璿璣羞恨難當,認為這恰恰是無處不在的提醒,自己是個婢生女,與嫡女們天差地別。
也就是到了祖父、父親下獄待審,自己逃脫何紹祖毒手,轟轟烈烈地和離返家,那時女眷們還未曾下獄,可大禍臨頭的烏雲已經密密籠罩,人人都在忐忑難安,哭泣歎息聲隨處可聞。
有一個夜晚,她已經迷迷糊糊入夢,卻隱約聽見有人在身旁哭泣,睜開眼,才發現是生母。
母女倆的第一次長談,誰曾想竟然是在生死永隔之前。
許多的話,都是生母在說,盡在擔心她的日後,慚愧身為人母卻因身份卑賤,從來未盡撫養責任,她一聲不吭默默地聽,沒有跟著一起哭,手掌卻在不知不覺間握緊了另一雙陌生的手。
“聽夫人說,這回裴氏一族隻怕在劫難逃,偏偏你所嫁非人,在這當頭竟然隻能和離歸家,夫人今日還稱悔愧,要是當初不是為你挑選了這麽一個忘恩負義之輩,說不定你還有一線生機,六娘,你為裴氏女,如今已經不能脫身事外,夫人卻稱我隻不過是個侍妾,幸許還能得天家網開一麵,夫人為我備下一些首飾以為今後生計……可是六娘,若你們都已不在人世,我一人苟活何用?六娘,我將夫人所賜埋在後宅西牆角那株桃樹下,萬一你能夠饒幸逃生,今後再無家人庇護,無論作為念想抑或變賣求生,想辦法將那些首飾再挖出來罷。”
那個夜晚,生母懸梁自盡。
她看著一貫端莊尊貴的嫡母含淚苦苦哀求那些凶神惡煞的“守衛”,不奢求棺槨,隻望些微通融讓生母入土為安,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嫡母如此低聲下氣,後來即便麵臨賜死,也沒有那一夜的狼狽。
可笑她從前,還一直以為嫡母不過是裝模作樣而已。
璿璣時常在想,為何當年連尚仍稚拙的侄女們都難逃賜死,唯獨隻有她被網開一麵,想了許久似乎隻有一個答案。
是五姐。
隻能是她從不友睦的嫡姐,當年仁宗皇後,才有這樣的能力說服賀衍高抬貴手。
可入獄之後,五姐甚至沒有與她有過一句交談,不過是當不得不離開時那回眸一顧,卻仍然不忘庇護她這個無足輕重的姐妹。
以往有多少妒恨,如今就有多少悔愧與思念。
所以即便身陷泥淖,她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五姐姐,我現在很好,很幸福,也許這幸福亦甚短暫,但已經不枉此生。”心裏這樣想著,璿璣居然感覺到眼角發澀,指尖一抹,濕意浸透。
哭泣,這違別多時的情感。
世事往往如此,當徹底失去時,方才會感覺到為時已晚的溫暖,她一直認為未嫁之前,從未身受家人顧惜,偏偏等到生死永隔,突然懂得了血緣親情。
所以,其實一直沒有擔心過裴三哥與瑛姐會為她帶來妨害,不願意泄露境遇,關鍵還是因為那可憐的自尊。
為苟且偷生墮落鄙賤,當為裴氏之恥,所以她再不能做為裴六娘而活,可即便以璿璣的身份存活,仍然不能忘卻舍棄的是,家族沉冤,血親慘死!
“諸位親長,五姐渥丹,若你們在天有靈,璿璣安危不值一提,隻望庇佑宇文郎君抱負得展,佐明君,除奸惡,待韋海池那賊婦惡有惡報,家族沉冤才能得血,隻有這樣,當璿璣終下九泉,才能以髒汙之體,罪伏親長膝下,祈求寬恕,否則九泉相聚,璿璣也隻能掩麵遁避。”
喃喃低語之後,積淚更如決堤,及到次日攬鏡自顧,竟見眼瞼浮腫,縱然厚施脂粉,卻也被萬氏察覺蹊蹺,不由執手詢問:“妹妹為何傷心,不妨告知,但能相助,姐姐必將竭力。”
璿璣隻好找了個眼瞼不適的借口敷衍,事到如今,她才能夠切身體會當年生母為何那樣謙卑,為主母者既然如此大度賢良,於姬妾而言已為大幸,但凡稍具品性,又怎能恩將仇報刁狂挑釁,可之於這些感悟,眼下甚至無顏對萬氏坦誠。
她的存在,到底是妨礙了郎君與主母夫妻之情,試問自己若與萬氏交換立場,可能如此大度寬容?
然而萬氏卻並未不顧不理,堅持要求璿璣卸妝:“妹妹稍候還要見人,這形狀可不妥當,必須熱敷消腫。”
甚至親手替璿璣熱敷,又用自己的脂粉為璿璣妝飾,並不追根究底,竟自顧寬慰起來:“妹妹也莫太心重,那些苦難的確難以避免,妹妹能得夫郎傾慕,說來也是你我緣份,我與妹妹一樣,都是幸運之人,夫郎多少煩難,唯妹妹能分擔一二,我每每想來,尚且覺得慶幸,妹妹又何必愧疚,外人如何看待有何要緊?隻要在咱們自家,既無人膽敢不敬,妹妹更加不必自我鄙薄。”
看著這個溫柔善良,換作從前簡直會讓她匪夷所思的婦人,璿璣這時心中卻是一片感激,她不是善於奉承之人,故而隻有還以一個鄭重的揖禮,多少言辭,盡在這一禮當中。
轉身去麵對方氏之時,璿璣又再精神煥發,一晚悲淒哀慘絲毫不見。
“最近娘子甚少來見,不會是眼見何明府官路亨通,這般急切過河拆橋了罷?”
這話說得可不客氣,方氏頓時顫顫兢兢,抖著臉頰殷勤陪笑:“娘子這麽說,妾身可就無地自容了,外子雖然外放縣令,哪能與宇文舍人相比,眼下誰不知宇文舍人為韋相臂助,多少人攀結無門?”
璿璣不由失笑,過去這許多年,方氏卻還一點長進沒有,這話說得,仿佛如果宇文盛不是前程似錦的話,必須過河拆橋一般。
方氏也的確有許多難言之隱,何紹祖自從外放,就沒多少書信回京,她是大字不識,當得書信,還必須自掏腰包請人閱讀,何紹祖自然不會將機密事宜書傳知會,就連何母過世她找人替代的大事,居然都沒辦法知會何紹祖,家裏沒了“頂梁柱”指揮,方氏完全不知應當如何行事,她那部曲出身的父兄見識也相當有限,除了在隱瞞何母過世一事上主謀策劃以外,其餘也是無能為力。
偏偏方氏尋來這個冒名頂替的婆母,從前不過是個農人,跟著家人逃亡,途中丈夫與兒子相繼餓死,兒媳帶著孫子孫女改嫁自尋生路,她就落了單,一路乞討來了京都,走投無路隻好賣身為奴,正巧被方大膽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入手”,打算著當作粗嫗使喚,何母一死,瞧見此婦與何母年歲相適,才用婢婦冒名頂替,以防好不容易才得授職的何紹祖因母喪不得不丁憂。
可也不知最近這婢婦怎麽就開竅了,不依禁止拋頭露麵不說,居然還屢屢威脅方氏索要錢銀,怎不叫方氏焦頭爛額——就算這時將婢婦害殺,另尋一個冒名頂替,奈何鄰裏都已目睹婢婦容顏,不似從前,何紹祖得職後,他們搬遷過一回,何母又曆來多病,鄰裏根本沒見過何母真容。
隻應付這一樁事,方氏已經左支右絀,哪還顧得上結交權貴?
當然她更加預料不到“婆母”正是被麵前璿璣使人點醒,不過方氏固然愚蠢,性命攸關的事還曉得不能張揚,當然也不會坦白自己的為難。
璿璣也不與她計較:“何明府就算入流,但難道就甘於縣令之職?令尊雖與毛相有主仆舊誼,也隻限這點而已,不瞞娘子,宇文郎君可頗為看好何明府,故娘子雖然倦怠,郎君還不忘提醒妾身與娘子‘交心’。”
這話一出,頓時讓方氏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