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不知其餘山寺裏,桃花是否始開,明德寺的遍山梅紅卻已凋敗,雖然日常仍多信徒供拜,少了文人雅客及女眷賞玩逗留,後山的寮房便徹底清閑了,就有一個姓伍名喚世佑的少年,暫居在此,負責日常打掃整拾。
這少年還是老住持時便收容寺中,七、八歲的孤兒,險些病餓夭折,得明德寺庇容,這時也平平安安地長到了十五歲,因無處能去,便一直留在了寺中,平時幫著僧人照顧因病投醫的貧苦百姓,當然也會幹些灑掃打雜的活計。
少年雖然良善,卻沒有修行的禪心,故而並未得剃度,事實上在大周佛寺,不少設置有悲田養病坊,收容鰥寡、孤獨、廢疾者,是否信徒皆無關係,當然更不會強迫剃度受戒。
隻是因明宗之後,原本應當由朝廷撥款的悲田養病坊漸漸成為佛寺“自負”,以至於各項物資短缺,其實已經造成不少廢疾失治,孤獨難得長庇,如伍世佑這樣的“幸運兒”越來越少。
伍小郎雖身世悲苦,性情卻甚豁朗,又很是聰慧伶俐,寄居佛寺後,常有機會為賞花禮佛的文人雅客引路跑腿,增長了“見識”,後來行為研墨抻紙時,竟然“自學成才”,認識了不少字,又開啟了過目不望的天賦異稟,強記得許多佳詞妙句,漸漸竟然也能討好文士,賺取不少賞錢。
他也不願在明德寺白吃白住,大部分所得都捐供了功德香火,隻留些微薄,滿足唯一的嗜好——便是貪杯。
隻住在佛寺中,當然不能公然觸戒,伍小郎但有閑睱,去附近集市沽酒,埋在後山門外那棵古榕樹下,白晝不得空閑,屢屢夜深人靜時分,悄悄開門溜出,飲上幾口酒,也算舒緩終日疲勞。
他以為瞞天過海,豈知自己這行為早被明空住持察知,無非不聞不問罷了。
不過後山門有時可會發生“驚悚事”,隻過去每當發生時,伍小郎必然會陷入昏睡,不至於撞破惡行。
但這晚,竟然例外。
黃昏用完齋飯,伍小郎照舊倒頭便睡,至夜深人靜,料到看門的小沙彌已經安歇,便想著悄悄溜出滿足腹中酒蟲,行至半路,卻忽聽前頭似有挖掘的動靜,他大為疑惑,放輕腳步,借著一座亭台阻擋,又借月色張望。
竟認出果然正在掘土的兩人,似乎是時常跟著紀明府訪見住持的家仆。
伍小郎便更覺疑惑了:莫說紀明府今日並未來訪,便是來訪,此二仆役何故趁夜掘坑,難道是想盜竊梅樹?這也太荒謬了吧,明德寺梅林雖然盛名在外,吸引不少文人雅客前來觀賞,可優長無非是茂盛壯觀,隻盜這一株兩株有何益處?
卻見其中一人忽然將鏟子佇在地上,一手撐著腰杆喘氣:“紀明府也真是,這些農戶,至多二、三十畝田產,也就值個五、六千貫,卻擔著殺人滅門之風險,真犯不著。”
另一個人也站直了身子喘氣:“你知道什麽,紀明府不是富家出身,單靠俸祿,上下打點都不足夠,不另想辦法謀財,縱然不愁養家糊口,卻又哪裏能夠收買得了人心?更莫說攀賄上官,也別小看了這二、三十畝,五、六千貫,數載下來,幹了十來起,不是就近十萬貫得手了?”
“與其如此,還不如學陽曲令之流,一任官下來,怎麽也有百萬資產,手上還不沾鮮血,一點風險沒有。”
“什麽沒風險,真沒風險,陽曲令怎麽就成了泉下鬼?”
“那也不是因為貪贓枉法呀,要是王妃真有把握將陽曲令明正典刑,也不會啟動暗殺了。說到底,陽曲令那行為顯然官場慣例,朝中又有人維護,連王妃也沒把握斬除,可又必須斷去毛大尹之臂助,才不得不行此下策,橫豎大尹也沒有證據,流寇、敵間都可用來頂罪,這糊塗官司,太後也難理斷,怎比明府行為,若曝露,因為私欲害殺平民,必獲死罪!”
“這你便不懂了!風險大,得益亦大,便如陽曲令,看似不存風險,官聲如何?明府這樣做,既得了實惠,又沒丟了名譽,才是兩全其美。”
“可這時情勢如此緊急,毛大尹必然會盯著太穀縣,明府竟然還敢為了奪占民田將人滅門,造成農戶棄田逃亡假象,難道便不擔心罪行曝露?”
“有明空住持助手掩飾,哪裏會有人想到死者做了明德寺花肥,就算發生萬一,王妃也會力保明府,明府可是知道不少隱情,要是被問罪,不論其餘,隻就那兩個縣令之死,王妃便難辭其咎。”
伍世佑聽聞這番話,嚇得摒住了呼息,他萬萬想不到,相傳主張公正告舉不法的晉王妃竟然暗殺朝廷命官,清正愛民的紀明府實際濫殺無辜,連慈悲為懷的高僧明空竟然也助紂為虐,這大大顛覆了他的認知,幾疑這是一場噩夢。
“別說這些閑話了,還是快些幹活。”一人提醒道。
便再不多話,兩人“埋頭苦幹”,挖得一個深坑,又抬了兩大兩小四具屍首丟在裏頭,將坑填平,重重踩了數十腳,看上去毫無異像,方才快步離開。
卻是過了一刻,伍小郎又才回過神來,可剛一站起,隻覺腿腳發軟,竟“卟”地一聲重新癱坐亭中,此時他才發覺自己的心跳有多麽兵慌馬亂,背脊上冷汗直冒,雖然四月的風已經不帶寒意了,卻仍然刺激得他牙關亂顫,便是當年行乞遭遇惡犬圍追時,都沒有感受如此粟粟危懼。
連滾帶爬逃回寮房,自是徹夜難眠,伍小郎再怎麽聰明伶俐,也隻不過是寄身佛寺的一名孤幼,怎能想到這看似巧合的事故背後,實際是有人在精心策劃?
午照未入禪房,隻將階下苔痕鍍上一抹灼金,手中轉動的菩提子,已經色澤肉紅,明空恍若入定,長目微闔,神思清靜,卻當小沙彌幾乎無聲無息入內時,唇角輕挑顯然察覺。
卻還是閉著眼,不急不徐轉動持珠:“人可是走了?”
“法師真是神機妙算,那伍世佑半晝魂不守舍,終歸是拿定主意,隻說要去一趟集市,空著手就走了,小人喬裝跟蹤,親眼見他也不知將何人賞賜玉佩拿去典當,賃了匹馬,往官道疾馳。”
持珠終於是止住了盤玩,明空睜開眼睛:“如此,今夜便到了咱們離開此地時機。”
小沙彌又道:“跟著紀倫那兩人,隻不過潘博遣派,非我國人,法師真信任二人受得住嚴刑拷打?”
“潘博還算警慎,能得他賦予重任者怎會失去控製?再者,即便這二人膽小怕死,將實情招供,咱們拱手奉上毛維力挫晉王黨這麽一個絕妙機會,他又怎會失之交臂?無論如何,都會坐實晉王黨罪行,此案鬧發,必引太原民眾嘩議,人心惶惶之下,再兼重兵逼境,又哪裏還會眾誌成城?晉王黨也必然不會坐以待斃,到時隻顧與毛維黨爭執,哪裏還能顧及民憤滔滔?再有探人挑生民亂,晉王黨便會一敗塗地!”
明空冷笑道:“太原府人心浮動,就算軍心不受影響,尚能抵抗這回襲擊,可隻要晉王黨勢敗,毛維這廢物何足為懼?軍需不得及時補給,軍屬不能安居樂業,軍心又怎會不受動搖?大周,離亡國不遠了!”
胸有成竹的高僧,正欲趁著夜深人靜潛逃,哪知剛出山門不遠,便被截獲!
不好!
明空當見四周火把亮起,腦海這兩字剛剛掠過,便聞兩聲慘叫,兩個“修行”尚淺的同夥被幹脆利落射殺。
明空如墜五雲霧裏,他明明算計周全,伍世佑今日不可能抵達晉陽城,尋得唯一可以護他周全的毛維舉告罪惡,而紀倫也不可能被打草驚蛇,他今晚一定能從明德寺安全脫身,就算不能出關,隻要往早就安排妥當的幽僻山穀藏身,待到這輪戰事結束,說不定就不用出關了——因為他堅信,蕭大將軍親自出馬,又遇太原內亂,必定足以大敗武威侯,奪下葦澤關,侵入晉朔。
可為何有人設伏?這些人究竟是誰?!
這少年還是老住持時便收容寺中,七、八歲的孤兒,險些病餓夭折,得明德寺庇容,這時也平平安安地長到了十五歲,因無處能去,便一直留在了寺中,平時幫著僧人照顧因病投醫的貧苦百姓,當然也會幹些灑掃打雜的活計。
少年雖然良善,卻沒有修行的禪心,故而並未得剃度,事實上在大周佛寺,不少設置有悲田養病坊,收容鰥寡、孤獨、廢疾者,是否信徒皆無關係,當然更不會強迫剃度受戒。
隻是因明宗之後,原本應當由朝廷撥款的悲田養病坊漸漸成為佛寺“自負”,以至於各項物資短缺,其實已經造成不少廢疾失治,孤獨難得長庇,如伍世佑這樣的“幸運兒”越來越少。
伍小郎雖身世悲苦,性情卻甚豁朗,又很是聰慧伶俐,寄居佛寺後,常有機會為賞花禮佛的文人雅客引路跑腿,增長了“見識”,後來行為研墨抻紙時,竟然“自學成才”,認識了不少字,又開啟了過目不望的天賦異稟,強記得許多佳詞妙句,漸漸竟然也能討好文士,賺取不少賞錢。
他也不願在明德寺白吃白住,大部分所得都捐供了功德香火,隻留些微薄,滿足唯一的嗜好——便是貪杯。
隻住在佛寺中,當然不能公然觸戒,伍小郎但有閑睱,去附近集市沽酒,埋在後山門外那棵古榕樹下,白晝不得空閑,屢屢夜深人靜時分,悄悄開門溜出,飲上幾口酒,也算舒緩終日疲勞。
他以為瞞天過海,豈知自己這行為早被明空住持察知,無非不聞不問罷了。
不過後山門有時可會發生“驚悚事”,隻過去每當發生時,伍小郎必然會陷入昏睡,不至於撞破惡行。
但這晚,竟然例外。
黃昏用完齋飯,伍小郎照舊倒頭便睡,至夜深人靜,料到看門的小沙彌已經安歇,便想著悄悄溜出滿足腹中酒蟲,行至半路,卻忽聽前頭似有挖掘的動靜,他大為疑惑,放輕腳步,借著一座亭台阻擋,又借月色張望。
竟認出果然正在掘土的兩人,似乎是時常跟著紀明府訪見住持的家仆。
伍小郎便更覺疑惑了:莫說紀明府今日並未來訪,便是來訪,此二仆役何故趁夜掘坑,難道是想盜竊梅樹?這也太荒謬了吧,明德寺梅林雖然盛名在外,吸引不少文人雅客前來觀賞,可優長無非是茂盛壯觀,隻盜這一株兩株有何益處?
卻見其中一人忽然將鏟子佇在地上,一手撐著腰杆喘氣:“紀明府也真是,這些農戶,至多二、三十畝田產,也就值個五、六千貫,卻擔著殺人滅門之風險,真犯不著。”
另一個人也站直了身子喘氣:“你知道什麽,紀明府不是富家出身,單靠俸祿,上下打點都不足夠,不另想辦法謀財,縱然不愁養家糊口,卻又哪裏能夠收買得了人心?更莫說攀賄上官,也別小看了這二、三十畝,五、六千貫,數載下來,幹了十來起,不是就近十萬貫得手了?”
“與其如此,還不如學陽曲令之流,一任官下來,怎麽也有百萬資產,手上還不沾鮮血,一點風險沒有。”
“什麽沒風險,真沒風險,陽曲令怎麽就成了泉下鬼?”
“那也不是因為貪贓枉法呀,要是王妃真有把握將陽曲令明正典刑,也不會啟動暗殺了。說到底,陽曲令那行為顯然官場慣例,朝中又有人維護,連王妃也沒把握斬除,可又必須斷去毛大尹之臂助,才不得不行此下策,橫豎大尹也沒有證據,流寇、敵間都可用來頂罪,這糊塗官司,太後也難理斷,怎比明府行為,若曝露,因為私欲害殺平民,必獲死罪!”
“這你便不懂了!風險大,得益亦大,便如陽曲令,看似不存風險,官聲如何?明府這樣做,既得了實惠,又沒丟了名譽,才是兩全其美。”
“可這時情勢如此緊急,毛大尹必然會盯著太穀縣,明府竟然還敢為了奪占民田將人滅門,造成農戶棄田逃亡假象,難道便不擔心罪行曝露?”
“有明空住持助手掩飾,哪裏會有人想到死者做了明德寺花肥,就算發生萬一,王妃也會力保明府,明府可是知道不少隱情,要是被問罪,不論其餘,隻就那兩個縣令之死,王妃便難辭其咎。”
伍世佑聽聞這番話,嚇得摒住了呼息,他萬萬想不到,相傳主張公正告舉不法的晉王妃竟然暗殺朝廷命官,清正愛民的紀明府實際濫殺無辜,連慈悲為懷的高僧明空竟然也助紂為虐,這大大顛覆了他的認知,幾疑這是一場噩夢。
“別說這些閑話了,還是快些幹活。”一人提醒道。
便再不多話,兩人“埋頭苦幹”,挖得一個深坑,又抬了兩大兩小四具屍首丟在裏頭,將坑填平,重重踩了數十腳,看上去毫無異像,方才快步離開。
卻是過了一刻,伍小郎又才回過神來,可剛一站起,隻覺腿腳發軟,竟“卟”地一聲重新癱坐亭中,此時他才發覺自己的心跳有多麽兵慌馬亂,背脊上冷汗直冒,雖然四月的風已經不帶寒意了,卻仍然刺激得他牙關亂顫,便是當年行乞遭遇惡犬圍追時,都沒有感受如此粟粟危懼。
連滾帶爬逃回寮房,自是徹夜難眠,伍小郎再怎麽聰明伶俐,也隻不過是寄身佛寺的一名孤幼,怎能想到這看似巧合的事故背後,實際是有人在精心策劃?
午照未入禪房,隻將階下苔痕鍍上一抹灼金,手中轉動的菩提子,已經色澤肉紅,明空恍若入定,長目微闔,神思清靜,卻當小沙彌幾乎無聲無息入內時,唇角輕挑顯然察覺。
卻還是閉著眼,不急不徐轉動持珠:“人可是走了?”
“法師真是神機妙算,那伍世佑半晝魂不守舍,終歸是拿定主意,隻說要去一趟集市,空著手就走了,小人喬裝跟蹤,親眼見他也不知將何人賞賜玉佩拿去典當,賃了匹馬,往官道疾馳。”
持珠終於是止住了盤玩,明空睜開眼睛:“如此,今夜便到了咱們離開此地時機。”
小沙彌又道:“跟著紀倫那兩人,隻不過潘博遣派,非我國人,法師真信任二人受得住嚴刑拷打?”
“潘博還算警慎,能得他賦予重任者怎會失去控製?再者,即便這二人膽小怕死,將實情招供,咱們拱手奉上毛維力挫晉王黨這麽一個絕妙機會,他又怎會失之交臂?無論如何,都會坐實晉王黨罪行,此案鬧發,必引太原民眾嘩議,人心惶惶之下,再兼重兵逼境,又哪裏還會眾誌成城?晉王黨也必然不會坐以待斃,到時隻顧與毛維黨爭執,哪裏還能顧及民憤滔滔?再有探人挑生民亂,晉王黨便會一敗塗地!”
明空冷笑道:“太原府人心浮動,就算軍心不受影響,尚能抵抗這回襲擊,可隻要晉王黨勢敗,毛維這廢物何足為懼?軍需不得及時補給,軍屬不能安居樂業,軍心又怎會不受動搖?大周,離亡國不遠了!”
胸有成竹的高僧,正欲趁著夜深人靜潛逃,哪知剛出山門不遠,便被截獲!
不好!
明空當見四周火把亮起,腦海這兩字剛剛掠過,便聞兩聲慘叫,兩個“修行”尚淺的同夥被幹脆利落射殺。
明空如墜五雲霧裏,他明明算計周全,伍世佑今日不可能抵達晉陽城,尋得唯一可以護他周全的毛維舉告罪惡,而紀倫也不可能被打草驚蛇,他今晚一定能從明德寺安全脫身,就算不能出關,隻要往早就安排妥當的幽僻山穀藏身,待到這輪戰事結束,說不定就不用出關了——因為他堅信,蕭大將軍親自出馬,又遇太原內亂,必定足以大敗武威侯,奪下葦澤關,侵入晉朔。
可為何有人設伏?這些人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