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瑩同樣經過一番與徐修能別無二致的侃侃而談,卻見在她看來十分優柔寡斷的祖父大人果然又輕蹙眉頭猶豫不定,心急之下,也顧不得會不會觸犯泄露禁秘的律條了,壓低了聲音提醒:“大父應當明白,姨祖母暫時容忍晉王是因情勢所需,遲早一日,會對晉王動手,潘博早一日被鏟除,營州早一日被收複,姨祖母便能早一日雪恨當年小崔後奪儲之怨,然而幽燕尚且不複,何談收複營州?武威侯延怠戰勢,必然不合姨祖母意願。”
她甚至進一步剖析韋太後心態:“縱然啟用武威侯,也隻是情勢所迫,姨祖母何曾真正信任過秦氏一門?畢竟武威侯曾為徐國公舉薦,姨祖母對他可是素懷忌備!再有一點,晉王妃治政太原,短短三載大見成效,北疆軍需單憑晉朔便能給足,然而如今戶部卻連支付陵建都捉襟見肘,要是北疆早日告捷,太原府賦稅重新上交國庫,亦能大緩財政之危。”
“更加重要是,姨祖母雖然執掌政權,卻需要營州之利進一步奠定威望,讓那些正統保守派係徹底沒有借口反對姨祖母以太後之名攝政,聖上已經十歲,距離親政之齡並不遙遠了!”
男子二十而冠,方算成年,可對於君帝而言,並不是年過二十方能親政,如武宗當年,僅十五便已親政,以蜀王為首的正統派,當然不會等到賀洱年滿二十才提議太後交權讓天子親政。
這話似乎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終於讓謝饒平有所反應。
不過他仍然不置可否,一本正經地教誨謝瑩:“今日你一番言行,大不妥當,日後務必戒絕!”
謝瑩倒沒有覺得懊惱,她自認為十分了解這位便宜祖父口不對心的套路,十分自信已然是遊說成功,故而倒也看似心悅誠服地聆聽了教誨,並不待太後駕臨晏廣殿,便知情識趣地告退,這才有了心情往玲瓏台賞花,自得不已——
不管晉王燁是真窩囊還是假愚頑,要是武威侯這回因為延怠戰勢之罪受罰,被幹脆剝奪軍權,隻要太後再度啟用姚潛,對晉王一係而言無疑重創,就算晉王夫妻有那奪位之心,手裏隻有晉王府那數百親兵,也不可能反轉太後執政的天下,等著他們的,必須是一條為人魚肉的絕路,或許還會就此將晉王逼反,然而就算武威侯的確臣服賀燁,哪裏能夠抵抗得了百萬禁軍討伐?
柳十一再怎麽能耐,她還能撒豆成兵不成?
然而讓謝瑩萬萬沒有料到的是,謝饒平跟本沒有將她的建議聽進耳裏,當太後果然開口詢問是否允諫武威侯奏請時,謝饒平毫不猶豫便予以肯定。
“臣以為,武威侯決意暫緩收複幽燕,確是根據兩軍情勢明智擇斷,太後非但應該允諫,還當嘉許武威侯不圖貪功冒進,實具忠直之智。”
不說這話必然是大大出乎謝瑩意料,便連韋太後也甚是震驚,她足足怔了有數十息,方才一挑眉頭:“政事堂諸位臣公,除王相以外,無一敢果決讚同秦步雲之諫,尤其元相,甚至指斥秦步雲居心不良,提議任命姚潛為監軍,督促秦部速速奪回幽燕,兵進營州,饒平今日所言,的確讓我意外。”
韋太後雖然攝政,成為大周事實上的皇帝,可即便是皇帝,也不可能親自處理治下州縣,大事小情各種奏文,諸如武威侯上諫關係軍情戰勢,固然是重中之重,可直呈太後案前,然而一般情況下,太後都會將奏文下轉政事堂,讓三省重臣會商,擇日召開殿議作出決斷,當然諸位重臣也不可能獨斷,一般會召集屬下會商,甚至在殿議前,政事堂各派係之間就會先掐一場架。
於是正式殿議前,韋太後往往已經聽聞了派係間的不同意見,她的習慣作法是先召部分人私下商談,以備更加胸有成竹,謝饒平固然是韋太後最多私詔之人,有時也會征詢賀湛、徐修能等信臣。
然而太後以為謝饒平應當會與過去一樣,更加偏向元得誌,卻沒想到這次,謝饒平竟然說出了大出她意料的話。
“姚潛雖然忠心可嘉,然而幽州之所以失守,便是因他無能,故而,臣並不讚同元相之見,在此時便將武威侯奪權,將重任交予姚潛。”謝饒平很清楚元得誌與姚潛之間是什麽關係,當初若不是元得誌舉薦,太後根本不可能聽說姚潛區區一介統副,謝饒平同樣也很清楚,雖說在鏟除裴鄭一件,姚潛功不可沒,但此人對於領軍作戰又委實無能,別看眼下北疆連連告捷,情勢大好,要是真撤換主將,姚潛那個窩囊廢說不定會連晉朔也一並斷送!
如果大周社稷崩潰,江山淪陷,太後所有誌向便連根基都已失去,所以無論出於什麽考慮,此時都應該相信武威侯,起碼在潘博逆黨被剿除之前,不能讓北疆再生動亂,這就好比並未渡河,哪裏就能急著拆橋?
“如此說來,饒平並不相信武威侯有擁兵自重之心?”太後又問。
“武威侯若欲擁兵自重,根本不會如此奏諫,隻需借口收複常山以北,再請持續增兵,豈不更增實力?反而他請諫暫緩收複幽州,確為審時度勢。”謝饒平竟然為武威侯擔保:“太後思忖王進穀,一直便欲擁兵自重,何曾建言過進逼幽燕之良妾計?便是太後詢問戰勢,他也是語焉不詳,一味強調潘遼聯軍之威,雲州不容有失,顯然不願配合武威侯部,出兵進擊居庸關,反觀武威侯,雖說提議暫緩趁勝追擊,卻並不一味消極延怠,而提出用離間之策,進一步擾亂潘遼結盟,臣認為此計可行。”
太後思忖良久,頷首說道:“僅是武威侯諫報,我尚不覺用間可行,不過……”
這才將十一娘的密奏交給謝饒平過目:“晉王妃也認為潘、遼之間已生嫌隙,否則北遼朝廷不會急著往河北道派遣官員,接手治政,甚至晉王妃還提出,可利用北遼佃作,激化北遼王儲之爭。”
十一娘的這封密奏,當然提也沒提暫緩收複幽州——武威侯是手握兵權的一方將領,當然不可能與十一娘商量之後才將諫奏上呈太後,太後又還沒有批複,更沒有向十一娘征詢,這就是說,十一娘理當不知武威侯有暫緩一諫才是。
所以她的諫報主要是針對如何離間耶律氏與蕭氏,激化北遼內亂。
雖說十一娘沒有承認已經向營州、北遼派遣細作,但她因為身在太原,又擔任著治政之重,那麽少不得察獲幾個潘遼的佃作,比如明空法師以及那兩個真正的背叛者,於是十一娘從這些佃作口中,得知北遼王儲之爭這等並不算隱密的事,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深得北遼王寵幸那位舒妃為周人,甚至還是潘博這個逆賊舉薦,如今已為北遼王生下了子嗣,是北遼王最小一個兒子,又因北遼王忌憚後族,竟然起意立舒妃之子為儲,三年前晉王妃捕獲那個明空法師,實際上是北遼蕭子弟,大王子忠實擁躉,這幾年以來,雖然元得誌廢盡唇舌,竟然也無法從其口中套問出北遼一絲半點機密,不過晉王妃判斷,盡管明空堅決不肯背叛故國,但若得知北遼蕭已被耶律宏忌憚,蕭後母子已然岌岌可危,未必不肯聽從建議,遊說大王子答應簽訂盟約。”
太後顯然十分讚許晉王妃這個離間的計劃:“潘博已為舒妃助勢,相當不利於蕭後母子,倘若北遼不再助其兵力,我大周將其剿滅便是輕而易舉,無論對於北遼蕭,抑或大周而言均為有利,相信明空必然不會拒絕這個提議。”
但是晉王妃的計劃當然不是真正要與北遼大王子結盟,助其登上王位!
她甚至進一步剖析韋太後心態:“縱然啟用武威侯,也隻是情勢所迫,姨祖母何曾真正信任過秦氏一門?畢竟武威侯曾為徐國公舉薦,姨祖母對他可是素懷忌備!再有一點,晉王妃治政太原,短短三載大見成效,北疆軍需單憑晉朔便能給足,然而如今戶部卻連支付陵建都捉襟見肘,要是北疆早日告捷,太原府賦稅重新上交國庫,亦能大緩財政之危。”
“更加重要是,姨祖母雖然執掌政權,卻需要營州之利進一步奠定威望,讓那些正統保守派係徹底沒有借口反對姨祖母以太後之名攝政,聖上已經十歲,距離親政之齡並不遙遠了!”
男子二十而冠,方算成年,可對於君帝而言,並不是年過二十方能親政,如武宗當年,僅十五便已親政,以蜀王為首的正統派,當然不會等到賀洱年滿二十才提議太後交權讓天子親政。
這話似乎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終於讓謝饒平有所反應。
不過他仍然不置可否,一本正經地教誨謝瑩:“今日你一番言行,大不妥當,日後務必戒絕!”
謝瑩倒沒有覺得懊惱,她自認為十分了解這位便宜祖父口不對心的套路,十分自信已然是遊說成功,故而倒也看似心悅誠服地聆聽了教誨,並不待太後駕臨晏廣殿,便知情識趣地告退,這才有了心情往玲瓏台賞花,自得不已——
不管晉王燁是真窩囊還是假愚頑,要是武威侯這回因為延怠戰勢之罪受罰,被幹脆剝奪軍權,隻要太後再度啟用姚潛,對晉王一係而言無疑重創,就算晉王夫妻有那奪位之心,手裏隻有晉王府那數百親兵,也不可能反轉太後執政的天下,等著他們的,必須是一條為人魚肉的絕路,或許還會就此將晉王逼反,然而就算武威侯的確臣服賀燁,哪裏能夠抵抗得了百萬禁軍討伐?
柳十一再怎麽能耐,她還能撒豆成兵不成?
然而讓謝瑩萬萬沒有料到的是,謝饒平跟本沒有將她的建議聽進耳裏,當太後果然開口詢問是否允諫武威侯奏請時,謝饒平毫不猶豫便予以肯定。
“臣以為,武威侯決意暫緩收複幽燕,確是根據兩軍情勢明智擇斷,太後非但應該允諫,還當嘉許武威侯不圖貪功冒進,實具忠直之智。”
不說這話必然是大大出乎謝瑩意料,便連韋太後也甚是震驚,她足足怔了有數十息,方才一挑眉頭:“政事堂諸位臣公,除王相以外,無一敢果決讚同秦步雲之諫,尤其元相,甚至指斥秦步雲居心不良,提議任命姚潛為監軍,督促秦部速速奪回幽燕,兵進營州,饒平今日所言,的確讓我意外。”
韋太後雖然攝政,成為大周事實上的皇帝,可即便是皇帝,也不可能親自處理治下州縣,大事小情各種奏文,諸如武威侯上諫關係軍情戰勢,固然是重中之重,可直呈太後案前,然而一般情況下,太後都會將奏文下轉政事堂,讓三省重臣會商,擇日召開殿議作出決斷,當然諸位重臣也不可能獨斷,一般會召集屬下會商,甚至在殿議前,政事堂各派係之間就會先掐一場架。
於是正式殿議前,韋太後往往已經聽聞了派係間的不同意見,她的習慣作法是先召部分人私下商談,以備更加胸有成竹,謝饒平固然是韋太後最多私詔之人,有時也會征詢賀湛、徐修能等信臣。
然而太後以為謝饒平應當會與過去一樣,更加偏向元得誌,卻沒想到這次,謝饒平竟然說出了大出她意料的話。
“姚潛雖然忠心可嘉,然而幽州之所以失守,便是因他無能,故而,臣並不讚同元相之見,在此時便將武威侯奪權,將重任交予姚潛。”謝饒平很清楚元得誌與姚潛之間是什麽關係,當初若不是元得誌舉薦,太後根本不可能聽說姚潛區區一介統副,謝饒平同樣也很清楚,雖說在鏟除裴鄭一件,姚潛功不可沒,但此人對於領軍作戰又委實無能,別看眼下北疆連連告捷,情勢大好,要是真撤換主將,姚潛那個窩囊廢說不定會連晉朔也一並斷送!
如果大周社稷崩潰,江山淪陷,太後所有誌向便連根基都已失去,所以無論出於什麽考慮,此時都應該相信武威侯,起碼在潘博逆黨被剿除之前,不能讓北疆再生動亂,這就好比並未渡河,哪裏就能急著拆橋?
“如此說來,饒平並不相信武威侯有擁兵自重之心?”太後又問。
“武威侯若欲擁兵自重,根本不會如此奏諫,隻需借口收複常山以北,再請持續增兵,豈不更增實力?反而他請諫暫緩收複幽州,確為審時度勢。”謝饒平竟然為武威侯擔保:“太後思忖王進穀,一直便欲擁兵自重,何曾建言過進逼幽燕之良妾計?便是太後詢問戰勢,他也是語焉不詳,一味強調潘遼聯軍之威,雲州不容有失,顯然不願配合武威侯部,出兵進擊居庸關,反觀武威侯,雖說提議暫緩趁勝追擊,卻並不一味消極延怠,而提出用離間之策,進一步擾亂潘遼結盟,臣認為此計可行。”
太後思忖良久,頷首說道:“僅是武威侯諫報,我尚不覺用間可行,不過……”
這才將十一娘的密奏交給謝饒平過目:“晉王妃也認為潘、遼之間已生嫌隙,否則北遼朝廷不會急著往河北道派遣官員,接手治政,甚至晉王妃還提出,可利用北遼佃作,激化北遼王儲之爭。”
十一娘的這封密奏,當然提也沒提暫緩收複幽州——武威侯是手握兵權的一方將領,當然不可能與十一娘商量之後才將諫奏上呈太後,太後又還沒有批複,更沒有向十一娘征詢,這就是說,十一娘理當不知武威侯有暫緩一諫才是。
所以她的諫報主要是針對如何離間耶律氏與蕭氏,激化北遼內亂。
雖說十一娘沒有承認已經向營州、北遼派遣細作,但她因為身在太原,又擔任著治政之重,那麽少不得察獲幾個潘遼的佃作,比如明空法師以及那兩個真正的背叛者,於是十一娘從這些佃作口中,得知北遼王儲之爭這等並不算隱密的事,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深得北遼王寵幸那位舒妃為周人,甚至還是潘博這個逆賊舉薦,如今已為北遼王生下了子嗣,是北遼王最小一個兒子,又因北遼王忌憚後族,竟然起意立舒妃之子為儲,三年前晉王妃捕獲那個明空法師,實際上是北遼蕭子弟,大王子忠實擁躉,這幾年以來,雖然元得誌廢盡唇舌,竟然也無法從其口中套問出北遼一絲半點機密,不過晉王妃判斷,盡管明空堅決不肯背叛故國,但若得知北遼蕭已被耶律宏忌憚,蕭後母子已然岌岌可危,未必不肯聽從建議,遊說大王子答應簽訂盟約。”
太後顯然十分讚許晉王妃這個離間的計劃:“潘博已為舒妃助勢,相當不利於蕭後母子,倘若北遼不再助其兵力,我大周將其剿滅便是輕而易舉,無論對於北遼蕭,抑或大周而言均為有利,相信明空必然不會拒絕這個提議。”
但是晉王妃的計劃當然不是真正要與北遼大王子結盟,助其登上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