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後來任氏對前溪的“舉薦”,毋庸置疑的是前溪與苗冬生之間會一直維持時常“路遇”的關係,更加克製的苗冬生甚至從來沒有主動製造過“路遇”,他們兩人因為各自的立場,再也不能靠近一步。
一見傾心,彼此牽掛,卻擦肩而過,各自歸宿。
可命運有時就是這麽奇異,上蒼偶爾也會眷顧有情人。
當前溪終於察覺章台園裏的天機,她想起有那麽一回,“晉王”似乎隨口詢問——
“任姬可沒有那大胸襟,有無刁難於你?”
原來,他一直在擔心她的處境,憂慮她是否委屈。
這個人,明明知道他們是你死我活的敵對雙方,可是依然還是動了情意,前溪那時便想,自己真是死而無憾了。
所以她也相對的,小心的對“晉王”敞開胸臆,她說起她悲苦的人生,相繼病故的父母,那時候她才多大呀?六歲而已,就要帶著三歲的妹妹在外乞討,直至被牙行賣去任宅,至少不受饑寒之苦,她是想暗示他,她多麽的不得已,她從未貪圖過榮華富貴,她也不甘“委身”,可是她沒有選擇,從那之後,她沒有再與他“路遇”過,他們利用一切“光明正大”的機會情意綿綿,她也想暗示他,我知道你其實是誰。
他們像一雙飛蛾,圍著火焰翩翩起舞,各自都清楚總有一日會被焚為灰燼,然而無怨無悔。
他們既絕望,又雀躍,他們珍惜絕決前越來越短的美好,他們心有靈犀,卻從來不曾拆穿彼此,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拆穿,也許所有的一切便會戛然而止,他們明知不能避免,卻依依不舍,他們的愛情那樣艱辛,又是那樣瘋狂,他們都不是善於謀斷之人,所以他們隻顧眼前。
可是,終於還是到了揭露的時刻。
前溪明知任姬不可能殺死真正的晉王,她更加不可以眼睜睜看著苗冬生殞命。
那時的她雖然確斷晉王另有所圖,而且老謀深算,絕不是太後與任姬以為的任人魚肉,可不能確斷的是晉王妃是否也知道晉王的籌謀,不確斷晉王是否已經覺察到了危機,前溪沒有那麽時間猶豫遲疑,她根本不及細想將來,她甚至在那一刻忘記了小妹,她毫不猶豫背叛了任姬,將任姬的計劃毫無隱瞞向苗冬生舉告,在那一刻,前溪明白自己已經不可能再作為他的敵人了,其實在知道他是晉王心腹的那一刻,她已經期望與他並肩作戰。
幸運的是,原來晉王妃也與晉王齊心協力,那麽她是否可以再奢望一下,奢望小妹能夠獲救,奢望日後與他,那個名叫苗冬生的男子成為真正的結發夫妻,如果可以廝守,為何生死離別?
賀燁其實有的時候也是個心軟的人。
至少現今的他,已經懂得了愛情奇特的威力,不可言說的美妙,當這個紕漏並沒有造成滅頂之災,他其實對苗冬生與前溪飽含同情,他想要成全這兩個人,而且毫不猶豫便原諒了苗冬生的疏誤,他想麵對感情,如自己般沉著睿智都會偶爾衝動失態,更何況苗冬生?是的,晉王格外寬容苗冬生,當聽前溪說完兩人曲折迂回、心照不宣的愛情故事後,殿下當場保證:既往不咎,而且一定營救小妹。
隻不過十一娘依然無法理解從一見傾心的虛無感情大跨步到生死與共的奇妙過程,她仍有疑慮,提出是否應當再征詢一下苗冬生的看法,賀燁卻大包大攬:“這麽多年,苗冬生何嚐開口索求過什麽?他能為前溪開口,證明已然是非卿不娶了,王妃不用憂慮,這回就信我判斷吧……兩人並無交集怎至於一往情深?還沒交集呢,夫妻之實可都有了!倘若不是因為任氏‘突發奇想’,苗冬生也許不至於為前溪做到這個地步,可他們有了肌膚之親,甚至前溪還暗示過苗冬生她為任氏利用實非得已,兩人之間從情感到實質均有交流,更兼這回前溪毫不猶豫舉告任氏,苗冬生當然會給予回報,否則豈不成了忘恩負義鐵石心腸?苗冬生若是這類人,我也不會信任他。”
因為晉王殿下雄辯滔滔,十一娘徹底被說服了,其實她也不再疑心前溪別懷企圖,隻不過對於男女之情抱著天然的戒備心,而苗冬生犯下的疏謬也太過嚴重,之所以沒有帶來災禍,的確饒幸,故而十一娘做不到像晉王一般踏實,隻轉念一想,橫豎任氏必死無疑,前溪今後公開被晉王納入羽翼保護之下,並不會再有隱患,她諸多顧慮的確有杞人憂天之嫌。
晉王夫婦就此事件達成決議,艾綠當然也不會再有異議,這丫頭已經在暗暗擔憂前溪那位小妹了,見總算有了機會插嘴,立馬提醒:“王妃打算如何營救小妹?莫不如讓艾綠走一趟長安,保準將人毫發無傷劫出。”
十一娘哭笑不得:“前溪阿妹若突然失蹤,豈不擺明乃殿下作為?其實要營救人質並不需要擔當風險,更不至於大廢周折,你就放心吧,安安穩穩待在晉陽哪兒也別去。”
關於這件事,賀燁倒與十一娘看法統一:“我直接寫信,問太後要人,前溪立了這麽大功勞,我替她完成心願自然應當,難道還能讓任知故為任氏報仇血恨,將前溪那小妹殺害不成?”
十一娘往艾綠額頭屈指一敲:“聽見沒?大可明索,何需暗劫?你身手雖然愈更有了長進,遇事也不要一味依靠蠻力解決。”
於是晉王夫婦的書信幾乎同時送抵長安,卻已經要比韋緗、元氏等的密信延遲數日了,太後已然得知計劃有變,這回是把蛇給驚狠了,好在賀燁並未抱怨,隻不過將任氏的歹毒誇大了十倍,卻儼然相信了十一娘的說法,認為任氏是受敵間驅使,並不疑太後才是主使。
至於索要前溪小妹這點不值一提的小事,太後當然不會拒絕。
不要說任宅那仆婢,便是前溪,太後都必須公開表彰,這才能徹底打消賀燁的防心,日後再尋時機布陷清除。
然而當太後拆看十一娘的密信,眉心便牢牢鎖緊,因為她最擔心的便是十一娘的態度,而這封書信看來,十一娘儼然是大動疑心,雖不曾質問,信中卻寫——
昔母後恩賜良緣,千叮萬囑,在湄至今謹記,故自離京都,遠赴太原,不但時常提醒殿下勿忘恭順,臣於君國,亦不敢疏忽秦孺人暗中野心,幸八載以來,並無內禍,殿下雖依然不務正業,沉湎享樂,然於母後、聖上,萬萬不敢忤逆不道,在湄亦無私圖,隻望相夫教子,小家和樂,故拜求母後,千萬寬容夫郎及稚子,莫信奸小挑唆,而為悔恨之事。
這幾乎是在懇求太後手下留情,放過賀燁父子二人了!
一見傾心,彼此牽掛,卻擦肩而過,各自歸宿。
可命運有時就是這麽奇異,上蒼偶爾也會眷顧有情人。
當前溪終於察覺章台園裏的天機,她想起有那麽一回,“晉王”似乎隨口詢問——
“任姬可沒有那大胸襟,有無刁難於你?”
原來,他一直在擔心她的處境,憂慮她是否委屈。
這個人,明明知道他們是你死我活的敵對雙方,可是依然還是動了情意,前溪那時便想,自己真是死而無憾了。
所以她也相對的,小心的對“晉王”敞開胸臆,她說起她悲苦的人生,相繼病故的父母,那時候她才多大呀?六歲而已,就要帶著三歲的妹妹在外乞討,直至被牙行賣去任宅,至少不受饑寒之苦,她是想暗示他,她多麽的不得已,她從未貪圖過榮華富貴,她也不甘“委身”,可是她沒有選擇,從那之後,她沒有再與他“路遇”過,他們利用一切“光明正大”的機會情意綿綿,她也想暗示他,我知道你其實是誰。
他們像一雙飛蛾,圍著火焰翩翩起舞,各自都清楚總有一日會被焚為灰燼,然而無怨無悔。
他們既絕望,又雀躍,他們珍惜絕決前越來越短的美好,他們心有靈犀,卻從來不曾拆穿彼此,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拆穿,也許所有的一切便會戛然而止,他們明知不能避免,卻依依不舍,他們的愛情那樣艱辛,又是那樣瘋狂,他們都不是善於謀斷之人,所以他們隻顧眼前。
可是,終於還是到了揭露的時刻。
前溪明知任姬不可能殺死真正的晉王,她更加不可以眼睜睜看著苗冬生殞命。
那時的她雖然確斷晉王另有所圖,而且老謀深算,絕不是太後與任姬以為的任人魚肉,可不能確斷的是晉王妃是否也知道晉王的籌謀,不確斷晉王是否已經覺察到了危機,前溪沒有那麽時間猶豫遲疑,她根本不及細想將來,她甚至在那一刻忘記了小妹,她毫不猶豫背叛了任姬,將任姬的計劃毫無隱瞞向苗冬生舉告,在那一刻,前溪明白自己已經不可能再作為他的敵人了,其實在知道他是晉王心腹的那一刻,她已經期望與他並肩作戰。
幸運的是,原來晉王妃也與晉王齊心協力,那麽她是否可以再奢望一下,奢望小妹能夠獲救,奢望日後與他,那個名叫苗冬生的男子成為真正的結發夫妻,如果可以廝守,為何生死離別?
賀燁其實有的時候也是個心軟的人。
至少現今的他,已經懂得了愛情奇特的威力,不可言說的美妙,當這個紕漏並沒有造成滅頂之災,他其實對苗冬生與前溪飽含同情,他想要成全這兩個人,而且毫不猶豫便原諒了苗冬生的疏誤,他想麵對感情,如自己般沉著睿智都會偶爾衝動失態,更何況苗冬生?是的,晉王格外寬容苗冬生,當聽前溪說完兩人曲折迂回、心照不宣的愛情故事後,殿下當場保證:既往不咎,而且一定營救小妹。
隻不過十一娘依然無法理解從一見傾心的虛無感情大跨步到生死與共的奇妙過程,她仍有疑慮,提出是否應當再征詢一下苗冬生的看法,賀燁卻大包大攬:“這麽多年,苗冬生何嚐開口索求過什麽?他能為前溪開口,證明已然是非卿不娶了,王妃不用憂慮,這回就信我判斷吧……兩人並無交集怎至於一往情深?還沒交集呢,夫妻之實可都有了!倘若不是因為任氏‘突發奇想’,苗冬生也許不至於為前溪做到這個地步,可他們有了肌膚之親,甚至前溪還暗示過苗冬生她為任氏利用實非得已,兩人之間從情感到實質均有交流,更兼這回前溪毫不猶豫舉告任氏,苗冬生當然會給予回報,否則豈不成了忘恩負義鐵石心腸?苗冬生若是這類人,我也不會信任他。”
因為晉王殿下雄辯滔滔,十一娘徹底被說服了,其實她也不再疑心前溪別懷企圖,隻不過對於男女之情抱著天然的戒備心,而苗冬生犯下的疏謬也太過嚴重,之所以沒有帶來災禍,的確饒幸,故而十一娘做不到像晉王一般踏實,隻轉念一想,橫豎任氏必死無疑,前溪今後公開被晉王納入羽翼保護之下,並不會再有隱患,她諸多顧慮的確有杞人憂天之嫌。
晉王夫婦就此事件達成決議,艾綠當然也不會再有異議,這丫頭已經在暗暗擔憂前溪那位小妹了,見總算有了機會插嘴,立馬提醒:“王妃打算如何營救小妹?莫不如讓艾綠走一趟長安,保準將人毫發無傷劫出。”
十一娘哭笑不得:“前溪阿妹若突然失蹤,豈不擺明乃殿下作為?其實要營救人質並不需要擔當風險,更不至於大廢周折,你就放心吧,安安穩穩待在晉陽哪兒也別去。”
關於這件事,賀燁倒與十一娘看法統一:“我直接寫信,問太後要人,前溪立了這麽大功勞,我替她完成心願自然應當,難道還能讓任知故為任氏報仇血恨,將前溪那小妹殺害不成?”
十一娘往艾綠額頭屈指一敲:“聽見沒?大可明索,何需暗劫?你身手雖然愈更有了長進,遇事也不要一味依靠蠻力解決。”
於是晉王夫婦的書信幾乎同時送抵長安,卻已經要比韋緗、元氏等的密信延遲數日了,太後已然得知計劃有變,這回是把蛇給驚狠了,好在賀燁並未抱怨,隻不過將任氏的歹毒誇大了十倍,卻儼然相信了十一娘的說法,認為任氏是受敵間驅使,並不疑太後才是主使。
至於索要前溪小妹這點不值一提的小事,太後當然不會拒絕。
不要說任宅那仆婢,便是前溪,太後都必須公開表彰,這才能徹底打消賀燁的防心,日後再尋時機布陷清除。
然而當太後拆看十一娘的密信,眉心便牢牢鎖緊,因為她最擔心的便是十一娘的態度,而這封書信看來,十一娘儼然是大動疑心,雖不曾質問,信中卻寫——
昔母後恩賜良緣,千叮萬囑,在湄至今謹記,故自離京都,遠赴太原,不但時常提醒殿下勿忘恭順,臣於君國,亦不敢疏忽秦孺人暗中野心,幸八載以來,並無內禍,殿下雖依然不務正業,沉湎享樂,然於母後、聖上,萬萬不敢忤逆不道,在湄亦無私圖,隻望相夫教子,小家和樂,故拜求母後,千萬寬容夫郎及稚子,莫信奸小挑唆,而為悔恨之事。
這幾乎是在懇求太後手下留情,放過賀燁父子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