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盧媛,與南喬之間的談話,十一娘更傷腦筋。
因為她雖說將蕭小九這個幕後指使者揪出,但南喬為何聽信指使,不惜付出生命作為代價,這當中的情由,實在讓十一娘“細思極恐”。
雖說十一娘對小九全無男女之情,怕是連兄妹之誼也說不上,她完全把小九當作了子侄輩,但不能否認的是,的確“青梅竹馬”一處成長,小九從前交好何人,十一娘了如指掌。
蕭小九因拒父母之命離京,浪跡江湖行俠仗義時,莫說南喬,就連她家兄長,尚且稚拙,蕭小九不可能與這兄妹兩,產生任何生死與共的交情,直到賀燁即位,蕭小九才回歸家族,到南喬入宮,短短年餘光陰,為何能讓南喬言聽計從,不顧家族與生死?
這也是十一娘對小九大發雷霆的原因,她不願把小九想得如此惡劣,為替賀珝及同袍複仇,竟誘惑族妹,如此喪心病狂。
蕭小九到底知不知道,這對南喬意味著什麽?
事情敗露,韋太後雖毫發無傷,可讓南喬怎麽辦?小九置之不理,但十一娘卻決不會再容許南喬為了小九的怨恨,甘冒風險,繼續蟄伏太後左右了。
所以這場談話,再所難免。
南喬大約已從盧媛口中得知,皇後已經洞察機密,任何狡言推諉已經沒有意義,她幹脆一口承認,非但不存驚慌失措,竟還張口質問:“殿下為何阻止九兄?九兄之所以有此計劃,可都是為了殿下安危!昨日韋太後若伏屍禦園,殿下執政便再無障礙!”
十一娘啼笑皆非,但她麵對這個單純卻固執的女子,實在無法在這樣的情境下,與其討論利害權奪——如果世上之事,簡單莫過生死作為了斷,權勢場上,也不會存在那麽多爾虞我詐,陰謀詭譎。
十一娘的目的,不是要讓南喬懂得權術,她希望這些被無辜卷入泥潭的女子,能夠遠離癉淖。
“今日我不是想要問罪,但南喬,你告訴我,究竟是什麽理由,讓你可以不顧性命?你與韋太後之間,並無深仇大恨,我們雖算親誼,但曆來並無交從,你不會為了我舍生忘死,我也不會相信是外王父要求你行刺太後,這件事九兄已經承認為他主謀,那麽你呢?你親近太後,不是為了獲寵,更不是為了榮華,是什麽理由讓你不惜違逆族長,不惜罔顧生死?!”
眼看南喬從外強中幹,轉而變為麵無人色,答案已經昭顯無疑,十一娘幾乎沒忍住呻吟,她伸手摁向額頭,好半響,才恨恨說道:“蕭九郎,原來當真如此喪心病狂!”
“這與九兄無幹!”南喬這才慌張失措,但仍梗著脖子為小九辯護:“不怨九兄,是喬無恥,糾纏九兄答應讓喬分擔,九兄心中,一直隻有皇後……”
“你時至如今還這般糊塗!”十一娘實在忍不住厲喝:“南喬,你這心思,瞞不住九兄,他明知不可為,卻仍利用你為刀匕,你想沒想過,就算昨日,你們得手,太後伏屍禦園,是誰建議太後在那設宴,是誰引開暗衛,你與盧媛交好後宮皆知,你們雖非主謀但必為幫凶,你是寧願為全九兄之誌,罔顧生死,可九兄,他萬萬不該明知會有此等惡果,仍然一意孤行!”
十一娘實在窩火,她不是拘泥之人,但也深知個人無力與世俗對抗的道理,蕭小九與南喬雖非嫡親血緣,但仍未出五服之內,就算已出五服,同姓不婚,更豈論同一宗族?!南喬是情竇初開,可蕭小九,他多經世事,怎能不知這樣的情感極其危險?!
要是蕭小九真對南喬動情,十一娘也不至於如此憤怒,可在她看來,莫說愛慕之情,便連兄妹親誼之情,蕭小九竟也罔顧!
如果珍惜對方,怎能忍心利用?明知一條死路,還將對方拖入絕境?
蕭小九這樣行為,實比苟且淫奔之事,更加令人齒冷。
“九兄並非不顧南喬安危。”見皇後氣怒,南喬這才心生驚懼:“殿下,昨日禦園之內,就算華陽夫人不曾自告奮勇,九兄原也授意南喬,務必促成華陽夫人前往探視,九兄之所以對華陽夫人手下留情,便是為了讓其作為人證,九兄有把握引導華陽夫人,附和阿媛證供,韋太後之死,便為冤魂索命,與他人無尤。”
連忙舉證:“雖九兄被殿下阻止,未能刺殺太後,但華陽夫人清醒後,竟當真一口咬定,的確目睹亡靈,且自己便是被亡靈攝魄,才至於暈厥,九兄部署周全,怎會連累無辜?”
十一娘忍不住再揉額角——看來,蕭小九還真學成了莒世南那套“招魂”之術,引誘任瑤光上當,篤信也曾目睹亡魂。
“你願意這麽認為也罷,我原本也無意追究過責,但南喬,你今後要怎麽辦?韋太後沒你們預料那般愚鈍,昨日她身邊寸步不離兩個宦官,我曾讓我暗衛試探,都不能試出兩人深淺,九兄想以一敵二,談何容易?且經此一事,韋太後必定加強防範,你們不可能再得逞,你不用問我為何阻撓你們計劃,我隻問你,你打算怎麽辦?”
南喬緘默,良久不語。
“我不會再讓你親近太後了,韋太後生性多疑,你以為你當真能夠取信於她?我不愁計策,阻止你再往長安殿,但南喬,我想問你,你對九兄……”
“南喬尚有羞恥之心。”
正當十一娘頗覺為難之時,女子開口,雖語氣裏頗藏淒楚,卻也不失堅決:“起初入宮,喬之本意,原為盡綿薄之力,助九兄心願,輔佐皇後而已,如此,也算交待過,我來此人世,最摯誠又最不堪一段情感,本不奢望,尚有和美可期……縱然九兄堅持,喬怕也不敢擔當千夫所指,更不能,連累九兄也為世俗譴責,喬懇皇後開恩,將此鄙見俗情之事,永藏久匿,喬已為九兄之願,竭盡所能,雖未功成,卻無愧憾,今後,自當遵從族長囑令,唯皇後之令是從,日後何去何從,也聽憑皇後決斷。”
十一娘如釋重負:“那麽你聽好,我要求你第一件事,便是遠離長安殿,莫再接近韋太後。”
因為她雖說將蕭小九這個幕後指使者揪出,但南喬為何聽信指使,不惜付出生命作為代價,這當中的情由,實在讓十一娘“細思極恐”。
雖說十一娘對小九全無男女之情,怕是連兄妹之誼也說不上,她完全把小九當作了子侄輩,但不能否認的是,的確“青梅竹馬”一處成長,小九從前交好何人,十一娘了如指掌。
蕭小九因拒父母之命離京,浪跡江湖行俠仗義時,莫說南喬,就連她家兄長,尚且稚拙,蕭小九不可能與這兄妹兩,產生任何生死與共的交情,直到賀燁即位,蕭小九才回歸家族,到南喬入宮,短短年餘光陰,為何能讓南喬言聽計從,不顧家族與生死?
這也是十一娘對小九大發雷霆的原因,她不願把小九想得如此惡劣,為替賀珝及同袍複仇,竟誘惑族妹,如此喪心病狂。
蕭小九到底知不知道,這對南喬意味著什麽?
事情敗露,韋太後雖毫發無傷,可讓南喬怎麽辦?小九置之不理,但十一娘卻決不會再容許南喬為了小九的怨恨,甘冒風險,繼續蟄伏太後左右了。
所以這場談話,再所難免。
南喬大約已從盧媛口中得知,皇後已經洞察機密,任何狡言推諉已經沒有意義,她幹脆一口承認,非但不存驚慌失措,竟還張口質問:“殿下為何阻止九兄?九兄之所以有此計劃,可都是為了殿下安危!昨日韋太後若伏屍禦園,殿下執政便再無障礙!”
十一娘啼笑皆非,但她麵對這個單純卻固執的女子,實在無法在這樣的情境下,與其討論利害權奪——如果世上之事,簡單莫過生死作為了斷,權勢場上,也不會存在那麽多爾虞我詐,陰謀詭譎。
十一娘的目的,不是要讓南喬懂得權術,她希望這些被無辜卷入泥潭的女子,能夠遠離癉淖。
“今日我不是想要問罪,但南喬,你告訴我,究竟是什麽理由,讓你可以不顧性命?你與韋太後之間,並無深仇大恨,我們雖算親誼,但曆來並無交從,你不會為了我舍生忘死,我也不會相信是外王父要求你行刺太後,這件事九兄已經承認為他主謀,那麽你呢?你親近太後,不是為了獲寵,更不是為了榮華,是什麽理由讓你不惜違逆族長,不惜罔顧生死?!”
眼看南喬從外強中幹,轉而變為麵無人色,答案已經昭顯無疑,十一娘幾乎沒忍住呻吟,她伸手摁向額頭,好半響,才恨恨說道:“蕭九郎,原來當真如此喪心病狂!”
“這與九兄無幹!”南喬這才慌張失措,但仍梗著脖子為小九辯護:“不怨九兄,是喬無恥,糾纏九兄答應讓喬分擔,九兄心中,一直隻有皇後……”
“你時至如今還這般糊塗!”十一娘實在忍不住厲喝:“南喬,你這心思,瞞不住九兄,他明知不可為,卻仍利用你為刀匕,你想沒想過,就算昨日,你們得手,太後伏屍禦園,是誰建議太後在那設宴,是誰引開暗衛,你與盧媛交好後宮皆知,你們雖非主謀但必為幫凶,你是寧願為全九兄之誌,罔顧生死,可九兄,他萬萬不該明知會有此等惡果,仍然一意孤行!”
十一娘實在窩火,她不是拘泥之人,但也深知個人無力與世俗對抗的道理,蕭小九與南喬雖非嫡親血緣,但仍未出五服之內,就算已出五服,同姓不婚,更豈論同一宗族?!南喬是情竇初開,可蕭小九,他多經世事,怎能不知這樣的情感極其危險?!
要是蕭小九真對南喬動情,十一娘也不至於如此憤怒,可在她看來,莫說愛慕之情,便連兄妹親誼之情,蕭小九竟也罔顧!
如果珍惜對方,怎能忍心利用?明知一條死路,還將對方拖入絕境?
蕭小九這樣行為,實比苟且淫奔之事,更加令人齒冷。
“九兄並非不顧南喬安危。”見皇後氣怒,南喬這才心生驚懼:“殿下,昨日禦園之內,就算華陽夫人不曾自告奮勇,九兄原也授意南喬,務必促成華陽夫人前往探視,九兄之所以對華陽夫人手下留情,便是為了讓其作為人證,九兄有把握引導華陽夫人,附和阿媛證供,韋太後之死,便為冤魂索命,與他人無尤。”
連忙舉證:“雖九兄被殿下阻止,未能刺殺太後,但華陽夫人清醒後,竟當真一口咬定,的確目睹亡靈,且自己便是被亡靈攝魄,才至於暈厥,九兄部署周全,怎會連累無辜?”
十一娘忍不住再揉額角——看來,蕭小九還真學成了莒世南那套“招魂”之術,引誘任瑤光上當,篤信也曾目睹亡魂。
“你願意這麽認為也罷,我原本也無意追究過責,但南喬,你今後要怎麽辦?韋太後沒你們預料那般愚鈍,昨日她身邊寸步不離兩個宦官,我曾讓我暗衛試探,都不能試出兩人深淺,九兄想以一敵二,談何容易?且經此一事,韋太後必定加強防範,你們不可能再得逞,你不用問我為何阻撓你們計劃,我隻問你,你打算怎麽辦?”
南喬緘默,良久不語。
“我不會再讓你親近太後了,韋太後生性多疑,你以為你當真能夠取信於她?我不愁計策,阻止你再往長安殿,但南喬,我想問你,你對九兄……”
“南喬尚有羞恥之心。”
正當十一娘頗覺為難之時,女子開口,雖語氣裏頗藏淒楚,卻也不失堅決:“起初入宮,喬之本意,原為盡綿薄之力,助九兄心願,輔佐皇後而已,如此,也算交待過,我來此人世,最摯誠又最不堪一段情感,本不奢望,尚有和美可期……縱然九兄堅持,喬怕也不敢擔當千夫所指,更不能,連累九兄也為世俗譴責,喬懇皇後開恩,將此鄙見俗情之事,永藏久匿,喬已為九兄之願,竭盡所能,雖未功成,卻無愧憾,今後,自當遵從族長囑令,唯皇後之令是從,日後何去何從,也聽憑皇後決斷。”
十一娘如釋重負:“那麽你聽好,我要求你第一件事,便是遠離長安殿,莫再接近韋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