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三生石,生死簿
我家大師兄明明超強卻過分貪財 作者:白執黑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起初在外間天地出現些許變化的時候,蘇幕便已經有所感知。
隻不過當時他和老道士談得興起,便也沒有在乎那麽多。
到後來隨著他將輪回之道說出,老道士便極為癡迷,還施展妙法化生出一方天地。
他們兩人的神思便進入其中,觀望了一方天地中生靈的生生死死。
他們看見了幼時的懵懂,少年的任意,中年的拚搏和老年的垂暮。
看見了世間生靈麵對諸般困難時不同的抉擇,從而走上不同的道路。
為此。
他們的話題也逐漸轉移到善惡之論。
這並沒有超出蘇幕所提出的輪回之道,因為既要輪回,便需分生靈一生之功過,從而定下輪回的道路。
在老道士看來。
一塵道友所提出的這一方法,如能實施便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改變幽冥界的混亂。
試想,如能再生為人,會有幾隻孤魂野鬼願意飄蕩在外。
試想,如能前世為妖,再世為人,誰還願意寄於人間鬼城之中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
這是一次顛覆人間和幽冥的壯舉。
好在蘇幕的人生閱曆並不是隻有在此方天地的二十餘年,和老道士談論起來應對自如,漸漸地對生死也逐漸有了許多新的感悟。
他本該是已死之人,莫名來到這裏,所求之道在生死之間是什麽?
長生還是逍遙?
亦或者別的什麽?
某種縹緲之感出現在自己的身上,仿佛已置身於一片雲層之中。
當然。
他的境界終究是很低,麵對某些他從未接觸過的東西實在是難以給老道士一個準確的態度。
譬如將他所說的輪回之道落入幽冥,匡入九洲,須得如何?
蘇幕不知,他隻知道這必然是一件得罪九洲諸族的舉動。
如今的九洲大陸諸族爭鋒,若定鼎輪回之道,妖精鬼怪可輪回為人,人亦是可輪回為妖精等族。
大陸之上的諸多勢力必不會答應。
就說大周人族和北方角魔族相互之間爭鬥不知多少年,他們豈能接受一個人轉世成族中之人。
隻是老道士似乎並不擔心這一點。
“一塵道友可知三生石和生死簿,”老道士臉上浮起的笑容好似釋放著光輝一般。
原來。
在太古先天神戰之後,四方凋零,九洲大陸急需生靈修複。
於是有女媧摶土造人,女媧娘娘為了記錄自己造了多少人,便從每個人身上取一粒沙記錄。
女媧娘娘將此石放置在靈河邊上,久而久之。
此石因吸收到女媧娘娘的神韻仙氣,竟漸生靈性,開始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變得十分不凡,竟也有了像女媧娘娘一般掌管生靈的能力。
非但如此,此石靈性大成後,竟在天地之間遊蕩,分出三個化身嬉戲人間,觀遍世間諸般情愛。
女媧娘娘費力將其抓回,念其已具靈性,便賜予其法力,還分了個掌管世間過去、現在、未來之姻緣的差使給他。
三生石之名便由此而來。
隻是,三生石雖具靈性,卻因在凡塵中也沾染了些許汙穢,生出縷縷魔性。
再之後,後土拓出幽冥界,三大陰司拔地而起,為掌管世間有魂生靈,後土便請女媧娘娘將此石投入幽冥,正好可消磨其魔性。
女媧娘娘深知其中之意義,便以自身無上之神力,使得世間生靈皆落入此石的掌控。
此後幽冥便可以通過此石鎖定每一名死後的魂靈,於是這顆石頭也被取名三界石。
因其不止能掌管三界有魂之生靈,還能夠通過它往來於三界之中。
不過,後來神界消失於天地,再有生靈無法入幽,這個名字便逐漸消亡。
因此,三生石除掌管姻緣之外,在幽冥更加重要的作用乃是掌管世間有魂生靈。
一切生靈但凡生於天地,便已入三生石。
接著三生石會將世間有魂生靈的一應訊息送入生死簿中。
而這生死簿乃是玄冥開辟幽都陰司之後,方才向伏羲提議定下生靈由生到死的過程。
伏羲助玄冥辟幽都陰司,本不想再應承此事,畢竟定有魂生靈之生死,這必將是一個得罪九洲大陸所有生靈的事情。
但伏羲還是未能承受住玄冥等的請求,且此事關乎天地秩序。
於是伏羲便以自身尾巴上的皮造以生死簿,而後他的尾部化成了一隻獨腳,在地麵之上踩下了一個大坑。
之後有一位名叫華胥氏的美麗姑娘墜入大坑之中。
自此以後,伏羲的形象便不再是人首龍身。
並且在曆史上創造出了一個極為複雜的關係,伏羲既是自己兒子的爸爸,也是自己爸爸的兒子,華胥氏既是伏羲的母親,也是伏羲的妻子。33
至於民間傳說中,伏羲的父親乃是雷神。
事實上,乃是因為伏羲生活的地方名為雷澤。
老道士談及三生石和生死簿,顯然是想要借助這兩件上古神器勘定輪回之道。
兩人間就此越發談越深。
數月光景可謂一晃而逝。
對於這時間的流逝,於背陰山上的蘇幕而言則是完全不知道。
不知在什麽時候,陣陣大道之音就已經進入他的身體深處,三魂七魄也感觸到了大道運行於天地的聲音。
他好似置身於長空之上。
看見了所有幽冥上山巒的脈絡走勢,感知到了山峰極細微的起伏,如呼吸一般。
看見了從幽冥極東的奈河河水流淌進忘川河,再至黃泉河,他們正在將地麵上的積水一點一點的收回去,如一張海綿。
而與他論道數月之久的老道士,此刻的神情有一種震驚之餘後自我懷疑的變化。
震驚的是眼前這一塵道友居然和自己談著談著竟納幽冥天地之法則輔以破境。
懷疑的是和自己論道如此之久的一塵道友,似乎真的如表麵上那麽簡單,真的隻有煉氣圓滿之境?
至於數月之前在背陰山下修行悟道的人。
及至如今。
放眼看去,已經無法再背陰山上看到多少人。
倒是在背陰山各處的岩石之上,能夠看見許多被鮮血所浸染的石頭。
不過在背陰山的上麵,依然有著幾方雲彩。
他們正是陰司五方鬼帝,至今還沒有離開,也是希望能見一見下麵的高人。
卻在此時。
他們發現滾滾諸天靈氣向下方傾灌而去。
這等浩瀚靈氣刹那間竟席卷大半個幽冥界,仿佛下麵那位前輩是要將整個幽冥界的靈氣席卷一空般。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隻不過當時他和老道士談得興起,便也沒有在乎那麽多。
到後來隨著他將輪回之道說出,老道士便極為癡迷,還施展妙法化生出一方天地。
他們兩人的神思便進入其中,觀望了一方天地中生靈的生生死死。
他們看見了幼時的懵懂,少年的任意,中年的拚搏和老年的垂暮。
看見了世間生靈麵對諸般困難時不同的抉擇,從而走上不同的道路。
為此。
他們的話題也逐漸轉移到善惡之論。
這並沒有超出蘇幕所提出的輪回之道,因為既要輪回,便需分生靈一生之功過,從而定下輪回的道路。
在老道士看來。
一塵道友所提出的這一方法,如能實施便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改變幽冥界的混亂。
試想,如能再生為人,會有幾隻孤魂野鬼願意飄蕩在外。
試想,如能前世為妖,再世為人,誰還願意寄於人間鬼城之中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
這是一次顛覆人間和幽冥的壯舉。
好在蘇幕的人生閱曆並不是隻有在此方天地的二十餘年,和老道士談論起來應對自如,漸漸地對生死也逐漸有了許多新的感悟。
他本該是已死之人,莫名來到這裏,所求之道在生死之間是什麽?
長生還是逍遙?
亦或者別的什麽?
某種縹緲之感出現在自己的身上,仿佛已置身於一片雲層之中。
當然。
他的境界終究是很低,麵對某些他從未接觸過的東西實在是難以給老道士一個準確的態度。
譬如將他所說的輪回之道落入幽冥,匡入九洲,須得如何?
蘇幕不知,他隻知道這必然是一件得罪九洲諸族的舉動。
如今的九洲大陸諸族爭鋒,若定鼎輪回之道,妖精鬼怪可輪回為人,人亦是可輪回為妖精等族。
大陸之上的諸多勢力必不會答應。
就說大周人族和北方角魔族相互之間爭鬥不知多少年,他們豈能接受一個人轉世成族中之人。
隻是老道士似乎並不擔心這一點。
“一塵道友可知三生石和生死簿,”老道士臉上浮起的笑容好似釋放著光輝一般。
原來。
在太古先天神戰之後,四方凋零,九洲大陸急需生靈修複。
於是有女媧摶土造人,女媧娘娘為了記錄自己造了多少人,便從每個人身上取一粒沙記錄。
女媧娘娘將此石放置在靈河邊上,久而久之。
此石因吸收到女媧娘娘的神韻仙氣,竟漸生靈性,開始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變得十分不凡,竟也有了像女媧娘娘一般掌管生靈的能力。
非但如此,此石靈性大成後,竟在天地之間遊蕩,分出三個化身嬉戲人間,觀遍世間諸般情愛。
女媧娘娘費力將其抓回,念其已具靈性,便賜予其法力,還分了個掌管世間過去、現在、未來之姻緣的差使給他。
三生石之名便由此而來。
隻是,三生石雖具靈性,卻因在凡塵中也沾染了些許汙穢,生出縷縷魔性。
再之後,後土拓出幽冥界,三大陰司拔地而起,為掌管世間有魂生靈,後土便請女媧娘娘將此石投入幽冥,正好可消磨其魔性。
女媧娘娘深知其中之意義,便以自身無上之神力,使得世間生靈皆落入此石的掌控。
此後幽冥便可以通過此石鎖定每一名死後的魂靈,於是這顆石頭也被取名三界石。
因其不止能掌管三界有魂之生靈,還能夠通過它往來於三界之中。
不過,後來神界消失於天地,再有生靈無法入幽,這個名字便逐漸消亡。
因此,三生石除掌管姻緣之外,在幽冥更加重要的作用乃是掌管世間有魂生靈。
一切生靈但凡生於天地,便已入三生石。
接著三生石會將世間有魂生靈的一應訊息送入生死簿中。
而這生死簿乃是玄冥開辟幽都陰司之後,方才向伏羲提議定下生靈由生到死的過程。
伏羲助玄冥辟幽都陰司,本不想再應承此事,畢竟定有魂生靈之生死,這必將是一個得罪九洲大陸所有生靈的事情。
但伏羲還是未能承受住玄冥等的請求,且此事關乎天地秩序。
於是伏羲便以自身尾巴上的皮造以生死簿,而後他的尾部化成了一隻獨腳,在地麵之上踩下了一個大坑。
之後有一位名叫華胥氏的美麗姑娘墜入大坑之中。
自此以後,伏羲的形象便不再是人首龍身。
並且在曆史上創造出了一個極為複雜的關係,伏羲既是自己兒子的爸爸,也是自己爸爸的兒子,華胥氏既是伏羲的母親,也是伏羲的妻子。33
至於民間傳說中,伏羲的父親乃是雷神。
事實上,乃是因為伏羲生活的地方名為雷澤。
老道士談及三生石和生死簿,顯然是想要借助這兩件上古神器勘定輪回之道。
兩人間就此越發談越深。
數月光景可謂一晃而逝。
對於這時間的流逝,於背陰山上的蘇幕而言則是完全不知道。
不知在什麽時候,陣陣大道之音就已經進入他的身體深處,三魂七魄也感觸到了大道運行於天地的聲音。
他好似置身於長空之上。
看見了所有幽冥上山巒的脈絡走勢,感知到了山峰極細微的起伏,如呼吸一般。
看見了從幽冥極東的奈河河水流淌進忘川河,再至黃泉河,他們正在將地麵上的積水一點一點的收回去,如一張海綿。
而與他論道數月之久的老道士,此刻的神情有一種震驚之餘後自我懷疑的變化。
震驚的是眼前這一塵道友居然和自己談著談著竟納幽冥天地之法則輔以破境。
懷疑的是和自己論道如此之久的一塵道友,似乎真的如表麵上那麽簡單,真的隻有煉氣圓滿之境?
至於數月之前在背陰山下修行悟道的人。
及至如今。
放眼看去,已經無法再背陰山上看到多少人。
倒是在背陰山各處的岩石之上,能夠看見許多被鮮血所浸染的石頭。
不過在背陰山的上麵,依然有著幾方雲彩。
他們正是陰司五方鬼帝,至今還沒有離開,也是希望能見一見下麵的高人。
卻在此時。
他們發現滾滾諸天靈氣向下方傾灌而去。
這等浩瀚靈氣刹那間竟席卷大半個幽冥界,仿佛下麵那位前輩是要將整個幽冥界的靈氣席卷一空般。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