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你爺爺便謀圖分裂後金,失敗後被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幽禁致死。
不但你爺爺丟了性命,同時我們家還失去了你的大伯和三伯。
你大伯阿爾通阿,他跟隨你爺爺多年,熟悉各項軍事鬥爭,並且參與了爺爺向太祖皇帝的挑戰與決裂活動,後被太祖皇帝斷然采取處置措施率先誅殺,
你三伯紮薩克圖,當時在爺爺舒爾哈齊眼中地位很高,居於二哥阿敏之上,所以也參加了謀反,也被太祖努爾哈與大哥阿爾通阿一並誅殺。
而你們的二伯阿敏,在你爺爺得勢時,阿敏的政治地位不如兄長阿爾通阿及三弟紮薩克圖,沒有參與鬥爭,所以他在父親與伯父決裂反叛失敗後,反而沒有受到影響,幸得代善、皇太極等貝勒的勸諫使其免於一死,反倒是因禍得福得到努爾哈赤的重用,後來成為鑲藍旗的旗主及清初四大貝勒之一。
而你父親我那時才方十歲,因此未受父親鬥爭失敗的波及,我那時候是與皇太極一起的玩伴,與皇太極關係甚為親密,所以皇太極替我向努爾哈赤求情。
太祖皇帝努爾哈赤終歸覺得自己愧對同胞兄弟,加上我對他也是尊敬有加,在他麵前我明確表態大義滅親,發誓與父親斷絕關係。太祖皇帝努爾哈赤便把我當他自己的兒子一樣的撫養,因此我與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和他的兒子們、也就是你的各位堂兄培養了深厚的感情。
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對我和阿敏都極好,不斷給我們兩個加官進爵,也許他這是因為對於父親之死愧疚而做的補償。
你爺爺舒爾哈齊死後,太祖努爾哈赤讓自己的長子褚英幫助自己主持一部分軍政事務。褚英是嫡長子還有軍功在身,按說應該是一個好的繼承人,但是褚英權力欲太重,不能容人,將自己的兄弟和“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扈爾漢得罪個遍,被這幫人一起針對。
努爾哈赤為了大局考慮不得不疏遠褚英,可惜褚英不理解父親的用心,反而怨恨努爾哈赤,甚至於結交黨羽意圖造反,最終被努爾哈赤下令處死。
1616年,太祖努爾哈赤登基為汗,建立後金。
後金政權建立初期,努爾哈赤要親自領兵四處征戰,難以長時間在國都坐鎮,挑選人代替自己處理朝政是必然的選擇。
但是麵對權力即使是兄弟舒爾哈齊、兒子褚英都不可靠,權力交給一個人最終都會釀成謀逆。
愁壞了太祖努爾哈赤,經過冥思苦想才有了權力分散、互相製衡的“四大貝勒”。
太祖皇帝努爾哈赤任命自己的四個子侄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幫助自己處理朝政,四人地位和權力平等,這就是四大貝勒。
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也就是你二伯、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下屬,朝廷大事由四人共議;日常事務按月輪值,一人管理一個月。這樣一來後金政權中努爾哈赤就是絕對權威,“四大貝勒”為了保住權勢地位隻能用心辦事、減少犯錯。
“四大貝勒”主政的局麵對於身為父親的努爾哈赤來說自然是極好的,但等到皇太極登基麵後對大權在握的兄弟們他就是寢食難安了。
大貝勒代善手握正紅旗和鑲紅旗、二貝勒阿敏手握鑲藍旗、三貝勒莽古爾泰手握正藍旗,這三個人是皇太極的兄長,手中的兵權也不弱於皇太極,開朝會的時候四個人並排而坐接受大臣朝拜,身為大汗的皇太極自然不甘心。
皇太極雖然不舒服,但是皇太極城府極深,表麵上他沒有表露任何跡象,隻是暗暗的在籌劃,等到時機來曆,他就會給阿敏和莽古爾泰致命一擊。
皇太極首先在八旗設總理旗務大臣,分散諸王權力和兵權;然後大力提拔漢臣,幫助自己處理朝政;
阿敏和莽古爾泰性格上爭勝要強、莽撞、易怒且傲慢無禮,幾乎把所有大臣和貝勒全部都得罪了。
所有人都恨他們兩個。
皇太極知道收拾他們的時機已經到來,他需要一個借口。
借口終於來了,阿敏帶兵守城,卻不料被祖大壽大炮攻擊,把大金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四座明朝城池全丟了,棄城逃跑前阿敏還把城裏的漢人全部屠殺了。
議政會議上,多爾袞率先發難,所有人都要求處死阿敏。
皇太極下令將阿敏終身囚禁。
不久阿敏就在獄中自盡。
莽古爾泰此後每天活在恐懼中,每天借酒澆愁,有一次酒醉帶刀找皇太極要說法,被多爾袞當場拿下。
多爾袞質問皇帝侍衛為何放帶刀切醉酒的莽古爾泰入內。
侍衛回答莽古爾泰乃大汗的兄弟,故而不敢阻擋。
多爾袞便道: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雖然是兄弟,但也是君臣,莽古爾泰冒犯君王,該重重懲罰。”
於是莽古爾泰被削職奪權。
多爾袞在皇太極處理阿敏和莽古爾泰的過程中功勞最大,因此最獲皇太極信任。
很快就被晉升為瑞親王,並擔任吏部尚書。
而單獨剩下的大貝勒代善年紀太大,沒有野心了,主動上書請求撤銷自己的特殊地位,對皇太極唯命是從。
這大清立國才多少年,太祖皇帝一脈和你爺爺努爾哈齊一脈便因為權力的鬥爭,兄弟反目,骨肉相殘而死的皇子皇孫何其多,這都是自家的親兄弟啊,為了這皇權而相殘,我愛新覺羅一脈何其不幸,外人隻以為皇權尊貴,卻不知這皇權同時也代表著流血和犧牲。
你二伯阿敏和莽古爾泰爭勝好強,結果最後不得善終,而父親我從來不爭,而今卻能得善終,咋們一家兩位議政大臣,在如今的大清獨此一家,何其貴重。"
"所以我要告訴你的是,這第一就是要學會忍,第二就是不要拚命去爭,不該是你的你爭也沒有用,反而害了自己性命。"
"這第三便是在目前的情況下,不要隨便站隊,否則會讓自己處於被動局麵。不管太子也好,還是博果爾也好,我們鄭親王家都一視同仁,這才是正確的決策。"鄭親王看著自己的兒子道。
“阿瑪放心,兒子會謹記阿瑪今天的話。”濟度似乎仍然沒有從阿瑪的講述的故事中走出來,隻是喃喃自語道。
不但你爺爺丟了性命,同時我們家還失去了你的大伯和三伯。
你大伯阿爾通阿,他跟隨你爺爺多年,熟悉各項軍事鬥爭,並且參與了爺爺向太祖皇帝的挑戰與決裂活動,後被太祖皇帝斷然采取處置措施率先誅殺,
你三伯紮薩克圖,當時在爺爺舒爾哈齊眼中地位很高,居於二哥阿敏之上,所以也參加了謀反,也被太祖努爾哈與大哥阿爾通阿一並誅殺。
而你們的二伯阿敏,在你爺爺得勢時,阿敏的政治地位不如兄長阿爾通阿及三弟紮薩克圖,沒有參與鬥爭,所以他在父親與伯父決裂反叛失敗後,反而沒有受到影響,幸得代善、皇太極等貝勒的勸諫使其免於一死,反倒是因禍得福得到努爾哈赤的重用,後來成為鑲藍旗的旗主及清初四大貝勒之一。
而你父親我那時才方十歲,因此未受父親鬥爭失敗的波及,我那時候是與皇太極一起的玩伴,與皇太極關係甚為親密,所以皇太極替我向努爾哈赤求情。
太祖皇帝努爾哈赤終歸覺得自己愧對同胞兄弟,加上我對他也是尊敬有加,在他麵前我明確表態大義滅親,發誓與父親斷絕關係。太祖皇帝努爾哈赤便把我當他自己的兒子一樣的撫養,因此我與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和他的兒子們、也就是你的各位堂兄培養了深厚的感情。
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對我和阿敏都極好,不斷給我們兩個加官進爵,也許他這是因為對於父親之死愧疚而做的補償。
你爺爺舒爾哈齊死後,太祖努爾哈赤讓自己的長子褚英幫助自己主持一部分軍政事務。褚英是嫡長子還有軍功在身,按說應該是一個好的繼承人,但是褚英權力欲太重,不能容人,將自己的兄弟和“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扈爾漢得罪個遍,被這幫人一起針對。
努爾哈赤為了大局考慮不得不疏遠褚英,可惜褚英不理解父親的用心,反而怨恨努爾哈赤,甚至於結交黨羽意圖造反,最終被努爾哈赤下令處死。
1616年,太祖努爾哈赤登基為汗,建立後金。
後金政權建立初期,努爾哈赤要親自領兵四處征戰,難以長時間在國都坐鎮,挑選人代替自己處理朝政是必然的選擇。
但是麵對權力即使是兄弟舒爾哈齊、兒子褚英都不可靠,權力交給一個人最終都會釀成謀逆。
愁壞了太祖努爾哈赤,經過冥思苦想才有了權力分散、互相製衡的“四大貝勒”。
太祖皇帝努爾哈赤任命自己的四個子侄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幫助自己處理朝政,四人地位和權力平等,這就是四大貝勒。
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也就是你二伯、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下屬,朝廷大事由四人共議;日常事務按月輪值,一人管理一個月。這樣一來後金政權中努爾哈赤就是絕對權威,“四大貝勒”為了保住權勢地位隻能用心辦事、減少犯錯。
“四大貝勒”主政的局麵對於身為父親的努爾哈赤來說自然是極好的,但等到皇太極登基麵後對大權在握的兄弟們他就是寢食難安了。
大貝勒代善手握正紅旗和鑲紅旗、二貝勒阿敏手握鑲藍旗、三貝勒莽古爾泰手握正藍旗,這三個人是皇太極的兄長,手中的兵權也不弱於皇太極,開朝會的時候四個人並排而坐接受大臣朝拜,身為大汗的皇太極自然不甘心。
皇太極雖然不舒服,但是皇太極城府極深,表麵上他沒有表露任何跡象,隻是暗暗的在籌劃,等到時機來曆,他就會給阿敏和莽古爾泰致命一擊。
皇太極首先在八旗設總理旗務大臣,分散諸王權力和兵權;然後大力提拔漢臣,幫助自己處理朝政;
阿敏和莽古爾泰性格上爭勝要強、莽撞、易怒且傲慢無禮,幾乎把所有大臣和貝勒全部都得罪了。
所有人都恨他們兩個。
皇太極知道收拾他們的時機已經到來,他需要一個借口。
借口終於來了,阿敏帶兵守城,卻不料被祖大壽大炮攻擊,把大金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四座明朝城池全丟了,棄城逃跑前阿敏還把城裏的漢人全部屠殺了。
議政會議上,多爾袞率先發難,所有人都要求處死阿敏。
皇太極下令將阿敏終身囚禁。
不久阿敏就在獄中自盡。
莽古爾泰此後每天活在恐懼中,每天借酒澆愁,有一次酒醉帶刀找皇太極要說法,被多爾袞當場拿下。
多爾袞質問皇帝侍衛為何放帶刀切醉酒的莽古爾泰入內。
侍衛回答莽古爾泰乃大汗的兄弟,故而不敢阻擋。
多爾袞便道: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雖然是兄弟,但也是君臣,莽古爾泰冒犯君王,該重重懲罰。”
於是莽古爾泰被削職奪權。
多爾袞在皇太極處理阿敏和莽古爾泰的過程中功勞最大,因此最獲皇太極信任。
很快就被晉升為瑞親王,並擔任吏部尚書。
而單獨剩下的大貝勒代善年紀太大,沒有野心了,主動上書請求撤銷自己的特殊地位,對皇太極唯命是從。
這大清立國才多少年,太祖皇帝一脈和你爺爺努爾哈齊一脈便因為權力的鬥爭,兄弟反目,骨肉相殘而死的皇子皇孫何其多,這都是自家的親兄弟啊,為了這皇權而相殘,我愛新覺羅一脈何其不幸,外人隻以為皇權尊貴,卻不知這皇權同時也代表著流血和犧牲。
你二伯阿敏和莽古爾泰爭勝好強,結果最後不得善終,而父親我從來不爭,而今卻能得善終,咋們一家兩位議政大臣,在如今的大清獨此一家,何其貴重。"
"所以我要告訴你的是,這第一就是要學會忍,第二就是不要拚命去爭,不該是你的你爭也沒有用,反而害了自己性命。"
"這第三便是在目前的情況下,不要隨便站隊,否則會讓自己處於被動局麵。不管太子也好,還是博果爾也好,我們鄭親王家都一視同仁,這才是正確的決策。"鄭親王看著自己的兒子道。
“阿瑪放心,兒子會謹記阿瑪今天的話。”濟度似乎仍然沒有從阿瑪的講述的故事中走出來,隻是喃喃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