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親王府,鑼鼓齊鳴,喊好聲如天。


    “天哪,天!想我蘇三,遭此不白冤枉,直到今日嗬!


    崇老伯他說是冤枉能辨,


    想起了王金龍負義兒男。


    想當初在院中何等著戀,


    到如今恩愛情又在哪邊!


    我這裏進廟來把禮來見,


    尊一聲獄神爺細聽我言:


    保佑我與三郎重見一麵,


    得生時修廟宇現塑金顏。


    蘇三(哭)喂呀……


    蘇三離了洪洞縣,


    將身來在大街前。


    未曾開言我心好慘,


    過往的君子聽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轉,


    與我那三郎把信傳。


    就說蘇三把命斷,


    來生變犬馬我就當報還。”


    你沒看錯這身穿戲服,唱著京曲的人就是禮親王,這地下喊好的人便是他手下的奴才。


    愛新覺羅·代善,滿洲正紅旗人,和碩禮烈親王。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嫡次子,母為元妃佟佳·哈哈納紮青。


    天命元年(1616年),代善封為和碩貝勒,參與國政,名列四大貝勒之首,序稱大貝勒。代善父子領滿洲兩紅旗(正紅旗、鑲紅旗),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與明朝的過程中屢立戰功。曾因作戰英勇,賜號“古英巴圖魯”。


    努爾哈赤逝世後,在代善主持下,諸貝勒擁戴皇太極繼承汗位。崇德元年(1636年),封為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


    代善與兄長褚英,均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元妃(原配發妻)、第一代大福晉佟佳氏(名哈哈納劄青)所生。


    代善年輕時即參與了統一女真諸戰役,1599年(萬曆二十七年),16歲的代善第一次跟隨努爾哈赤從征哈達部、輝發部、葉赫部,論軍功封貝勒。


    年輕時代的代善可是英勇善戰,不像現在被磨平棱角的代善在家裏唱戲為樂,安度晚年。


    這代善對大清朝主要有以下功績。


    其一是早年輔助努爾哈赤,完成了女真的統一。


    代善很早就內佐國政,外統重兵。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代善與長兄褚英奉命隨叔父舒爾哈齊,與費英東、扈爾漢、揚古利等領兵三千,往斐優城,迎接東海女真瓦爾喀部斐優城,主策穆特赫部眾歸附。大軍夜行見大纛上有光,大家以為異,摸視無有,複樹之,光如初。舒爾哈齊疑非吉兆,欲回兵,代善與禇英兩人決意進兵。他們到達斐優城後,收四周屯寨約五百戶。三位貝勒令費英東、扈爾漢帶兵三百護送先行。


    不料烏拉部貝勒布占泰聞悉,命貝勒博克多領兵一萬餘,潛伏在圖們江右岸的烏碣崖一帶,於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農曆二月十九日,突然衝出,攔路截殺。扈爾漢一麵讓護送的五百戶斐優城女真在山上樹柵紮營,遣兵一百守衛,自己率兵二百與敵軍列營對峙,一麵派人將烏拉部攔劫之事回報三位貝勒。


    第二天夜裏,三位貝勒領軍趕到。麵對大軍突襲的嚴重威脅,褚英、代善對著全體官兵,策馬憤怒說:“吾父素善征討,今雖在家,吾二人領兵到此,爾眾毋得愁懼。布占泰曾被我國擒捉,鐵鎖係頸,免死而主其國,年時未久,布占泰然是身,其性命從吾手中釋出,豈天釋之耶?爾勿以此兵為多,天助我國之威,吾父英名夙著,此戰必勝。”


    這一番話言語雖然不多,對鼓舞士氣卻有很大作用。當時建州女真軍隊隻有三千,而烏拉部的軍隊則多達萬餘,而且是早有準備,以逸待勞,雙方實力對比相當懸殊,建州兵丁能否衝破敵軍包圍安全返家,已是一大難題,要想打敗對方,更是談何容易。褚英、代善的話無疑起了很大的鼓舞,建州兵們齊聲叫喊說:“吾等願效死力,遂奮勇渡河”。


    代善與兄長褚英乘機率領軍隊登山而戰,直衝入敵軍大營,擊敗布占泰截路的一萬烏拉兵。在兩軍對壘之時,代善催馬前行趕至對方主將博克多近處,探左手,一把攥住了博克多頭上所戴之盔,揮刀將其斬於馬下,又斬殺了博克多的兒子。


    此戰,建州女真兵生擒常柱父子及其弟胡裏布貝勒三人,斬人三千,獲馬五千匹,鎧甲三千副。


    凱旋回師以後,努爾哈赤因代善奮勇殺敵,就賜與代善“古英巴圖魯”美號。“古英”乃滿文音譯,意為“刀把頂上鑲釘的帽子鐵”,巴圖魯為滿語中“勇將”之意。[5]既英勇,又硬如鋼鐵,更是勇士之最。這個尊號,有清一代,僅為代善所獨有,可見努爾哈赤對代善的英勇,給予了高度的嘉獎。


    1612年(萬曆四十年),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和額亦都、費英東等五大臣,因不堪忍受執政的大阿哥褚英的虐待,而聯合向努爾哈赤上告,努爾哈赤十分氣憤,革掉褚英的嗣子身份,罷其執政(三年後處死)。


    褚英被罷政以後,代善在諸子中年歲居長,驍勇善戰,軍功卓著,擁有正紅旗、鑲紅旗二旗,努爾哈赤令大貝勒代善代政,並說:“等我百年之後,我的諸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指代善)收養。”於是代善權勢顯赫。


    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正月十七日,代善隨努爾哈赤出征烏拉部,攻克遜紮塔、郭多、鄂謨三城,並駐營於鄂謨城。烏拉部首領布占泰率兵三萬,越過富勒哈城前來迎戰。


    努爾哈赤的部下諸將請求出戰,努爾哈赤慎重考慮,代善說:“我師遠來征伐,要速戰速決,最初所考慮的,是如何誘布占泰出城,今其兵已至郊野,我們反而不出擊斬殺。若知如此,何必喂飽馬匹,整備盔甲、鞍轡、弓箭、刀槍從自家中前來。今日不戰,等布占泰娶了葉赫老女再征討他,豈不是無可奈何了?”


    於是努爾哈赤下令進攻,與烏拉步兵相距百步許,代善臨陣之際奮起攻擊,率軍大破烏拉部,攻克烏拉部都城。烏拉兵潰走,代善追殺過半。布占泰奔走葉赫,所屬城邑都歸降努爾哈赤,編戶萬家。


    1616年(天命元年)春正月初一,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後金國,定年號為天命。敘群臣功,代善與堂弟阿敏、五弟莽古爾泰、八弟皇太極被努爾哈赤封為和碩貝勒,以年齡為序,代善被稱為大貝勒。


    其二是參與了與明朝的幾次重大戰爭,並起到了關鍵作用。


    代善參與了撫順之戰,戰功赫赫。


    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農曆四月十三日,後金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反明,率步騎2萬向明朝的撫順發起進攻,代善與其他貝勒大臣隨從出征。軍隊行進了兩天忽然天降大雨,努爾哈赤想要返回。


    代善力主進兵,勸諫說:“我們的軍隊既然已經進入了明朝的邊境,如果因雨回兵,還能與明朝和好嗎?軍機泄露,後患無窮。雖然下雨,道路泥濘,行走不便,但是,兵士有備雨用具,還是可以繼續前進的,而且,正因為這樣,敵軍可能鬆懈,哪有冒雨遠道跋涉進攻城堡的?因此,利用下雨之機,突然偷襲,猶如自天而降,敵方必然措手不及。”


    努爾哈赤聽從了代善的建議,撤銷退兵的決定,下令前進,輕取撫順,明朝遊擊李永芳投降,攻克瑪哈丹、東州等城堡五百餘,獲人畜三十萬,代善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再建大功,獲得了征討明朝的第一個大勝仗。


    明朝總兵張承蔭等率萬人來追,代善同四貝勒迎戰,努爾哈赤遣使止之,代善奏曰:“彼若待我,我則與戰。若不待,是必走矣。當乘勢追襲,無使我兵寂然歸,致謂我怯也。”努爾哈赤同意了代善的意見,移師入邊,破其三營,斬張承蔭及副將頗廷相、參將蒲世芳、遊擊梁汝貴等。


    薩爾滸大捷,代善身為前鋒,居首功。


    1619年(天命四年)正月初二,努爾哈赤統軍進攻葉赫,代善奉汗父之命,率將十六員、兵五千,駐紮在夾哈關,防禦明兵。


    1619年(天命四年)農曆二月末,明朝遼東經略楊鎬率軍共約10萬,命兵分四路圍剿後金。


    努爾哈赤得到明軍分路來攻的消息之後,命令諸王貝勒和大臣領兵出發向西迎敵。軍隊正行進的時候,哨探來報告說:“明軍有6萬人從清河城出發。”代善說:“清河道路狹隘而且崎嶇,不利於急行軍,我們應當先抵禦從撫順來的敵軍。”


    明朝擔任主攻的總兵杜鬆將自己的部隊一分為二,以主力駐紮薩爾滸山,自率萬人渡河進攻吉林崖。當時吉林崖雖然隻有數百名女真兵防守,不過因為吉林崖地勢險峻,設施堅固,杜鬆率隊數攻不下。


    1619年(天命四年)農曆三月初一,代善、四貝勒皇太極等奉努爾哈赤之命,率二旗兵增援吉林崖;努爾哈赤自己親率六旗兵進攻薩爾滸一帶杜鬆軍主力。杜軍主力被擊潰,傷亡甚眾。後金駐吉林崖的守軍在代善援軍的配合下,也打敗了進攻之敵,明軍總兵杜鬆、王宣、趙夢麟等,都在戰鬥中陣亡。


    三月初一的夜裏,明朝北路軍由馬林率領進至尚間崖(在薩爾滸東北),得知杜鬆軍戰敗,不敢前進,將軍隊分駐三處就地防禦。


    代善被命為前線先鋒,率軍直逼尚間崖,三月初二早晨雙方交戰。努爾哈赤率領親衛軍及二旗眾兵全體離營,登上一個山坡瞭望。努爾哈赤見大明營內軍兵與營外軍兵匯合,就命令開始跟明軍作戰。於是代善就從山的左側,也就是南坡下山到山腳下,命令他的二旗士兵下馬準備步戰。下馬的人才四五十個人,大明軍隊就從西麵來攻上來了。代善對努爾哈赤說:“我應當領兵前進。”隨即策馬迎敵,直殺入明軍的隊伍中。諸貝勒與各位率兵的台吉等也緊隨代善殺向明軍,兩軍混戰,明軍敗退,進攻的明軍被殺大半,斬副將麻岩,馬林僅以身免。隨即,代善又轉戰斐芬山,擊敗明朝潘宗顏部。三月初五,代善又與其他三大貝勒合兵全殲了明朝總兵劉鋌的軍隊於阿布達哩岡,後金國取得了薩爾滸戰役的勝利。


    明軍大敗後,許多貝勒都主張殺掉前來為明助戰的朝鮮元帥薑弘立等。但代善不讚成,他認為“與南麵的明朝相戰,不可不與北麵的朝鮮相合”。當朝鮮軍隊元帥薑弘立率領剩餘的五千兵下山來投降,因不以後金禮節拜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發怒並欲盡斬朝鮮將卒以後快時,又是代善出麵阻止,代善說“陣上和約已指天為誓,若將他們殺掉天所不容”,並建議將朝鮮軍隊盡數釋放回朝鮮國。最後,太祖依代善所言,與朝鮮暫時達成了修好之議。


    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乘勢攻占開原,1619年(天命四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代善跟隨努爾哈赤進攻鐵嶺。攻占鐵嶺城之後,代善率兵進擊潛伏於高梁地內的蒙古齊賽貝勒所率領的萬餘蒙古兵,蒙古兵潰敗至遼河,代善大殺其兵於遼河。


    代善生擒蒙古貝勒齊賽及其生子色特奇爾、柯希克圖二人、紮魯特圖巴克、色本兄弟、科爾沁明安貝勒之子桑噶爾寨等,共貝勒六名,及齊賽貝勒之親信大臣岱噶爾塔布襄以及大臣十餘人,共一百五十人。


    1619年(天命四年)農曆八月十九日,代善跟隨努爾哈赤發兵進攻葉赫。二十二日晨,兵抵葉赫,代善和阿敏、莽古爾泰,領兵攻陷葉赫西城,努爾哈赤攻取東城,葉赫部貝勒葉赫那拉·布揚古(代善妻弟)與其弟布爾杭古遣使請降,並請代善立誓不殺。代善同意,並與布揚古及其母(代善嶽母)盟誓,布揚古於是投降(後遭縊殺),布爾杭古貝勒由代善領回自己家中。


    虐待兒子,代善被廢除即位資格。


    1620年(天命五年)三四月間,後金國準備從界藩城遷居薩爾滸城,努爾哈赤視察並指定各貝勒興建府邸的宅地。代善看到其長子嶽托修整好的宅地比自己的好,就先後讓莽古爾泰和阿敏為自己請命說自己所居之地狹小,意欲霸占嶽托的宅地。


    1620年(天命五年)九月初三日,代善次子愛新覺羅·碩托(嶽托的同母弟弟)因為無法忍受代善的虐待而突然失蹤,有人說其“叛逃”投明朝而去。在還未確定碩托是否叛逃時,代善即一口咬定碩托有叛逃之心;在找到碩托並且其本人明確表示並沒有叛逃後,代善還是向努爾哈赤跪下五六次請求斬殺碩托。代善的要求遭到了拒絕,努爾哈赤釋放了碩托。


    努爾哈赤由此開始調查代善給予兩個前妻之子的待遇問題,發現代善之子嶽托、碩托所領有的資產均比其他的異母弟弟差。因此努爾哈赤怒斥代善說,你也是前妻的兒子,何不想想我不是對你更親近嗎?你怎麽就被後妻蒙蔽得虐待已長大成人的兒子呢?何況我待你一直是特選良好的部民讓你專管,你為什麽就不能像我一樣將優良的部民賜給嶽托、碩托呢?


    努爾哈赤讓嶽托、碩托與代善分家,並公開宣布廢掉代善的太子之位。


    代善被廢除嗣位後,於1620年(天命五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親手殺掉繼妻以向汗父謝罪,努爾哈赤要他與諸弟發誓,今後如再懷恨眾貝勒、大臣,甘願受天地處罰。努爾哈赤寬容了代善。代善盡管被廢除了太子位,但仍得為四大貝勒之首,參與治理國政。


    代善位列四大貝勒之首。


    1621年(天命六年)農曆二月,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這四大貝勒分月值理政事。


    1621年(天命六年)農曆三月,代善率領正紅旗、鑲紅旗二旗兵丁,跟隨努爾哈赤,攻克沈陽、遼陽,敗明朝總兵李秉誠等,代善與其子嶽托追四十裏,斬獲無數。同年農曆七月,鎮江城(今遼寧九連城)中軍陳良策潛通明將毛文龍,令別堡之民詐稱兵至,城中驚擾,陳良策乘亂執城守佟養正,殺其子佟豐年並從者六十人,叛投毛文龍。代善奉努爾哈赤之命,和莽古爾泰和督堂阿敦,領兵二千,遷移金州沿海居民於複州。同年農曆十一月,代善在銀庫取銀六萬六千兩,分賜八旗官兵。


    1622年(天命七年)農曆二月,代善與皇太極率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三旗,去義州駐防,斬殺義州拒絕降順的漢兵三千人,又將右屯衛漢民四千五百五十七丁、八千八百六十四人及馬、牛、驢三千餘匹(頭),驅往金州。同年農曆四月,為示友好親密,金國汗、貝勒與來歸的蒙古諸貝勒“結成親家”,代善的親家是莽果爾額駙父子、綽爾濟、密賽、伊林秦、額布根、伊思阿布和代青之子拜音岱,其蒙古親家之多,超過阿敏等其他貝勒。他又帶領杜度貝勒、濟爾哈朗貝勒和揚古利總兵官,率兵一萬餘,前往廣寧換防。


    1623年(天命八年)農曆二月,代善偕二貝勒阿敏,領兵前往錦州、義州一帶,捉拿來此運糧的蒙古兵。同年農曆六月,代善奉汗命,和齋桑古等四位貝勒,帶兵二萬,前往複州鎮壓漢民起義,獲勝後返回。同月,複州複禦王炳、永寧監備禦李殿魁,分別向代善告密督堂烏爾古岱收受賄物,代善轉告汗父努爾哈赤。諸貝勒審理後,擬將烏爾古岱處死,並指責皇太極、德格類、濟爾哈朗、嶽托四貝勒有過,請努爾哈赤懲治。努爾哈赤痛斥皇太極驕傲愚昧,諭令罰取四位貝勒牛錄。農曆八月二十日,努爾哈赤下諭,指出諸貝勒都有過錯,次日,諸貝勒上書自責。代善上書說:“當初父汗指出我的過錯,我不聽從,犯了罪,父汗與眾弟仍以禮恩養。我若不深切念此愛護,對我的過失,如僅僅偽言追悔,是我的過錯,而在心中仍認為我正確,皇天豈能寬恕我?不要忘記我的過失。我每每想起自己的過錯,後悔不已。今後我一定要摒棄惡行,勉勵自己行善。如若再有過失,我身將遭殃禍。”


    擁立皇太極


    1626年(天命十一年)農曆八月末,努爾哈赤病逝。由於實行汗位繼承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製,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都手握重兵,懷有奪取汗位的打算。


    此時,勢力較大有條件參加汗位爭奪的有三個人:一是代善。因為代善是努爾哈赤第一個大福晉佟佳氏之子,長年統兵作戰,軍功累累,雖曾被汗父嚴責革除太子之位,但仍位列四大貝勒之首,轄有正紅、鑲紅二旗,實力強大,而且輔佐父親治國理政,另外代善還有五個能征慣戰的兒子和親侄子。代善之子嶽讬、碩讬、薩哈廉、瓦克達,皆是英勇善戰的猛將,很早就披掛甲胄,帶領士卒,衝鋒陷陣,屢敗敵兵。嶽讬、薩哈廉更是能文能武,聰明過人,善於從大局出發來處理軍政大事,都是不得多得的人才。褚英被斬以後,他的兒子杜度一直跟隨叔叔代善,唯其馬首是瞻。杜度本人更是轉戰四方,屢建軍功,掌管鑲白旗。代善、嶽托、碩讬、薩哈廉、杜度還是代表後金國對外交涉的“十固山執政貝勒”成員。掐指算來,代善的實力最為強大,最有可能爭取到汗位,因為代善係統的人丁最多,執政貝勒最多,其他貝勒難以與他抗衡。


    四貝勒皇太極也具有很強大的競爭實力。四貝勒皇太極智勇雙全,機警聰睿,而且善用權術,最重要的是他功勳卓著,是一位能爭慣戰的皇子,皇太極還是正白旗的旗主貝勒,天命五年以後深受汗父寵愛,嶽讬、濟爾哈朗、齋桑古(阿敏之弟)、德格類等貝勒,以及赫舍裏·額爾德尼巴克什、都堂烏爾古岱等八旗高級官將,都與他關係密切,也曾誓言願意為皇太極效勞。


    另外,同處後金國四大貝勒之一的二貝勒阿敏,也是虎視眈眈。但因他隻是努爾哈赤的侄子,照理說是不能繼承汗位的,但他身為鑲藍旗旗主,又在建立後金國過程中南征北戰,屢建功勳,因此說後金國的建立,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加之他的弟弟齋桑古和濟爾哈朗,也是統兵轄民的“執政貝勒”,勢力也不小,而且此人素有割據地區自為國主的想法,是不大願意屈居諸弟之下的。三貝勒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第二個大福晉富察氏之子,雖因生母被汗父休離而在政治上受到嚴重影響,但他是正藍旗旗主,同母之弟德格類也是有權有勢的“執政貝勒”,他生性魯莽,愛生事端,也有爭當國君的願望。


    關鍵時刻,嶽托協同三弟薩哈璘勸代善擁立皇太極。代善放棄自己登位,轉而接受嶽托等人的安排。因為代善心中很明白,他的勢力最強,他的威望最高,他的年齡最大,他是努爾哈赤第一個大福晉所生的唯一皇子(兄長褚英已死),他是最有可能繼承父位登基為汗的,其他貝勒不會也不敢起來反對。但是,他對幾個弟弟的性格、抱負、才幹、勢力和當時的國情,也同樣是十分清楚,深悉這個新汗肩負的擔子之重。他知道,阿敏素有野心,莽古爾泰桀驁不馴,皇太極胸懷大誌,阿濟格剛強好鬥,多爾袞雖小,也不願甘為人下,何況還有汗父宣布確定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製,自己沒有力量把他們製服,使他們如同汗父在世那樣聽從國主的管轄。而且,半年前兵敗於寧遠城下,士氣不振,汗父晚年的弊政又激起遼民強烈反抗。周圍四麵皆敵,明遼東巡撫袁崇煥利用寧遠大捷,廣修城池,訓練士卒,欲圖乘機收複失地。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也躍躍欲試,準備聯明反金。朝鮮更是久欲助明反擊,支持明平遼總兵官毛文龍。這種內外交困的艱難重任,代善是擔當不起的。這一點,代善內心十分清楚,他的左右手嶽讬、薩哈廉也非常明白。


    代善在翌日向大貝勒阿敏、莽古爾泰及貝勒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碩托、豪格等提議立四貝勒皇太極為汗,以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的形式擁立了新汗。


    皇太極執政初期代善協助有功。


    皇太極繼位為汗之後,與十四位貝勒議定君臣之間的禮儀,並且盟誓昭告天地。誓詞賦予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三位大貝勒教訓子弟的特權,他們對阿巴泰、阿濟格等十一位“子弟貝勒”,有管教之權、轄束之權,如果這些貝勒藐視代善三人,則將短命而亡。


    1626年(天命十一年)農曆十月初,代善和阿敏等八位貝勒,率精兵一萬,往攻蒙古喀爾喀紮魯特部,生擒巴克貝勒父子及喇什希布、戴青、桑噶爾寨等十四貝勒,斬鄂爾塞圖貝勒,俘獲其子女人民牲畜之後返回。


    1627年(天聰元年)正月初一,後金國舉行新年朝賀儀式,皇太極居中,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分坐其左右,四人並肩端坐殿上,接受群臣叩拜。五月,與阿敏、碩托率正紅、鑲紅、鑲藍三旗兵征明,攻錦州,直逼寧遠城,斬殺無數,因夏天炎熱班師。


    1629年(天聰三年)農曆十一月,皇太極親率大軍征明,入洪山口,克遵化,直趨北京。明朝總兵滿桂、侯世祿以兵來援,至德勝門。代善領兵進擊敗之,追至隘口,掩殺甚眾。十二月,攻克良鄉,破明軍於永定門南。隨皇太極率護軍炮手五百偵查薊州形勢,代善先發,遇上明朝山海關步兵五千來援薊州,距城二裏許,兩軍相遇,明軍不敢入城,遂立營,環立車盾槍炮。代善率左翼四旗護軍攻其東,破之。


    受到猜忌,晚年壓抑。


    1635年(天聰九年)農曆九月,因為代善私自設宴款待,並饋贈財帛給怨恨皇太極的姐姐哈達公主,皇太極登門責問代善是何居心。之後,皇太極召集諸貝勒大臣會議,羅列代善一係列罪名,並予以當麵斥責:“古往今來,無論強大的君主,幼小的君主,擁戴為君的,都是君主。既為君主,就要一統製令,怎能不分輕重?而今,正紅旗(代善所統)貝勒等輕視君主之處太多。大貝勒以前隨我征伐明國,違背眾貝勒意願欲中途回軍。出征察哈爾時,又固執欲回。此外,賞罰不公,偏袒本旗。我喜歡的人,他討厭,我厭惡的人,他喜歡,這不是離間相互關係嗎?”


    皇太極在曆數代善罪狀後,宣布閉宮不出,要眾貝勒另選他人為君。於是眾貝勒集議,給代善定罪,並跪請皇太極親政。眾貝勒一致譴責代善蔑視汗王的行為,擬革去大貝勒,並削和碩貝勒職,奪去十牛錄人口。皇太極給予從寬處理,免革貝勒職,免奪十牛錄人口。代善被責以後,克製退讓,自居臣僚。


    1635年(天聰九年)農曆十二月,代善和諸貝勒再三勸進,擁戴皇太極為帝。當皇太極要諸貝勒立誓以表忠心時,因為代善年邁,命令他可以免去立誓,代善卻堅請參與盟誓。經皇太極同意後,代善對天立誓說:“代善誓告天地,自今以後,若不克守忠貞,殫心竭力,而言與行違,又或如莽古爾泰、德格類謀逆作亂者,天地譴之,讓代善不得善終。“


    1636年(崇德元年)農曆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建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冊封大貝勒代善為和碩禮親王,其子嶽讬為和碩成親王,世襲罔替


    1643年(崇德八年)農曆八月九日晚,皇太極突然駕崩。最有可能的繼承人豪格已死,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便無可爭議,他擁有自己的正白旗和弟弟多鐸的鑲白旗,人馬眾多,因長期受到皇太極的寵待,還得到了不少老臣的支持,所以勢力相當強大。


    皇太極死後的第五天,即農曆八月十四日,多爾袞召集議政王會議,共同議立多爾袞為皇帝。


    多爾袞排斥代善,代善又年事已高,代善除了任議政大臣,無其他職位,基本上不上朝,賦閑在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傾城皇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孤九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孤九招並收藏大清傾城皇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