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著幾袋買好的煙酒肉菜,袁梁在熙熙攘攘的街頭找了輛摩的,便踏上了回家的路。
摩托車繞過青山,沿著邵水河畔一路遠行,在翻過一座小山後,袁梁就看到了遠方那棵熟悉的銀杏樹。
高大蒼翠的銀杏樹仿佛就是鳳凰這個小山村的代名詞,從城裏坐車回來,村裏人都會不吝的說一句“就到大樹腳”。
而鳳凰村的由來,則是因為村後麵那座巍峨的鳳凰山。
小時候,袁梁就沒少聽老一輩的人說,村口的銀杏樹上有鳳凰。
當時幾個小夥伴好奇心重,趁老人們不注意就爬了上去,可常年結滿銀杏果的大樹上連根鳥毛都沒有。
後來袁梁才明白,那隻是村裏的老人們希望有一天能夠從這山窩窩裏飛出一隻金鳳凰出去。
摩托車停在大樹腳下,袁梁下了車,拎著袋子往村子裏趕去。
五月春雨,正值農忙,村子裏看不到什麽人,反倒是遠處的農田間有不少的身影。
“咦,大學生怎麽回來了,你不是在浦江上學嗎?”
剛進村口,從小路趕著老黃牛走來的漢子扛著犁,一臉驚訝。
“學業不怎麽忙就回來看看,老三叔,下地呀!”
“可不是麽,四五畝地就指著這頭老黃牛了,快回去,你爸應該在家。”
一路走著,不時的有人跟他打招呼。
有叫名字的,有叫表哥的,也有輩分低了叫表叔的,可都沒有那一聲“大學生”來得多。
他打小成績好,小學初中拿到的獎狀家裏的一麵牆都不夠糊。
高中之後,他就開始偷偷的把自己的獎狀藏起來,不在讓父母糊到牆上。
縱使如此,他還是成了鳳凰村眼裏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你袁梁哥,讀書都讀到浦江去了,你呢?”
直到十多年後他帶著孩子再次回到這個地方,原來的那些話卻慢慢的變味了。
“讀書讀得再好也就那個樣,臨了還不是要回來……”
或許這就是人情世故,鳳凰山下的村子落後了太多年,他們都期待著村口銀杏樹上飛出去的雛鳥,歸來時能是鳳凰。
不時招呼著久未謀麵的隔壁鄰居,轉過彎,袁梁抬眼便看到了不遠處的三間大瓦房,大門還開著,袁梁連忙走了過去。
剛到門口,他就聽到了屋裏傳來歎氣的聲音。
“正邦,現在的活不好幹呀,城裏到處都是下崗工人,一有什麽風吹草動,早就有人一窩蜂的衝過去了。我要不是在工地上做了那麽多年,攢了些手藝,都自身難保。”
“老楊哥,我也不想麻煩你,可這家裏的情況你也知道,三個孩子都在讀書,袁梁去浦江的生活費都還是找他叔借的。沒活幹,我這心裏著急呀……”
袁梁沒再讓屋裏的聲音繼續,三兩步跨上台階,推開了房門。
門驟然被推開,屋裏的兩人齊齊回頭。當看清袁梁的身影時,角落裏的漢子猛然站起身來。
“你不是在浦江讀書麽,怎麽回來了?”
“老楊叔,來串門呀!”袁梁衝著旁邊的漢子打了個招呼,才道,“小藝在信裏說你下崗了,所以我就請了幾天假,回來看看。”
“有什麽好看的,來回的車費不是錢呐?”
袁梁把提著的袋子放了下來,看向旁邊的村裏的長輩,“我帶了幾瓶酒,老楊叔等會就在這裏陪我爸喝一杯。”
楊國忠也不是不明事理,咧嘴笑著,“大白天喝什麽酒,要喝也留著晚上再喝。正邦,既然袁梁回來了,有什麽事咱們回頭再商量。”
他說著就起身拉開門走了出去,父子兩人剛送到門口,就見著遠處有個穿著膠鞋的身影正急匆匆往這邊趕。
袁梁沒急著進門,而是站在院壩邊上,默默的看著那個年輕又陌生的身影。
記憶裏的母親已經佝僂著身子、兩鬢斑白,要是沒有照片,袁梁根本想不起母親年輕的模樣。
他如何也想不到,四十出頭的母親,現在看起來就像個鄰家的大姐姐一般。
“媽,你這是從哪來?”
陳安萍急匆匆走進院壩,抬頭看著袁梁,眼裏的擔憂藏在深處。
“我在田裏聽你老三叔說你回來了,就先來看看。老大,這五荒六月的你回來幹嘛,是不是在學校裏出什麽事了?”
“我請假回來的,哪能出什麽事。我就是在浦江聽說邵市到處都是下崗工人,亂糟糟的。小藝又在信裏說爸下崗了,我放心不下,所以才回來看看。”
“你讀好你的書就行了,家裏的事用不著你操心。”
門口冷不丁傳來袁正邦的聲音,卻立馬又被走進院壩裏的陳安萍瞪了回去。
“來了就來了,沒事就好,那你啥時候回去?”陳安萍明顯鬆了口氣。
“我請了一個星期的假,不著急。”
“書不讀了,請那麽長時間?你說你也是,你爸下崗就下崗唄,現在城裏滿大街都是下崗工人,你回來又幫不上什麽忙。”
母親念叨歸念叨,袁梁卻覺得心裏很踏實。
他沒急著解釋,而是走向了灶台,“媽,家裏有什麽吃的沒,我大清早下的車,去看了下袁棟和袁藝,到現在都還沒吃飯呢。”
“正好也快吃午飯,我這就給你弄去。”
袁梁沒有攔著,掃了眼台階上眉頭緊鎖的父親,走進屋裏把肉菜拿到灶台,又引來母親一陣抱怨。
掉過頭,他剛回到屋裏,就見著父親坐在竹椅上,直勾勾盯著他。
“買這麽些東西,還寫信說別給你寄生活費了,在浦江做那家教這麽掙錢?”
袁梁也拿了把椅子坐下,“家教沒做了,回學校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校外賣電話機和電腦的,和他一起做了點小生意。我學的就是這些,正好當是提前實習了。”
“什麽生意,你書不讀了?”袁正邦皺著眉。
“就是用磁卡才能打的那種公用電話,不過我們做的隻要用硬幣就可以打了。一台電話機安裝好之後,隻要抽空把硬幣取出來,存夠話費,平時花不了多少時間,不會耽擱讀書的事。”
重生回來,袁梁也一度考慮過要不要離開學校。但以老袁家對他的重視,這事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
摩托車繞過青山,沿著邵水河畔一路遠行,在翻過一座小山後,袁梁就看到了遠方那棵熟悉的銀杏樹。
高大蒼翠的銀杏樹仿佛就是鳳凰這個小山村的代名詞,從城裏坐車回來,村裏人都會不吝的說一句“就到大樹腳”。
而鳳凰村的由來,則是因為村後麵那座巍峨的鳳凰山。
小時候,袁梁就沒少聽老一輩的人說,村口的銀杏樹上有鳳凰。
當時幾個小夥伴好奇心重,趁老人們不注意就爬了上去,可常年結滿銀杏果的大樹上連根鳥毛都沒有。
後來袁梁才明白,那隻是村裏的老人們希望有一天能夠從這山窩窩裏飛出一隻金鳳凰出去。
摩托車停在大樹腳下,袁梁下了車,拎著袋子往村子裏趕去。
五月春雨,正值農忙,村子裏看不到什麽人,反倒是遠處的農田間有不少的身影。
“咦,大學生怎麽回來了,你不是在浦江上學嗎?”
剛進村口,從小路趕著老黃牛走來的漢子扛著犁,一臉驚訝。
“學業不怎麽忙就回來看看,老三叔,下地呀!”
“可不是麽,四五畝地就指著這頭老黃牛了,快回去,你爸應該在家。”
一路走著,不時的有人跟他打招呼。
有叫名字的,有叫表哥的,也有輩分低了叫表叔的,可都沒有那一聲“大學生”來得多。
他打小成績好,小學初中拿到的獎狀家裏的一麵牆都不夠糊。
高中之後,他就開始偷偷的把自己的獎狀藏起來,不在讓父母糊到牆上。
縱使如此,他還是成了鳳凰村眼裏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你袁梁哥,讀書都讀到浦江去了,你呢?”
直到十多年後他帶著孩子再次回到這個地方,原來的那些話卻慢慢的變味了。
“讀書讀得再好也就那個樣,臨了還不是要回來……”
或許這就是人情世故,鳳凰山下的村子落後了太多年,他們都期待著村口銀杏樹上飛出去的雛鳥,歸來時能是鳳凰。
不時招呼著久未謀麵的隔壁鄰居,轉過彎,袁梁抬眼便看到了不遠處的三間大瓦房,大門還開著,袁梁連忙走了過去。
剛到門口,他就聽到了屋裏傳來歎氣的聲音。
“正邦,現在的活不好幹呀,城裏到處都是下崗工人,一有什麽風吹草動,早就有人一窩蜂的衝過去了。我要不是在工地上做了那麽多年,攢了些手藝,都自身難保。”
“老楊哥,我也不想麻煩你,可這家裏的情況你也知道,三個孩子都在讀書,袁梁去浦江的生活費都還是找他叔借的。沒活幹,我這心裏著急呀……”
袁梁沒再讓屋裏的聲音繼續,三兩步跨上台階,推開了房門。
門驟然被推開,屋裏的兩人齊齊回頭。當看清袁梁的身影時,角落裏的漢子猛然站起身來。
“你不是在浦江讀書麽,怎麽回來了?”
“老楊叔,來串門呀!”袁梁衝著旁邊的漢子打了個招呼,才道,“小藝在信裏說你下崗了,所以我就請了幾天假,回來看看。”
“有什麽好看的,來回的車費不是錢呐?”
袁梁把提著的袋子放了下來,看向旁邊的村裏的長輩,“我帶了幾瓶酒,老楊叔等會就在這裏陪我爸喝一杯。”
楊國忠也不是不明事理,咧嘴笑著,“大白天喝什麽酒,要喝也留著晚上再喝。正邦,既然袁梁回來了,有什麽事咱們回頭再商量。”
他說著就起身拉開門走了出去,父子兩人剛送到門口,就見著遠處有個穿著膠鞋的身影正急匆匆往這邊趕。
袁梁沒急著進門,而是站在院壩邊上,默默的看著那個年輕又陌生的身影。
記憶裏的母親已經佝僂著身子、兩鬢斑白,要是沒有照片,袁梁根本想不起母親年輕的模樣。
他如何也想不到,四十出頭的母親,現在看起來就像個鄰家的大姐姐一般。
“媽,你這是從哪來?”
陳安萍急匆匆走進院壩,抬頭看著袁梁,眼裏的擔憂藏在深處。
“我在田裏聽你老三叔說你回來了,就先來看看。老大,這五荒六月的你回來幹嘛,是不是在學校裏出什麽事了?”
“我請假回來的,哪能出什麽事。我就是在浦江聽說邵市到處都是下崗工人,亂糟糟的。小藝又在信裏說爸下崗了,我放心不下,所以才回來看看。”
“你讀好你的書就行了,家裏的事用不著你操心。”
門口冷不丁傳來袁正邦的聲音,卻立馬又被走進院壩裏的陳安萍瞪了回去。
“來了就來了,沒事就好,那你啥時候回去?”陳安萍明顯鬆了口氣。
“我請了一個星期的假,不著急。”
“書不讀了,請那麽長時間?你說你也是,你爸下崗就下崗唄,現在城裏滿大街都是下崗工人,你回來又幫不上什麽忙。”
母親念叨歸念叨,袁梁卻覺得心裏很踏實。
他沒急著解釋,而是走向了灶台,“媽,家裏有什麽吃的沒,我大清早下的車,去看了下袁棟和袁藝,到現在都還沒吃飯呢。”
“正好也快吃午飯,我這就給你弄去。”
袁梁沒有攔著,掃了眼台階上眉頭緊鎖的父親,走進屋裏把肉菜拿到灶台,又引來母親一陣抱怨。
掉過頭,他剛回到屋裏,就見著父親坐在竹椅上,直勾勾盯著他。
“買這麽些東西,還寫信說別給你寄生活費了,在浦江做那家教這麽掙錢?”
袁梁也拿了把椅子坐下,“家教沒做了,回學校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校外賣電話機和電腦的,和他一起做了點小生意。我學的就是這些,正好當是提前實習了。”
“什麽生意,你書不讀了?”袁正邦皺著眉。
“就是用磁卡才能打的那種公用電話,不過我們做的隻要用硬幣就可以打了。一台電話機安裝好之後,隻要抽空把硬幣取出來,存夠話費,平時花不了多少時間,不會耽擱讀書的事。”
重生回來,袁梁也一度考慮過要不要離開學校。但以老袁家對他的重視,這事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