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本堂(求收藏!)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作者:大明第一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書齋。
桌上的茶盞餘溫猶存,朱允熥躺在太師椅上,嚼著胡蘿卜,手握一卷書。
今天無疑是個好日子!
老朱要求每天下午三點去武英殿陪他。
陪他做什麽?
大概率是手把手教導處理政務,考較自己與朱允炆的能力。
天賜的良機啊!
如今跨出了第三步,形勢越來越好了。
接下來,就該向老朱展示自己的才藝了!
得盡快參與政治,走進老朱的內心。
朱允熥心裏美滋滋地想著。
“三殿下,開國公府送來了四名侍女。”
透過軒窗,朱允熥看到院子裏現跪著一名老太監,還有四名女子。
他是新任的東宮管事太監,此時跪伏在地,態度卑微。
開國公府?
舅舅送來的?
“站起身來。”
朱允熥看向老太監身後徐徐而立的四名侍女。
一色的小美女,年齡約十六七歲,俱是身形高挑,骨肉豐勻,亭亭玉立,容貌各異,美麗動人......
她們還未換上宮女裝,仍著一身國公府的侍女服。
衣裳單薄,緊致有型。
這小身段,這水蛇腰。
不比健身房裏天天操練的美女差。
她們不像是宮女,更像是女保鏢。
“是鄭國公夫人親自送來的,說是保護三殿下.......”
老太監小心翼翼地說道。
開國公常升得知外甥被一個奴仆欺負,十分暴怒。
直接送來了幾個女保鏢。
四名侍女,不僅長得好看,還會武功。
她們皆是鄭國公夫人調教出的。
鄭國公常茂是朱允熥的大舅。
已經去世了,因沒有兒子,爵位由弟弟常升繼承,改爵位為開國公。
鄭國公夫人馮氏,也就是朱允熥的大舅媽,乃宋國公馮勝之女。
將門之後,猛女一個。
丈夫去世後實在無聊,天天在家操練侍女。
培養出一群美貌與身手並存的女保鏢。
“好好好!”
朱允熥招呼道:“都留下吧,正好我缺侍女照顧起居。”
感恩舅媽!
“婢子請殿下賜名!”
領頭說話的侍女高挑利落,一張雪白的瓜子臉,瓊眉櫻唇,英氣十足。
既然選擇入宮,侍奉新主,就得拋棄原有的身份,重新做人。
朱允熥略一沉吟:“梅蘭竹菊,人稱四君子。”
“你們四人就叫雪梅,幽蘭,月竹,逸菊,從今往後就在這書齋侍奉。”
“是!”
四女齊聲應道。
她們這般漂亮,也不知道功夫如何?
朱允熥看著她們的容顏,若有所思。
......
早上,天還沒亮。
“殿下,起床了!”
朱允熥還在做美夢,被侍女拉起伺候更衣,準備今日的早課。
她們皆換了一身新的工作服。
上衣是青色交領短襖,纖細腰肢下是一襲散花水霧綠草馬麵裙。
上襖下裙,短襖、馬麵裙的搭配,是明代宮女著裝最典型的款式。
可惜,妙曼的身材不再顯露。
朱允熥暗自歎息。
梅蘭竹菊四侍女各捧一個紫金盆,伺候洗漱。
四個紫金盆,一個洗手,一個漱口,一個洗臉,一個再洗手。
雪梅取來一身道袍,小心翼翼地為朱允熥更衣。
道袍並非捉鬼作法穿的,而是明代漢人男子居家時的外衣。
太子薨逝,雖已滿二十七日釋去素服,仍舊不能穿紅色常服。
石青色的道袍最為合適,也符合朱允熥郡王的身份。
四個人一齊動手,很快替他穿戴好。
雪梅手捧玉帶,為朱允熥纏上,半跪在身前柔聲道:“殿下,奴婢們可以去大本堂麽?”
工作第一天,老板就要出差,總覺得心裏空落落的。
“還是不去了吧,讓馬和跟著我。”
朱允熥對著銅鏡照了照,看著胸背及兩肩各用一個團龍補子,隻覺神清氣爽。
帶婢女去上課?
那不得被那幫文官罵死?
在老朱坐鎮,宮裏安全的很。
其實,開國公府之所以送四個侍女來,並不是真正保護朱允熥。
而是向外界釋放一個消息:常家是支持三殿下朱允熥的!
大本堂。
是皇太子和諸王受教育的皇家私塾。
越是沒文化的家長,越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讀書。
朱元璋就是這樣的家長,小時候沒機會上學,整天與牛打交道。
後來當和尚,四處流浪。
再後來參加了造反工作。
這才有機會在馬背上學習一點文化知識。
打下天下當了皇帝後,朱元璋開始認真學習,同時格外重視子女教育。
他深知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朱元璋付諸了行動,為太子朱標及諸王,請了最好的老師。
又辦了一座最好的學堂——大本堂。
別說皇子們喜歡這裏,就連大儒們也趨之若鶩。
裏麵的藏書多達萬卷,全是精品!
如東晉王獻之所書翰劄《鵝群帖》真跡,隻是用來教諸王書法所用之教材。
這幅行草法帖,若是放在市麵上,千金難求。
大本堂沒用幾年,就因太子朱標長大,要身兼處理政務,故而遷至文華殿讀書。
諸王也從大本堂離開,回到自己府第讀書。
如今太子朱標薨逝,文華殿成了傷心之地。
朱元璋為了避免兩位皇孫觸景生情,故而重開大本堂。
“先生早!”
步入大本堂,朱允熥熱情地打招呼。
在他記憶中,麵前的中年夫子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建文三傻”之一,黃子澄。
黃子澄名湜,字子澄,今四十二歲,翰林學士。
明初的文人都流行以字行於世,也就是以字代替其名。
黃子澄木然地點點頭,態度冷淡。
顯然聽說了朱允熥血濺東宮的事跡。
在他看來,三殿下不是個好人!
原本朱允熥的名聲就不行,這事一鬧,給文官們的印象更差。
在他們眼裏,仁慈的君主,才是明君。
輕言殺戮的,能是好人?
“三殿下早啊!”
大本堂還有一個叫李至剛的先生,比黃子澄小幾歲。
李誌剛,名鋼,也是以字行。
他侍奉太子朱標多年。
“見過李先生。”
朱允熥認真回禮。
“好好好!”
李誌剛很客氣,客氣到連朱允熥都莫名其妙的。
進入寬敞明亮的大本堂,卻見朱允炆已然坐在那。
像是第一個到教室的學習委員。
“老二,這麽早?”
“嗯,三弟早。”
微微抬頭,朱允炆拿著一卷書,愛搭不理的樣子。
“嗬嗬。”
朱允熥找了個遠離他的位置。
馬和放置好學習用品,便退出了大本堂。
朱元璋是不許太監識字的,所以洪武朝不存在伴讀太監。
充當伴讀的人也有,他們都是公卿之嫡子,以及從民間挑選的俊秀。
這是朱元璋要求的,讓他們陪跑,給太子朱標發展儲備幹部。
不過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現在太子都沒了,皇太孫未立,自然不需要伴讀。
“咦,這好像是四叔坐過的位置?”
朱允熥定睛一看,桌子上麵刻著一個小小的“棣”字,旁邊又有一個“雲”字。
他意味深長的笑了。
大本堂裏,除了朱允熥和朱允炆兩個皇孫。
後麵陸陸續續又來了好幾個人。
“允熥!”
一名青年麵露欣喜迎麵而來。
“朱桂?”
印象中,這青年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九大塞王之一。
桌上的茶盞餘溫猶存,朱允熥躺在太師椅上,嚼著胡蘿卜,手握一卷書。
今天無疑是個好日子!
老朱要求每天下午三點去武英殿陪他。
陪他做什麽?
大概率是手把手教導處理政務,考較自己與朱允炆的能力。
天賜的良機啊!
如今跨出了第三步,形勢越來越好了。
接下來,就該向老朱展示自己的才藝了!
得盡快參與政治,走進老朱的內心。
朱允熥心裏美滋滋地想著。
“三殿下,開國公府送來了四名侍女。”
透過軒窗,朱允熥看到院子裏現跪著一名老太監,還有四名女子。
他是新任的東宮管事太監,此時跪伏在地,態度卑微。
開國公府?
舅舅送來的?
“站起身來。”
朱允熥看向老太監身後徐徐而立的四名侍女。
一色的小美女,年齡約十六七歲,俱是身形高挑,骨肉豐勻,亭亭玉立,容貌各異,美麗動人......
她們還未換上宮女裝,仍著一身國公府的侍女服。
衣裳單薄,緊致有型。
這小身段,這水蛇腰。
不比健身房裏天天操練的美女差。
她們不像是宮女,更像是女保鏢。
“是鄭國公夫人親自送來的,說是保護三殿下.......”
老太監小心翼翼地說道。
開國公常升得知外甥被一個奴仆欺負,十分暴怒。
直接送來了幾個女保鏢。
四名侍女,不僅長得好看,還會武功。
她們皆是鄭國公夫人調教出的。
鄭國公常茂是朱允熥的大舅。
已經去世了,因沒有兒子,爵位由弟弟常升繼承,改爵位為開國公。
鄭國公夫人馮氏,也就是朱允熥的大舅媽,乃宋國公馮勝之女。
將門之後,猛女一個。
丈夫去世後實在無聊,天天在家操練侍女。
培養出一群美貌與身手並存的女保鏢。
“好好好!”
朱允熥招呼道:“都留下吧,正好我缺侍女照顧起居。”
感恩舅媽!
“婢子請殿下賜名!”
領頭說話的侍女高挑利落,一張雪白的瓜子臉,瓊眉櫻唇,英氣十足。
既然選擇入宮,侍奉新主,就得拋棄原有的身份,重新做人。
朱允熥略一沉吟:“梅蘭竹菊,人稱四君子。”
“你們四人就叫雪梅,幽蘭,月竹,逸菊,從今往後就在這書齋侍奉。”
“是!”
四女齊聲應道。
她們這般漂亮,也不知道功夫如何?
朱允熥看著她們的容顏,若有所思。
......
早上,天還沒亮。
“殿下,起床了!”
朱允熥還在做美夢,被侍女拉起伺候更衣,準備今日的早課。
她們皆換了一身新的工作服。
上衣是青色交領短襖,纖細腰肢下是一襲散花水霧綠草馬麵裙。
上襖下裙,短襖、馬麵裙的搭配,是明代宮女著裝最典型的款式。
可惜,妙曼的身材不再顯露。
朱允熥暗自歎息。
梅蘭竹菊四侍女各捧一個紫金盆,伺候洗漱。
四個紫金盆,一個洗手,一個漱口,一個洗臉,一個再洗手。
雪梅取來一身道袍,小心翼翼地為朱允熥更衣。
道袍並非捉鬼作法穿的,而是明代漢人男子居家時的外衣。
太子薨逝,雖已滿二十七日釋去素服,仍舊不能穿紅色常服。
石青色的道袍最為合適,也符合朱允熥郡王的身份。
四個人一齊動手,很快替他穿戴好。
雪梅手捧玉帶,為朱允熥纏上,半跪在身前柔聲道:“殿下,奴婢們可以去大本堂麽?”
工作第一天,老板就要出差,總覺得心裏空落落的。
“還是不去了吧,讓馬和跟著我。”
朱允熥對著銅鏡照了照,看著胸背及兩肩各用一個團龍補子,隻覺神清氣爽。
帶婢女去上課?
那不得被那幫文官罵死?
在老朱坐鎮,宮裏安全的很。
其實,開國公府之所以送四個侍女來,並不是真正保護朱允熥。
而是向外界釋放一個消息:常家是支持三殿下朱允熥的!
大本堂。
是皇太子和諸王受教育的皇家私塾。
越是沒文化的家長,越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讀書。
朱元璋就是這樣的家長,小時候沒機會上學,整天與牛打交道。
後來當和尚,四處流浪。
再後來參加了造反工作。
這才有機會在馬背上學習一點文化知識。
打下天下當了皇帝後,朱元璋開始認真學習,同時格外重視子女教育。
他深知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朱元璋付諸了行動,為太子朱標及諸王,請了最好的老師。
又辦了一座最好的學堂——大本堂。
別說皇子們喜歡這裏,就連大儒們也趨之若鶩。
裏麵的藏書多達萬卷,全是精品!
如東晉王獻之所書翰劄《鵝群帖》真跡,隻是用來教諸王書法所用之教材。
這幅行草法帖,若是放在市麵上,千金難求。
大本堂沒用幾年,就因太子朱標長大,要身兼處理政務,故而遷至文華殿讀書。
諸王也從大本堂離開,回到自己府第讀書。
如今太子朱標薨逝,文華殿成了傷心之地。
朱元璋為了避免兩位皇孫觸景生情,故而重開大本堂。
“先生早!”
步入大本堂,朱允熥熱情地打招呼。
在他記憶中,麵前的中年夫子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建文三傻”之一,黃子澄。
黃子澄名湜,字子澄,今四十二歲,翰林學士。
明初的文人都流行以字行於世,也就是以字代替其名。
黃子澄木然地點點頭,態度冷淡。
顯然聽說了朱允熥血濺東宮的事跡。
在他看來,三殿下不是個好人!
原本朱允熥的名聲就不行,這事一鬧,給文官們的印象更差。
在他們眼裏,仁慈的君主,才是明君。
輕言殺戮的,能是好人?
“三殿下早啊!”
大本堂還有一個叫李至剛的先生,比黃子澄小幾歲。
李誌剛,名鋼,也是以字行。
他侍奉太子朱標多年。
“見過李先生。”
朱允熥認真回禮。
“好好好!”
李誌剛很客氣,客氣到連朱允熥都莫名其妙的。
進入寬敞明亮的大本堂,卻見朱允炆已然坐在那。
像是第一個到教室的學習委員。
“老二,這麽早?”
“嗯,三弟早。”
微微抬頭,朱允炆拿著一卷書,愛搭不理的樣子。
“嗬嗬。”
朱允熥找了個遠離他的位置。
馬和放置好學習用品,便退出了大本堂。
朱元璋是不許太監識字的,所以洪武朝不存在伴讀太監。
充當伴讀的人也有,他們都是公卿之嫡子,以及從民間挑選的俊秀。
這是朱元璋要求的,讓他們陪跑,給太子朱標發展儲備幹部。
不過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現在太子都沒了,皇太孫未立,自然不需要伴讀。
“咦,這好像是四叔坐過的位置?”
朱允熥定睛一看,桌子上麵刻著一個小小的“棣”字,旁邊又有一個“雲”字。
他意味深長的笑了。
大本堂裏,除了朱允熥和朱允炆兩個皇孫。
後麵陸陸續續又來了好幾個人。
“允熥!”
一名青年麵露欣喜迎麵而來。
“朱桂?”
印象中,這青年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九大塞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