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嶄露頭角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作者:大明第一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裁判黃子澄站了出來:“說說你的依據。”
朱允炆指著竹林旁的南牆說道:“宮牆高三丈,竹子與宮牆對比,高出些許,我目視所得竹子應高三丈七尺。”
眾人尋聲看去,認真一對照,好像是差不多......
“嗯,方法不錯。”
黃子澄點了點頭,又看向朱允熥:“你是如何得出四丈三尺的?”
“用算術計算出的。”
朱允熥指著地上的陰影:“對比一下就算出來了,很簡單的,你們不會嗎?”
幾人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目光呆滯。
裝逼要讓人知道你牛逼,不然這逼就白裝了。
朱允熥開始科普算術。
其實中國古代的數學發展的挺好,尤其到了明代中期,《算學寶鑒》作者王文素用導數解高次方程。
隻是很少有人學算術,大本堂更不教這些。
朱允炆不信,更不願接受失敗,命人砍倒那根竹子,當場測量。
結果很打臉,竹子長度是四丈四尺,朱允熥的四丈三尺更為接近。
因為竹子上麵部分有些彎曲,影子顯示略短。
黃子澄說道:“這些都是奇技淫巧罷了,算不得什麽。”
很明顯不想承認這局。
他表麵是先生,其實私下是朱允炆幕僚。
黃子澄的話立時引起眾人不快。
這老家夥,明顯偏心!
“算了。”
最後朱允熥站了出來,道:“老子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親兄弟之間不必分個高下,今日算我輸了。”
小小的一場文化比試,往深了說就是爭奪皇太孫之位。
太子朱標屍骨未寒,兩個兒子卻為遺產爭執,傳出去惹人笑話。
朱允熥一是表現高尚,二是故意讓朱允炆和黃子澄成為眾矢之的,令人厭惡。
黃子澄麵色微變。
暗道這小子好生陰險!
聖人為而不爭,意謂高尚的人處事,是做而不爭功。
朱允熥簡單一番話,以進為退,直接把自己捧的高高的!
其心可誅啊!
二人對視一眼。
此時,黃子澄才意識到朱允熥的不凡。
在心中將他列為與燕王同等分量,加以防備。
......
武英殿內,光線柔和,幽靜安祥。
龍案上一隻漆金雕鏤獸爐,輕煙嫋嫋,徐徐上升。
殿內散發著泌人的幽香,淡而不絕,若有若無。
“卑職錦衣衛指揮使蔣瓛,進宮侍駕!”
朱元璋充耳不聞,埋頭批閱奏書。
約莫過了半刻鍾,才出聲喚道:“進來。”
蔣瓛小步上前,微微拱著肩,手中捧著一本小冊子。
“今日允炆殿下寅時一刻起床,洗漱後在書齋讀書半個時辰。”
“允熥殿下寅時三刻起床,洗漱後在院子內晨練半個時辰,和開國公府送來的侍女一起......”
“卯時一刻,二位殿下一同去膳堂。”
“早膳允炆殿下喝了一碗小米粥,兩個饅頭,兩盤青菜。”
“允熥殿下吃了兩碗小米粥,一個饅頭,一盤小菜。”
“卯時三刻,二位殿下一同去了大本堂人。”
蔣瓛低聲匯報著兩位皇孫每天做的事。
從早到晚,無一遺漏。
寅時一刻,也就是淩晨三點多。
在早起方麵,朱允熥屬於被迫營業,適應了三個月才好不容易習慣。
就這朱允炆還早起了半小時。
從生活習慣上,朱元璋對二人的特點了解更深。
明顯的一文一武。
而且朱允熥似乎對生活質量要求更高,吃不慣樸素的飯菜。
“傳話給尚膳監,皇孫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給東宮的膳堂加肉,不必再按喪期從簡。”
朱元璋簡單的一道旨意,讓東宮的夥食恢複如初,頓頓有肉。
待宮人出去傳旨,蔣瓛繼續道:
“在大本堂,陛下您離開後,兩位殿下比試才華,允炆殿下作詩一首,允熥殿下作詩兩首......”
忙碌的禦筆一頓,朱元璋訝然抬頭:“他還會作詩?”
像是發現了新大陸。
簡直不敢相信!
朱元璋道:“仔細說說。”
麵對朱皇帝犀利的目光,蔣瓛不敢隱瞞,如實匯報。
三首詩都被錦衣衛記在小冊子上。
“古有曹植七步吟詩,俺孫子也能七步作詩?”
朱元璋咧嘴一笑。
旋即臉色漸漸沉了下來。
這麽一說,倒是這混小子故意藏拙?
又好像不對。
一個有心計的人固然可以隱藏野心,但如何隱藏才華?
縱觀古今,又有幾人能七步作詩?
更何況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郎。
朱元璋又將注意力放在詩詞內容上。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朱元璋默念著朱允熥借用楊慎的那首詩。
很有深意啊,尤其是最後兩句。
曆代都是前人創下的基業後人接手,當事者自己卻以為是在進行龍爭虎鬥。
這不就是暗示說他們在爭奪皇太孫之位?
允熥這混小子,何時有如此境界?
朱元璋雖是草根出身,幼年不識幾個大字,但在打江山期間,他自學文化,經常跟大文豪們在一起,虛心學習。
特別當皇帝後,更是狠抓教育,從四書五經到兵書陣法,從曆史典故到天文星占,朱元璋都能信手拈來!
《國榷》中記載:“吳王微時,目不知書,起兵後,日親諸儒,流覽神解。”
《明史紀事本末》中記載:“太祖……身在行間,手不輟書,遍考百王之跡,深明治亂之故。”
有明一代,從始至終,最善於學習的皇帝,唯朱元璋和朱由檢二人。
崇禎皇帝朱由檢雖自嘲“幼而失學,長而無聞”,但實際上他在所有皇帝中算是學識淵博之人。
“你是說,允熥贏了最後卻自己認輸?”
朱元璋不解。
蔣瓛回道:“是,三殿下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親兄弟之間不必分個高下,自願認輸。”
看來朕大大低估他了!
朱元璋本就是個有心計的人,自創業到現在,當了四十年老大,什麽樣的人和事他沒遇到過?
朱允熥這點小心思,他一眼看出。
不過,朱元璋覺得,朱允熥那混小子懂得謙讓,心懷寬容,是有大格局的人。
朱元璋屏退殿內所有人。
獨自一人靠在龍椅上。
幽靜的大殿內,他如一個孤獨的老人,發出一聲長歎。
“標兒,你這一走,把爹給難住了。”
朱元璋喃喃自語:“爹本想立允炆為皇太孫,絕了伱弟弟們的心思。”
“沒想到允熥的腦子活絡了,他這幾個月的表現,可不得了。”
“兵法韜略,才華橫溢,能文能武,仁義與手段皆有,簡直與你當初一模一樣啊!”
說著,不禁老淚縱橫。
“爹現在犯愁,該如何抉擇?”
“標兒,你若在,爹何苦愁這檔子破事?”
......
當天下午,朱元璋突然傳旨,讓兩個年長的皇孫明日參加早朝。
朱允炆指著竹林旁的南牆說道:“宮牆高三丈,竹子與宮牆對比,高出些許,我目視所得竹子應高三丈七尺。”
眾人尋聲看去,認真一對照,好像是差不多......
“嗯,方法不錯。”
黃子澄點了點頭,又看向朱允熥:“你是如何得出四丈三尺的?”
“用算術計算出的。”
朱允熥指著地上的陰影:“對比一下就算出來了,很簡單的,你們不會嗎?”
幾人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目光呆滯。
裝逼要讓人知道你牛逼,不然這逼就白裝了。
朱允熥開始科普算術。
其實中國古代的數學發展的挺好,尤其到了明代中期,《算學寶鑒》作者王文素用導數解高次方程。
隻是很少有人學算術,大本堂更不教這些。
朱允炆不信,更不願接受失敗,命人砍倒那根竹子,當場測量。
結果很打臉,竹子長度是四丈四尺,朱允熥的四丈三尺更為接近。
因為竹子上麵部分有些彎曲,影子顯示略短。
黃子澄說道:“這些都是奇技淫巧罷了,算不得什麽。”
很明顯不想承認這局。
他表麵是先生,其實私下是朱允炆幕僚。
黃子澄的話立時引起眾人不快。
這老家夥,明顯偏心!
“算了。”
最後朱允熥站了出來,道:“老子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親兄弟之間不必分個高下,今日算我輸了。”
小小的一場文化比試,往深了說就是爭奪皇太孫之位。
太子朱標屍骨未寒,兩個兒子卻為遺產爭執,傳出去惹人笑話。
朱允熥一是表現高尚,二是故意讓朱允炆和黃子澄成為眾矢之的,令人厭惡。
黃子澄麵色微變。
暗道這小子好生陰險!
聖人為而不爭,意謂高尚的人處事,是做而不爭功。
朱允熥簡單一番話,以進為退,直接把自己捧的高高的!
其心可誅啊!
二人對視一眼。
此時,黃子澄才意識到朱允熥的不凡。
在心中將他列為與燕王同等分量,加以防備。
......
武英殿內,光線柔和,幽靜安祥。
龍案上一隻漆金雕鏤獸爐,輕煙嫋嫋,徐徐上升。
殿內散發著泌人的幽香,淡而不絕,若有若無。
“卑職錦衣衛指揮使蔣瓛,進宮侍駕!”
朱元璋充耳不聞,埋頭批閱奏書。
約莫過了半刻鍾,才出聲喚道:“進來。”
蔣瓛小步上前,微微拱著肩,手中捧著一本小冊子。
“今日允炆殿下寅時一刻起床,洗漱後在書齋讀書半個時辰。”
“允熥殿下寅時三刻起床,洗漱後在院子內晨練半個時辰,和開國公府送來的侍女一起......”
“卯時一刻,二位殿下一同去膳堂。”
“早膳允炆殿下喝了一碗小米粥,兩個饅頭,兩盤青菜。”
“允熥殿下吃了兩碗小米粥,一個饅頭,一盤小菜。”
“卯時三刻,二位殿下一同去了大本堂人。”
蔣瓛低聲匯報著兩位皇孫每天做的事。
從早到晚,無一遺漏。
寅時一刻,也就是淩晨三點多。
在早起方麵,朱允熥屬於被迫營業,適應了三個月才好不容易習慣。
就這朱允炆還早起了半小時。
從生活習慣上,朱元璋對二人的特點了解更深。
明顯的一文一武。
而且朱允熥似乎對生活質量要求更高,吃不慣樸素的飯菜。
“傳話給尚膳監,皇孫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給東宮的膳堂加肉,不必再按喪期從簡。”
朱元璋簡單的一道旨意,讓東宮的夥食恢複如初,頓頓有肉。
待宮人出去傳旨,蔣瓛繼續道:
“在大本堂,陛下您離開後,兩位殿下比試才華,允炆殿下作詩一首,允熥殿下作詩兩首......”
忙碌的禦筆一頓,朱元璋訝然抬頭:“他還會作詩?”
像是發現了新大陸。
簡直不敢相信!
朱元璋道:“仔細說說。”
麵對朱皇帝犀利的目光,蔣瓛不敢隱瞞,如實匯報。
三首詩都被錦衣衛記在小冊子上。
“古有曹植七步吟詩,俺孫子也能七步作詩?”
朱元璋咧嘴一笑。
旋即臉色漸漸沉了下來。
這麽一說,倒是這混小子故意藏拙?
又好像不對。
一個有心計的人固然可以隱藏野心,但如何隱藏才華?
縱觀古今,又有幾人能七步作詩?
更何況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郎。
朱元璋又將注意力放在詩詞內容上。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朱元璋默念著朱允熥借用楊慎的那首詩。
很有深意啊,尤其是最後兩句。
曆代都是前人創下的基業後人接手,當事者自己卻以為是在進行龍爭虎鬥。
這不就是暗示說他們在爭奪皇太孫之位?
允熥這混小子,何時有如此境界?
朱元璋雖是草根出身,幼年不識幾個大字,但在打江山期間,他自學文化,經常跟大文豪們在一起,虛心學習。
特別當皇帝後,更是狠抓教育,從四書五經到兵書陣法,從曆史典故到天文星占,朱元璋都能信手拈來!
《國榷》中記載:“吳王微時,目不知書,起兵後,日親諸儒,流覽神解。”
《明史紀事本末》中記載:“太祖……身在行間,手不輟書,遍考百王之跡,深明治亂之故。”
有明一代,從始至終,最善於學習的皇帝,唯朱元璋和朱由檢二人。
崇禎皇帝朱由檢雖自嘲“幼而失學,長而無聞”,但實際上他在所有皇帝中算是學識淵博之人。
“你是說,允熥贏了最後卻自己認輸?”
朱元璋不解。
蔣瓛回道:“是,三殿下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親兄弟之間不必分個高下,自願認輸。”
看來朕大大低估他了!
朱元璋本就是個有心計的人,自創業到現在,當了四十年老大,什麽樣的人和事他沒遇到過?
朱允熥這點小心思,他一眼看出。
不過,朱元璋覺得,朱允熥那混小子懂得謙讓,心懷寬容,是有大格局的人。
朱元璋屏退殿內所有人。
獨自一人靠在龍椅上。
幽靜的大殿內,他如一個孤獨的老人,發出一聲長歎。
“標兒,你這一走,把爹給難住了。”
朱元璋喃喃自語:“爹本想立允炆為皇太孫,絕了伱弟弟們的心思。”
“沒想到允熥的腦子活絡了,他這幾個月的表現,可不得了。”
“兵法韜略,才華橫溢,能文能武,仁義與手段皆有,簡直與你當初一模一樣啊!”
說著,不禁老淚縱橫。
“爹現在犯愁,該如何抉擇?”
“標兒,你若在,爹何苦愁這檔子破事?”
......
當天下午,朱元璋突然傳旨,讓兩個年長的皇孫明日參加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