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火器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作者:大明第一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曆代王朝初期,武德充沛。
大明的武德,多加了一把火。
明朝的軍事科技非常發達,皇帝對於火器的研發製造及其重視,認為是禦敵長技。
明初這個時候,明軍中裝備的火器,在此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
但對朱允熥來說,這些玩意完全是一堆老古董。
有些火器老的連他這種軍迷都不認識。
步軍常用的火銃,類似南宋時期發明突火槍,跟竹子一樣一節一節的。
宋朝的火銃殺傷力有限,到了元朝時得到加強,軍隊中開始裝備發射口徑為二十毫米以上鐵彈丸的金屬火銃。
元朝誕生了中國最早的火炮,並出現了“炮手軍”和“炮手萬戶府”的建製。
火銃發展到明初,朱元璋極為重視,加大力度對火銃的研究,發明了洪武係列的火銃。
按照口徑分為三種。
一種為直筒狀火銃,銃身為直筒狀,一個人就可以操作;
一種為大型碗口銃,這種銃銃身短粗,銃筒為碗狀,藥室鼓起,用於拋射。
還有一種巨型的大火銃,是裝載在艦船和城樓的火銃,也俗稱小火炮。
作為明軍的主要輕型火器,單人使用的直筒的火銃,裝備高達九萬多件。
鑄造精良,設計精巧,和元朝的火銃比較,所需火藥大大減少。
朱允熥嫌棄地拿起一個瞧了瞧,不忍直視。
長大概四十多厘米,口徑三厘米。
軍隊操練時,就好像端著一根燒火棍,大煙槍。
“射程多遠?”
操火銃的總旗回道:“能射百步開外,最遠一百二十步。”
邁出一足為跬,邁出兩足才是步,俗話說五尺為步,明朝的一步大概一米五左右。
一百二十步,也就是一百八十米......
當然,這是射程,不是有效殺傷距離。
朱允熥讓總旗對著披甲的稻草人試射。
結果......
看完演示的朱允熥直接轉投就走。
不忍直視。
殺傷力看起來不錯,精度太差了!
跟國足的命中率有的一比。
而且裝填費時,就好像老太太過馬路一樣。
大明的將軍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采用三段擊的戰術彌補裝備缺陷。
沐英平定雲南時,有感於火藥裝填速度太慢,而改進戰術射擊方式,名為三段擊。
這次操演,朱允熥親眼見識了明軍三段擊戰術。
三個士兵一個小組,最前麵的火銃手先射擊。
然後退至隊伍後方專心裝填彈藥,由第二名士兵上前開火。
三人交替裝彈、開火,使得效率提升了三倍。
“若配合線列陣,明軍的火器將發揮最大威力。”
朱允熥若有所思,招來開國公常升。
“二舅,一個百戶所配有多少火銃?”
衛所是大明重要的軍事編製,全國各地都有,百戶所分駐軍事要衝和各縣。
一個衛滿編為五千六百人,分五個千戶所。
一個千戶所,滿編一千一百二十人,下設十個百戶所。
李千戶的洪塘守禦千戶所,屬於特種編製,下轄兩三個千戶所。
守禦千戶所,數量稀少,多在京師附近的重要地方。
一個百戶所,一百一十二人。
百戶所下設總旗二人,每總旗轄五十人、小旗十個,每各小旗轄十人。
常升回道:“兵部規定,凡軍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
“才十個火銃兵?”朱允熥有些失望。
按照每百人中有十名火銃手,中都留守司有八個衛,一個守禦千戶所,總共近五萬人馬。
最多也才五千多杆火銃。
“是時候組建神機營了!”
神機營是永樂五年朱棣搞出來的,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任。
神機營與衛所駐軍的編製不同,主管操練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兵,其最高編製級別為營,是皇帝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
朱允熥有了神機營的構想,不過在此之前,需要打造更加先進的火器!
他想了想,還是先搞出火繩槍吧!
火繩槍在火器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現在明軍使用的是類似大煙槍的直筒火銃,而火繩槍是步槍原型,引領潮流數百年。
火繩槍的出現,才使得人類的戰爭逐漸從冷兵器進入熱兵器時代。
雖然朱允熥也看不上火繩槍這種早期的火槍,但若大規模裝備在明軍中,起碼能領先世界一百年!
先用著,後麵再換燧發槍。
火繩槍的構造,對朱允熥來說,兩個字:簡單!
至於火器生產,現成的技術和廠子。
明朝的火藥品種以及配製比例,火器的加工工藝等,已經相當的嫻熟。
各地有軍器局,用來生產冷熱兵器。
“人去哪了?”
收回思緒,朱允熥一轉眼,發現二舅常升已經跑了。
常升站在不遠處,一臉沉醉的摸著一杆大戟,與旁邊幾個武將說笑。
朱允熥走過去,聽到一個武將拍馬道:“國公爺,這就您新打造的大戟吧?可有名字?”
“名字.....就叫方天畫戟吧!”
常升拍板,揮舞著大戟,身上肌肉隆動,引得一群人拍手叫好。
“......”
戟?
朱允熥笑道:“這年頭,還有人用這古董?”
常升道:“前幾個月我遇到一個姓羅的老先生,他說我長得像呂布,呂布用的就是方天畫戟。”
姓羅的老先生?
羅貫中?
“對了,羅老先生給了講了呂布轅門射戟的事。”
常升大笑道:“我一看,這不就是我嗎?”
說著,將大戟插入地上,命人取來長弓。
常升退至百步外,當場表演轅門射戟。
“吳王殿下,且看我這一箭!”
朱允熥瞪大了眼睛,期待傳說中的百步穿楊。
一百五十米的距離啊,大戟在對麵仿佛一根筷子。
臂力十足,咻的一聲,常升引弓向戟射出一箭。
“中了嗎?”
大戟那邊小兵沒有回話。
常升大笑一聲:“我就知道中了,容我再射一箭!”
朱允熥:“......”
“咻!”
箭作殘影。
“中了!”
對麵小兵興奮叫道,繞著大教場跑了一圈,大聲宣傳。
諸將大為震驚,皆來稱讚開國公神威!
有人說道:“有此射術,加方天畫戟,配上國公爺的追風烏騅馬,隻怕千年前的呂布,也遠不如開國公神勇!”
常升笑著擺了擺手:“方天畫戟也就是平日裏拿出來做樣子,真上了戰場,還得用虎頭湛金槍!”
虎頭湛金槍,是常遇春的武器。
追風烏騅馬,是常遇春的座駕。
當年常遇春率明軍騎兵縱橫天下時,便是身騎追風烏騅馬,手握虎頭湛金槍衝殺敵陣!
而徐達,座駕獅子驄,兵器為鏨金槍。
兵器可以傳世,戰馬卻不行,壽命有限。
常升隻能挑選一匹上等烏黑戰馬,命名為追風烏騅馬,以續傳承。
記得剛來鳳陽時,朱允熥見常升騎著戰馬,手握長槍的樣子,真像那麽一回事。
神機營,三千營,五軍營。
永樂朝的京師三大營,似乎有頭緒了。
朱允熥大喜,忙跑回去畫圖。
造火繩槍!
大明的武德,多加了一把火。
明朝的軍事科技非常發達,皇帝對於火器的研發製造及其重視,認為是禦敵長技。
明初這個時候,明軍中裝備的火器,在此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
但對朱允熥來說,這些玩意完全是一堆老古董。
有些火器老的連他這種軍迷都不認識。
步軍常用的火銃,類似南宋時期發明突火槍,跟竹子一樣一節一節的。
宋朝的火銃殺傷力有限,到了元朝時得到加強,軍隊中開始裝備發射口徑為二十毫米以上鐵彈丸的金屬火銃。
元朝誕生了中國最早的火炮,並出現了“炮手軍”和“炮手萬戶府”的建製。
火銃發展到明初,朱元璋極為重視,加大力度對火銃的研究,發明了洪武係列的火銃。
按照口徑分為三種。
一種為直筒狀火銃,銃身為直筒狀,一個人就可以操作;
一種為大型碗口銃,這種銃銃身短粗,銃筒為碗狀,藥室鼓起,用於拋射。
還有一種巨型的大火銃,是裝載在艦船和城樓的火銃,也俗稱小火炮。
作為明軍的主要輕型火器,單人使用的直筒的火銃,裝備高達九萬多件。
鑄造精良,設計精巧,和元朝的火銃比較,所需火藥大大減少。
朱允熥嫌棄地拿起一個瞧了瞧,不忍直視。
長大概四十多厘米,口徑三厘米。
軍隊操練時,就好像端著一根燒火棍,大煙槍。
“射程多遠?”
操火銃的總旗回道:“能射百步開外,最遠一百二十步。”
邁出一足為跬,邁出兩足才是步,俗話說五尺為步,明朝的一步大概一米五左右。
一百二十步,也就是一百八十米......
當然,這是射程,不是有效殺傷距離。
朱允熥讓總旗對著披甲的稻草人試射。
結果......
看完演示的朱允熥直接轉投就走。
不忍直視。
殺傷力看起來不錯,精度太差了!
跟國足的命中率有的一比。
而且裝填費時,就好像老太太過馬路一樣。
大明的將軍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采用三段擊的戰術彌補裝備缺陷。
沐英平定雲南時,有感於火藥裝填速度太慢,而改進戰術射擊方式,名為三段擊。
這次操演,朱允熥親眼見識了明軍三段擊戰術。
三個士兵一個小組,最前麵的火銃手先射擊。
然後退至隊伍後方專心裝填彈藥,由第二名士兵上前開火。
三人交替裝彈、開火,使得效率提升了三倍。
“若配合線列陣,明軍的火器將發揮最大威力。”
朱允熥若有所思,招來開國公常升。
“二舅,一個百戶所配有多少火銃?”
衛所是大明重要的軍事編製,全國各地都有,百戶所分駐軍事要衝和各縣。
一個衛滿編為五千六百人,分五個千戶所。
一個千戶所,滿編一千一百二十人,下設十個百戶所。
李千戶的洪塘守禦千戶所,屬於特種編製,下轄兩三個千戶所。
守禦千戶所,數量稀少,多在京師附近的重要地方。
一個百戶所,一百一十二人。
百戶所下設總旗二人,每總旗轄五十人、小旗十個,每各小旗轄十人。
常升回道:“兵部規定,凡軍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
“才十個火銃兵?”朱允熥有些失望。
按照每百人中有十名火銃手,中都留守司有八個衛,一個守禦千戶所,總共近五萬人馬。
最多也才五千多杆火銃。
“是時候組建神機營了!”
神機營是永樂五年朱棣搞出來的,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任。
神機營與衛所駐軍的編製不同,主管操練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兵,其最高編製級別為營,是皇帝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
朱允熥有了神機營的構想,不過在此之前,需要打造更加先進的火器!
他想了想,還是先搞出火繩槍吧!
火繩槍在火器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現在明軍使用的是類似大煙槍的直筒火銃,而火繩槍是步槍原型,引領潮流數百年。
火繩槍的出現,才使得人類的戰爭逐漸從冷兵器進入熱兵器時代。
雖然朱允熥也看不上火繩槍這種早期的火槍,但若大規模裝備在明軍中,起碼能領先世界一百年!
先用著,後麵再換燧發槍。
火繩槍的構造,對朱允熥來說,兩個字:簡單!
至於火器生產,現成的技術和廠子。
明朝的火藥品種以及配製比例,火器的加工工藝等,已經相當的嫻熟。
各地有軍器局,用來生產冷熱兵器。
“人去哪了?”
收回思緒,朱允熥一轉眼,發現二舅常升已經跑了。
常升站在不遠處,一臉沉醉的摸著一杆大戟,與旁邊幾個武將說笑。
朱允熥走過去,聽到一個武將拍馬道:“國公爺,這就您新打造的大戟吧?可有名字?”
“名字.....就叫方天畫戟吧!”
常升拍板,揮舞著大戟,身上肌肉隆動,引得一群人拍手叫好。
“......”
戟?
朱允熥笑道:“這年頭,還有人用這古董?”
常升道:“前幾個月我遇到一個姓羅的老先生,他說我長得像呂布,呂布用的就是方天畫戟。”
姓羅的老先生?
羅貫中?
“對了,羅老先生給了講了呂布轅門射戟的事。”
常升大笑道:“我一看,這不就是我嗎?”
說著,將大戟插入地上,命人取來長弓。
常升退至百步外,當場表演轅門射戟。
“吳王殿下,且看我這一箭!”
朱允熥瞪大了眼睛,期待傳說中的百步穿楊。
一百五十米的距離啊,大戟在對麵仿佛一根筷子。
臂力十足,咻的一聲,常升引弓向戟射出一箭。
“中了嗎?”
大戟那邊小兵沒有回話。
常升大笑一聲:“我就知道中了,容我再射一箭!”
朱允熥:“......”
“咻!”
箭作殘影。
“中了!”
對麵小兵興奮叫道,繞著大教場跑了一圈,大聲宣傳。
諸將大為震驚,皆來稱讚開國公神威!
有人說道:“有此射術,加方天畫戟,配上國公爺的追風烏騅馬,隻怕千年前的呂布,也遠不如開國公神勇!”
常升笑著擺了擺手:“方天畫戟也就是平日裏拿出來做樣子,真上了戰場,還得用虎頭湛金槍!”
虎頭湛金槍,是常遇春的武器。
追風烏騅馬,是常遇春的座駕。
當年常遇春率明軍騎兵縱橫天下時,便是身騎追風烏騅馬,手握虎頭湛金槍衝殺敵陣!
而徐達,座駕獅子驄,兵器為鏨金槍。
兵器可以傳世,戰馬卻不行,壽命有限。
常升隻能挑選一匹上等烏黑戰馬,命名為追風烏騅馬,以續傳承。
記得剛來鳳陽時,朱允熥見常升騎著戰馬,手握長槍的樣子,真像那麽一回事。
神機營,三千營,五軍營。
永樂朝的京師三大營,似乎有頭緒了。
朱允熥大喜,忙跑回去畫圖。
造火繩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