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方孝孺入京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作者:大明第一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寒風呼嘯。
京師外官道,一輛馬車在急行。
被召入京,方孝孺心中除了些許不適,更多的是欣喜。
先前,黃子澄遇襲在家養傷,主要是養麵子。
師生發生衝突,還發生在皇家,教導諸王的工作黃子澄是幹不成了。
大本堂需要新的先生,於是黃子澄推薦方孝孺。
方孝孺出生浙江書香門第,自幼聰明好學、機警敏捷,人稱“小韓愈”。
長大後更拜大儒宋濂為師,為同輩人所推崇。
早在十年前,方孝孺在好友的推薦下,得洪武皇帝召見。
朱元璋欣賞他舉止端莊嚴肅,對皇太子朱標說:“這是一個品行端莊的人才,你應當一直用他到老。”
那時候方孝孺二十五歲,老朱沒用他,讓他回家沉澱一下。
後來,方孝孺被仇家連帶舉發,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便釋放了他。
如今,又被推薦召到京師麵聖。
馬車內的方孝孺一路心潮洶湧,自信滿滿的入京。
大本堂是教導諸王的地方,還有兩位皇孫。
得知兩位皇孫中有一人,將大有機會被立為皇太孫,方孝孺膺此重任,心中更是期待。
惠王朱允炆,仁義謙讓,當他的老師,未來大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至於吳王朱允熥,雖有賢名,畢竟是武勳代表,不被理學清流所看好。
且好友黃子澄屢屢寫信,言說吳王不尊師,不仁義,是假賢名,實則內心狠毒。
最重要的是,吳王不是個聽話的主!
來之前,方孝孺早有計較,若選擇吳王,自己在清譽上難免會遭人詬病。
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本是一個地方官,因空印案被朱元璋所殺......
大明朝有一個洪武皇帝已經夠了,若再多一個這樣狠辣不聽話的君主,文官們何時才能出頭?
一路上日夜兼程,方孝孺神遊在外,突然感覺車身慢了下來。
定神一看,巍峨雄壯的京師城樓出現在眼前。
方孝孺幹脆出來,迎著車風撲麵,衣袂飄飄。
他平生以孟子王者師學為夢想,追求的也正是這般駟馬風塵,經營八表的快意人生。
這次入京,將來帝師之路,或將一片平坦!
進入皇宮。
方孝孺臉上的笑容比先前要鬆弛了許多,逐漸變得舉止端莊嚴肅。
他知道,皇帝陛下最喜歡他這種翩翩君子形象了。
步入武英殿,行了禮,方孝孺在一旁侍立。
“你就是黃子澄舉薦的方孝孺?”
朱皇帝的熱情似乎不高......仍埋頭批閱奏疏。
“回稟陛下,正是方孝孺。”
朱元璋略微一抬頭:“嗯,書讀的怎樣?”
方孝孺自豪的回答,自己每天讀書超過一寸厚。
“好,那你就去惠王府當個教授,教導惠王吧。”
王府教授?
方孝孺目光一滯。
王府教授隻是個從九品小吏,相比從五品的侍講學士,差太多了!
比起十年前,朱皇帝那種求才若渴,禮賢下士的模樣,好像不在了......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道:“諸王過年後就去封地就藩,大本堂也將暫時關閉。”
我一來就關?
方孝孺道:“臣領旨,謝陛下恩典!”
來時的自信滿滿,瞬間拉胯。
方孝孺沒想到,時隔十年,朱皇都居然還不重用他。
連個王府長史都不給!
事後一打聽,原來惠王府長史一職,被好友黃子澄得了!
黃子澄由翰林院侍講學士,調任惠王府左長史一職,升為正五品。
“也罷,好歹與黃子澄共事,一起輔佐惠王殿下。”
方孝孺心想,隻要將惠王扶上帝位,自己將來就是帝師!
明年諸王即將就藩,學業轉到各自封地。
每個王府裏都有教授,專門教導藩王學業。
為此,大本堂裏進行畢業考試。
類似於科舉考試的卷子,一共十題。
明初還沒有形成八股文,詔定的科舉法應試文仿宋朝的“經義”。
將出題範圍限製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書中。
直到成化年間,經多名大臣提倡,逐漸形成比較嚴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
這次大本堂會試,朱允炆答對十題滿分,朱允熥答對九題。
其餘藩王以七題和八題居多。
岷王朱楩答對了六題,喜不自禁。
這是他上學以來最好的成績。
正當朱楩沾沾自喜的時候,朱允炆卻笑了。
他看著朱楩,一臉自得道:“你能答對六題,是你隻能答對六題,而我答對十題,因為卷子隻有十題。”
朱允炆雙手抱胸,一臉學霸的傲然神色,不知道什麽叫對手。
太囂張了!
“砰!”
岷王朱楩飛起就是一腳,將朱允炆踹翻在地,並狠狠踹了三腳。
“嗚嗚嗚......”朱允炆雙手抱頭,被打的不敢還手。
被叔叔打,他打又打不過,隻能蹲在地上痛哭流涕。
朱楩看著他,惡狠狠地道:“俺踹你三腳,是因為伱隻能承受三腳,而不是我隻能踢你三腳!”
眾人一陣大笑!
惠王府的長史及屬官安排妥當。
吳王府的長史一職,朱允熥非常關心,不知道老朱會派誰去。
王府長史,相當於一國丞相,掌王府政令,總管王府事務。
既然朝廷的官員,也是王府的官員,事關王府與朝廷的事,皆由王府長史奏上。
如國藩王有過失,朝廷會責問長史。
藩王若是犯了大罪,朝廷會殺掉長史,以警示藩王。
等了幾天,朱允熥才等到自己的二把手。
朱元璋派往吳王府的長史,名叫李誌剛,也是大本堂的侍講學士。
平日裏他對朱允熥非常客氣,客氣到連朱允熥都覺得莫名其妙的。
“吳王殿下,臣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朱允熥莫名其妙地看著他:“李長史的意思是?”
爽朗一笑,李誌剛說道:“臣早就看出殿下不是凡人,心中已然生出追隨之心。”
說完,納頭便拜。
“......”
二人客套幾句,李誌剛眸中泛著精明:“殿下,臣以為王府中缺了些生氣,不如招攬一些名士文人?”
眼下朱允熥最需要文人支持,有自然好。
這家夥,倒有幾分眼色!
朱允熥問:“不知李長史有哪些人推薦?”
“臣有個朋友,名叫解縉。”
提起解縉,朱允熥這才想起對李誌剛的印象。
曆史上,永樂朝遷都北京,就是李誌剛最先提出來了!
此人眼光毒辣,最善揣摩人心。
燕王朱棣奉天靖難,他早早投了,永樂朝官拜禮部尚書。
朱棣當皇帝後,將打開金川門迎接燕軍的李景隆,封太子太師,賜功臣勳號,加柱國,增歲祿,列於群臣之首。
靖難功臣們不服,於是李誌剛主動彈劾李景隆,說他有不軌之心。
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至死。
有人說李誌剛善於奉承獻媚,連朱棣身邊的太監鄭和,關係都處理的非常好。
其實這種人,在官場上很吃得開。
朱允熥笑吟吟道:“好,就讓你的朋友解縉過府,孤要親自見他。”
“是,臣這就寫信!”
李至剛與解縉私交甚厚,曆史上兩人發達後,關係急轉直下,開始互懟互噴,落井下石。
此時,他們沒有利益衝突,還是好哥們。
京師外官道,一輛馬車在急行。
被召入京,方孝孺心中除了些許不適,更多的是欣喜。
先前,黃子澄遇襲在家養傷,主要是養麵子。
師生發生衝突,還發生在皇家,教導諸王的工作黃子澄是幹不成了。
大本堂需要新的先生,於是黃子澄推薦方孝孺。
方孝孺出生浙江書香門第,自幼聰明好學、機警敏捷,人稱“小韓愈”。
長大後更拜大儒宋濂為師,為同輩人所推崇。
早在十年前,方孝孺在好友的推薦下,得洪武皇帝召見。
朱元璋欣賞他舉止端莊嚴肅,對皇太子朱標說:“這是一個品行端莊的人才,你應當一直用他到老。”
那時候方孝孺二十五歲,老朱沒用他,讓他回家沉澱一下。
後來,方孝孺被仇家連帶舉發,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便釋放了他。
如今,又被推薦召到京師麵聖。
馬車內的方孝孺一路心潮洶湧,自信滿滿的入京。
大本堂是教導諸王的地方,還有兩位皇孫。
得知兩位皇孫中有一人,將大有機會被立為皇太孫,方孝孺膺此重任,心中更是期待。
惠王朱允炆,仁義謙讓,當他的老師,未來大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至於吳王朱允熥,雖有賢名,畢竟是武勳代表,不被理學清流所看好。
且好友黃子澄屢屢寫信,言說吳王不尊師,不仁義,是假賢名,實則內心狠毒。
最重要的是,吳王不是個聽話的主!
來之前,方孝孺早有計較,若選擇吳王,自己在清譽上難免會遭人詬病。
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本是一個地方官,因空印案被朱元璋所殺......
大明朝有一個洪武皇帝已經夠了,若再多一個這樣狠辣不聽話的君主,文官們何時才能出頭?
一路上日夜兼程,方孝孺神遊在外,突然感覺車身慢了下來。
定神一看,巍峨雄壯的京師城樓出現在眼前。
方孝孺幹脆出來,迎著車風撲麵,衣袂飄飄。
他平生以孟子王者師學為夢想,追求的也正是這般駟馬風塵,經營八表的快意人生。
這次入京,將來帝師之路,或將一片平坦!
進入皇宮。
方孝孺臉上的笑容比先前要鬆弛了許多,逐漸變得舉止端莊嚴肅。
他知道,皇帝陛下最喜歡他這種翩翩君子形象了。
步入武英殿,行了禮,方孝孺在一旁侍立。
“你就是黃子澄舉薦的方孝孺?”
朱皇帝的熱情似乎不高......仍埋頭批閱奏疏。
“回稟陛下,正是方孝孺。”
朱元璋略微一抬頭:“嗯,書讀的怎樣?”
方孝孺自豪的回答,自己每天讀書超過一寸厚。
“好,那你就去惠王府當個教授,教導惠王吧。”
王府教授?
方孝孺目光一滯。
王府教授隻是個從九品小吏,相比從五品的侍講學士,差太多了!
比起十年前,朱皇帝那種求才若渴,禮賢下士的模樣,好像不在了......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道:“諸王過年後就去封地就藩,大本堂也將暫時關閉。”
我一來就關?
方孝孺道:“臣領旨,謝陛下恩典!”
來時的自信滿滿,瞬間拉胯。
方孝孺沒想到,時隔十年,朱皇都居然還不重用他。
連個王府長史都不給!
事後一打聽,原來惠王府長史一職,被好友黃子澄得了!
黃子澄由翰林院侍講學士,調任惠王府左長史一職,升為正五品。
“也罷,好歹與黃子澄共事,一起輔佐惠王殿下。”
方孝孺心想,隻要將惠王扶上帝位,自己將來就是帝師!
明年諸王即將就藩,學業轉到各自封地。
每個王府裏都有教授,專門教導藩王學業。
為此,大本堂裏進行畢業考試。
類似於科舉考試的卷子,一共十題。
明初還沒有形成八股文,詔定的科舉法應試文仿宋朝的“經義”。
將出題範圍限製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書中。
直到成化年間,經多名大臣提倡,逐漸形成比較嚴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
這次大本堂會試,朱允炆答對十題滿分,朱允熥答對九題。
其餘藩王以七題和八題居多。
岷王朱楩答對了六題,喜不自禁。
這是他上學以來最好的成績。
正當朱楩沾沾自喜的時候,朱允炆卻笑了。
他看著朱楩,一臉自得道:“你能答對六題,是你隻能答對六題,而我答對十題,因為卷子隻有十題。”
朱允炆雙手抱胸,一臉學霸的傲然神色,不知道什麽叫對手。
太囂張了!
“砰!”
岷王朱楩飛起就是一腳,將朱允炆踹翻在地,並狠狠踹了三腳。
“嗚嗚嗚......”朱允炆雙手抱頭,被打的不敢還手。
被叔叔打,他打又打不過,隻能蹲在地上痛哭流涕。
朱楩看著他,惡狠狠地道:“俺踹你三腳,是因為伱隻能承受三腳,而不是我隻能踢你三腳!”
眾人一陣大笑!
惠王府的長史及屬官安排妥當。
吳王府的長史一職,朱允熥非常關心,不知道老朱會派誰去。
王府長史,相當於一國丞相,掌王府政令,總管王府事務。
既然朝廷的官員,也是王府的官員,事關王府與朝廷的事,皆由王府長史奏上。
如國藩王有過失,朝廷會責問長史。
藩王若是犯了大罪,朝廷會殺掉長史,以警示藩王。
等了幾天,朱允熥才等到自己的二把手。
朱元璋派往吳王府的長史,名叫李誌剛,也是大本堂的侍講學士。
平日裏他對朱允熥非常客氣,客氣到連朱允熥都覺得莫名其妙的。
“吳王殿下,臣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朱允熥莫名其妙地看著他:“李長史的意思是?”
爽朗一笑,李誌剛說道:“臣早就看出殿下不是凡人,心中已然生出追隨之心。”
說完,納頭便拜。
“......”
二人客套幾句,李誌剛眸中泛著精明:“殿下,臣以為王府中缺了些生氣,不如招攬一些名士文人?”
眼下朱允熥最需要文人支持,有自然好。
這家夥,倒有幾分眼色!
朱允熥問:“不知李長史有哪些人推薦?”
“臣有個朋友,名叫解縉。”
提起解縉,朱允熥這才想起對李誌剛的印象。
曆史上,永樂朝遷都北京,就是李誌剛最先提出來了!
此人眼光毒辣,最善揣摩人心。
燕王朱棣奉天靖難,他早早投了,永樂朝官拜禮部尚書。
朱棣當皇帝後,將打開金川門迎接燕軍的李景隆,封太子太師,賜功臣勳號,加柱國,增歲祿,列於群臣之首。
靖難功臣們不服,於是李誌剛主動彈劾李景隆,說他有不軌之心。
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至死。
有人說李誌剛善於奉承獻媚,連朱棣身邊的太監鄭和,關係都處理的非常好。
其實這種人,在官場上很吃得開。
朱允熥笑吟吟道:“好,就讓你的朋友解縉過府,孤要親自見他。”
“是,臣這就寫信!”
李至剛與解縉私交甚厚,曆史上兩人發達後,關係急轉直下,開始互懟互噴,落井下石。
此時,他們沒有利益衝突,還是好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