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自尋死路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作者:大明第一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空陰風陣陣,奉天殿燈火通明。今日早朝在殿內舉行,放眼看去,一片苧絲羅絹的朝服。
紅色的,藍色的服色,仙鶴的補子,孔雀的補子,獬豸補子......滿滿的衣冠禽獸。
皇太孫南征後,朱元璋已連續多日帶病舉行朝議,主打後勤工作。每每朝廷有重大軍事行動,五軍都督府和兵部最受倚重。
然而五軍都督府的主官們大多領兵出征了,兵部突然支棱起來了。兵部尚書齊泰,每天不僅忙著統籌後勤工作,還不時作戰計劃。
寫完作戰計劃,就送入宮中,讓朱元璋有些無語。身為開國皇帝,下麵又是一幫子開國大將。
這配置已經是天花板了,打個安南還需要你個書生給出主意?齊泰是朱元璋信任的人,他不忍打擊這個年輕人,每次隻是敷衍了事。
你說訓斥吧,不好。不說吧,這齊泰又拎不清。天蒙蒙亮,朝會開始。
因秦王薨逝,禮部率先出班請示詔定喪禮並為秦王加諡號。禮部尚書李誌剛奏道:“陛下,考宋製,親王薨逝宜輟朝五日,皇帝及親王以下,宮眷服製與魯王葬禮同,十二日而除,素服期年......”還未說完,朱元璋強行打斷,斥道:“秦王德行不良,死有餘辜,也配朝廷綴朝五日?”眾臣嘩然。
原以為兒子死了皇帝會很傷心,沒想到竟是這般態度。讓所有人想不到的是,朱元璋不僅當場否決了禮部給秦王準備的諡號,還親自給了個
“湣”的諡號。湣這個字做諡號可不是好的評價。《諡法》中,
“在國逢難曰湣,使民折傷曰湣,在國連憂曰湣,禍亂方作曰湣”。朱元璋已經經曆過了三次喪子之痛。
洪武二十二年,魯王朱檀去世。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洪武二十六年,剛出生的皇二十六子朱楠夭折。
現在,秦王朱樉死了,還是被人毒殺,朱元璋非但沒有表現得痛徹心扉,反而認為秦王朱樉死有餘辜。
朱元璋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將朱樉生前所犯罪行列數一遍。不孝!荒淫酒色!
治理封地無方!肆虐境內,貽怒於天!屢教不改,終不省悟!餘恨未消的朱元璋下令削減秦王葬禮規模。
“秦王罪孽深重,著禮部降低葬禮規格以示懲戒,警示諸王!”朱元璋對太子朱標和秦王朱樉可謂是兩個極端。
對太子朱標寄予厚望,對次子朱樉則失望透頂。似乎朱樉不是他的親兒子。
一片難堪的沉默中,朝會結束了對秦王身後事的規劃。最後朱元璋不忘補充一句:“讓秦王妃觀音奴殉葬!”王保保的妹妹,終究沒了價值。
秦王朱樉的死,給大明帶來唯一的貢獻是:朱元璋就此定下製度,親王喪,輟朝三日。
朝會繼續。兵部尚書齊泰匯報安南戰事,長篇大論說了一通。
“......安南北部山高林密,以叢林為主,便於守軍隱蔽,常對來犯軍隊伺以遊擊襲擾。”
“我朝南征大軍即便越過大山,又會遇到數條湍急大河,再向前又得進入紅河平原水田地帶,容易遭受埋伏。”
“昔年宋軍和蒙古大軍南下,便因此付出了極大代價。”齊泰說話雲裏霧去,似是反對繼續南征。
朱元璋在寶座上看去,黑壓壓的大小臣工皆盡默然站立。他眉頭一挑,從多年的經驗來看,今日可能有事要發生。
待兵部匯報完,監察禦史鄭公智整了整衣冠,他鄭重出列,說道:“陛下,皇太孫在安南久未所有作為,臣請撤軍回師,以熄西南戰火!”他的話聲音不是很大,卻如同一道驚雷,在奉天殿內回蕩。
群臣先是一呆,然後個個睜大眼睛。特別是東宮的屬官們,眼中皆盡射出灼灼的光芒。
有人趁機向皇太孫發難!好膽!詹事府詹事解縉的目光投向方孝孺,怒意難掩。
出來說話的禦史鄭公智是方孝孺的學生,還是其老鄉。這段時日,方孝孺與黃子澄他們,拉著齊泰四處搞事情。
還有狀元張信,仗著在宮裏當差接近皇帝,串通一氣。皇太孫在時他們不敢勸阻南征,現在皇太孫統兵在外,卻提議撤軍!
這不是明擺著打擊皇太孫的聲望嗎?鄭公智的話音剛落,如同捅了馬蜂窩似的,迎來一片嗬斥。
“胡言亂語!”
“王師勞師遠征,剛與敵軍接上便撤軍回師,與投降何異?置國朝威望於何地?”
“鄭公智,賊子耳,臣請殺之!”
“陛下,鄭公智不死,恐寒了南征將士之心!”奉天殿內,一片殺氣騰騰的話語。
尤其是左都禦史淩漢等人言辭最為激烈。他本就是大明鐵嘴,自從投靠皇太孫後,越發精神了。
都察院是朱允熥一手殺下來的,大多禦史都是東宮門人。根本不用李誌剛和解縉等人出馬,禦史們直接開噴!
潮水般的攻伐喊殺之聲,瞬間就淹沒了議請撤軍的監察禦史鄭公智身上。
鄭公智被攻擊得非常狼狽,他猛然想到什麽,大喝一聲說道:“安南形勢不容樂觀!再不撤軍,恐喪師辱國!”
“放肆!”整個皇極殿內瞬間安靜下來,無數人偷看寶座上發怒的老皇帝。
鄭公智偷偷的看了一眼兵部尚書齊泰,不由自主的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
一片靜默中,朱元璋的臉色陰晴不定,怒道:“如何不利?又如何喪師辱國?你這廝要是說不出好歹來,朕親手宰了你!”鄭公智心中一顫,雙腿發軟,但還是強行鎮定,努力說道:“回陛下,昔年蒙元三征安南,第一次因熱不能堪,班師回朝......”
“第二次元軍又因盛夏霖潦,軍中疾作,死傷者眾,退兵時又被敵兵追擊,喪師辱國。”
“元軍三征安南時,將士多被疫不能進,終無法征服安南,貽笑大方。”曆史上,不僅北宋曾打過安南,元朝也三次對安南用兵,但皆以失敗告終。
看書喇北宋還好些,雖然沒有占領一片土地,起碼幹掉了安南太子,還獲得了大量賠款。
元朝就拉胯了,堂堂的大元帝國,還是開國之初忽必烈當政,在安南北部這片屁大點的地方,毫無作為。
究其原因,是因為地形和天氣。安南地形狹長,地勢西高東低,境內七成以上地區是山地。
尤其是西北部和中國廣西、雲南接壤的地方,除了高聳入雲的大山,就是跌宕起伏的高原。
中西部的長山山脈,海拔在兩千五百米以上,綿延一千多公裏,縱貫南北。
那些起伏不平的高原,形狀不規則,大山中間幾乎沒有道路。從雲南進軍的路線,走的是一條崎嶇不平、非常狹窄的道路。
那一帶山高坡陡林密,很多地方人跡罕至,普通軍隊根本無法通過。十分艱難。
安南境內巍峨的群山,構成了一道道無法逾越的屏障。隻有少數山口勉強可以通過,但是地勢險要,易於扼守,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中原軍隊遠道而來,肯定是以騎兵為主,運送戰略物資需要水路和戰船。
但是廣西雲南邊境的河流,大都河麵狹窄。且水深不夠,不利於大型戰船通過。
水深九米左右,水淺的時候隻有兩三米。由於河道狹窄,經過的船隻非常容易遭遇伏擊。
這些河流的流量不一定,時大時小,流量小的時候河水淺,很容易擱淺。
如此一來,征討安南的時候,在一馬平川的中原如魚得水的中原騎兵,到了安南之後就虎落平陽。
特長難以發揮,很容易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交戰時付出巨大代價。越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在近代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讓西方強國法國咽下失敗苦果,讓超級大國美國深陷越戰泥潭。在冷兵器時期,就更加難以麵對。
所以越南人總喜歡吹噓自己國家多牛逼。鄭公智引述元軍的失敗教訓,勸朝廷撤軍。
方孝孺也出來說道:“連曾經所向披靡的蒙古軍隊,三次對安南用兵都铩羽而歸,我朝大軍恐難討到好處。”
“臣以為前線既進展不利,還是撤軍為好,免得重蹈蒙元覆轍,有辱陛下聖明......”朱元璋的手顫抖一下,瞬間臉色鐵青。
這時,禦史景清出來反駁道:“我朝之軍隊乃百戰之兵,大將雲集,況乎皇太孫禦駕親臨,士氣高漲,攻克安南隻是時間問題,何來失敗之說?”景清是洪武二十七年的榜眼,得皇太孫朱允熥鼓勵。
重要的是,他對明軍的戰力非常自信。景清是陝西人,算是住在邊境,常常見明軍西進,掃平沙漠。
翰林院學士黃子澄悠然出列,說道:“蒙元征討安南,亦是皇子親率大軍。”
“百年前,忽必烈第九子鎮南王脫歡率五十萬大軍南征,結束損兵折將,脫歡中箭受傷,倉皇逃跑,元帥烏馬兒被俘,南征慘敗。”那次之後,元世祖忽必烈以脫歡喪師辱國,命他終身不許入覲。
黃子澄身材中等,臉色有些青白,然說出的話卻皆是誅心之言:“隻恐皇太孫重蹈蒙元鎮南王之禍也!”
“胡說八道!”眼見黃子澄還要滔滔不絕,一直在那聽文官們打嘴炮的定遠侯王弼再也忍不住,猛然大喝一聲。
老大們都出征了,王弼成了在京勳貴的代理話事人。有他出聲,一群武臣立時跳了出來。
特別是舳艫侯朱壽,他的嗓門最大,當庭吼道:“黃子澄欲陷儲君於不義!陛下,臣請殺黃子澄,以安天下!”就連潁國公傅友德,也出來聲援。
這幫文臣,太過分了,不懂打仗的事盡瞎摻和!聽他們吵鬧,朱元璋隻覺心力交瘁,重重咳嗽幾聲,他半躺在禦座上,如油盡燈枯的老者。
麵對武臣們的攻擊,黃子澄並未不反擊,麵色得意的回歸朝班,並暗暗與方孝孺和齊泰對了一下眼色。
兵部尚書齊泰會意,出班奏道:“陛下,安南地形險要,阻礙南北交通,我朝的南征大軍即使能夠攻克難關,進入安南境內攻城掠地,也始終無法長久站穩腳跟,更無法鞏固戰果,到時難免會失敗。”他言道,兵部作出模擬,時值夏日雨季,安南道路泥濘,南進的明軍會麵臨糧草供應困難。
如此一來,後勤補給無法跟上,給擴大戰果帶來極大困難,甚至生存下來都是問題。
朱元璋冷冷看著他,齊泰夷然不懼,繼續道:“征討安南的戰爭會加重民困,尤其是廣西與雲南,為此會群盜並起。
“民變一旦鬧大,將會對朝廷造成重大打擊!”齊泰等人洋洋自得,輪流上奏。
朱元璋深鎖眉頭,被他們說的越發擔心朱允熥的情況。安南戰事到底如何了?
為什麽沒有軍報發來?難不成真遇到了大麻煩?各種念頭紛至遝來,朱元璋一陣不安。
“報!”正此時,殿外有人高呼。隻見一個錦衣衛穿過層層護衛,疾步入殿,跪在殿門出高呼:“啟稟陛下,安南大捷!大將軍藍玉用計攻克多邦重鎮!斬敵三萬級,俘虜四萬!”聽得安南消息,朱元璋第一個反應過來。
他僅僅扶著龍椅,老臉上露出笑容:“好個藍玉!”朝臣紛紛出言議論。
“才打下多邦?”
“打下多邦,下麵就快了。”
“是啊,安南最難啃的就是多邦。”這時,監察禦史鄭公智出列,厲聲道:“南征大軍進展如此緩慢,恐遇到極大困難!”他依然主張退兵。
隻要能打擊皇太孫,其他不重要。
“報!安南大捷!皇太孫親臨陣前,我軍於富良江大捷,斬敵兩萬八千餘級,陣斬安南大將軍鄧宗稷!”不一會兒,又一個捷報傳來。
“報!安南大捷!”
“皇太孫攻克安南東都升龍,俘虜安南大王子!”
“報!鹹子關不戰而降!皇太孫統軍入關!”
“報!皇太孫入主安南都城清化,活捉逆賊胡季犁父子!”捷報一個個的送來,由錦衣衛依次上奏,如同斷網的郵箱,聯網後一股腦的收到郵件。
其實,朱允熥此前壓根就沒寫戰報。通常戰報都是發給兵部的,再由兵部挑寫上報皇帝。
朱允熥覺得自己堂堂皇太孫,豈能向兵部匯報?所以就沒寫。他即便上報,戰報也是繞過兵部,由錦衣衛直接報上金殿!
而且朱允熥擔心老朱身體不好,想讓他多休息。於是決定將軍報一起打包發往京師。
得知京師狀況後,朱允熥為了增加節目效果,特意讓錦衣衛一個個匯報,才造成了眼下場麵。
捷報頻頻傳來,滿殿的文武大臣們,個個都不由自主看向殿外。兵部尚書齊泰等人,呆呆著看,滿臉不可置信。
啷的一聲,黃子澄手中的笏板落在地上,險些摔碎,他仍不自知。方孝孺、鄭公智等人一驚,一個個臉色難看。
被當場打臉,任誰都不好受。
“報!王師攻克安南全境!皇太孫奏請班師回朝!”最後,馬不停蹄返回京師的紀綱,親自上殿將捷報呈上。
這道捷報,是朱允熥親筆所寫,詳細說明了安南目前的狀況,以及自己的看法。
如讓岷王朱楩就藩安南的想法。原本萎靡不振的朱元璋,頓時來了精神。
他認真將捷報一字字看完,說道:“準!皇太孫即刻班師回朝!”朱元璋沒想到,這孫子竟如此能折騰。
原以為遇到了麻煩,結果玩了一波速戰速決!放下捷報,朱元璋忽然目光如電,投向百官中。
“鄭公智背國惑眾,擾亂軍心,錦衣衛,將他拖出去,杖斃!”你說皇太孫不行,征南困難重重,結果現在打下了全境。
現在不光是打臉的問題,還得追責!自朱允熥革新都察院後,禦史們再也不能風聞奏事,胡亂嘴炮,還得要為自己的發言負責的。
原本這樣規定朱元璋是不讚同的,怎麽能限製禦史說話呢?此時看來,很有必要!
起碼會讓皇帝有借口殺禦史!
紅色的,藍色的服色,仙鶴的補子,孔雀的補子,獬豸補子......滿滿的衣冠禽獸。
皇太孫南征後,朱元璋已連續多日帶病舉行朝議,主打後勤工作。每每朝廷有重大軍事行動,五軍都督府和兵部最受倚重。
然而五軍都督府的主官們大多領兵出征了,兵部突然支棱起來了。兵部尚書齊泰,每天不僅忙著統籌後勤工作,還不時作戰計劃。
寫完作戰計劃,就送入宮中,讓朱元璋有些無語。身為開國皇帝,下麵又是一幫子開國大將。
這配置已經是天花板了,打個安南還需要你個書生給出主意?齊泰是朱元璋信任的人,他不忍打擊這個年輕人,每次隻是敷衍了事。
你說訓斥吧,不好。不說吧,這齊泰又拎不清。天蒙蒙亮,朝會開始。
因秦王薨逝,禮部率先出班請示詔定喪禮並為秦王加諡號。禮部尚書李誌剛奏道:“陛下,考宋製,親王薨逝宜輟朝五日,皇帝及親王以下,宮眷服製與魯王葬禮同,十二日而除,素服期年......”還未說完,朱元璋強行打斷,斥道:“秦王德行不良,死有餘辜,也配朝廷綴朝五日?”眾臣嘩然。
原以為兒子死了皇帝會很傷心,沒想到竟是這般態度。讓所有人想不到的是,朱元璋不僅當場否決了禮部給秦王準備的諡號,還親自給了個
“湣”的諡號。湣這個字做諡號可不是好的評價。《諡法》中,
“在國逢難曰湣,使民折傷曰湣,在國連憂曰湣,禍亂方作曰湣”。朱元璋已經經曆過了三次喪子之痛。
洪武二十二年,魯王朱檀去世。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洪武二十六年,剛出生的皇二十六子朱楠夭折。
現在,秦王朱樉死了,還是被人毒殺,朱元璋非但沒有表現得痛徹心扉,反而認為秦王朱樉死有餘辜。
朱元璋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將朱樉生前所犯罪行列數一遍。不孝!荒淫酒色!
治理封地無方!肆虐境內,貽怒於天!屢教不改,終不省悟!餘恨未消的朱元璋下令削減秦王葬禮規模。
“秦王罪孽深重,著禮部降低葬禮規格以示懲戒,警示諸王!”朱元璋對太子朱標和秦王朱樉可謂是兩個極端。
對太子朱標寄予厚望,對次子朱樉則失望透頂。似乎朱樉不是他的親兒子。
一片難堪的沉默中,朝會結束了對秦王身後事的規劃。最後朱元璋不忘補充一句:“讓秦王妃觀音奴殉葬!”王保保的妹妹,終究沒了價值。
秦王朱樉的死,給大明帶來唯一的貢獻是:朱元璋就此定下製度,親王喪,輟朝三日。
朝會繼續。兵部尚書齊泰匯報安南戰事,長篇大論說了一通。
“......安南北部山高林密,以叢林為主,便於守軍隱蔽,常對來犯軍隊伺以遊擊襲擾。”
“我朝南征大軍即便越過大山,又會遇到數條湍急大河,再向前又得進入紅河平原水田地帶,容易遭受埋伏。”
“昔年宋軍和蒙古大軍南下,便因此付出了極大代價。”齊泰說話雲裏霧去,似是反對繼續南征。
朱元璋在寶座上看去,黑壓壓的大小臣工皆盡默然站立。他眉頭一挑,從多年的經驗來看,今日可能有事要發生。
待兵部匯報完,監察禦史鄭公智整了整衣冠,他鄭重出列,說道:“陛下,皇太孫在安南久未所有作為,臣請撤軍回師,以熄西南戰火!”他的話聲音不是很大,卻如同一道驚雷,在奉天殿內回蕩。
群臣先是一呆,然後個個睜大眼睛。特別是東宮的屬官們,眼中皆盡射出灼灼的光芒。
有人趁機向皇太孫發難!好膽!詹事府詹事解縉的目光投向方孝孺,怒意難掩。
出來說話的禦史鄭公智是方孝孺的學生,還是其老鄉。這段時日,方孝孺與黃子澄他們,拉著齊泰四處搞事情。
還有狀元張信,仗著在宮裏當差接近皇帝,串通一氣。皇太孫在時他們不敢勸阻南征,現在皇太孫統兵在外,卻提議撤軍!
這不是明擺著打擊皇太孫的聲望嗎?鄭公智的話音剛落,如同捅了馬蜂窩似的,迎來一片嗬斥。
“胡言亂語!”
“王師勞師遠征,剛與敵軍接上便撤軍回師,與投降何異?置國朝威望於何地?”
“鄭公智,賊子耳,臣請殺之!”
“陛下,鄭公智不死,恐寒了南征將士之心!”奉天殿內,一片殺氣騰騰的話語。
尤其是左都禦史淩漢等人言辭最為激烈。他本就是大明鐵嘴,自從投靠皇太孫後,越發精神了。
都察院是朱允熥一手殺下來的,大多禦史都是東宮門人。根本不用李誌剛和解縉等人出馬,禦史們直接開噴!
潮水般的攻伐喊殺之聲,瞬間就淹沒了議請撤軍的監察禦史鄭公智身上。
鄭公智被攻擊得非常狼狽,他猛然想到什麽,大喝一聲說道:“安南形勢不容樂觀!再不撤軍,恐喪師辱國!”
“放肆!”整個皇極殿內瞬間安靜下來,無數人偷看寶座上發怒的老皇帝。
鄭公智偷偷的看了一眼兵部尚書齊泰,不由自主的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
一片靜默中,朱元璋的臉色陰晴不定,怒道:“如何不利?又如何喪師辱國?你這廝要是說不出好歹來,朕親手宰了你!”鄭公智心中一顫,雙腿發軟,但還是強行鎮定,努力說道:“回陛下,昔年蒙元三征安南,第一次因熱不能堪,班師回朝......”
“第二次元軍又因盛夏霖潦,軍中疾作,死傷者眾,退兵時又被敵兵追擊,喪師辱國。”
“元軍三征安南時,將士多被疫不能進,終無法征服安南,貽笑大方。”曆史上,不僅北宋曾打過安南,元朝也三次對安南用兵,但皆以失敗告終。
看書喇北宋還好些,雖然沒有占領一片土地,起碼幹掉了安南太子,還獲得了大量賠款。
元朝就拉胯了,堂堂的大元帝國,還是開國之初忽必烈當政,在安南北部這片屁大點的地方,毫無作為。
究其原因,是因為地形和天氣。安南地形狹長,地勢西高東低,境內七成以上地區是山地。
尤其是西北部和中國廣西、雲南接壤的地方,除了高聳入雲的大山,就是跌宕起伏的高原。
中西部的長山山脈,海拔在兩千五百米以上,綿延一千多公裏,縱貫南北。
那些起伏不平的高原,形狀不規則,大山中間幾乎沒有道路。從雲南進軍的路線,走的是一條崎嶇不平、非常狹窄的道路。
那一帶山高坡陡林密,很多地方人跡罕至,普通軍隊根本無法通過。十分艱難。
安南境內巍峨的群山,構成了一道道無法逾越的屏障。隻有少數山口勉強可以通過,但是地勢險要,易於扼守,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中原軍隊遠道而來,肯定是以騎兵為主,運送戰略物資需要水路和戰船。
但是廣西雲南邊境的河流,大都河麵狹窄。且水深不夠,不利於大型戰船通過。
水深九米左右,水淺的時候隻有兩三米。由於河道狹窄,經過的船隻非常容易遭遇伏擊。
這些河流的流量不一定,時大時小,流量小的時候河水淺,很容易擱淺。
如此一來,征討安南的時候,在一馬平川的中原如魚得水的中原騎兵,到了安南之後就虎落平陽。
特長難以發揮,很容易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交戰時付出巨大代價。越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在近代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讓西方強國法國咽下失敗苦果,讓超級大國美國深陷越戰泥潭。在冷兵器時期,就更加難以麵對。
所以越南人總喜歡吹噓自己國家多牛逼。鄭公智引述元軍的失敗教訓,勸朝廷撤軍。
方孝孺也出來說道:“連曾經所向披靡的蒙古軍隊,三次對安南用兵都铩羽而歸,我朝大軍恐難討到好處。”
“臣以為前線既進展不利,還是撤軍為好,免得重蹈蒙元覆轍,有辱陛下聖明......”朱元璋的手顫抖一下,瞬間臉色鐵青。
這時,禦史景清出來反駁道:“我朝之軍隊乃百戰之兵,大將雲集,況乎皇太孫禦駕親臨,士氣高漲,攻克安南隻是時間問題,何來失敗之說?”景清是洪武二十七年的榜眼,得皇太孫朱允熥鼓勵。
重要的是,他對明軍的戰力非常自信。景清是陝西人,算是住在邊境,常常見明軍西進,掃平沙漠。
翰林院學士黃子澄悠然出列,說道:“蒙元征討安南,亦是皇子親率大軍。”
“百年前,忽必烈第九子鎮南王脫歡率五十萬大軍南征,結束損兵折將,脫歡中箭受傷,倉皇逃跑,元帥烏馬兒被俘,南征慘敗。”那次之後,元世祖忽必烈以脫歡喪師辱國,命他終身不許入覲。
黃子澄身材中等,臉色有些青白,然說出的話卻皆是誅心之言:“隻恐皇太孫重蹈蒙元鎮南王之禍也!”
“胡說八道!”眼見黃子澄還要滔滔不絕,一直在那聽文官們打嘴炮的定遠侯王弼再也忍不住,猛然大喝一聲。
老大們都出征了,王弼成了在京勳貴的代理話事人。有他出聲,一群武臣立時跳了出來。
特別是舳艫侯朱壽,他的嗓門最大,當庭吼道:“黃子澄欲陷儲君於不義!陛下,臣請殺黃子澄,以安天下!”就連潁國公傅友德,也出來聲援。
這幫文臣,太過分了,不懂打仗的事盡瞎摻和!聽他們吵鬧,朱元璋隻覺心力交瘁,重重咳嗽幾聲,他半躺在禦座上,如油盡燈枯的老者。
麵對武臣們的攻擊,黃子澄並未不反擊,麵色得意的回歸朝班,並暗暗與方孝孺和齊泰對了一下眼色。
兵部尚書齊泰會意,出班奏道:“陛下,安南地形險要,阻礙南北交通,我朝的南征大軍即使能夠攻克難關,進入安南境內攻城掠地,也始終無法長久站穩腳跟,更無法鞏固戰果,到時難免會失敗。”他言道,兵部作出模擬,時值夏日雨季,安南道路泥濘,南進的明軍會麵臨糧草供應困難。
如此一來,後勤補給無法跟上,給擴大戰果帶來極大困難,甚至生存下來都是問題。
朱元璋冷冷看著他,齊泰夷然不懼,繼續道:“征討安南的戰爭會加重民困,尤其是廣西與雲南,為此會群盜並起。
“民變一旦鬧大,將會對朝廷造成重大打擊!”齊泰等人洋洋自得,輪流上奏。
朱元璋深鎖眉頭,被他們說的越發擔心朱允熥的情況。安南戰事到底如何了?
為什麽沒有軍報發來?難不成真遇到了大麻煩?各種念頭紛至遝來,朱元璋一陣不安。
“報!”正此時,殿外有人高呼。隻見一個錦衣衛穿過層層護衛,疾步入殿,跪在殿門出高呼:“啟稟陛下,安南大捷!大將軍藍玉用計攻克多邦重鎮!斬敵三萬級,俘虜四萬!”聽得安南消息,朱元璋第一個反應過來。
他僅僅扶著龍椅,老臉上露出笑容:“好個藍玉!”朝臣紛紛出言議論。
“才打下多邦?”
“打下多邦,下麵就快了。”
“是啊,安南最難啃的就是多邦。”這時,監察禦史鄭公智出列,厲聲道:“南征大軍進展如此緩慢,恐遇到極大困難!”他依然主張退兵。
隻要能打擊皇太孫,其他不重要。
“報!安南大捷!皇太孫親臨陣前,我軍於富良江大捷,斬敵兩萬八千餘級,陣斬安南大將軍鄧宗稷!”不一會兒,又一個捷報傳來。
“報!安南大捷!”
“皇太孫攻克安南東都升龍,俘虜安南大王子!”
“報!鹹子關不戰而降!皇太孫統軍入關!”
“報!皇太孫入主安南都城清化,活捉逆賊胡季犁父子!”捷報一個個的送來,由錦衣衛依次上奏,如同斷網的郵箱,聯網後一股腦的收到郵件。
其實,朱允熥此前壓根就沒寫戰報。通常戰報都是發給兵部的,再由兵部挑寫上報皇帝。
朱允熥覺得自己堂堂皇太孫,豈能向兵部匯報?所以就沒寫。他即便上報,戰報也是繞過兵部,由錦衣衛直接報上金殿!
而且朱允熥擔心老朱身體不好,想讓他多休息。於是決定將軍報一起打包發往京師。
得知京師狀況後,朱允熥為了增加節目效果,特意讓錦衣衛一個個匯報,才造成了眼下場麵。
捷報頻頻傳來,滿殿的文武大臣們,個個都不由自主看向殿外。兵部尚書齊泰等人,呆呆著看,滿臉不可置信。
啷的一聲,黃子澄手中的笏板落在地上,險些摔碎,他仍不自知。方孝孺、鄭公智等人一驚,一個個臉色難看。
被當場打臉,任誰都不好受。
“報!王師攻克安南全境!皇太孫奏請班師回朝!”最後,馬不停蹄返回京師的紀綱,親自上殿將捷報呈上。
這道捷報,是朱允熥親筆所寫,詳細說明了安南目前的狀況,以及自己的看法。
如讓岷王朱楩就藩安南的想法。原本萎靡不振的朱元璋,頓時來了精神。
他認真將捷報一字字看完,說道:“準!皇太孫即刻班師回朝!”朱元璋沒想到,這孫子竟如此能折騰。
原以為遇到了麻煩,結果玩了一波速戰速決!放下捷報,朱元璋忽然目光如電,投向百官中。
“鄭公智背國惑眾,擾亂軍心,錦衣衛,將他拖出去,杖斃!”你說皇太孫不行,征南困難重重,結果現在打下了全境。
現在不光是打臉的問題,還得追責!自朱允熥革新都察院後,禦史們再也不能風聞奏事,胡亂嘴炮,還得要為自己的發言負責的。
原本這樣規定朱元璋是不讚同的,怎麽能限製禦史說話呢?此時看來,很有必要!
起碼會讓皇帝有借口殺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