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唐朝廷在東都落腳之後,很短的時間內就展現了極高的效率。


    八百多年的雄厚積澱,為皇朝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科學的治理體係。官員成熟、製度成熟、方法成熟,它一旦被全麵運轉起來,無論政務、軍務、財稅,還是民生、教育、文化,都迅速回到正軌,並逐級產生出積極的成果。


    經曆了玄甲叛軍作亂和毒兵怪獸血洗的洛邑,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


    然而,上天仿佛是要故意考驗聖唐似的,局麵稍微有了一些好的變化,麻煩就緊跟著來了。


    首先是益州。


    朝廷遷徙之後,巴蜀變得群龍無首,地方守備部隊和民間武裝很難組織起有力的防禦,來抵抗玄甲叛軍的入侵。沒用多長時間,整個劍南道便被勞劍華的手下徹底攻占。


    至此,除了個別的地方州府,還在進行一些零星抵抗外,整個南方地區,無論是江南、劍南、黔中,還是嶺南,幾乎完全落入了勞劍華的手中。


    叛軍與朝廷正式形成劃江而治的格局,同樣開始了快速的擴張過程。


    聖唐南方沒有遭遇突厥入侵,大批的人口和資源仍舊保存得比較完整。每過一天,叛軍實力就增強一分。不難想見,今後必將會變成一個可怕的勁敵。


    南方形勢日趨惡劣,北方的戰況也沒好到哪兒去。


    指揮南軍攻打潼關的馬洪傑,終於吃到了北上以來的第一場敗仗。


    突厥元帥赫連雄,在麵對著南軍前後夾擊的時候,並沒有按照馬洪傑等人預判的那樣,選擇固守城關,而是親自率領五萬黃金族精銳騎兵出關迎戰。


    他瞄準的第一個目標,是自武關方向從西麵繞過來的西路攻擊集群。


    西路軍的主將,是年屆五十的黔中道行軍大總管曾旬。


    身為赫赫有名的西南大將,曾旬本身並不缺乏帶兵經驗。然而,他被之前武關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居然天真的認為,突厥人一定會像聖唐人一樣,在潼關以逸待勞、憑險據守。


    因此,他事先完全沒有做過任何相應的防備,隻顧著一邊安營紮寨,一邊低頭打造攻城器械。


    可就在這個時候,突厥鐵騎忽然來了。


    說實話,曾旬的反應倒也不算特別遲鈍。


    位置靠前的部隊一遭到突厥的進攻,曾旬便立刻下令全軍列陣、準備交戰。但可惜的是,以黔中道府兵為主的西路攻擊集群,之前並沒有與突厥進行平原對攻的經驗,以至於完全不了解對方的作戰風格和具體打法。


    再加上步兵對騎兵的天然劣勢,戰鬥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了一麵倒的局勢。


    一個時辰,四個步兵大陣被摧垮。


    兩個時辰,主將親兵營遭遇突厥人圍攻。


    三個時辰,曾旬身後的平野上,竟然出現了突厥騎兵大部隊的身影。


    太陽還未落山,十一萬西路攻擊集群便已經丟盔棄甲,被五萬黃金族主力追得四散逃竄。


    不過,赫連雄並沒有要直接吃掉曾旬的打算。


    他們趕走西路軍之後,一把大火,將整個營寨和攻城器械燒得幹幹淨淨,隨後徑直返回潼關,略作休整,再次撲向了城關以東的南軍兵馬。


    待在那裏的,是東路攻擊集群,其指揮官是嶺南折衝將軍楊雲保。


    相較而言,楊雲保比曾旬強一些,至少沒那麽輕敵大意。


    在全軍紮穩陣腳之前,他專門派出了負責警戒的部隊,抵近潼關布陣,防備對方出城偷襲。


    然而,這並沒有什麽用。


    兩萬步兵,在距離潼關三四裏的地方,依靠盾牌、長槍、短刀組成警戒陣地,對於數量是他們兩倍的突厥鐵騎而言,簡直跟鬧著玩兒似的。


    鐵甲洪流,轉瞬之間便吞沒了可憐的步兵。


    萬幸的是,楊雲保畢竟提前做了警戒部署,並且警戒線與主力拉開了足夠的緩衝距離,所以,遭受衝擊的楊雲保,還是比曾旬那邊從容不少。


    前麵被打散了的潰兵一往回跑,主營這邊六萬步騎混合師團就立刻背靠營寨,擺開防禦陣型,剩下十二萬大軍則老老實實蹲在高大的寨牆後麵,準備做梯次防禦。


    這樣一來,就沒給赫連雄玩“繞後奇襲”的機會。


    不過,盡管楊雲保已經非常謹慎了,防禦動作也幾乎是按照演武堂教科書標標準準的來,可麵對彪悍的騎兵,他們仍舊被對方打得很慘。


    隻一天一夜的工夫,傷亡就超過了兩萬七千多。


    將近二十萬人的東路攻擊集群,竟然被不到五萬的黃金族騎兵堵在營寨裏不敢出來,真分不清到底誰才是進攻方,誰是防守方。


    由於楊雲保奮力死守,而突厥人在兵力上又缺乏優勢,因此在激戰兩晝夜之後,赫連雄放棄了徹底摧毀東路大營的戰略打算,暫時收兵返回潼關。


    轟轟烈烈的潼關攻堅戰,還沒有正式開始,就被對方打殘了一路,打怕了一路,不禁讓南軍統帥部既尷尬又震驚。


    馬洪傑、嚴慧清和米沛等南軍將領,終於從武關大勝的喜悅中清醒過來,開始重新審視突厥黃金族的強悍。


    而直到這個時候,他們也才真正明白,為什麽當初帝都連兩個月都沒撐過就悲慘陷落,而李江遙的鎮疆軍,又是一支多麽了不起的軍團。


    作為突厥帝國的統治部族,黃金旗號的主力兵馬,跟其他部族雜牌軍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


    他們的戰力,至少和玄甲軍團、麒麟軍團是一個級數,甚至可能更高。


    因此,當數十萬黃金大軍圍攻帝都時,不到十萬人的麒麟軍團和兩萬禁軍虎豹騎,能苦苦支撐四十五天,已經算是非常不容易了。


    同樣類比,前不久在紫金關鏖戰黃金鐵騎的鎮疆軍,其實力簡直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


    “看來,董大人對李江遙的評價,並沒有言過其實啊。”


    老將軍嚴慧清發出了由衷的感慨。


    經過商議,南軍統帥部決定調整策略,暫緩了對潼關的全麵進攻。


    照目前的情況看,不要說三十三萬,就是全體五十萬南軍一起上,也未必能拿下黃金族鎮守的雄關要塞。


    南軍這個新的決定,由信使同時送往東西兩個方向:東邊的洛邑和西邊的紫金關。


    李炳收到消息後,忍不住龍顏大怒,連連責備馬洪傑畏敵怯戰,隻是稍遇挫折就變得縮手縮腳,潼關都不敢打,以後還怎麽收複帝都?


    李江遙收到消息後,卻鬆了一口氣,他立刻回信南軍,讚同對方的這個決定,並建議馬洪傑以守為攻、尋機再戰。


    同時,李江遙還向朝廷和南軍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抓緊時間,全力打造新的重甲步兵軍團。


    所謂重甲步兵,是相對於輕步兵而言,以重型鎧甲為主要防禦裝備的步戰力量。


    聖唐雖然國富民強,但是由於農耕文明的屬性和影響,所以皇朝的武裝部隊向來是以步兵為主。


    騎兵,尤其戰力強悍的鐵甲騎兵,一直都是聖唐比較稀缺的精銳兵種。也隻有像玄甲、麒麟、烈刃、長刀這樣的主力部隊才會配屬一部分。


    而人員眾多的府兵體係,幾乎沒什麽騎隊,即便有,通常也僅僅是是作為主將的護衛營來使用。很少投入到激烈的交戰之中。


    反觀聖唐的步兵,其實也多為輕步兵,即身穿皮甲或半身鐵甲的步戰士兵。


    武器基本上就是木杆刺槍、短刀、環首刀和盾牌,以及相應的弓箭弩箭。


    這種戰力,守城的時候看不出來,可一旦到了平野上與騎兵對戰,就會完全處於挨打的劣勢。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當初鎮疆第六軍的輕步兵們殺瘋了,衝得突厥人連連後退,才會被大家視作難以想象的奇跡。


    然而,奇跡之所以被稱作為奇跡,是因為它不是常態,不可能每次都發生。


    李江遙出於對戰爭形勢的長遠考慮,這才提出聖唐必須建立四到六個重甲步兵軍團的建議。


    隻有那些穿著兩層鐵甲,全身上下保護嚴密,手持著鐵槍、長刀、大錘、巨斧的強悍士卒,結成緊密陣型,才能在平野上扛住敵人騎兵的衝擊。


    這個提議,立即得到了南軍方麵的積極響應,然而東都方麵對此卻顯得有些遲疑。


    原因很簡單,馬洪傑他們吃了突厥騎兵的大虧,當然希望盡快把手上的輕步兵升級為重步兵。


    而朝廷的猶猶豫豫,是兜裏的錢不夠。


    聖唐之前也有重甲步兵。幾個主力軍團有,府兵裏也有。可是,重步兵的裝備成本、人員糧餉、維護費用,都比普通步兵要貴很多。


    和騎兵一樣,他們也屬於稀缺型的精銳兵種。


    精銳兵種當作特種部隊用,是可以接受的,但若當成軍團級的單位來打造,那就有點受不了了。


    別說是組建四到六個重甲步兵軍團,單單成立一個五萬人的軍團,費用成本就足夠頂得上好幾個普通軍團。


    聖唐元氣本就已經受到重創,現在國庫裏那點家底,戶部和太府的人恨不得把一個銅錢掰成兩半用,很多需要銀兩的地方都還在眼巴巴等著呢,此時打造新的重甲步兵軍團,實在太費勁。


    李江遙等不及朝廷那幫窮鬼天天磨嘰,他決定,還是先對自己的鎮疆軍進行步兵升級。


    而他想升級的目標,正是怒浪第六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疆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的李世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的李世卿並收藏鎮疆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