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
皇帝對莫聆風親筆所書兩張供狀,深感不安。
屋外起了大風,細雪成了雪粒子,劈裏啪啦砸在窗紙上,殿內燭火無風自動,皇帝的麵孔忽明忽暗,越顯得嚴厲肅然,眉目似刀鋒,銳利地切割魏王脆弱無力的偽裝。
「說!」
喝聲如同雷鳴,魏王嚇得一抖,心頭發緊,麵色發青,下意識就想磕頭,然而兩張供狀軟綿綿伏在金磚上,似乎是莫聆風的眼睛在盯著他。
他耳邊響起一聲嘲笑:「金絲雀。」
他耳邊再響起一聲蠱惑:「寬州王爺不想要?」
想要,而且非要不可。
這條奪儲之路,走到這裏,他與太子,已無半分手足之情,父子之情亦是縹緲,儲副身邊有貳班,而他隻有宗親和文臣,皇帝的帝王術一旦失衡,他便會一敗塗地。
若能得莫家暗中支持——
他悄然看向禦座。
他垂首分辨:「陛下明察,臣當真沒有隱瞞陛下之事!」
皇帝冷笑:「那小莫為何會有供狀在此?難道她在牢裏呆幾天,就把腦袋給呆傻了?她既然心甘情願將這兩份供狀交給你,必定是有所圖謀,當著朕的麵,你還不說實話!」
雪粒子打的更響,掩蓋住京都城彌漫的聒噪和怒氣,都城之外,驛騎如流星,正向京都疾馳而來。
魏王咽一口唾沫:「臣當真不知她圖謀什麽,供狀也是傅中丞請臣轉交,許是太子殿下——」
他知道皇帝忌憚莫家,待他登基之日,再除莫家,也是一樣。
皇帝打斷他:「太子一向自視正統,清高自傲,寬州之事,他從不染指,更何況他在東宮閉門不出,如何去和莫家圖謀!倒是你與禦史台牽扯甚深,朕清楚的很!」
魏王顫抖著手,拾起供狀,雙手托著,掌心因為出汗,讓這兩張供狀都有潮濕之感:「陛下信太子殿下,為何不信臣?」
他心中暗恨皇帝偏心太子,把太子摘的幹幹淨淨。
分明是皇帝要莫聆風伏誅,他做了這個惡人,順水推舟,如今供狀在此,皇帝還要兩全。
既要清君側,又想泰山封禪,豈有這般好事?
「朕是為你好,」皇帝盯著他,「小莫年紀不大,卻是虎狼之輩,要論氣魄,你遠不是她對手,你若是與她同謀,屍骨難存!」
魏王頓首道:「陛下......爹爹,兒絕不欺瞞陛下,去做那等驅虎吞狼之事!」
他做思慮狀,忽然道:「二十二日,臣夜訪禦史台獄,想要一探鄔瑾傷勢,卻見莫將軍出了關押她的精舍,臣本要將其誅殺,後想到外間形勢紛亂,莫將軍雖有潛逃之嫌,卻罪不至死,便將其帶回精舍,嚴加看管。」
皇帝垂眼看著魏王這顆極力辯解的頭顱:「朕知曉此事。」
魏王道:「臣有一大膽猜測,女子常有為丈夫費盡金囊典盡衣者,莫將軍終究難逃小女兒情絲,愛慕鄔瑾,為救他脫困,才寫出這兩份供狀。」
皇帝搖頭:「她是參橫鬥轉之輩,縱然會為情所困,也不會自毀長城。」
供狀應該在莫聆風被天下人所指、酷刑、威逼之下,送到禦案,而非她自毀長城。
雪越下越急。
冒著風雪趕路的驛騎轉瞬已至京都,馬蹄聲擊破落雪聲,響徹京都大街,馬背上「馬上飛遞」的小旗獵獵作響。
雪粒如砂石,撲向遞人麵上,遞人一手攥緊轡頭,一手抽動馬鞭,伏在馬背上,直奔禁宮,已經下鑰的禁宮,巍峨如山,龐大沉默。
在禁軍怒喝聲中,遞人滾鞍下馬,兩條站立不住,跪倒在地:「八、八百裏......急.
.....」
遞人手凍的發白僵直,去解背上文書袋,手指笨拙,怎麽也解不開,最後拽著繩結,埋頭用牙齒咬開,將文書袋交給禁軍:「邊關急遞!」
文政殿中,皇帝想到莫聆風縱然提前在寬州排兵布陣,又有譚旋在堡寨監察,出不了亂子,下定決心,快刀斬亂麻。
「既有供狀在此,立刻傳朕旨意,三司立刻結案,賜鴆酒......」
殿外腳步聲「踏踏」作響,打斷皇帝思緒,皇帝擰眉望向殿門,心中那一層隱憂,竟隨腳步聲放大,讓他有了不詳之感。
張供奉輕手輕腳走出風簾,來到殿門前,兩個小內侍立刻向上頂住殿門,無聲推開沉重殿。
他邁過門檻,立在幽暗的冰天雪地裏,打了個寒顫,呼出一大團白氣。
不等寒氣散去,一個內侍雙手捧著文書,跑上丹墀:「供奉,是邊關軍情。」
張供奉一眼便看到文書上插有鳥羽,寫有「飛遞」字樣,知是羽檄,片刻不敢耽擱,接在手裏,折回殿中,快步走向皇帝:「陛下,是羽檄。」
皇帝心中本就不安,接過來拆開,從頭看到尾,看過後,一隻手哆嗦不止,兩肋之間仿佛是岔了氣,一股劇痛襲來,當即悶哼一聲:「快......放她......」
一句話未說完,皇帝一頭向後栽倒,手中軍情拋在地上,成為不詳的鐵證。
「陛下!」張供奉驚的大叫,「陛下!快傳太醫!」
魏王猛地從地上爬起來,一邊去扶皇帝,一邊低頭掃一眼地上急報,隻見中間寫著「金虜一千,備器械牛馬,登城縱火,雖合軍死守,然賊兵凶悍女幹猾,出乎意料,兼堡寨將少兵傷......」
他心頭登時「咯噔」一下,再看譚旋所寫,請陛下「遣膽識絕人之輩,統帥大軍」之言,忽然恍然大悟。
這便是莫聆風的脫身之計。
譚旋驅使不動堡寨士兵,以至一千金虜都抵抗不住,兵敗如山倒,朝中除莫聆風外,竟無人堪使。
文政殿紛亂起來,眾內侍顛來倒去奔走,魏王隨張供奉將皇帝安置在床上後,便遣人去請皇後,同時走出文政殿,站在廊下,不顧風寒雪冷,寸步不離殿門。
太醫院中眾太醫提著藥箱奔來,地上濕滑,一位太醫腳下一滑,「砰」一聲摔倒在地,藥箱飛出去,磕在望柱上,立刻敞開大嘴,把裏麵的脈枕等物吐了一地。
其餘太醫都已入殿,一位內侍上前將這位太醫扶起,兩人分頭撿拾地上散落之物,太醫瘸著腿,拎起藥箱,衣冠已是不整,不能入內,正要出去更換,魏王忽然出聲:「李禦醫且住,就在廊下等候,勿出文政殿。」
皇帝對莫聆風親筆所書兩張供狀,深感不安。
屋外起了大風,細雪成了雪粒子,劈裏啪啦砸在窗紙上,殿內燭火無風自動,皇帝的麵孔忽明忽暗,越顯得嚴厲肅然,眉目似刀鋒,銳利地切割魏王脆弱無力的偽裝。
「說!」
喝聲如同雷鳴,魏王嚇得一抖,心頭發緊,麵色發青,下意識就想磕頭,然而兩張供狀軟綿綿伏在金磚上,似乎是莫聆風的眼睛在盯著他。
他耳邊響起一聲嘲笑:「金絲雀。」
他耳邊再響起一聲蠱惑:「寬州王爺不想要?」
想要,而且非要不可。
這條奪儲之路,走到這裏,他與太子,已無半分手足之情,父子之情亦是縹緲,儲副身邊有貳班,而他隻有宗親和文臣,皇帝的帝王術一旦失衡,他便會一敗塗地。
若能得莫家暗中支持——
他悄然看向禦座。
他垂首分辨:「陛下明察,臣當真沒有隱瞞陛下之事!」
皇帝冷笑:「那小莫為何會有供狀在此?難道她在牢裏呆幾天,就把腦袋給呆傻了?她既然心甘情願將這兩份供狀交給你,必定是有所圖謀,當著朕的麵,你還不說實話!」
雪粒子打的更響,掩蓋住京都城彌漫的聒噪和怒氣,都城之外,驛騎如流星,正向京都疾馳而來。
魏王咽一口唾沫:「臣當真不知她圖謀什麽,供狀也是傅中丞請臣轉交,許是太子殿下——」
他知道皇帝忌憚莫家,待他登基之日,再除莫家,也是一樣。
皇帝打斷他:「太子一向自視正統,清高自傲,寬州之事,他從不染指,更何況他在東宮閉門不出,如何去和莫家圖謀!倒是你與禦史台牽扯甚深,朕清楚的很!」
魏王顫抖著手,拾起供狀,雙手托著,掌心因為出汗,讓這兩張供狀都有潮濕之感:「陛下信太子殿下,為何不信臣?」
他心中暗恨皇帝偏心太子,把太子摘的幹幹淨淨。
分明是皇帝要莫聆風伏誅,他做了這個惡人,順水推舟,如今供狀在此,皇帝還要兩全。
既要清君側,又想泰山封禪,豈有這般好事?
「朕是為你好,」皇帝盯著他,「小莫年紀不大,卻是虎狼之輩,要論氣魄,你遠不是她對手,你若是與她同謀,屍骨難存!」
魏王頓首道:「陛下......爹爹,兒絕不欺瞞陛下,去做那等驅虎吞狼之事!」
他做思慮狀,忽然道:「二十二日,臣夜訪禦史台獄,想要一探鄔瑾傷勢,卻見莫將軍出了關押她的精舍,臣本要將其誅殺,後想到外間形勢紛亂,莫將軍雖有潛逃之嫌,卻罪不至死,便將其帶回精舍,嚴加看管。」
皇帝垂眼看著魏王這顆極力辯解的頭顱:「朕知曉此事。」
魏王道:「臣有一大膽猜測,女子常有為丈夫費盡金囊典盡衣者,莫將軍終究難逃小女兒情絲,愛慕鄔瑾,為救他脫困,才寫出這兩份供狀。」
皇帝搖頭:「她是參橫鬥轉之輩,縱然會為情所困,也不會自毀長城。」
供狀應該在莫聆風被天下人所指、酷刑、威逼之下,送到禦案,而非她自毀長城。
雪越下越急。
冒著風雪趕路的驛騎轉瞬已至京都,馬蹄聲擊破落雪聲,響徹京都大街,馬背上「馬上飛遞」的小旗獵獵作響。
雪粒如砂石,撲向遞人麵上,遞人一手攥緊轡頭,一手抽動馬鞭,伏在馬背上,直奔禁宮,已經下鑰的禁宮,巍峨如山,龐大沉默。
在禁軍怒喝聲中,遞人滾鞍下馬,兩條站立不住,跪倒在地:「八、八百裏......急.
.....」
遞人手凍的發白僵直,去解背上文書袋,手指笨拙,怎麽也解不開,最後拽著繩結,埋頭用牙齒咬開,將文書袋交給禁軍:「邊關急遞!」
文政殿中,皇帝想到莫聆風縱然提前在寬州排兵布陣,又有譚旋在堡寨監察,出不了亂子,下定決心,快刀斬亂麻。
「既有供狀在此,立刻傳朕旨意,三司立刻結案,賜鴆酒......」
殿外腳步聲「踏踏」作響,打斷皇帝思緒,皇帝擰眉望向殿門,心中那一層隱憂,竟隨腳步聲放大,讓他有了不詳之感。
張供奉輕手輕腳走出風簾,來到殿門前,兩個小內侍立刻向上頂住殿門,無聲推開沉重殿。
他邁過門檻,立在幽暗的冰天雪地裏,打了個寒顫,呼出一大團白氣。
不等寒氣散去,一個內侍雙手捧著文書,跑上丹墀:「供奉,是邊關軍情。」
張供奉一眼便看到文書上插有鳥羽,寫有「飛遞」字樣,知是羽檄,片刻不敢耽擱,接在手裏,折回殿中,快步走向皇帝:「陛下,是羽檄。」
皇帝心中本就不安,接過來拆開,從頭看到尾,看過後,一隻手哆嗦不止,兩肋之間仿佛是岔了氣,一股劇痛襲來,當即悶哼一聲:「快......放她......」
一句話未說完,皇帝一頭向後栽倒,手中軍情拋在地上,成為不詳的鐵證。
「陛下!」張供奉驚的大叫,「陛下!快傳太醫!」
魏王猛地從地上爬起來,一邊去扶皇帝,一邊低頭掃一眼地上急報,隻見中間寫著「金虜一千,備器械牛馬,登城縱火,雖合軍死守,然賊兵凶悍女幹猾,出乎意料,兼堡寨將少兵傷......」
他心頭登時「咯噔」一下,再看譚旋所寫,請陛下「遣膽識絕人之輩,統帥大軍」之言,忽然恍然大悟。
這便是莫聆風的脫身之計。
譚旋驅使不動堡寨士兵,以至一千金虜都抵抗不住,兵敗如山倒,朝中除莫聆風外,竟無人堪使。
文政殿紛亂起來,眾內侍顛來倒去奔走,魏王隨張供奉將皇帝安置在床上後,便遣人去請皇後,同時走出文政殿,站在廊下,不顧風寒雪冷,寸步不離殿門。
太醫院中眾太醫提著藥箱奔來,地上濕滑,一位太醫腳下一滑,「砰」一聲摔倒在地,藥箱飛出去,磕在望柱上,立刻敞開大嘴,把裏麵的脈枕等物吐了一地。
其餘太醫都已入殿,一位內侍上前將這位太醫扶起,兩人分頭撿拾地上散落之物,太醫瘸著腿,拎起藥箱,衣冠已是不整,不能入內,正要出去更換,魏王忽然出聲:「李禦醫且住,就在廊下等候,勿出文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