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昌平縣街上,一名牽著老騾子的青年徐徐行走。
騾子的背上負著包袱,牽著韁繩的王守仁後背上掛著鬥笠,沾染了泥土的粗布長衫,衣角還掖在褲腰帶上,那雙穿著破損布鞋的雙腳踏在街麵上,騾子的四蹄也踏在街麵上,走動起來鼻間喘著氣,帶著深深的疲憊。
昌平知州衙門的轅門已是近在眼前。
從高大的轅門往裏望去,是一根高大的旗杆,接著便是偌大的中門,衙門裏四處亮著燈火,從衙門裏透出的光一直映到大門外,照得門楣上那塊匾額也亮亮堂堂的——昌平知州府。
高簷,大門,八字牆,旗杆大坪,無不透著官衙的氣象。
穿著粗布衣衫,一幅農漢打扮的王守仁與這樣的地方顯得格格不入。
再配上那頭年老的騾子,更是顯得分外紮眼。
“站了!”守著轅門的官兵見著如此的一個人走近,當即喝住了他,“哪裏來的刁民!瞧不見這裏是知州大衙嗎!”
王守仁腳步不停,走到近前這才駐足,隨後不緊不慢的解開騾背上的包袱,從裏麵取出吏部的官牒任命,遞了過去。
那衙役顯然是個不識字的,拿著官牒左瞧右瞧,上麵的字他認不得,唯獨認識那個朱紅的吏部大印,可看看這身農漢打扮的人,卻又實在無法將這人和官老爺聯係在一起。
但這大印是不是偽造,他也看不出來,又捧著官牒去和其餘衙役看,幾個文盲湊在一起研究了一陣,那名衙役又把官牒遞還給了王守仁,盡管還是吃不準,但態度卻軟了下來,“不知是哪個衙門的大人?”
王守仁將官牒揣進衣襟裏,“昌平州新任巡撫,王守仁。”
隻聽到新任巡撫這幾個字,守著轅門的幾個衙役腦子裏就嗡了一下,整個昌平州誰不曉得有位巡撫大人還沒上任,便丟了的事情。
都紛紛猜測那位巡撫大人已是遭了不測。
可現在.
見幾個衙役像癡了一般怔在當場,王守仁略微皺眉,旋即直接轉身從騾子背上取下包袱挎在肩上,把韁繩往其中一個衙役手裏一遞,扔下一句,“看好我的騾子。”
隨後便大步的踏入了知州官衙的大門。
現階段的昌平州,廠衛密布,數百名探子都快找瘋了,上頭下了死命令,定要搜尋到王守仁的蹤跡,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但搜尋了這麽些日子,卻半點蹤跡都找不到,據說王守仁那天穿著的是一件月白色的儒袍,騎著的是一匹青鬃馬。
於是專程去搜尋穿著月白色儒袍的人,或是去搜尋青鬃馬,月白色儒袍找到了不少,青鬃馬也找到了幾匹,但沒一個能對得上號的。
將什麽客棧旅社,青樓妓館,飯莊賭坊,這些地方統統找了一遍,皆是一無所獲。
時不時的就有命令下來,催督快些找到,眼看著到了這天日暮時分,一天時間又悄然流逝。
負責統領這些廠衛的溫僉事在據點裏等著,等著那些分散在外的廠衛回來匯報消息,對此,他已是不抱什麽希望。
頭兩天還很是期待,懷揣著聽到哪個下屬匯報說將人找到的消息,但日日都是一無所獲,一次次的失望之下,便絕望了。
沒等多久,一名名廠衛就已是推開了大門進來,這些人裝扮各異,有的做讀書人打扮,有的做商賈打扮,有的像是莊稼農漢。
其中一人進來就氣喘籲籲的喊道:“大人,找到了,王巡撫.找到了.”
聞言,那錦衣衛的溫僉事一時間竟懷疑自個兒的聽力,臉上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可身體卻像是出於本能一般,騰的一下就站的直直的,“找到了?在哪兒!”
“現下正在昌平知州衙門.”
此時,王守仁抵達昌平知州衙門的消息已是傳開了,聽說消失了將近一個月的王巡撫已來赴任,整個昌平州的一眾官員皆是措手不及,在怔楞之後,接著紛紛往知州衙門趕赴,要去拜見這位大人。
衙門的偏堂之內,王守仁坐在椅子上,手裏捧著張麵餅一點點的吃著,仍然穿著那身農漢的行頭,每一名官員,見到他這幅打扮,見到他手裏的這張麵餅,都盡皆升起了疑竇,在心裏質疑這位巡撫大人的身份。
這是巡撫大人?
該不會是旁人冒充的吧?
誰家的巡撫大人是這幅樣子,背上掛著個鬥笠草帽,穿著身粗布的短打衣衫,上麵還有著泥點子,衣角還在褲腰帶裏掖著,褲腿高高挽起,蹬著雙破損的布鞋。
是真的破損,右腳的大腳趾都在布鞋外頭露著。
要說這是巡撫大人,就是說破大天了也沒人信。
可看著那副氣定神閑的樣子,旁邊還有昌平知州鄭宗倫坐在一旁,想必已是驗過了身份,所有人隻得相信這個農家漢子就是新任的巡撫大人,統統上前見禮。
等了一個多時辰,直到天色漸黑,昌平州下轄四縣的所有官員才終於全部趕到。
而此時,王守仁卻是起身,提著包袱去了屏風後麵,再出來時,身上已是換上了官服。
到這一刻,方才那個莊稼漢子消失不見,變成了官老爺,穿著這身衣服,整個人像是都有了官威。
而一眾官員仿佛都有了默契,再次朝著王守仁見禮,“下官見過巡撫大人!”
王守仁嗯了一聲,慢條斯理的說道:“本撫初到貴地,往後還要仰仗諸位了。”
“不敢不敢,我等仰仗大人才是。”
“大人若有吩咐,下官敢不從命。”
一眾人等紛紛應聲,而王守仁沉默了片刻,接著道:“既然諸位都有此心,本撫這心也便放下了,現下就同去大堂議事吧。”
見這位上來就要去議事,那昌平知州鄭宗倫笑道:“王巡撫,此時天色已晚,不若先讓我等為你接風洗塵,等到明日再來議事。”
“不必了,耽擱了將近月餘,還是盡快議事為好。何況,我方才已是用過了飯食。”
話說到這個份上,其餘人也不好再說什麽,這位王巡撫原來還曉得自個兒耽誤了月餘,誰知道這一個月他都去幹了什麽。
不過想起先前那副慘烈的裝扮,卻沒有人去問,生怕勾起這位巡撫大人不好的回憶。
(本章完)
騾子的背上負著包袱,牽著韁繩的王守仁後背上掛著鬥笠,沾染了泥土的粗布長衫,衣角還掖在褲腰帶上,那雙穿著破損布鞋的雙腳踏在街麵上,騾子的四蹄也踏在街麵上,走動起來鼻間喘著氣,帶著深深的疲憊。
昌平知州衙門的轅門已是近在眼前。
從高大的轅門往裏望去,是一根高大的旗杆,接著便是偌大的中門,衙門裏四處亮著燈火,從衙門裏透出的光一直映到大門外,照得門楣上那塊匾額也亮亮堂堂的——昌平知州府。
高簷,大門,八字牆,旗杆大坪,無不透著官衙的氣象。
穿著粗布衣衫,一幅農漢打扮的王守仁與這樣的地方顯得格格不入。
再配上那頭年老的騾子,更是顯得分外紮眼。
“站了!”守著轅門的官兵見著如此的一個人走近,當即喝住了他,“哪裏來的刁民!瞧不見這裏是知州大衙嗎!”
王守仁腳步不停,走到近前這才駐足,隨後不緊不慢的解開騾背上的包袱,從裏麵取出吏部的官牒任命,遞了過去。
那衙役顯然是個不識字的,拿著官牒左瞧右瞧,上麵的字他認不得,唯獨認識那個朱紅的吏部大印,可看看這身農漢打扮的人,卻又實在無法將這人和官老爺聯係在一起。
但這大印是不是偽造,他也看不出來,又捧著官牒去和其餘衙役看,幾個文盲湊在一起研究了一陣,那名衙役又把官牒遞還給了王守仁,盡管還是吃不準,但態度卻軟了下來,“不知是哪個衙門的大人?”
王守仁將官牒揣進衣襟裏,“昌平州新任巡撫,王守仁。”
隻聽到新任巡撫這幾個字,守著轅門的幾個衙役腦子裏就嗡了一下,整個昌平州誰不曉得有位巡撫大人還沒上任,便丟了的事情。
都紛紛猜測那位巡撫大人已是遭了不測。
可現在.
見幾個衙役像癡了一般怔在當場,王守仁略微皺眉,旋即直接轉身從騾子背上取下包袱挎在肩上,把韁繩往其中一個衙役手裏一遞,扔下一句,“看好我的騾子。”
隨後便大步的踏入了知州官衙的大門。
現階段的昌平州,廠衛密布,數百名探子都快找瘋了,上頭下了死命令,定要搜尋到王守仁的蹤跡,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但搜尋了這麽些日子,卻半點蹤跡都找不到,據說王守仁那天穿著的是一件月白色的儒袍,騎著的是一匹青鬃馬。
於是專程去搜尋穿著月白色儒袍的人,或是去搜尋青鬃馬,月白色儒袍找到了不少,青鬃馬也找到了幾匹,但沒一個能對得上號的。
將什麽客棧旅社,青樓妓館,飯莊賭坊,這些地方統統找了一遍,皆是一無所獲。
時不時的就有命令下來,催督快些找到,眼看著到了這天日暮時分,一天時間又悄然流逝。
負責統領這些廠衛的溫僉事在據點裏等著,等著那些分散在外的廠衛回來匯報消息,對此,他已是不抱什麽希望。
頭兩天還很是期待,懷揣著聽到哪個下屬匯報說將人找到的消息,但日日都是一無所獲,一次次的失望之下,便絕望了。
沒等多久,一名名廠衛就已是推開了大門進來,這些人裝扮各異,有的做讀書人打扮,有的做商賈打扮,有的像是莊稼農漢。
其中一人進來就氣喘籲籲的喊道:“大人,找到了,王巡撫.找到了.”
聞言,那錦衣衛的溫僉事一時間竟懷疑自個兒的聽力,臉上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可身體卻像是出於本能一般,騰的一下就站的直直的,“找到了?在哪兒!”
“現下正在昌平知州衙門.”
此時,王守仁抵達昌平知州衙門的消息已是傳開了,聽說消失了將近一個月的王巡撫已來赴任,整個昌平州的一眾官員皆是措手不及,在怔楞之後,接著紛紛往知州衙門趕赴,要去拜見這位大人。
衙門的偏堂之內,王守仁坐在椅子上,手裏捧著張麵餅一點點的吃著,仍然穿著那身農漢的行頭,每一名官員,見到他這幅打扮,見到他手裏的這張麵餅,都盡皆升起了疑竇,在心裏質疑這位巡撫大人的身份。
這是巡撫大人?
該不會是旁人冒充的吧?
誰家的巡撫大人是這幅樣子,背上掛著個鬥笠草帽,穿著身粗布的短打衣衫,上麵還有著泥點子,衣角還在褲腰帶裏掖著,褲腿高高挽起,蹬著雙破損的布鞋。
是真的破損,右腳的大腳趾都在布鞋外頭露著。
要說這是巡撫大人,就是說破大天了也沒人信。
可看著那副氣定神閑的樣子,旁邊還有昌平知州鄭宗倫坐在一旁,想必已是驗過了身份,所有人隻得相信這個農家漢子就是新任的巡撫大人,統統上前見禮。
等了一個多時辰,直到天色漸黑,昌平州下轄四縣的所有官員才終於全部趕到。
而此時,王守仁卻是起身,提著包袱去了屏風後麵,再出來時,身上已是換上了官服。
到這一刻,方才那個莊稼漢子消失不見,變成了官老爺,穿著這身衣服,整個人像是都有了官威。
而一眾官員仿佛都有了默契,再次朝著王守仁見禮,“下官見過巡撫大人!”
王守仁嗯了一聲,慢條斯理的說道:“本撫初到貴地,往後還要仰仗諸位了。”
“不敢不敢,我等仰仗大人才是。”
“大人若有吩咐,下官敢不從命。”
一眾人等紛紛應聲,而王守仁沉默了片刻,接著道:“既然諸位都有此心,本撫這心也便放下了,現下就同去大堂議事吧。”
見這位上來就要去議事,那昌平知州鄭宗倫笑道:“王巡撫,此時天色已晚,不若先讓我等為你接風洗塵,等到明日再來議事。”
“不必了,耽擱了將近月餘,還是盡快議事為好。何況,我方才已是用過了飯食。”
話說到這個份上,其餘人也不好再說什麽,這位王巡撫原來還曉得自個兒耽誤了月餘,誰知道這一個月他都去幹了什麽。
不過想起先前那副慘烈的裝扮,卻沒有人去問,生怕勾起這位巡撫大人不好的回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