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是沈有容的二哥,名叫沈光秀,字茂實。
長相頗為柔美,胡子刮得也挺幹淨,屬於古偶劇裏的帥哥類型。
從朱銘接觸的宋代文人來看,刮胡子還蠻普遍的,這是一種社會審美的轉變。
比較宋明清三朝的皇帝畫像,就能看出一個規律,從開國到亡國,皇帝的胡子是越來越少。而且胡子猛然變少的時代,必然是這個王朝的繁榮期。再看當時的民間畫作,同樣也有這個規律,極有可能是從民間影響至宮廷。
“成功不必多禮,”沈光秀拉著朱銘的手,態度十分熱情,“成功之才,吾已如雷貫耳!”
朱銘謙虛道:“不敢當,舅父謬讚了。”
沈光秀說道:“當得起。成功那八首詩詞,鄉裏縣城都在傳抄,西鄉士子誰人不曉?已有人給成功取了個雅號,便喚作朱八首。”
見鬼的朱八首,還不如之前那插翅虎呢。
多半是陪同陸提學的士子,回家之後主動散播開來的。
武能帶兵剿匪,文能寫詩講經,估計用不了幾個月,朱大郎就能在西鄉縣家喻戶曉。
沈光秀握著朱銘的手,一直都不鬆開,愈發熱情道:“此次前來,俺是專程來尋成功的。”
朱銘膈應得想抽手,又見沈光秀刮盡胡子,心想這貨該不是個玻璃吧?
沈有容端來一碗茶,朱國祥順手接過,遞給兒子說:“你舅父剛從縣城回來,被那裏的小學教授聘為老師。”
沈光秀笑道:“還是托了成功的福。”
原來隻是來致謝的,並非對自己心懷不軌,朱銘總算舒了一口氣。
縣小學校長的動作挺快,知道朱家父子獲得提學賞識,也不曉得從哪裏打聽到消息,居然把沈光秀給招進去了。
縣級官立小學,對老師要求不高,校長可以自行聘用,跟向知縣沒有太大關係。
沈光秀一直想做老師,多番應聘都聘不上,這次稀裏糊塗就夢想成真。
朱銘的關注點,明顯不在這裏,轉而問道:“舅父村中那位讀書人,如今是何狀況?”
沈光秀詳細說道:“此人姓孟,名昭,字大光,是俺的幼時同窗。他一直沒能考取舉人,父親又染病去世,哥哥不願供其求學,索性就析產分家了。他隻分得二三十畝地,還去洋州書院拜師,家中資財哪裏撐得住?幾年下來,田產就賣光了,如今生活頗為潦倒。”
“大明村就是以前的黑風寨,他願來此窮鄉僻壤?”朱銘問道。
沈光秀說:“家裏已經揭不開鍋,俺平日裏經常幫襯,可俺也不怎富裕。他還欠著俺兩石米、八百多錢,家中又添了對雙胞胎,再不找出路是真要餓死了。更何況,他科舉之心不死,而成功又是公認的貫通三經。”
好嘛,還想免費拜朱銘為師,這算盤倒是打得極好。
朱銘現在就缺個能寫會算的,隻要那個孟昭過來,即可管理村中的賬簿——再過兩個月便秋收了。
又聊幾句,朱銘拉著老爸去上廁所。
麻利的將包裝盒拆開,朱國祥拿出一根華子點上,吞雲吐霧陶醉無比:“車裏的東西,都取出來了?”
“就剩一輛車子,”朱銘也點上一根,“朱院長,你說那紅薯玉米,有沒有可能變異?”
朱國祥笑道:“變成仙丹,吃了長生不老?”
朱銘說道:“比如產量更高,長得更壯什麽的。糧食種子,不是都要拿去空間站輻射?這穿越時空隧道,對種子也該有影響吧。反正對咱倆影響挺大,身體都實現逆生長了。”
朱國祥變得嚴肅起來:“也有這個可能,還要繼續觀察。”
“去見老丈人了?”朱銘沒再討論這個。
“見了,就是一個普通的村塾先生,”朱國祥說,“眼花耳聾的,已經快七十歲了,村塾現在是有容她大哥在帶課。這位二哥還算聰明,估計學問不怎麽好,舉人也沒考上過。因為你的關係,他做了官立小學老師,這次專程過來說聲謝謝。”
朱銘問道:“鄭小胖子的家仆,是什麽時候來的?”
“今天上午,還帶來幾十貫錢、一壇酒和一封信。”朱國祥道。
朱銘彈了彈煙灰:“我那村子,半山腰上不好灌溉,修引水渠也不好修。有沒有什麽法子?”
“挖堰塘。”朱國祥說。
朱銘問道:“堰塘跟池塘有什麽區別?”
“沒有太大區別,”朱國祥解釋道,“新中國建立初期,為了解決山區的灌溉問題,就發動老百姓挖了很多堰塘。主要靠接雨水來儲存,平時還可以養魚,農耕時取用堰塘裏的儲水。西鄉縣降水挺豐富,堰塘是有大用處的。”
朱銘又問:“在山上挖嗎?”
朱國祥點頭道:“最適合挖堰塘的地方,是那種山中窪地。半山腰也可以,但比較費勁,需要先挖山平土,工程量大大增加。”
“這沒問題,等秋收過後,就組織村民先挖兩口,”朱銘琢磨道,“正好要新來一些村民,特別是那些逃戶,一個個沒錢沒糧的,正好借著挖堰塘以工代賑。對了,這裏到處是山,就不能搞梯田?”
朱國祥仔細思考道:“以西鄉縣的土壤和氣候,是可以開墾梯田的。比如伱那個山寨,靠山腳的地方可以搞。更上麵就不行了,坡度超過25度不合適。”
朱銘好奇道:“為什麽這裏沒有人開墾梯田?”
朱國祥說:“第一,開墾梯田費時費力,比開墾荒地難度大得多,須得調用大量勞動力;第二,必須有一個人,能夠絕對控製村落。水田需要經常引水放水,如果是梯田,一動則百動,每家每戶都得默契配合。南方那些梯田,很多都在少數民族地區。他們古代有寨主或族長,安排專職水官負責灌排,誰不聽話可以直接處死,因為耽誤了灌溉全得挨餓。”
“明白了,等你過來,可以組織村民開墾梯田。”朱銘說道。
朱國祥搖頭:“見效太慢。以你村裏那點勞動力,幾年下來,頂多能搞出十多畝梯田。還不如多挖幾口堰塘,然後在山坡上種植玉米和紅薯。”
朱銘笑道:“你是專家,你說了算。對了,你的香菇搞出來沒?”
“失敗了。”朱國祥歎息。
“失敗了?”朱銘驚訝道。
朱國祥解釋說:“我打算直接製取菌絲,然後快速大規模種植。培養基我已找到土豆的代替品,但我沒有高壓滅菌設備,也沒有空調來控製溫度。我以為能克服,可惜被現實打臉了。”
“那古代人怎麽種香菇的?”朱銘問道。
“非常原始的辦法,”朱國祥說,“砍來椴木,通過覆土和澆水,形成天然的培養基。然後把蘑菇砍碎,塞到椴木的創口裏,讓它自然形成菌絲。耗時極長,至少得半年以上,甚至是一兩年,才能收獲第一撥香菇。而且,出菌率遠不如現代栽培。怎麽說呢,你可以理解為工業化大農場種植,與古代小農種植的巨大差別。”
朱銘說:“原始就原始吧,我們采用古法就是,終歸能為農民創收。磨盤大的靈芝,還能種出來嗎?”
朱國祥道:“有一定幾率種出,具體還得看運氣。因為那麽大的靈芝,需要多株靈芝共同生成。我無法培育靈芝的菌絲,隻能用土辦法,什麽時候出菌,能出多少菌,這都是無法控製的。隻能盡量滿足條件,然後等著碰運氣!”
朱國祥有些沮喪,他有這方麵的知識,卻缺乏付諸實踐的條件。
就好比一個頂尖飛機設計師,回到古代之後,即便耗盡所有心血,也頂多造出來一架用腳蹬的原始木頭飛機。
朱國祥從懷裏掏出一封信,是小胖子鄭泓寫來的。
朱銘接過來,一邊抽煙,一邊看信。
主要是感謝朱銘賣筆,鄭泓已經把筆送出去了,知州老爺非常高興。除了補齊尾款,還送來一壇美酒,邀請朱銘隨時去洋州玩耍。
朱國祥說:“回一封吧,鄭泓的親隨還等著呢。”
朱銘把煙屁股摁滅,彈進茅房裏就走,去屋裏給鄭泓寫回信。
已經兩個月沒說書講故事的朱銘,在信中對鄭胖子講,自己一直在創作《西遊記》,很快就要把寫完了,下次就派人送去洋州。同時,請鄭胖子幫忙定製武器,一副弓箭、一杆鐵槍、一把鐵鐧。
兩宋時期,披甲率很高,須得用破甲武器才行。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宰相李綱誓死守城,就專門給自己打了一把鐵鐧,這把鐧後來被收藏在福建博物館。
北宋還有個猛將外號“王三鐵”,擅使鐵鞭、鐵槊、鐵楇,從長到短都有,全是破甲重兵器。
寫好回信,交到鄭胖子的親隨手中,朱銘還塞了一串賞錢過去:“請轉交鄭小官人。”
“俺一定帶到!”親隨立即離開,都不肯留下來吃飯。
弓箭、鐵槍和鐵鐧都很值錢,朱銘想買齊一整套,非得大出血不可。他打算空手套白狼,先忽悠鄭胖子打造了再說,今後身家富裕了再慢慢給錢。
朱銘跟便宜舅舅打了聲招呼,便徑直出門去找老白員外。
白宗望熱情接待,讓人煮了好茶,高興道:“幾日不見,成功賢侄更顯精神了。”
“托老員外的福,”朱銘開門見山道,“黑風寨賊人留下的錢財不少,但山中土地貧瘠,糧食卻不怎麽夠吃,我這次是來找老員外買糧的。”
“好說,都是鄉鄰,應該互相幫襯。”白宗望跟朱銘的情況恰好相反。
為了吃下小白員外的土地,白宗望花了老鼻子錢,家裏的現金隻剩幾百貫。他急需賣糧換錢,但要等到秋收之後,到時候手裏的糧食綽綽有餘。
一個願買,一個願賣,很快達成交易。
不管今年糧價如何,都以去年的糧價為標準。兩支湖筆賣了一百多貫,如今都在沈有容家,這筆錢立即搬來做預付款,等秋收之後再交付糧食。
白宗望又言:“朱相公明年會搬走,沈娘子和嚴大婆多半也要走。他們手裏的田產……價錢好說。”
朱銘笑道:“這個我做不得主,老員外自己去跟嚴大婆談吧。”
“也好。”白宗望點頭。
談妥買賣,朱銘總算安心。
否則以大明村的存糧,如果真的人口破千,開春青黃不接時就有點難熬了。
這是最關鍵的一年,等到明年,紅薯玉米種遍全村,就不用再為糧食而發愁。
甚至,還能用多餘的玉米釀酒。
上層人士或許不喜白酒,但可以嚐試攻占低端市場。白酒的價錢更低,還更利於保存和運輸,這些都是它不可代替的優點。
一個茶,一個酒,便是未來大明村的特產。
或許,一年半載之後,還能家家戶戶種蘑菇。
(求訂閱,再弱弱的,求一下……月票。)
(本章完)
長相頗為柔美,胡子刮得也挺幹淨,屬於古偶劇裏的帥哥類型。
從朱銘接觸的宋代文人來看,刮胡子還蠻普遍的,這是一種社會審美的轉變。
比較宋明清三朝的皇帝畫像,就能看出一個規律,從開國到亡國,皇帝的胡子是越來越少。而且胡子猛然變少的時代,必然是這個王朝的繁榮期。再看當時的民間畫作,同樣也有這個規律,極有可能是從民間影響至宮廷。
“成功不必多禮,”沈光秀拉著朱銘的手,態度十分熱情,“成功之才,吾已如雷貫耳!”
朱銘謙虛道:“不敢當,舅父謬讚了。”
沈光秀說道:“當得起。成功那八首詩詞,鄉裏縣城都在傳抄,西鄉士子誰人不曉?已有人給成功取了個雅號,便喚作朱八首。”
見鬼的朱八首,還不如之前那插翅虎呢。
多半是陪同陸提學的士子,回家之後主動散播開來的。
武能帶兵剿匪,文能寫詩講經,估計用不了幾個月,朱大郎就能在西鄉縣家喻戶曉。
沈光秀握著朱銘的手,一直都不鬆開,愈發熱情道:“此次前來,俺是專程來尋成功的。”
朱銘膈應得想抽手,又見沈光秀刮盡胡子,心想這貨該不是個玻璃吧?
沈有容端來一碗茶,朱國祥順手接過,遞給兒子說:“你舅父剛從縣城回來,被那裏的小學教授聘為老師。”
沈光秀笑道:“還是托了成功的福。”
原來隻是來致謝的,並非對自己心懷不軌,朱銘總算舒了一口氣。
縣小學校長的動作挺快,知道朱家父子獲得提學賞識,也不曉得從哪裏打聽到消息,居然把沈光秀給招進去了。
縣級官立小學,對老師要求不高,校長可以自行聘用,跟向知縣沒有太大關係。
沈光秀一直想做老師,多番應聘都聘不上,這次稀裏糊塗就夢想成真。
朱銘的關注點,明顯不在這裏,轉而問道:“舅父村中那位讀書人,如今是何狀況?”
沈光秀詳細說道:“此人姓孟,名昭,字大光,是俺的幼時同窗。他一直沒能考取舉人,父親又染病去世,哥哥不願供其求學,索性就析產分家了。他隻分得二三十畝地,還去洋州書院拜師,家中資財哪裏撐得住?幾年下來,田產就賣光了,如今生活頗為潦倒。”
“大明村就是以前的黑風寨,他願來此窮鄉僻壤?”朱銘問道。
沈光秀說:“家裏已經揭不開鍋,俺平日裏經常幫襯,可俺也不怎富裕。他還欠著俺兩石米、八百多錢,家中又添了對雙胞胎,再不找出路是真要餓死了。更何況,他科舉之心不死,而成功又是公認的貫通三經。”
好嘛,還想免費拜朱銘為師,這算盤倒是打得極好。
朱銘現在就缺個能寫會算的,隻要那個孟昭過來,即可管理村中的賬簿——再過兩個月便秋收了。
又聊幾句,朱銘拉著老爸去上廁所。
麻利的將包裝盒拆開,朱國祥拿出一根華子點上,吞雲吐霧陶醉無比:“車裏的東西,都取出來了?”
“就剩一輛車子,”朱銘也點上一根,“朱院長,你說那紅薯玉米,有沒有可能變異?”
朱國祥笑道:“變成仙丹,吃了長生不老?”
朱銘說道:“比如產量更高,長得更壯什麽的。糧食種子,不是都要拿去空間站輻射?這穿越時空隧道,對種子也該有影響吧。反正對咱倆影響挺大,身體都實現逆生長了。”
朱國祥變得嚴肅起來:“也有這個可能,還要繼續觀察。”
“去見老丈人了?”朱銘沒再討論這個。
“見了,就是一個普通的村塾先生,”朱國祥說,“眼花耳聾的,已經快七十歲了,村塾現在是有容她大哥在帶課。這位二哥還算聰明,估計學問不怎麽好,舉人也沒考上過。因為你的關係,他做了官立小學老師,這次專程過來說聲謝謝。”
朱銘問道:“鄭小胖子的家仆,是什麽時候來的?”
“今天上午,還帶來幾十貫錢、一壇酒和一封信。”朱國祥道。
朱銘彈了彈煙灰:“我那村子,半山腰上不好灌溉,修引水渠也不好修。有沒有什麽法子?”
“挖堰塘。”朱國祥說。
朱銘問道:“堰塘跟池塘有什麽區別?”
“沒有太大區別,”朱國祥解釋道,“新中國建立初期,為了解決山區的灌溉問題,就發動老百姓挖了很多堰塘。主要靠接雨水來儲存,平時還可以養魚,農耕時取用堰塘裏的儲水。西鄉縣降水挺豐富,堰塘是有大用處的。”
朱銘又問:“在山上挖嗎?”
朱國祥點頭道:“最適合挖堰塘的地方,是那種山中窪地。半山腰也可以,但比較費勁,需要先挖山平土,工程量大大增加。”
“這沒問題,等秋收過後,就組織村民先挖兩口,”朱銘琢磨道,“正好要新來一些村民,特別是那些逃戶,一個個沒錢沒糧的,正好借著挖堰塘以工代賑。對了,這裏到處是山,就不能搞梯田?”
朱國祥仔細思考道:“以西鄉縣的土壤和氣候,是可以開墾梯田的。比如伱那個山寨,靠山腳的地方可以搞。更上麵就不行了,坡度超過25度不合適。”
朱銘好奇道:“為什麽這裏沒有人開墾梯田?”
朱國祥說:“第一,開墾梯田費時費力,比開墾荒地難度大得多,須得調用大量勞動力;第二,必須有一個人,能夠絕對控製村落。水田需要經常引水放水,如果是梯田,一動則百動,每家每戶都得默契配合。南方那些梯田,很多都在少數民族地區。他們古代有寨主或族長,安排專職水官負責灌排,誰不聽話可以直接處死,因為耽誤了灌溉全得挨餓。”
“明白了,等你過來,可以組織村民開墾梯田。”朱銘說道。
朱國祥搖頭:“見效太慢。以你村裏那點勞動力,幾年下來,頂多能搞出十多畝梯田。還不如多挖幾口堰塘,然後在山坡上種植玉米和紅薯。”
朱銘笑道:“你是專家,你說了算。對了,你的香菇搞出來沒?”
“失敗了。”朱國祥歎息。
“失敗了?”朱銘驚訝道。
朱國祥解釋說:“我打算直接製取菌絲,然後快速大規模種植。培養基我已找到土豆的代替品,但我沒有高壓滅菌設備,也沒有空調來控製溫度。我以為能克服,可惜被現實打臉了。”
“那古代人怎麽種香菇的?”朱銘問道。
“非常原始的辦法,”朱國祥說,“砍來椴木,通過覆土和澆水,形成天然的培養基。然後把蘑菇砍碎,塞到椴木的創口裏,讓它自然形成菌絲。耗時極長,至少得半年以上,甚至是一兩年,才能收獲第一撥香菇。而且,出菌率遠不如現代栽培。怎麽說呢,你可以理解為工業化大農場種植,與古代小農種植的巨大差別。”
朱銘說:“原始就原始吧,我們采用古法就是,終歸能為農民創收。磨盤大的靈芝,還能種出來嗎?”
朱國祥道:“有一定幾率種出,具體還得看運氣。因為那麽大的靈芝,需要多株靈芝共同生成。我無法培育靈芝的菌絲,隻能用土辦法,什麽時候出菌,能出多少菌,這都是無法控製的。隻能盡量滿足條件,然後等著碰運氣!”
朱國祥有些沮喪,他有這方麵的知識,卻缺乏付諸實踐的條件。
就好比一個頂尖飛機設計師,回到古代之後,即便耗盡所有心血,也頂多造出來一架用腳蹬的原始木頭飛機。
朱國祥從懷裏掏出一封信,是小胖子鄭泓寫來的。
朱銘接過來,一邊抽煙,一邊看信。
主要是感謝朱銘賣筆,鄭泓已經把筆送出去了,知州老爺非常高興。除了補齊尾款,還送來一壇美酒,邀請朱銘隨時去洋州玩耍。
朱國祥說:“回一封吧,鄭泓的親隨還等著呢。”
朱銘把煙屁股摁滅,彈進茅房裏就走,去屋裏給鄭泓寫回信。
已經兩個月沒說書講故事的朱銘,在信中對鄭胖子講,自己一直在創作《西遊記》,很快就要把寫完了,下次就派人送去洋州。同時,請鄭胖子幫忙定製武器,一副弓箭、一杆鐵槍、一把鐵鐧。
兩宋時期,披甲率很高,須得用破甲武器才行。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宰相李綱誓死守城,就專門給自己打了一把鐵鐧,這把鐧後來被收藏在福建博物館。
北宋還有個猛將外號“王三鐵”,擅使鐵鞭、鐵槊、鐵楇,從長到短都有,全是破甲重兵器。
寫好回信,交到鄭胖子的親隨手中,朱銘還塞了一串賞錢過去:“請轉交鄭小官人。”
“俺一定帶到!”親隨立即離開,都不肯留下來吃飯。
弓箭、鐵槍和鐵鐧都很值錢,朱銘想買齊一整套,非得大出血不可。他打算空手套白狼,先忽悠鄭胖子打造了再說,今後身家富裕了再慢慢給錢。
朱銘跟便宜舅舅打了聲招呼,便徑直出門去找老白員外。
白宗望熱情接待,讓人煮了好茶,高興道:“幾日不見,成功賢侄更顯精神了。”
“托老員外的福,”朱銘開門見山道,“黑風寨賊人留下的錢財不少,但山中土地貧瘠,糧食卻不怎麽夠吃,我這次是來找老員外買糧的。”
“好說,都是鄉鄰,應該互相幫襯。”白宗望跟朱銘的情況恰好相反。
為了吃下小白員外的土地,白宗望花了老鼻子錢,家裏的現金隻剩幾百貫。他急需賣糧換錢,但要等到秋收之後,到時候手裏的糧食綽綽有餘。
一個願買,一個願賣,很快達成交易。
不管今年糧價如何,都以去年的糧價為標準。兩支湖筆賣了一百多貫,如今都在沈有容家,這筆錢立即搬來做預付款,等秋收之後再交付糧食。
白宗望又言:“朱相公明年會搬走,沈娘子和嚴大婆多半也要走。他們手裏的田產……價錢好說。”
朱銘笑道:“這個我做不得主,老員外自己去跟嚴大婆談吧。”
“也好。”白宗望點頭。
談妥買賣,朱銘總算安心。
否則以大明村的存糧,如果真的人口破千,開春青黃不接時就有點難熬了。
這是最關鍵的一年,等到明年,紅薯玉米種遍全村,就不用再為糧食而發愁。
甚至,還能用多餘的玉米釀酒。
上層人士或許不喜白酒,但可以嚐試攻占低端市場。白酒的價錢更低,還更利於保存和運輸,這些都是它不可代替的優點。
一個茶,一個酒,便是未來大明村的特產。
或許,一年半載之後,還能家家戶戶種蘑菇。
(求訂閱,再弱弱的,求一下……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