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二百萬貫軍費,一時間是不可能征足的。


    一年都不可能!


    官船官馬四出,以最快速度傳令,各路轉運使都領到了任務。


    蔡懌放下四百裏加急的公文,臉色有些難看。


    根據丁口數量,廣西需要征收60萬貫。平攤下來,不論主戶客戶,每個丁口大約450文錢。


    底層百姓怎拿得出來?


    在廣西的偏遠地區,許多百姓還在以物易物,他們一百文錢也拿不出!


    更何況,就算所有官員都不貪,胥吏也還要趁機撈錢,不可能讓胥吏白幹的。


    廣西想要足額征收六十萬貫,百姓起碼得拿出上百萬貫。


    甚至更多。


    蔡懌把廣西轉運司官員都叫來,拿出公文說:“爾等且去安排吧,朝廷要打仗,各路須得上交免夫錢。”


    一眾官員看了公文,都感覺頭疼不已。


    廣西太窮,某些偏遠州縣的首富,全部身家也才幾千貫。就算讓富戶攤派,也實在攤不出多少。


    但朝廷已經布置了任務,就算他們再怎麽躺平,也得做樣子執行命令。


    實在征收不足,便等著責罰吧。


    蔡懌的心理預期,是征收40萬貫,好歹得完成60%以上額度。


    一個月之內,廣西各州都接到命令,隨即又傳達到各縣。層層給壓力,一級壓一級,而且還在不斷加碼,畢竟州縣官員也要吃回扣的。


    征稅任務,最終都壓在基層保甲長身上。


    保甲長隻能把農戶往死裏逼,如果實在不能完成任務,就得他們自己掏錢補上。


    大量保甲長和輪差衙前逃亡,這日子沒法過了,什麽家產都顧不得,直接全家躲進山裏做逃戶。


    方七佛帶著方臘起義殘兵,一路流竄到道州、藍山一帶。


    由於受到瘴氣影響,本來死得隻剩數百人。官府這麽強征免夫錢,立即為方七佛提供兵源,甚至還有僚人、瑤人、五溪蠻加入。


    在荊湖南路邊境,方七佛居然拉出數千人的部隊,起義烽火很快蔓延到廣西的東北部。


    桂嶺、富州相繼被各族義軍攻破,兩萬多起義軍包圍賀州,賀州知州緊急向蔡懌請求救援。


    廣西也有名將,叫做李珙。武進士出身因功累遷融州知州,還有個忠州刺史的虛銜。


    曆史上,李珙募兵三千勤王,通判半路帶兵開溜。


    他從廣西一路北上,抵達衡陽的時候,已不足兩千兵力。數萬金兵占據衡陽,李珙隻能撤往臨近州縣,結果文官不讓他進城,隻願提供一點點糧草。


    部將勸李珙撤軍,李珙卻堅持抗金,最後戰死在湖南。


    此時此刻,蔡懌好不容易征到十多萬貫,因賀州被義軍包圍,隻能拿錢出來平亂,緊急調派李珙去鎮壓。


    ……


    七星書院。


    兩百多個學生,不分班級聚在一起,盤腿聚在朱銘身邊圍成圓圈。


    朱銘說道:“今日與諸生相約,不講別的,就聊聊富國強兵與仁政愛民。為何孟子說,能為國君開疆拓土、充實府庫之人,並非良臣而是民賊?誰能說出其中道理?”


    陳東猛地站起:“開疆拓土是以窮兵黷武為代價,充實府庫是以盤剝百姓為手段。看似富國強兵,其實殘暴不仁,得一時之霸道,失百年之王道!”


    朱銘點頭說:“我經常講,聖賢之言,不能妄自揣測,須得看聖賢生活的時代。大道理都是通的,亙古不變。但有一些道理需要變通,三皇五帝,小國寡民,能與現在一樣嗎?”


    “孟子言,春秋無義戰,隻因各路諸侯皆為諸夏。他們打仗,就如廣東打廣西,能打出什麽結果來?無非勞民傷財,換來自身霸業。”


    “與夷狄作戰卻不同,那是在抗擊外族,保護華夏禮儀製度,為華夏子孫開拓土地。”


    “所以子貢說,管仲不是仁人。孔子卻講,管仲一匡天下,人民至今受其恩惠。若沒有管仲,華夏子民隻能披發左衽,受那些夷狄奴役,自殺於溝瀆也不為人知。”


    “諸生可聽明白了?”


    雷觀說道:“對內非義戰,對外為義戰。”


    朱銘又問:“朝廷打算伐遼,是否為義戰呢?”


    雷觀回答:“宋遼雖為兄弟之邦,然遼國欺我大宋多矣。伐遼自是義戰!”


    “義戰可戰乎?”朱銘再問。


    魏良臣說:“義戰自然必須打但得把握時機。如今國家疲憊、人民窮苦,便如重病之人。怎能以重病之身,與那強鄰鬥毆?就算要奪回強鄰霸占的田產,也該養好了病再去。朝廷下令強征免夫錢,便如重病之人砸鍋賣鐵,就算打贏了又能如何?飯鍋子都砸了,今後吃什麽?本就病重,還沒飯吃,遲早病餓而死!”


    朱銘拍手道:“此言甚妙!”


    富元衡說道:“若是砸鍋賣鐵,能夠打贏強鄰,奪回自家田產,餓肚子忍一忍也還罷了,隻要今後好生過日子便可。但當今聖天子,戰後真會休養生息嗎?方臘餘孽還未殺盡,便又恢複花石綱。而且變本加厲,在東南征收經製錢。東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此人君所為耶?”


    富元衡的言辭最為激烈,因為他家被方臘和官兵來回搶,戰後又遭官府征收經製錢。花石綱尚未停止,他家又要因伐遼而交免夫錢。


    朱銘又道:“孟子說,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言何解?”


    陳東引用《尚書》回答:“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朱銘點頭:“所以,可將《大學》那兩段聯係起來解讀……”


    “一段為,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一段為,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生財者,百姓萬民,所以說生之者眾。民為邦本,有了人民就有土地,有了土地就有財富。為何大宋人口興旺,卻國用日蹇呢?”


    “是因食利者眾!國君聚斂,官吏貪蠹。還要輸納歲幣,又要供養軍隊。國庫怎能不空虛?”


    “蔡京、王黼為宰相,此用財者。前有征討西夏,後有北上伐遼,期間還要平定方臘,用之者何疾也?這些仗是該打,但不能如此打,不給百姓喘息之機。”


    “今征免夫錢,財聚民必散。”


    “民為國本,民散則國亂。所以才有那句,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一人’是誰?此國君也!”


    學生們紛紛點頭,他們都對朝中君臣不滿。


    即便是本地學生,此次家中也被攤派,實在對皇帝生不出好感。


    但也隻能如此不敢再說更多。


    李寶猛地來一句:“怕是得換個官家才行。”


    正在旁邊坐著的幾個老師,聞言頓時色變,範致明咳嗽道:“慎言!”


    朱銘朝著範致明拱手:“國家有變,吾欲北行,今日便告辭。”


    範致明疑惑道:“成功被安置桂州,就算北上又能做什麽?”


    朱銘說道:“勸諫君上,不成功則成仁。”


    “兵諫”也是諫嘛,當然不成功則成仁。


    範致明肅然起敬,勸道:“成功何必如此,當留住有用之身以圖後來。”


    朱銘又對學生們說:“我欲北上匡扶天下願隨者可往之,不願者可留之。七星書院有範團練在,還能繼續讀書。”


    “某願追隨先生!”陳東率先站起。


    富元衡第二個站出。


    二十七個被開除的太學,全部選擇追隨左右。


    而本地學生,也有兩人願意跟著。


    等他們發現朱銘想幹啥,恐怕一個個都得驚掉下巴,那個時候才將麵臨真正的選擇。


    這一年來,朱銘潛移默化的洗腦,不斷灌輸民貴君輕思想。


    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弑君也。這句話也多次提起,倒不是攛掇學生殺皇帝,而是要讓學生淡化對皇帝的順服心理。


    效果還不錯,就連張鏜都經常“大不敬”,私底下吐槽宋徽宗的各種騷操作。


    船隻已經聯係好,朱銘帶著親隨和學生就走。


    他都懶得去官府申請回家探親,反正州縣官員忙著征稅,根本顧不上朱銘這裏的事兒。


    朱國祥也有派人送信過來,但信件還在半路上,遠比不上朝廷四百裏加急公文。


    朱銘離開桂州的時候,蔡攸剛帶著十五萬大軍北上。


    他過了靈渠來到全州,便聽說方七佛在隔壁道州死灰複燃。等朱銘過永州的時候,方七佛已攻占道州城,率軍直奔永州而來。


    道州、藍山的少數民族,在起義之後就跟方七佛分道揚鑣。


    方七佛北上,各族義軍南下,很快攻占富川縣城。


    直至朱銘過了洞庭湖,武進士李珙終於帶兵平亂。


    雙方戰於賀州城外,李珙憑借五千雜兵,以少勝多擊潰兩萬各族義軍。


    在收複富川縣城之後,李珙便停止行軍。因為更北邊是湖南地界,若沒有荊湖路轉運使的許可,他不能帶兵越境跟方七佛打仗。


    兩個月時間,方七佛就占領永州、全州、道州,擁有三州九縣地盤。


    而且還打出方臘的旗號。


    方臘義軍,在湖南活過來了,全仰仗王黼強征戰爭經費。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穿越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梓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梓鈞並收藏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