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相是個神經病,或者說有點偏執狂。
他還剩四州、一監、一軍,就能完全占領荊湖路,結果愣是不再往南打了,調回大軍要跟朱銘在江陵死磕。
特別是桂陽監,那裏有大富銀坑、毛壽銀坑、白竹銀坑、九鼎銀坑,以及其他許多不知名的民間小銀礦。
隻要攻占桂陽監,白花花的銀子等著他。
繼續往西打,還有上下槽銀坑。調頭往東打,則又有延壽銀坑。
一個孤懸在外的江陵,用得著如此強硬嗎?
其實吧,是往南打不動了……
那邊大部分都是山區,氣候略有差異,風俗習慣也不同。
還因為擴張過於迅速,沒有足夠的宗教事務官。不但稅收一塌糊塗城市和鄉村也管理混亂。
新近組建的軍隊,既缺兵甲也無信仰,大量地痞流氓混入其中。
甚至還有一些士紳商賈,感覺擋不住鍾相大軍,提前宣布改信摩尼教。然後,士紳商賈帶著百姓造反,設立法壇遵奉鍾相為共主,還暗中給鍾相的親信送錢行賄。
缺少宗教事務官的鍾相,順勢就接受了這種投效,隻需交足一定稅額即可。
在衡州和永州,遍地都是這樣的投機分子。
大楚政權迅速腐化,在新占區域名聲極臭。地痞流氓搖身變為軍官你猜猜他們會幹嘛?士紳商賈成為宗教頭目,再猜猜他們會幹嘛?
就拿耒陽縣來說,鍾相派出的親信和軍隊,隻占領縣城、新城鎮和茭源銀坑三處。其他的廣大鄉村地區,全被本地宗教頭目控製。這些投機分子,甚至打著摩尼教的旗號,互相攻伐兼並搶地盤。
鍾相也試圖收攏權力,安排了一些小頭目,去各地鄉村法壇做壇主。
但投機分子自有妙招,來一個腐蝕一個,來一對腐蝕一雙。
那些跟著鍾相造反的,大部分屬於苦出身。能被派去南邊接收鄉村的,更是不怎麽受重用之輩,甚至虔誠度也得打問號。又送錢財又送女人,他們哪裏還扛得住?一旦去了鄉村,幾天時間就被拉攏,完全忘了自己是來幹啥的。
而最早打下的幾個州,統治階層同樣漸漸腐化。
從縣城到鄉村,宗教頭目們都認為自己勞苦功高,稍微享受一下怎麽了?
鍾相漸漸失去對基層的控製,可他恰恰走的便是基層路線!
麵對這種變化,鍾相並沒有心生警惕。
因為所有人都很聽話,不但認真執行命令,還對鍾相歌功頌德,大楚國彌漫著一種虛假強盛的氣氛。
鍾相已經很久沒親自傳教了,他是第一個脫離基層的。
在南方作戰不斷失利,鍾相歸結於地形、氣候和風俗原因。他覺得很難再往南打,今後必須向北、向東發展,江陵是殺過長江的橋頭堡,付出再大代價也得守住。
……
“大元帥,楚賊已從沔水至漢江。”
“讓孫覽好生守住。”
朱銘現在非常頭疼,他打算控製戰爭規模,結果戰場越變越大。雙方投入的兵力也越來越多,以至於枝江戰場那邊,朱銘都沒再派一支部隊過去。
此時此刻,朱銘很想撬開鍾相的天靈蓋,看看此人的腦回路是咋生的。
不但江陵城的楚軍越來越多,遠在洞庭湖那邊,楚軍還主動越過長江,占領監利縣、玉沙縣和沔陽鎮。
這三處地方,屬於無政府狀態。
大宋官員早就跑路了,朱銘懶得收入囊中,鍾相也明顯看不上。
如此被嫌棄,純粹是沒啥價值。
這個時代還沒形成洪湖,後世的洪湖周邊,甚至是西北、東北、北方數十裏,全是零星分布的沼澤地帶。
若來一場大洪災,方圓數十裏皆成澤國。
從監利、玉沙、沔陽三地的行政變化,就能看出這些地方有多慘。一會兒升為縣,一會兒降為鎮,平均每二十年,就會變化一次。
大概情況是這樣的:什麽,某某縣城被淹了?那就降為鎮吧。某某鎮這次沒淹,那裏人口挺多的,可以把縣衙搬過去辦公。
對於朱銘來說,就連軍事價值都沒有。
長江被鍾相控製,朱銘若去占監利縣城,非但收不到幾個賦稅,還得穿越沼澤運去軍糧。一旦開戰,軍糧補給困難,還不如屯兵在沼澤區以北。
朱銘麾下的大軍,如今為了防備鍾相北上,分兵駐紮在潛江、漢陽和後世的沔陽。
之所以說後世沔陽,是因為此時的沔陽鎮不在那裏。
一個叫程鵠的軍中文書,作為使者來到江陵。
鍾相非常痛快的予以接見,問道:“小朱賊有甚可說的?”
程鵠回答:“大元帥問閣下,是否要全麵開戰?若真如此,大元帥便把四川境內的三十萬大軍調來。如果閣下不打算全麵開戰,那麽就請撤回東線的過江部隊。”
鍾相冷笑:“是誰先到江陵城外劫糧的?是誰讓水兵洗劫白水鎮的?又是誰出兵攻占朕的枝江城?”
程鵠說道:“閣下寫信講好了劃江而治,卻遲遲霸占江陵、枝江不願離開,大元帥自然要給予相應的回報。”
鍾相卻說:“枝江在長江以北?它在長江的中間!”
程鵠說道:“劃江而治,長江自然也要一分為二。以長江的江麵中心為準,北邊屬我方,南邊屬閣下。如此來算,枝江就是我方縣城!”
鍾相氣得發笑:“好個伶牙俐齒的大頭巾!”
程鵠表情嚴肅道:“大元帥隻問一句,是否要全麵開戰?十日之內,東線的過江楚軍還不撤回,請閣下自行承擔一切後果!告辭。”
使者走了,鍾相獨自陷入沉思當中。
他現在很茫然,不知該往哪裏發展。
往南打不動,往西也試過,依舊打不動。他認為主要是地形原因,大宋的地盤易守難攻,士紳也踴躍募集鄉兵,已不是他能隨便攻城略地的局麵。
反而是向北最好打,他的水軍占優,還有江陵這個橋頭堡。
朱銘的軍隊雖然強悍但遲早是要打仗的,不如現在就過過招。
可真要全麵開戰嗎?
萬一戰敗,朱賊趁機殺過江咋辦?
……
朱銘在拖時間,否則他才沒興趣派使者去交涉。
“須得速戰速決,早點把江陵打下來,再拖下去軍糧難以供應。”白崇武現在管理軍糧調度,單純站在後勤角度提建議。
錢琛已經做文官去了,目前不在朱銘賬下。
王稟卻說:“今年長江雨季提前,已經下了好幾場。城外泥濘不堪,不但騎兵難以奔馳,而且不利步軍攻城。須得等到天氣放晴,地麵幹一些再攻打江陵。”
張鏜也說:“天時如此,不可逆天而行。”
“違背天時,或釀成大敗。”王淵跟著勸諫。
朱銘兩相為難,由於長江水位暴漲,蜀中糧草已經停運。
漢中那邊沒下雨,但麥子種植麵積很小,夏糧根本就沒收多少,必須等到秋天收稻米才有糧。
今年荊江流域雨水太多,且時間來得太早,完全打亂了朱銘的計劃。
左思右想之下,朱銘無奈下令:“撤軍吧,不知何時雨停,大軍在外徒耗糧草而已。韓世忠、何薊他們,繼續駐紮枝江。東線部隊也留下,水路運糧不會消耗太多。主力大軍撤回荊門和當陽,等收了稻穀再南下攻略江陵。”
這雨並非天天都下,但隔三差五來一場,地麵還沒幹又淋濕了。
攻城時的土工作業極難進行,火炮、火槍部隊就算拉回來,如此天氣的火藥也不穩定。平夷砲投石車還能用,但若是敵軍出城搞破壞,騎兵也難以發揮機動優勢,隻能把步兵調上去接戰。
還有就是江陵的護城河,直接連通長江,跟著長江水位一起漲。
填平護城河是不可能了,隻能搭建浮橋過去,敵軍若是守在對岸,過護城河就得死傷慘重。而放晴之後,則可以壘築土台,居高令下壓製對岸敵軍,虎蹲炮也能轟擊敵軍,傷亡能夠大大減少。
另外,如果雨一直下個不停,長江水可能漫到城外居民區,朱銘的部隊還得淌水登城作戰。
沒必要再耗下去。
朱銘這邊下令撤軍,留了兩支精銳斷後,全軍陸陸續續離開營寨。
就在這時,負責斷後的部隊,派人來報:“敵軍出城了,幾麵城門全開!”
江陵城東西北三麵城牆,七道城門一起打開,無數楚軍小跑著湧出。
朱銘親自回去查看,用望遠鏡觀測一陣,忍不住嘀咕道:“姓鍾的瘋了?有堅城不守,非得出城作戰。”
鍾相沒瘋,反而是深思熟慮之後,做出野外大戰的決定。
他知道遲早跟朱銘有一戰,想暫時不打仗也可以,須得把江陵城拱手送出。
朱銘拿了江陵明年必然得寸進尺,會讓夔州士卒攻打宜都和長陽。因為隻有打下宜都,四川的糧食和軍隊,才敢放放心心東出。
宜都、枝江都沒了,那鬆滋呢?
鬆滋也恐怕也保不住多少時候。
不如就趁著雨季泥濘、空氣潮濕,朱銘的騎兵很難發揮作用,火器估計也難以使用,而且自己的兵力更多,抓住這個時機打一場決戰!
敵人再強,總要麵對,不可能一輩子都躲在城裏防守。
(本章完)
他還剩四州、一監、一軍,就能完全占領荊湖路,結果愣是不再往南打了,調回大軍要跟朱銘在江陵死磕。
特別是桂陽監,那裏有大富銀坑、毛壽銀坑、白竹銀坑、九鼎銀坑,以及其他許多不知名的民間小銀礦。
隻要攻占桂陽監,白花花的銀子等著他。
繼續往西打,還有上下槽銀坑。調頭往東打,則又有延壽銀坑。
一個孤懸在外的江陵,用得著如此強硬嗎?
其實吧,是往南打不動了……
那邊大部分都是山區,氣候略有差異,風俗習慣也不同。
還因為擴張過於迅速,沒有足夠的宗教事務官。不但稅收一塌糊塗城市和鄉村也管理混亂。
新近組建的軍隊,既缺兵甲也無信仰,大量地痞流氓混入其中。
甚至還有一些士紳商賈,感覺擋不住鍾相大軍,提前宣布改信摩尼教。然後,士紳商賈帶著百姓造反,設立法壇遵奉鍾相為共主,還暗中給鍾相的親信送錢行賄。
缺少宗教事務官的鍾相,順勢就接受了這種投效,隻需交足一定稅額即可。
在衡州和永州,遍地都是這樣的投機分子。
大楚政權迅速腐化,在新占區域名聲極臭。地痞流氓搖身變為軍官你猜猜他們會幹嘛?士紳商賈成為宗教頭目,再猜猜他們會幹嘛?
就拿耒陽縣來說,鍾相派出的親信和軍隊,隻占領縣城、新城鎮和茭源銀坑三處。其他的廣大鄉村地區,全被本地宗教頭目控製。這些投機分子,甚至打著摩尼教的旗號,互相攻伐兼並搶地盤。
鍾相也試圖收攏權力,安排了一些小頭目,去各地鄉村法壇做壇主。
但投機分子自有妙招,來一個腐蝕一個,來一對腐蝕一雙。
那些跟著鍾相造反的,大部分屬於苦出身。能被派去南邊接收鄉村的,更是不怎麽受重用之輩,甚至虔誠度也得打問號。又送錢財又送女人,他們哪裏還扛得住?一旦去了鄉村,幾天時間就被拉攏,完全忘了自己是來幹啥的。
而最早打下的幾個州,統治階層同樣漸漸腐化。
從縣城到鄉村,宗教頭目們都認為自己勞苦功高,稍微享受一下怎麽了?
鍾相漸漸失去對基層的控製,可他恰恰走的便是基層路線!
麵對這種變化,鍾相並沒有心生警惕。
因為所有人都很聽話,不但認真執行命令,還對鍾相歌功頌德,大楚國彌漫著一種虛假強盛的氣氛。
鍾相已經很久沒親自傳教了,他是第一個脫離基層的。
在南方作戰不斷失利,鍾相歸結於地形、氣候和風俗原因。他覺得很難再往南打,今後必須向北、向東發展,江陵是殺過長江的橋頭堡,付出再大代價也得守住。
……
“大元帥,楚賊已從沔水至漢江。”
“讓孫覽好生守住。”
朱銘現在非常頭疼,他打算控製戰爭規模,結果戰場越變越大。雙方投入的兵力也越來越多,以至於枝江戰場那邊,朱銘都沒再派一支部隊過去。
此時此刻,朱銘很想撬開鍾相的天靈蓋,看看此人的腦回路是咋生的。
不但江陵城的楚軍越來越多,遠在洞庭湖那邊,楚軍還主動越過長江,占領監利縣、玉沙縣和沔陽鎮。
這三處地方,屬於無政府狀態。
大宋官員早就跑路了,朱銘懶得收入囊中,鍾相也明顯看不上。
如此被嫌棄,純粹是沒啥價值。
這個時代還沒形成洪湖,後世的洪湖周邊,甚至是西北、東北、北方數十裏,全是零星分布的沼澤地帶。
若來一場大洪災,方圓數十裏皆成澤國。
從監利、玉沙、沔陽三地的行政變化,就能看出這些地方有多慘。一會兒升為縣,一會兒降為鎮,平均每二十年,就會變化一次。
大概情況是這樣的:什麽,某某縣城被淹了?那就降為鎮吧。某某鎮這次沒淹,那裏人口挺多的,可以把縣衙搬過去辦公。
對於朱銘來說,就連軍事價值都沒有。
長江被鍾相控製,朱銘若去占監利縣城,非但收不到幾個賦稅,還得穿越沼澤運去軍糧。一旦開戰,軍糧補給困難,還不如屯兵在沼澤區以北。
朱銘麾下的大軍,如今為了防備鍾相北上,分兵駐紮在潛江、漢陽和後世的沔陽。
之所以說後世沔陽,是因為此時的沔陽鎮不在那裏。
一個叫程鵠的軍中文書,作為使者來到江陵。
鍾相非常痛快的予以接見,問道:“小朱賊有甚可說的?”
程鵠回答:“大元帥問閣下,是否要全麵開戰?若真如此,大元帥便把四川境內的三十萬大軍調來。如果閣下不打算全麵開戰,那麽就請撤回東線的過江部隊。”
鍾相冷笑:“是誰先到江陵城外劫糧的?是誰讓水兵洗劫白水鎮的?又是誰出兵攻占朕的枝江城?”
程鵠說道:“閣下寫信講好了劃江而治,卻遲遲霸占江陵、枝江不願離開,大元帥自然要給予相應的回報。”
鍾相卻說:“枝江在長江以北?它在長江的中間!”
程鵠說道:“劃江而治,長江自然也要一分為二。以長江的江麵中心為準,北邊屬我方,南邊屬閣下。如此來算,枝江就是我方縣城!”
鍾相氣得發笑:“好個伶牙俐齒的大頭巾!”
程鵠表情嚴肅道:“大元帥隻問一句,是否要全麵開戰?十日之內,東線的過江楚軍還不撤回,請閣下自行承擔一切後果!告辭。”
使者走了,鍾相獨自陷入沉思當中。
他現在很茫然,不知該往哪裏發展。
往南打不動,往西也試過,依舊打不動。他認為主要是地形原因,大宋的地盤易守難攻,士紳也踴躍募集鄉兵,已不是他能隨便攻城略地的局麵。
反而是向北最好打,他的水軍占優,還有江陵這個橋頭堡。
朱銘的軍隊雖然強悍但遲早是要打仗的,不如現在就過過招。
可真要全麵開戰嗎?
萬一戰敗,朱賊趁機殺過江咋辦?
……
朱銘在拖時間,否則他才沒興趣派使者去交涉。
“須得速戰速決,早點把江陵打下來,再拖下去軍糧難以供應。”白崇武現在管理軍糧調度,單純站在後勤角度提建議。
錢琛已經做文官去了,目前不在朱銘賬下。
王稟卻說:“今年長江雨季提前,已經下了好幾場。城外泥濘不堪,不但騎兵難以奔馳,而且不利步軍攻城。須得等到天氣放晴,地麵幹一些再攻打江陵。”
張鏜也說:“天時如此,不可逆天而行。”
“違背天時,或釀成大敗。”王淵跟著勸諫。
朱銘兩相為難,由於長江水位暴漲,蜀中糧草已經停運。
漢中那邊沒下雨,但麥子種植麵積很小,夏糧根本就沒收多少,必須等到秋天收稻米才有糧。
今年荊江流域雨水太多,且時間來得太早,完全打亂了朱銘的計劃。
左思右想之下,朱銘無奈下令:“撤軍吧,不知何時雨停,大軍在外徒耗糧草而已。韓世忠、何薊他們,繼續駐紮枝江。東線部隊也留下,水路運糧不會消耗太多。主力大軍撤回荊門和當陽,等收了稻穀再南下攻略江陵。”
這雨並非天天都下,但隔三差五來一場,地麵還沒幹又淋濕了。
攻城時的土工作業極難進行,火炮、火槍部隊就算拉回來,如此天氣的火藥也不穩定。平夷砲投石車還能用,但若是敵軍出城搞破壞,騎兵也難以發揮機動優勢,隻能把步兵調上去接戰。
還有就是江陵的護城河,直接連通長江,跟著長江水位一起漲。
填平護城河是不可能了,隻能搭建浮橋過去,敵軍若是守在對岸,過護城河就得死傷慘重。而放晴之後,則可以壘築土台,居高令下壓製對岸敵軍,虎蹲炮也能轟擊敵軍,傷亡能夠大大減少。
另外,如果雨一直下個不停,長江水可能漫到城外居民區,朱銘的部隊還得淌水登城作戰。
沒必要再耗下去。
朱銘這邊下令撤軍,留了兩支精銳斷後,全軍陸陸續續離開營寨。
就在這時,負責斷後的部隊,派人來報:“敵軍出城了,幾麵城門全開!”
江陵城東西北三麵城牆,七道城門一起打開,無數楚軍小跑著湧出。
朱銘親自回去查看,用望遠鏡觀測一陣,忍不住嘀咕道:“姓鍾的瘋了?有堅城不守,非得出城作戰。”
鍾相沒瘋,反而是深思熟慮之後,做出野外大戰的決定。
他知道遲早跟朱銘有一戰,想暫時不打仗也可以,須得把江陵城拱手送出。
朱銘拿了江陵明年必然得寸進尺,會讓夔州士卒攻打宜都和長陽。因為隻有打下宜都,四川的糧食和軍隊,才敢放放心心東出。
宜都、枝江都沒了,那鬆滋呢?
鬆滋也恐怕也保不住多少時候。
不如就趁著雨季泥濘、空氣潮濕,朱銘的騎兵很難發揮作用,火器估計也難以使用,而且自己的兵力更多,抓住這個時機打一場決戰!
敵人再強,總要麵對,不可能一輩子都躲在城裏防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