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部獻城歸降的渤海族將領,與我大明非常有緣。
這位老兄叫——大明貞!
渤海國皇族即姓大,隋唐以來的大氏之人,名字都顯得別具一格:大武藝、大興國、大明俊、大昌泰……
曾經有個渤海名醫,名字直接就叫大明。
在趙光義時期,還有一位大鸞河,率三百渤海騎兵投宋。
滿清喊出口號“滿蒙一家”,阿骨打也有“女真渤海一家”的說法。
這是因為女真和渤海兩族同源,又都長期遭受遼國的欺壓。在女真族人口稀少的情況下,阿骨打自然選擇渤海族作為盟友。
因此在金國最初的幾十年裏,渤海族的政治地位僅次於女真。
渤海大族擁有跟女真貴族通婚的特權,金國的九個皇帝當中,有四人的親媽是渤海族女子。
渤海國被遼國滅亡之時,大概十多萬渤海人逃到高麗。
遼國被滅之時,又有數萬渤海人逃去高麗。
金國答應把保州讓給高麗,除了高麗必須上表臣服之外,還有個條件就是歸還那數萬渤海難民。
此次投降的渤海將領大明貞,就是從高麗被遣返的渠帥。
當時高永昌反遼自立稱帝,整個遼東都陷入戰亂當中。
大明貞被迫歸順高永昌,跟遼國作戰之時,他的族人就已損失慘重。很快又遭到阿骨打背刺,大明貞數戰皆敗,眼見高永昌撐不住了,他就帶著剩餘族人逃往鴨綠江以南,遷徙途中收攏了大量渤海族難民。
前幾年,高麗向金國稱臣,遣返了大概萬餘渤海人,悄悄的還私藏了兩三萬。
大明貞由於名氣頗大,高麗國不敢收留。
他本打算帶著族人回鄉,結果老家的土地,多半已經被女真人瓜分,餘者也被遷來的漢人、契丹人占據。
正好遼西走廊張覺叛亂,那裏除了錦州和宗州,其餘州縣被金國屠殺得十室九空。
於是乎,大明貞和三千多渤海人,被集體安置在興州海濱縣一帶。(此時的海濱縣城,在後世的興城以西數十裏)。
這些渤海族,從語言風俗來看,已經跟北地漢人沒啥區別。
大部分被扔去種地,工匠留在城內,又征募了幾百青壯,編為軍隊交給大明貞統領。
李寶剛從東京受封回來,僅僅過了半個月,就有人劃小船接近覺華島。
海軍的巡邏艦艇發現,立即把人給綁來。
“海濱守將打算舉城投降?”李寶聽了就感覺很離譜。
聯絡使者說道:“在下名叫大明義,在下的兄長叫大明貞,正是興州副將,奉命駐紮州城海濱縣。”
李寶以為自己聽錯了:“你說自己叫什麽?”
使者重複道:“在下叫做大明義,在下的兄長叫大明貞。”
李寶拍手大讚:“這名字起得好,你們若不投降,爹媽就白給你們起名了。說說吧,為啥想著投降?”
大明義詳細訴說道:“因為海濱縣沿海,有遼東、遼西最大的鹽場,因此遷徙過來的各族也多,海濱縣的人口僅次於錦州。鹽工安置在沿海一帶,其餘工匠住在州城裏,農民則安置在六州河沿岸。”
“將軍去年多次跨海劫掠鹽場,鹽工被殺死、抓走了三四成。後來又順著六州河口,劫掠六州河下遊農民。這使得海濱縣的鹽課收不上來,全縣的田賦也沒了一小半。”
“去年有段時間,軍糧從這裏過,當時大家還有吃的。”
“可後來不敢走傍海道運軍糧,全縣已經沒有糧食運來。鹽工、農民被遷離海邊,土地最肥沃的六州河口不敢種糧食。鹽工們也沒法再煮鹽度日,女真貴人最初募他們當兵,後來糧食不夠又遣散了,全部驅趕到縣城以北的山嶺外開荒。”
“冬天已經餓死凍死一批鹽工,農民的日子也不好過。開春以後,大家以為遼西會運糧過來。誰知不但不運糧,女真貴人還下令征糧,說是遼西那邊也缺糧了,海濱縣駐軍隻能在本地征糧。”
“我們當時遷來三千多族人(其實是渤海難民,這人往自家臉上貼金呢),如今已死了好幾百,還被將軍擄走了一些。再這樣下去,肯定有更多族人要餓死,所以我們就商量著歸順天朝。”
“隻是……”
李寶已經有些相信這番話,問道:“隻是什麽?”
大明義說道:“隻是請將軍調一些糧來,拿下城池之後,救一救這裏的百姓!”
李寶問道:“城裏有多少守軍?”
大明義道:“最開始有二百女真兵、五百渤海兵。還有一支江南水師,用來保護鹽場安全。”
“去年有軍糧通過的時候,又補了五百女真兵、一千遼東漢兵,還招募一千鹽工編為軍隊,以此來防備將軍劫糧和奪城。”
“後來軍糧不走這裏,新補的女真兵、漢兵就走了,還把多餘的軍糧給帶走。”
“再後來軍糧不夠,把招募的鹽兵全部驅散,江南水師又全都投靠了將軍。”
“如今城裏隻剩二百女真兵、五百渤海兵。不過若是將軍帶兵來攻,城裏還能招募上千人守城。如果將軍來得慢,能夠再簽發一兩千民兵。”
李寶問道:“伱們打算怎樣獻城歸順?”
大明義說:“下個月初四,是家母六十大壽。兄長打算宴請女真貴人,到時候把女真將官全殺了,剩下的女真士卒就不足為懼。但肯定有女真兵逃走報信,以兄長手裏的幾百士卒,萬萬擋不住女真大軍反撲。將軍最遲要在下月初六,帶兵進城把城池給守住。”
李寶仔細想了想:“我帶兵過去的時候,你們把幾處城門全部打開,在南邊的城樓上插三支旗。”
大明義說道:“不用這麽麻煩,誘殺之計若敗,我全家肯定全死了。誘殺之計若成,兄長親自帶兵出城迎接將軍。將軍若疑我們會複叛,可將我全家安置往山東,請大明朝廷賜下一片土地。”
“君乃忠義之士也!”李寶心頭歡喜。
這些渤海族人,是真不想在北邊過日子了。
最初被遼國橫征暴斂,接著又是連年戰亂,遼兵來了燒殺搶掠,金兵來了也搶掠燒殺。數萬渤海難民,寧願逃去高麗開荒,誰知又被高麗遣返回來。
而且還不能回老家,被打散安置在海濱縣,很快又遭到李寶、趙立等人跨海燒殺搶掠。
就沒有過一天安穩日子!
國仇家恨什麽的,他們已經顧不上了,隻求有個地方能活下去。
大明義說願意把全家老小做人質,其實何嚐不是想挑一塊地方活命?家人去了山東,那不是去做人質的,那妥妥是去“享福”的。
李寶乘夜派船,把大明義送回去,在距離城池十多裏遠的地方登陸。
大明義是被派出城征糧的,他順著六州河口,夜裏回到渤海人村落,強征到少量軍糧大搖大擺進城。
興州和海濱縣兩級官員,都來自遼陽渤海大族。這些家夥也必須弄死,他們不可能投降的。
總共才二百女真兵,女真將官也不多。就連基層軍官,也被大明貞、大明義兄弟請去吃壽宴。
“糧食酒肉都不夠,還請諸位海涵,”大明貞舉杯賠罪道,“我家珍藏的好酒,今日全拿出來了,諸位貴人一醉方休!”
內院隻擺了兩桌,皆為大氏族人、渤海文官和女真將領。
外院擺了五桌,是州縣吏員、女真基層軍官和渤海族軍官。
六十大壽,僅僅七桌,實在夠寒酸的。
這樣反而沒引起懷疑,現在整個金國都缺糧,遼西走廊的州縣就更窮。
有酒就行,文官武將都饞了,推杯換盞來者不拒。
等眾人喝得差不多時,大明貞把酒杯放好,陰陽怪氣道:“想我大氏,渤海皇族後裔也,顛沛流離任人宰割。簡直丟盡祖宗顏麵!”
知州由女真將領兼任,醉醺醺的沒聽明白。
縣令卻是來自遼陽的渤海李氏,他酒精麻醉之下也沒多想,大著舌頭笑道:“遼陽亦有大氏,等得了空,大將軍可去遼陽拜訪親戚。”
遼陽大氏確實牛逼,能夠跟女真貴族通婚。
大明貞冷笑道:“那裏的大氏,家大業大,可不會搭理我們這等小宗。”
“大將軍哪裏的話?同為渤海族,彼此都是一家。”李縣令還沒回過味來。
大明貞裝作要敬酒的樣子,端著酒杯走到女真將領身後,他弟弟大明義也在另一桌敬酒。
兄弟倆忽然從袖子裏掏出短刃,按住兩個女真將領的腦子抹脖子。
大明貞呼喊道:“殺!”
外院裏正在陪吏員、軍官喝酒的渤海軍將,聽到喊聲紛紛拿出藏在身上的兵器。
血腥壽宴。
就連兄弟倆的母親,都不知道他們的計劃,嚇得連連後退躲避。但這位老太太,很快就恢複鎮定,因為她見過比這更可怕的場麵。
女真將領和軍官,在醉酒狀態下被全部解決。
兄弟倆騎馬奔出召集軍隊,殺向毫無防備的女真士卒。那些女真兵不但沒有軍官指揮,甚至都沒全部聚在一起,至少四分之一嚇得逃往宗州。
隔日,李寶駕船帶兵而來。
大明貞、大明義二人,果然親率部眾出城,還把全家老小帶來。
同時,城池四門大開。
李寶雖然愛弄險,關鍵時候卻謹慎。先派出幾個小隊,分別從不同城門進入,在城內仔細搜查一番,接著登上城牆搖旗表示安全。
見到城頭旗幟搖動,李寶拉著大明貞的手說:“閣下此番歸正,大明朝廷定然重用。閣下的家人,也不用去山東,全都可以到東京享福。”
大明貞、大明義齊刷刷跪地,估計是排練過的:“願為大明效死!”
遼西走廊,就此被李寶切斷。
接下來,恐怕金國會瘋狂反撲,丟失此城簡直讓金國如鯁在喉。
(本章完)
這位老兄叫——大明貞!
渤海國皇族即姓大,隋唐以來的大氏之人,名字都顯得別具一格:大武藝、大興國、大明俊、大昌泰……
曾經有個渤海名醫,名字直接就叫大明。
在趙光義時期,還有一位大鸞河,率三百渤海騎兵投宋。
滿清喊出口號“滿蒙一家”,阿骨打也有“女真渤海一家”的說法。
這是因為女真和渤海兩族同源,又都長期遭受遼國的欺壓。在女真族人口稀少的情況下,阿骨打自然選擇渤海族作為盟友。
因此在金國最初的幾十年裏,渤海族的政治地位僅次於女真。
渤海大族擁有跟女真貴族通婚的特權,金國的九個皇帝當中,有四人的親媽是渤海族女子。
渤海國被遼國滅亡之時,大概十多萬渤海人逃到高麗。
遼國被滅之時,又有數萬渤海人逃去高麗。
金國答應把保州讓給高麗,除了高麗必須上表臣服之外,還有個條件就是歸還那數萬渤海難民。
此次投降的渤海將領大明貞,就是從高麗被遣返的渠帥。
當時高永昌反遼自立稱帝,整個遼東都陷入戰亂當中。
大明貞被迫歸順高永昌,跟遼國作戰之時,他的族人就已損失慘重。很快又遭到阿骨打背刺,大明貞數戰皆敗,眼見高永昌撐不住了,他就帶著剩餘族人逃往鴨綠江以南,遷徙途中收攏了大量渤海族難民。
前幾年,高麗向金國稱臣,遣返了大概萬餘渤海人,悄悄的還私藏了兩三萬。
大明貞由於名氣頗大,高麗國不敢收留。
他本打算帶著族人回鄉,結果老家的土地,多半已經被女真人瓜分,餘者也被遷來的漢人、契丹人占據。
正好遼西走廊張覺叛亂,那裏除了錦州和宗州,其餘州縣被金國屠殺得十室九空。
於是乎,大明貞和三千多渤海人,被集體安置在興州海濱縣一帶。(此時的海濱縣城,在後世的興城以西數十裏)。
這些渤海族,從語言風俗來看,已經跟北地漢人沒啥區別。
大部分被扔去種地,工匠留在城內,又征募了幾百青壯,編為軍隊交給大明貞統領。
李寶剛從東京受封回來,僅僅過了半個月,就有人劃小船接近覺華島。
海軍的巡邏艦艇發現,立即把人給綁來。
“海濱守將打算舉城投降?”李寶聽了就感覺很離譜。
聯絡使者說道:“在下名叫大明義,在下的兄長叫大明貞,正是興州副將,奉命駐紮州城海濱縣。”
李寶以為自己聽錯了:“你說自己叫什麽?”
使者重複道:“在下叫做大明義,在下的兄長叫大明貞。”
李寶拍手大讚:“這名字起得好,你們若不投降,爹媽就白給你們起名了。說說吧,為啥想著投降?”
大明義詳細訴說道:“因為海濱縣沿海,有遼東、遼西最大的鹽場,因此遷徙過來的各族也多,海濱縣的人口僅次於錦州。鹽工安置在沿海一帶,其餘工匠住在州城裏,農民則安置在六州河沿岸。”
“將軍去年多次跨海劫掠鹽場,鹽工被殺死、抓走了三四成。後來又順著六州河口,劫掠六州河下遊農民。這使得海濱縣的鹽課收不上來,全縣的田賦也沒了一小半。”
“去年有段時間,軍糧從這裏過,當時大家還有吃的。”
“可後來不敢走傍海道運軍糧,全縣已經沒有糧食運來。鹽工、農民被遷離海邊,土地最肥沃的六州河口不敢種糧食。鹽工們也沒法再煮鹽度日,女真貴人最初募他們當兵,後來糧食不夠又遣散了,全部驅趕到縣城以北的山嶺外開荒。”
“冬天已經餓死凍死一批鹽工,農民的日子也不好過。開春以後,大家以為遼西會運糧過來。誰知不但不運糧,女真貴人還下令征糧,說是遼西那邊也缺糧了,海濱縣駐軍隻能在本地征糧。”
“我們當時遷來三千多族人(其實是渤海難民,這人往自家臉上貼金呢),如今已死了好幾百,還被將軍擄走了一些。再這樣下去,肯定有更多族人要餓死,所以我們就商量著歸順天朝。”
“隻是……”
李寶已經有些相信這番話,問道:“隻是什麽?”
大明義說道:“隻是請將軍調一些糧來,拿下城池之後,救一救這裏的百姓!”
李寶問道:“城裏有多少守軍?”
大明義道:“最開始有二百女真兵、五百渤海兵。還有一支江南水師,用來保護鹽場安全。”
“去年有軍糧通過的時候,又補了五百女真兵、一千遼東漢兵,還招募一千鹽工編為軍隊,以此來防備將軍劫糧和奪城。”
“後來軍糧不走這裏,新補的女真兵、漢兵就走了,還把多餘的軍糧給帶走。”
“再後來軍糧不夠,把招募的鹽兵全部驅散,江南水師又全都投靠了將軍。”
“如今城裏隻剩二百女真兵、五百渤海兵。不過若是將軍帶兵來攻,城裏還能招募上千人守城。如果將軍來得慢,能夠再簽發一兩千民兵。”
李寶問道:“伱們打算怎樣獻城歸順?”
大明義說:“下個月初四,是家母六十大壽。兄長打算宴請女真貴人,到時候把女真將官全殺了,剩下的女真士卒就不足為懼。但肯定有女真兵逃走報信,以兄長手裏的幾百士卒,萬萬擋不住女真大軍反撲。將軍最遲要在下月初六,帶兵進城把城池給守住。”
李寶仔細想了想:“我帶兵過去的時候,你們把幾處城門全部打開,在南邊的城樓上插三支旗。”
大明義說道:“不用這麽麻煩,誘殺之計若敗,我全家肯定全死了。誘殺之計若成,兄長親自帶兵出城迎接將軍。將軍若疑我們會複叛,可將我全家安置往山東,請大明朝廷賜下一片土地。”
“君乃忠義之士也!”李寶心頭歡喜。
這些渤海族人,是真不想在北邊過日子了。
最初被遼國橫征暴斂,接著又是連年戰亂,遼兵來了燒殺搶掠,金兵來了也搶掠燒殺。數萬渤海難民,寧願逃去高麗開荒,誰知又被高麗遣返回來。
而且還不能回老家,被打散安置在海濱縣,很快又遭到李寶、趙立等人跨海燒殺搶掠。
就沒有過一天安穩日子!
國仇家恨什麽的,他們已經顧不上了,隻求有個地方能活下去。
大明義說願意把全家老小做人質,其實何嚐不是想挑一塊地方活命?家人去了山東,那不是去做人質的,那妥妥是去“享福”的。
李寶乘夜派船,把大明義送回去,在距離城池十多裏遠的地方登陸。
大明義是被派出城征糧的,他順著六州河口,夜裏回到渤海人村落,強征到少量軍糧大搖大擺進城。
興州和海濱縣兩級官員,都來自遼陽渤海大族。這些家夥也必須弄死,他們不可能投降的。
總共才二百女真兵,女真將官也不多。就連基層軍官,也被大明貞、大明義兄弟請去吃壽宴。
“糧食酒肉都不夠,還請諸位海涵,”大明貞舉杯賠罪道,“我家珍藏的好酒,今日全拿出來了,諸位貴人一醉方休!”
內院隻擺了兩桌,皆為大氏族人、渤海文官和女真將領。
外院擺了五桌,是州縣吏員、女真基層軍官和渤海族軍官。
六十大壽,僅僅七桌,實在夠寒酸的。
這樣反而沒引起懷疑,現在整個金國都缺糧,遼西走廊的州縣就更窮。
有酒就行,文官武將都饞了,推杯換盞來者不拒。
等眾人喝得差不多時,大明貞把酒杯放好,陰陽怪氣道:“想我大氏,渤海皇族後裔也,顛沛流離任人宰割。簡直丟盡祖宗顏麵!”
知州由女真將領兼任,醉醺醺的沒聽明白。
縣令卻是來自遼陽的渤海李氏,他酒精麻醉之下也沒多想,大著舌頭笑道:“遼陽亦有大氏,等得了空,大將軍可去遼陽拜訪親戚。”
遼陽大氏確實牛逼,能夠跟女真貴族通婚。
大明貞冷笑道:“那裏的大氏,家大業大,可不會搭理我們這等小宗。”
“大將軍哪裏的話?同為渤海族,彼此都是一家。”李縣令還沒回過味來。
大明貞裝作要敬酒的樣子,端著酒杯走到女真將領身後,他弟弟大明義也在另一桌敬酒。
兄弟倆忽然從袖子裏掏出短刃,按住兩個女真將領的腦子抹脖子。
大明貞呼喊道:“殺!”
外院裏正在陪吏員、軍官喝酒的渤海軍將,聽到喊聲紛紛拿出藏在身上的兵器。
血腥壽宴。
就連兄弟倆的母親,都不知道他們的計劃,嚇得連連後退躲避。但這位老太太,很快就恢複鎮定,因為她見過比這更可怕的場麵。
女真將領和軍官,在醉酒狀態下被全部解決。
兄弟倆騎馬奔出召集軍隊,殺向毫無防備的女真士卒。那些女真兵不但沒有軍官指揮,甚至都沒全部聚在一起,至少四分之一嚇得逃往宗州。
隔日,李寶駕船帶兵而來。
大明貞、大明義二人,果然親率部眾出城,還把全家老小帶來。
同時,城池四門大開。
李寶雖然愛弄險,關鍵時候卻謹慎。先派出幾個小隊,分別從不同城門進入,在城內仔細搜查一番,接著登上城牆搖旗表示安全。
見到城頭旗幟搖動,李寶拉著大明貞的手說:“閣下此番歸正,大明朝廷定然重用。閣下的家人,也不用去山東,全都可以到東京享福。”
大明貞、大明義齊刷刷跪地,估計是排練過的:“願為大明效死!”
遼西走廊,就此被李寶切斷。
接下來,恐怕金國會瘋狂反撲,丟失此城簡直讓金國如鯁在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