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河口,兩岸稻田皆已收割完畢。


    早在高句麗時期,這裏就開始種植水稻了。


    折彥質、李成、趙立、耶律餘睹,帶著軍隊在保州一帶集結。


    他們麾下的部隊,要麽是山東賊寇出身,要麽是渡海帶走的各族,隻有極少部分來自於本地。


    攏共也就兩萬餘,且大部分屬於駐防軍序列,野戰軍僅寥寥數千而已。


    駐防軍甚至需要帶著家屬種地,以此減少駐軍高麗的糧草消耗。


    但牛逼早已吹出去了一直聲稱有五萬精銳之師。


    這嚇得高麗君臣根本不敢反抗,也讓金兵不敢渡過鴨綠江南下。


    “接到的最新軍令,是炮擊婆速路城,陳兵鴨綠江南岸,多造空營恐嚇敵軍,”折彥質說道,“但不要輕易渡江北上,以牽製金國兵力為目的,再遣一些精銳進山掃滅女真部落!”


    李成滿腦子想著立功,不甘道:“大戰在即,我們隻是在此牽製?”


    折彥質說:“時機到了就能渡江攻城。不管怎麽樣,在各路大軍當中,我們這裏是最先開打的。”


    趙立請纓道:“俺帶兵去攻山!”


    “小心遭遇埋伏。”折彥質提醒道。


    接下來數日,鴨綠江南岸剛剛完成收割的稻田,屹立起一座又一座的軍營。


    許多營寨都是空的,用新鮮稻草捆紮草人,並且穿上明軍的衣服,還到處樹立著鮮明旗幟。


    害怕金國將領有望遠鏡,空營都設在靠後的位置,草人也隻露出一丟丟衣物。


    按照完顏宗輔的計劃,是先用火攻偷襲明軍艦船。再派遣部隊去鴨綠江南岸山區,抽冷子出山劫掠大明百姓,搶劫、燒毀明軍新收獲的稻穀。


    為此,還讓金兀術率領三千精銳過來。


    “不是說明軍艦船,隔三差五就深入鴨綠江嗎?我來這裏大半個月,一次明軍艦船都沒有見到。”金兀術質問。


    斜卯阿裏猜測說:“明軍要大舉北上了,所以不再過來劫掠百姓。”


    金兀術坐船沿江巡視,不斷用望遠鏡觀察:“敵軍營寨綿延十餘裏,還往南延伸數裏,恐怕有七八萬人之眾。”


    斜卯阿裏說:“從高麗的平壤到保州,皆被明國給霸占,各城都有許多駐軍。細作打聽到的消息,是總共駐紮了五萬人。眼前卻有七八萬,估計是明國又增兵了。”


    金兀術沉默不語。


    他在傍海道被李寶打怕了,對明軍的戰鬥力已經有心理陰影。


    如今,婆速路城的金兵約有兩萬,但大部分都屬於征發民兵,真正的金國精銳還不到五千。


    七八萬明軍渡江殺來,這裏真能擋得住嗎?


    “緊急軍情!”


    一條快船從鴨綠江上遊駛來。


    信使是從鴨綠江南岸山區來的,那裏群山綿延,隻住著零星的女真、渤海部落。他們連文字都不識,傳達軍情全靠口述。


    “好多敵人進山,鎮明寨沒了!”


    鎮明寨,是兩年前新建的軍寨。


    沒什麽像樣的駐軍,如果遇到危險,附近的女真人就聚在寨中禦敵。


    金兀術聽完軍情匯報,根本不敢分兵去救。


    他認為這是明軍的調虎離山之計,一旦自己率軍過去,明軍必然趁機渡江攻城。


    仔細想了想,金兀術說:“把鴨綠江南岸的山中部落,全部遷徙至此。半個曷懶路也不要了,統門水(圖們江)、愛也窟河(圖們江上遊主幹)以南,駐軍和百姓全部遷來這裏!”


    金兀術打算拚命。


    反正他也無法分兵去救援,幹脆放棄鴨綠江和圖們江以南全部地盤。那裏的所有軍隊和部落,全部弄到婆速路來防守。


    隻要擊敗明軍,丟失多少領土都能奪回來。


    當然,山中部落不是想遷就能遷的。


    金兀術隻能強行遷走主要地區的人口,而深山老林裏的部落根本就不會聽話。


    “嗚嗚嗚~~~”


    城頭號角聲響起,金兀術猛然一驚,連忙上岸騎馬趕回城池。


    隻見百餘艘內河戰艦,已在婆速路城外的江麵上。


    “轟轟轟轟!”


    炮聲猛然響起。


    沒有直接轟擊婆速路城,而是在向江心洲開炮。


    靉河流入鴨綠江的地方,衝積出成片的江心洲,把鴨綠江給一分為二。北流最窄處不到200米,南流最窄處甚至隻有幾十米。


    婆速路城在靉河口的西岸,又在江心洲修築城寨駐軍。


    明軍想要渡江攻打婆速路城,就必須先把江心洲給拿下。


    “轟轟轟轟!”


    又是一陣炮響,卻是明軍在鴨綠江南岸修築炮台,朝著江心洲的金兵城寨轟擊。


    金兀術下令:“死守各處。把那些戰艦和火船,夜裏分批帶到靉河口,全部藏在後方的江心洲。明軍艦船若敢深入,就千舟齊發火攻敵船!”


    就靉河口那狹窄複雜的水道,一旦明軍艦隊過於深入,還真有可能被火攻打得全軍覆沒。


    金兀術又對親兵說:“你帶著我的手書,去遼陽請調三千精銳增援。就說明軍主力在此,而且剛剛收了稻穀,多半會渡江北上全力攻城!”


    金國在大明也有細作,但各處戰場都在調兵,根本搞不清楚哪裏才是明軍的主攻方向。


    或者說,都可以主攻。


    大明在高麗這邊的駐軍,算是戰鬥力相對“較弱”的,精銳隻有韓世忠親自訓練的幾千人。


    包括宋江的舊部,以及宋江本人,也全都在這裏。


    相對較弱,並非真的就弱。


    李成和趙立,皆凶悍之輩。


    前者是流民帥出身,能跟士卒同吃同睡;後者是主動投軍報國的,打起仗來屬於拚命三郎,每次打完仗都是滿身帶傷。


    他們因為資曆和戰績不足,麾下部隊才被編為駐防軍,而且還是跑來高麗駐防。


    朱銘害怕他們心中不滿,又擔憂將士們生出怨氣,因此給了這些軍隊額外津貼,軍餉待遇隻比野戰軍低一點點。


    還有耶律餘睹,麾下全是契丹人和奚人。他們失去了家園,又受盡金國盤剝,大家莽足了勁想要殺回去。


    金國民兵遇到這些部隊,隻剩下被碾壓的份兒。


    不管怎麽講鴨綠江南岸的明軍陣勢,還真就像是出兵主力。嚇得金兀術呼喚增援,甚至舍棄大片領土,強行把那些軍隊和百姓遷來守城。


    ……


    這兩年,金國的一些宿將病死了。


    完顏婁室,今年初病死。


    完顏闍母,兩年前病死。


    他們麾下的精銳部隊,由各自的兒子繼承。


    此時此刻,完顏宗輔前來遼陽,親自坐鎮整個遼東戰場。


    各族豪帥也被調回家鄉,負責募兵作戰。這些豪帥以族兵為核心力量,再征召家鄉的百姓為民兵,如此才能快速形成有效戰鬥力。


    曷蘇館城(蓋縣)。


    高彪麾下已聚集六千多兵,但真正的精銳隻有兩千。


    “賢弟,打不得啊。”族兄高虎勸道。


    高彪怒道:“你我的族人,被南賊屠殺過半,難道你還想投降不成?”


    高虎說道:“明軍若是跨海而來,我辰州高氏首當其衝。族人已被屠戮過半,你想把剩下的族人也拉去送死嗎?”


    “鏘!”


    高彪拔刀而出,指著族兄說:“再敢言降,我認得兄長,手中兵刃卻不認得!”


    “唉!”高虎歎息而去。


    前麵我們說了,辰州高氏是金國三大高氏之一。


    而曷蘇館路,在遼國時就叫辰州。


    幾年前,趙立、耶律餘睹等人渡海。攻破曷蘇館城一把火燒光,又攻破高家鄔堡,把辰州高氏全給屠了。


    當時高彪帶著一些族人和鄉民,被完顏宗望遷徙到幽州。


    雖然高彪完美避過此難,但他的父母和兒子,全死在明軍手裏。甚至他的老婆和女兒都被強行改嫁給明軍將士。


    如今他的妻女,已為明軍將士生下孩子了。


    他女兒甚至在石見城……


    滅門之仇,奪妻之恨,大丈夫怎能忍受?


    高彪在巡視軍營時,發現麾下士卒情緒低落。他把各級軍官召集起來,細數與明軍的仇怨,勸說眾人奮死殺敵。


    然而,軍官們依舊士氣不振。


    他們都參與過河北大戰,其中一些人,甚至被當做棄子留下斷後。


    他們當然痛恨明軍,因為都有親人死於明軍之手。


    可他們同樣痛恨金國貴族,關鍵時候總讓他們去送死。


    這次大戰,明軍如果渡海而來,他們估計又要頂在前麵。


    眼下這座城市,幾年前可是被燒光了的,高家鄔堡也被屠戮一空。真要拚死奮戰,就算金國獲勝,他們當中還能剩下多少人?


    “南賊來了!”


    高彪扭頭一瞧,卻見南邊升起狼煙。


    看來,明軍這次是先打複州。


    其實從複州到這裏,中間還有一個寧州。遼末戰亂之時,金國統治之初,寧州死得沒剩幾個人,直接被金國撤銷了建製,連縣一級行政區都沒保住。


    “速速點燃狼煙報信!”


    高彪喝令。


    沿途都有烽火台,從海邊一直傳到遼陽。


    澄州收到消息之後,高景山立即下令聚兵。


    “叔父,劉萼可能會降。”高鬆說道。


    高景山說:“他老娘和幾個兄弟,要麽在遼陽,要麽在上京。劉萼若是降了,真就是個六親不認的。對了,你怎知道他要降?”


    劉氏族人和鄉民,被金國遷徙到湯池。


    但湯池是遼陽高氏的分基地,肥沃土地早就被高家占了。劉萼帶人遷徙至此處處受高家壓製,更加堅定他降明的決心。


    高鬆說道:“我從長鬆島回來,一路觀察各族言行。路過湯池縣時,聽說高振派人征糧,故意對劉萼遷來的人征重稅,差點把劉氏族人給逼得當場作亂。”


    遼陽高氏,在湯池縣有十多萬畝地,其中五萬畝還是遼國皇帝賞賜的。


    雖然因為農奴和佃戶不足,許多土地完全沒法耕種。但高家寧願將其拋荒,也不願拿出來分給劉氏。而且自己各種逃稅,為了征足稅額,就瘋狂盤剝近幾年遷來的外地人。


    明軍都快打過來了,渤海大族還在想法子少交稅。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穿越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梓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梓鈞並收藏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