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伍氏一族
我在古武世界種田養花 作者:十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種情況下,甄小玫他們繼續朝著贛州州城前進,反而更能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而且就像甄小玫對梁文軒說的那樣,死士又不是小豬崽兒,沒那麽容易養的。
上次八百多,這次四百多,這麽一算他們都已經殺了對方一千二百多個死士了,對方手裏應該也沒多少了。
梁文軒對此倒是有些不同意見,他道:“這可不好說。伍氏這些年在贛州可以說是極盡搜刮之能事,而且他們還吞掉了前任贛州之主,也就是萬勝宗積累了幾百年的大筆財富。有了這些錢財做支撐,他們起碼能培養出三千死士。”
頓了頓他又道:“而且我聽說,伍氏家主的第七個義子,當初可是帶著大批財物投奔的伍氏家主。也因此,他在伍氏家主麵前的地位一向十分超然。”
畢竟這可是位財神爺,伍氏家主既然所圖甚大,對能夠給他帶來好處的財神爺自然是要略微客氣一些的。
甄小玫被他這麽一說,對伍氏一族頓時愈發重視,她道:“那我們就按照最壞的情況,來做最充足的準備。”
反正不管怎麽樣,她這次都是要把伍氏一族的死士給徹底清剿幹淨的。
還有那群居然把人當成物件一樣對待的伍氏一族的渣渣們,甄小玫隻準備了“除惡務盡”這四個大字送給他們。
一行人略作休整,然後繼續趕往伍氏一族掌控的贛州州城。
伍氏一族是取代了萬勝宗成為贛州之主的,他們的現任家主名叫伍世賢,是個常年深居簡出的神秘人,他沒有自己的親生子女,膝下如今一共收了九個義子。
他的這九個義子,有七個是他在攻打萬勝宗時一起帶過來的,剩下的兩個則是他在贛州本地收的。
在贛州本地收的那兩個因為沒有參與過當初的那場戰鬥,所以在另外七個曾為伍世賢立下汗馬功勞的義子麵前天然氣勢就矮了一截。
而在那七個曾與伍世賢一起滅了萬勝宗滿門的義子當中,當初曾改名換姓,隻身入萬勝宗做了三年奸細,並在總決戰時負責給萬勝宗眾人下毒,以致於萬勝宗眾人根本沒能發揮出應有實力的排行第六的伍世賢義子,又天然比其他的伍世賢義子要更有優越感。
當然,他的另外六位義兄弟是不太服氣他這般自恃勞苦功高的。
在他的另外六位義兄弟看來,他們這位六弟/六兄潛入萬勝宗為奸細固然不能說是沒有功勞,但他們能夠最終滅掉萬勝宗,占領贛州,最大的功臣卻還是他們這些被伍世賢派往各處收攏、培養人手的人。
如果沒有他們數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他們可不覺得他們的這位六弟/六兄,能夠單靠他自己就把萬勝宗折騰滅門。
這群人誰也不肯服輸,都認為自己的功勞遠勝他人,如此一來,伍世賢麾下的那群武者,自然就也或是主動、或是被動的,迅速分裂成了麵上你好我好大家好,私底下卻互相耍心眼兒、下絆子的好幾隊。
如果不是伍世賢掌握著大量由他親自培養出來的恐怖死士,他這些義子也不會一直以來都隻是為了繼承人的位置彼此明爭暗鬥了。
早就已經因為義父的“偏心”積攢了滿肚子怨氣的伍世賢的義子們,其實心裏早就已經想過不知道多少次,把伍世賢拽下來,自己坐上贛州之主位置的美好情景。
其實真要客觀一點講道理的話,伍世賢其實並沒有如何偏心。
他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女,義子說白了,哪個和他都沒有血緣關係。
收義子的時候,他又都是挑著能幹伶俐的收,如此一來,後續他自然就也不存在因為誰比較蠢就嫌棄誰的問題。
至於在義子們中間挑選自己的繼承人,伍世賢表示他還沒有那麽蠢。
一來他春秋鼎盛,還能活很長很長時間,後麵他保不齊就能生出自己的血脈後代,所以他根本就不必急著選什麽繼承人出來。
二來他的這些義子,大多都曾為他攻占贛州立下汗馬功勞,他選誰,剩下的那幾個都絕對會因此心生不滿。
伍世賢一來不想自己半生心血落入旁人之手,二來也不想親手製造這種可能會導致伍氏一族分崩離析的大矛盾,自然就不會做那種一碗水端不平的事兒。
可問題是,他自認為的一碗水端平,對他的義子們來說卻往往意味著他“偏心”了。
人的思維從來都是下意識地朝著更加利己,而非利人的方向去轉動的,每一次伍世賢論功行賞,伍世賢的義子們都會下意識地放大自己的功勞、貢獻,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應該得到更多,而別人則應該識趣兒的倒退一射之地。
甚至就連伍世賢分給他們的人手、財物、產業、權柄、任務.他們也會下意識地與其他人比較一番。
這一比較,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自然就會因為自己得到的不如某某得到的好而心生怨懟。
這種“不如”有時候確實是客觀的“略有不如”,但更多時候卻都是他們的主觀感受在悄悄作祟。
然而他們卻並不會去反省自己是否過於小肚雞腸,他們隻會在心裏暗搓搓怨憎伍世賢的“偏心”。
再加上他們以及他們的下屬、親眷,都沒少仗著自己的武力值和權勢地位欺淩、壓榨普通百姓,而每一次他們或者他們的下屬、親眷做的太過分了,伍世賢卻又會為了伍氏一族對贛州的長久統治而對他們做出懲處,這就更加滋長了他們內心的不平、不甘、不忿。
他們會想,憑什麽贛州的韭菜,你伍世賢想怎麽割就怎麽割,而我們卻連碰都碰不得?
至於伍世賢割完韭菜,其實也分了一部分韭菜給他們的這件事兒,以及伍世賢並不是不許他們碰,而是不希望他們竭澤而漁的這件事兒,他們直接就選擇性的忽略掉了。
他們不敢當麵頂撞伍世賢,但他們心裏的不滿卻在日漸堆積。
(本章完)
而且就像甄小玫對梁文軒說的那樣,死士又不是小豬崽兒,沒那麽容易養的。
上次八百多,這次四百多,這麽一算他們都已經殺了對方一千二百多個死士了,對方手裏應該也沒多少了。
梁文軒對此倒是有些不同意見,他道:“這可不好說。伍氏這些年在贛州可以說是極盡搜刮之能事,而且他們還吞掉了前任贛州之主,也就是萬勝宗積累了幾百年的大筆財富。有了這些錢財做支撐,他們起碼能培養出三千死士。”
頓了頓他又道:“而且我聽說,伍氏家主的第七個義子,當初可是帶著大批財物投奔的伍氏家主。也因此,他在伍氏家主麵前的地位一向十分超然。”
畢竟這可是位財神爺,伍氏家主既然所圖甚大,對能夠給他帶來好處的財神爺自然是要略微客氣一些的。
甄小玫被他這麽一說,對伍氏一族頓時愈發重視,她道:“那我們就按照最壞的情況,來做最充足的準備。”
反正不管怎麽樣,她這次都是要把伍氏一族的死士給徹底清剿幹淨的。
還有那群居然把人當成物件一樣對待的伍氏一族的渣渣們,甄小玫隻準備了“除惡務盡”這四個大字送給他們。
一行人略作休整,然後繼續趕往伍氏一族掌控的贛州州城。
伍氏一族是取代了萬勝宗成為贛州之主的,他們的現任家主名叫伍世賢,是個常年深居簡出的神秘人,他沒有自己的親生子女,膝下如今一共收了九個義子。
他的這九個義子,有七個是他在攻打萬勝宗時一起帶過來的,剩下的兩個則是他在贛州本地收的。
在贛州本地收的那兩個因為沒有參與過當初的那場戰鬥,所以在另外七個曾為伍世賢立下汗馬功勞的義子麵前天然氣勢就矮了一截。
而在那七個曾與伍世賢一起滅了萬勝宗滿門的義子當中,當初曾改名換姓,隻身入萬勝宗做了三年奸細,並在總決戰時負責給萬勝宗眾人下毒,以致於萬勝宗眾人根本沒能發揮出應有實力的排行第六的伍世賢義子,又天然比其他的伍世賢義子要更有優越感。
當然,他的另外六位義兄弟是不太服氣他這般自恃勞苦功高的。
在他的另外六位義兄弟看來,他們這位六弟/六兄潛入萬勝宗為奸細固然不能說是沒有功勞,但他們能夠最終滅掉萬勝宗,占領贛州,最大的功臣卻還是他們這些被伍世賢派往各處收攏、培養人手的人。
如果沒有他們數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他們可不覺得他們的這位六弟/六兄,能夠單靠他自己就把萬勝宗折騰滅門。
這群人誰也不肯服輸,都認為自己的功勞遠勝他人,如此一來,伍世賢麾下的那群武者,自然就也或是主動、或是被動的,迅速分裂成了麵上你好我好大家好,私底下卻互相耍心眼兒、下絆子的好幾隊。
如果不是伍世賢掌握著大量由他親自培養出來的恐怖死士,他這些義子也不會一直以來都隻是為了繼承人的位置彼此明爭暗鬥了。
早就已經因為義父的“偏心”積攢了滿肚子怨氣的伍世賢的義子們,其實心裏早就已經想過不知道多少次,把伍世賢拽下來,自己坐上贛州之主位置的美好情景。
其實真要客觀一點講道理的話,伍世賢其實並沒有如何偏心。
他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女,義子說白了,哪個和他都沒有血緣關係。
收義子的時候,他又都是挑著能幹伶俐的收,如此一來,後續他自然就也不存在因為誰比較蠢就嫌棄誰的問題。
至於在義子們中間挑選自己的繼承人,伍世賢表示他還沒有那麽蠢。
一來他春秋鼎盛,還能活很長很長時間,後麵他保不齊就能生出自己的血脈後代,所以他根本就不必急著選什麽繼承人出來。
二來他的這些義子,大多都曾為他攻占贛州立下汗馬功勞,他選誰,剩下的那幾個都絕對會因此心生不滿。
伍世賢一來不想自己半生心血落入旁人之手,二來也不想親手製造這種可能會導致伍氏一族分崩離析的大矛盾,自然就不會做那種一碗水端不平的事兒。
可問題是,他自認為的一碗水端平,對他的義子們來說卻往往意味著他“偏心”了。
人的思維從來都是下意識地朝著更加利己,而非利人的方向去轉動的,每一次伍世賢論功行賞,伍世賢的義子們都會下意識地放大自己的功勞、貢獻,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應該得到更多,而別人則應該識趣兒的倒退一射之地。
甚至就連伍世賢分給他們的人手、財物、產業、權柄、任務.他們也會下意識地與其他人比較一番。
這一比較,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自然就會因為自己得到的不如某某得到的好而心生怨懟。
這種“不如”有時候確實是客觀的“略有不如”,但更多時候卻都是他們的主觀感受在悄悄作祟。
然而他們卻並不會去反省自己是否過於小肚雞腸,他們隻會在心裏暗搓搓怨憎伍世賢的“偏心”。
再加上他們以及他們的下屬、親眷,都沒少仗著自己的武力值和權勢地位欺淩、壓榨普通百姓,而每一次他們或者他們的下屬、親眷做的太過分了,伍世賢卻又會為了伍氏一族對贛州的長久統治而對他們做出懲處,這就更加滋長了他們內心的不平、不甘、不忿。
他們會想,憑什麽贛州的韭菜,你伍世賢想怎麽割就怎麽割,而我們卻連碰都碰不得?
至於伍世賢割完韭菜,其實也分了一部分韭菜給他們的這件事兒,以及伍世賢並不是不許他們碰,而是不希望他們竭澤而漁的這件事兒,他們直接就選擇性的忽略掉了。
他們不敢當麵頂撞伍世賢,但他們心裏的不滿卻在日漸堆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