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建議是桓範提出來的,曹亮當時聽了沒有讚同,認為對司馬全族采用這樣的刑罰是不是過於殘酷了,但桓範卻認為,能讓他們苟活於世,已經是陛下的仁慈與恩典了,如果換作是司馬懿,隻要是被他打倒的政敵,幾乎都是三族俱滅,再無翻身的機會。
雖然說曹亮下令將司馬一族的人全部囚禁了起來,但隻要他們活著,將來總會有活下去的機會,也許幾十年之後,幾百年之後,司馬家的後人遙記仇恨,前來報複,而曹亮的後人就會處於危險之中。
三十年風水輪流轉,更何況身後數百年的事呢,本著寧枉勿縱的原則,桓範力勸曹亮切不可有婦人之仁,處理司馬家的餘孽,就算是不斬草也絕不能留根。
桓範的諫言倒是讓曹亮想起了一事,曆史上桓範是被司馬懿滅了三族的,但桓範有一個小兒子當時並不在洛陽,逃過了一劫,從此隱姓埋名潛居了起來,到了東晉時,桓家出了一個桓溫,結果把東晉的司馬王朝給攪了個天翻地覆,最終走向了徹底地滅亡,光是桓溫屠殺的司馬氏子孫,又何止成百上千,桓溫此舉,也算是給九泉之下的桓範報了滅族之仇。
現在曆史被推倒重寫,桓範沒有慘遭滅族之禍,反而是成為了當朝宰輔,桓氏也必將成為新貴望族,而司馬氏則是從此沒落湮滅,不複存也。
但桓範所憂慮的倒也沒錯,如果這個時候曹亮放過司馬氏,任其繁延下去,誰又知道幾世之後,司馬氏不會出現翹楚一般的人物,誰也不能保證這仇恨的種子一旦埋下,將來後世的子孫不會遭殃,風水輪流轉,這一輩厲害,不代表你後世子孫也輩輩厲害,這大概也就是司馬懿喜歡滅人三族的重要原因吧,將敵人打倒之後,徹底地斬草除根,才能真正的免除後患,那怕後世的子孫真得沒落了,但至少也能保證他們沒有死在仇人的手裏,所謂盡人事,聽天命,否則的話,那麽多的仇人一輩輩地將仇恨傳遞下去,司馬家的子孫都會日日夜夜地活著提心吊膽之中。
至於桓溫的事,也確實是佐證了司馬懿的先見之明,就是因為沒有將根給除淨,導致了漏網之魚,才會釀成大禍,如果司馬懿當時再狠一些,或許桓溫就連出生的機會都沒有了。
所以對於桓範的這個絕戶之計,盡管曹亮沒有親自下旨去辦,但還是默許了桓範,由桓範去操辦了這件事。
桓範雖然身為宰相,但他肚裏顯然是撐不下船的,他和司馬家有著不共戴天之仇,他一直對司馬懿殘殺曹爽一事耿耿於懷,這次得到了曹亮的默許,桓範立刻派人到天牢裏,將被關押起來的所有的司馬家的男性成員,不論老弱,一律施以宮刑。
司馬家的直係旁係,被關押在天牢之中的差不多有數百人,他們聞之皆色變,宮刑雖然不致死命,但卻是奇恥大辱,司馬家的人不禁是哀號不己,痛哭流涕。
但桓範卻是不為所動,按司馬懿處治敵人的辦法,這些司馬家的人應當已經全部被腰斬於市了,曹亮做為仁君,法外開恩,赦免了他們的死罪,但死罪雖免,活罪卻是難逃,給他的一條生活,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至於子孫後代什麽的,就不用再想了。
主意是桓範出的,動手也是桓範動的,反正桓範行事,素來以乖張稱著,些許的惡名,他根本就不懼,能出心中的這口子惡氣,那才是最為重要的。
曹亮本以為這事會掀起一陣軒然大波,但沒想到輿論卻出乎意料地平靜,甚至朝野之中許多人的評價認為朝廷對叛國之臣司馬氏的處置實在是太輕了,按律司馬家應當是誅滅九族的,現在換來了如此輕的處罰,甚至於有人還憤憤不平,上疏請求重罰司馬家的罪人。
這個結果,讓曹亮是深感意外,同時也證明,司馬氏倒行逆施,確實是不得人心的,牆倒萬人推,破鼓萬人捶,司馬氏走到如今的地步,也是他們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成者王侯敗者寇,在這場長達十年的較量之中,最終是曹亮笑到了最後,但如果是司馬氏獲得勝利呢,那麽曹氏的江山社稷也就不複存在了,所以隻有勝利者才有資格去主宰失敗者的生死命運。
留在魏國境內的司馬家的人已經全部被揖拿了,如今隻有逃到了涼州的司馬炎和司馬攸、逃到了蜀國的司馬倫和逃到了吳國的司馬伷暫時逍遙法外,但隨著曹亮一統天下的步伐在加快,司馬家的這些最後殘餘力量,也將會很快地覆滅,那怕是天大地大,也再無司馬氏的容身之所。
關隴這邊有鄧艾坐鎮,涼州那邊有也馬隆去征討,曹亮無需再去操心,所以曹亮把精力都放在了淮南這邊,他讓羊祜完成布署之後,曹亮也將會繼續地禦駕親征,滅吳這樣的頭等大事,曹亮依舊還需要親力親為才行。
回到了後宮之中,曹亮首先向母後劉瑛辭行,雖然劉瑛被尊為了太後,但曹亮因為長年征戰在外,無法膝前盡孝,看著母親日漸蒼老的麵容,曹亮心中不禁是黯然而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自己虧欠母親真是太多了。
但劉瑛卻是比較釋然的,她知道,如今曹亮貴為天子,每日日理萬機,自己當然不能求全責備,這麽多年來,她一直在默默地支持著自己的兒子。
隻不過有一件事,她始終是無法釋懷的,那就是丈夫曹演之死,盡管曹亮登基之後,已經追贈曹演為信陵王,但曹演當年之死,是因為驍騎營出了兩個內奸,高俊和荀閎,他們背叛了曹演,成為了司馬懿的幫凶,間接地害死了曹演。
所以劉瑛一直希望曹亮能擒拿這兩個叛徒,為曹演複仇,可一直以來,也未曾捉到此二賊,讓劉瑛是深感遺憾。
雖然說曹亮下令將司馬一族的人全部囚禁了起來,但隻要他們活著,將來總會有活下去的機會,也許幾十年之後,幾百年之後,司馬家的後人遙記仇恨,前來報複,而曹亮的後人就會處於危險之中。
三十年風水輪流轉,更何況身後數百年的事呢,本著寧枉勿縱的原則,桓範力勸曹亮切不可有婦人之仁,處理司馬家的餘孽,就算是不斬草也絕不能留根。
桓範的諫言倒是讓曹亮想起了一事,曆史上桓範是被司馬懿滅了三族的,但桓範有一個小兒子當時並不在洛陽,逃過了一劫,從此隱姓埋名潛居了起來,到了東晉時,桓家出了一個桓溫,結果把東晉的司馬王朝給攪了個天翻地覆,最終走向了徹底地滅亡,光是桓溫屠殺的司馬氏子孫,又何止成百上千,桓溫此舉,也算是給九泉之下的桓範報了滅族之仇。
現在曆史被推倒重寫,桓範沒有慘遭滅族之禍,反而是成為了當朝宰輔,桓氏也必將成為新貴望族,而司馬氏則是從此沒落湮滅,不複存也。
但桓範所憂慮的倒也沒錯,如果這個時候曹亮放過司馬氏,任其繁延下去,誰又知道幾世之後,司馬氏不會出現翹楚一般的人物,誰也不能保證這仇恨的種子一旦埋下,將來後世的子孫不會遭殃,風水輪流轉,這一輩厲害,不代表你後世子孫也輩輩厲害,這大概也就是司馬懿喜歡滅人三族的重要原因吧,將敵人打倒之後,徹底地斬草除根,才能真正的免除後患,那怕後世的子孫真得沒落了,但至少也能保證他們沒有死在仇人的手裏,所謂盡人事,聽天命,否則的話,那麽多的仇人一輩輩地將仇恨傳遞下去,司馬家的子孫都會日日夜夜地活著提心吊膽之中。
至於桓溫的事,也確實是佐證了司馬懿的先見之明,就是因為沒有將根給除淨,導致了漏網之魚,才會釀成大禍,如果司馬懿當時再狠一些,或許桓溫就連出生的機會都沒有了。
所以對於桓範的這個絕戶之計,盡管曹亮沒有親自下旨去辦,但還是默許了桓範,由桓範去操辦了這件事。
桓範雖然身為宰相,但他肚裏顯然是撐不下船的,他和司馬家有著不共戴天之仇,他一直對司馬懿殘殺曹爽一事耿耿於懷,這次得到了曹亮的默許,桓範立刻派人到天牢裏,將被關押起來的所有的司馬家的男性成員,不論老弱,一律施以宮刑。
司馬家的直係旁係,被關押在天牢之中的差不多有數百人,他們聞之皆色變,宮刑雖然不致死命,但卻是奇恥大辱,司馬家的人不禁是哀號不己,痛哭流涕。
但桓範卻是不為所動,按司馬懿處治敵人的辦法,這些司馬家的人應當已經全部被腰斬於市了,曹亮做為仁君,法外開恩,赦免了他們的死罪,但死罪雖免,活罪卻是難逃,給他的一條生活,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至於子孫後代什麽的,就不用再想了。
主意是桓範出的,動手也是桓範動的,反正桓範行事,素來以乖張稱著,些許的惡名,他根本就不懼,能出心中的這口子惡氣,那才是最為重要的。
曹亮本以為這事會掀起一陣軒然大波,但沒想到輿論卻出乎意料地平靜,甚至朝野之中許多人的評價認為朝廷對叛國之臣司馬氏的處置實在是太輕了,按律司馬家應當是誅滅九族的,現在換來了如此輕的處罰,甚至於有人還憤憤不平,上疏請求重罰司馬家的罪人。
這個結果,讓曹亮是深感意外,同時也證明,司馬氏倒行逆施,確實是不得人心的,牆倒萬人推,破鼓萬人捶,司馬氏走到如今的地步,也是他們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成者王侯敗者寇,在這場長達十年的較量之中,最終是曹亮笑到了最後,但如果是司馬氏獲得勝利呢,那麽曹氏的江山社稷也就不複存在了,所以隻有勝利者才有資格去主宰失敗者的生死命運。
留在魏國境內的司馬家的人已經全部被揖拿了,如今隻有逃到了涼州的司馬炎和司馬攸、逃到了蜀國的司馬倫和逃到了吳國的司馬伷暫時逍遙法外,但隨著曹亮一統天下的步伐在加快,司馬家的這些最後殘餘力量,也將會很快地覆滅,那怕是天大地大,也再無司馬氏的容身之所。
關隴這邊有鄧艾坐鎮,涼州那邊有也馬隆去征討,曹亮無需再去操心,所以曹亮把精力都放在了淮南這邊,他讓羊祜完成布署之後,曹亮也將會繼續地禦駕親征,滅吳這樣的頭等大事,曹亮依舊還需要親力親為才行。
回到了後宮之中,曹亮首先向母後劉瑛辭行,雖然劉瑛被尊為了太後,但曹亮因為長年征戰在外,無法膝前盡孝,看著母親日漸蒼老的麵容,曹亮心中不禁是黯然而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自己虧欠母親真是太多了。
但劉瑛卻是比較釋然的,她知道,如今曹亮貴為天子,每日日理萬機,自己當然不能求全責備,這麽多年來,她一直在默默地支持著自己的兒子。
隻不過有一件事,她始終是無法釋懷的,那就是丈夫曹演之死,盡管曹亮登基之後,已經追贈曹演為信陵王,但曹演當年之死,是因為驍騎營出了兩個內奸,高俊和荀閎,他們背叛了曹演,成為了司馬懿的幫凶,間接地害死了曹演。
所以劉瑛一直希望曹亮能擒拿這兩個叛徒,為曹演複仇,可一直以來,也未曾捉到此二賊,讓劉瑛是深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