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倫終於是揮下了手中的劍,一時間整個的燈影峽上空,立刻被密集的箭雨所覆蓋,無數的箭矢向峽穀之中飛墜而下,將燈影峽籠罩在了一片箭風矢雨之中。
有伏擊!
魏軍這個時候才意識到遭遇到了蜀軍的伏擊,不過對於屯騎營來說,這些箭雨不過是些毛毛雨,箭矢落在他們的頭盔上、鎧甲上、馬鎧上,根本就造不成什麽實質性的傷害,隻聽得叮叮當當一陣亂響,箭矢紛紛落地。
但勁騎營可就遭殃了,勁騎營的士兵雖然有穿著著盔甲,但他們的鎧甲大多是比較輕便的魚鱗鎧,比屯騎兵的那種重甲輕了不少,防護能力自然也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這種魚鱗鎧防遠距離的弓箭或流矢還有一定的效果,但麵對如此密集的箭雨,根本就無法抵敵。
更重要的是,勁騎營的戰馬可不像屯騎營那樣有馬鎧,蜀軍的亂箭射了過來,完全是無差別的進行攻擊,那些沒有保護的戰馬最先成為了犧牲品。
勁騎兵雖然可以將盾牌護在頭頂上,勉強地保護自己的頭部和軀幹,但戰馬卻根本顧不上,許多戰馬紛紛中箭倒地,勁騎兵被摔了一地。
黑暗之中,倒地的騎兵是極其危險的,不光會被亂箭所傷,而且此刻魏軍遭遇到了伏擊,第一反應便是撤退,亂軍之中,地些落地的士兵很可能會被戰馬踐踏而亡。
王徽和張喬一看形勢不妙,立刻下令屯騎營和勁騎營撤退,先撤離燈影峽再說。
但司馬倫又如何能讓他們輕易地走脫,他在燈影峽的山頂,準備了不少的石塊,此刻一發將地將這些石塊推下山去,亂石呼嘯而下,砸死砸傷魏軍無數。
屯騎兵身披重甲,無懼弓弩,但他們防禦力再強悍,能抗得過巨石嗎?
尤其是那幾百斤的巨石從山頂上滾落下來的時候,威力是何其的驚人,就算是屯騎兵武裝到了牙齒,可一旦被石塊擊中,一樣也會被壓成肉餅。
如果是開闊地帶,蜀軍所使用的隻能是弓箭連弩,石塊這些根本就配不上用場,屯騎兵自然是不會懼怕蜀軍以弓箭為主的伏擊的,但在這窄窄的峽穀之中,這些石塊就會大有用武之地,從峽穀的兩邊將石塊拋下去,幾乎可以覆蓋掉整個峽穀,隻有呆在比較寬闊一些地方的魏軍才會幸免於難。
不過對於司馬倫來說,這次他特意地準備了這場大宴,那可是有好幾道硬菜的,弓箭和巨石,也不過是餐前開胃菜罷了,真正的殺招還在後麵呢。
蜀軍大量地從山頂上拋落巨石,並不是想一口氣將魏軍全給砸死,此時湧入燈影峽的魏軍騎兵,少說也有上萬人,就算是地形合適,蜀軍也沒有那麽多的石頭啊。
畢竟司馬倫也是在幾天前才剛剛準備這場伏擊戰,能開采到的石頭有限,用它來封鎖峽前峽後的通道還行,真要用石塊展開大規模的攻擊,卻是力所不及的。
所以司馬倫下令投下石塊,目的也比較明確,就是封鎖峽穀內比較狹窄的路段,寬闊一點的地段那是鞭長莫及的,但燈影峽內比較狹窄的地方也比比皆是,隻要蜀軍在這些窄處扔下巨石,還是有可以成功地截斷部分魏軍的退路的。
一時之間,巨石滾落,有如山崩地裂一般,那驚天動地的聲響響徹了整個的峽穀,魏軍的一字長蛇一般的隊型,被蜀軍攔腰截成了數段。
巨石擋道,戰馬無法通行,就算此刻王徽和張喬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大多的魏軍都被困在原地,根本就來不及撤出去。
此刻的戰馬已經成為了累贅,王徽一看情況不妙,隻能是下令屯騎兵棄馬,讓士兵采用攀爬的方式越過亂石堆,先撤出燈影峽再說。
至於被困之中的勁騎營,此此刻也沒有多少生還者了,在箭雨和亂石的打擊之下,衝入峽穀之中的勁騎營是傷亡慘重。
張喬不禁是一陣後怕,幸虧自己隻是跟隨著屯騎營行動,大部分的人馬都落在後頭,並未入峽穀,否則的話,勁騎營很可能就會慘遭團滅了。
屯騎營好點,可也好不到那兒去,他們可以抵禦得住弓弩的襲擊,但卻也擋不住亂石的攻擊,被砸死砸傷的屯騎兵可不在少數。
現在更難的是亂石擋道,戰馬難行,屯騎營空有一身的防禦,卻也無法躲避死亡的召喚。
此刻他們就算是棄馬步逃,但燈影峽峽穀幽深,尤其是那些深入到了峽穀內的魏軍,單靠步行,又怎麽能逃得出來?
此刻司馬倫也瞧得魏軍試圖棄馬徒步逃走,他暗暗地冷笑一聲,既入甕,還往哪裏逃?
司馬倫下令將最後的殺手鐧給使出來,蜀軍紛紛地從山頂上將引火之物給拋了下來,有幹草,有木柴,有油料,有破衣服等等,隻要能起到引火作用的東西,統統地往下扔。
這些引火之物司馬倫沒有敢事先在峽穀之中放置,生怕會引起魏軍的懷疑,所以幹脆都堆放在了山頂上,此刻用亂石困住了魏軍之後,司馬倫這才下令發起火攻,欲一舉將上萬的魏軍活活地燒死在燈影峽之中
為了設計這場伏擊戰,也確實是花費了司馬倫的不少心思,他也清楚魏軍有屯騎營這樣厲害的騎兵,無視弓弩,普通的伏擊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所以才會定下這火攻之計。
火攻雖然厲害,但受條件的限製也是不是可以隨意使用的,隻有燈影峽如此險要狹窄的地方,才是最好的場所。
司馬倫先用弓箭打亂了魏軍的陣型,後用亂石封死了魏軍的退路,最後才使用火攻方式,準備一舉將入穀的魏軍置於死地。
蜀軍拋下一堆堆的引火之物後,緊接著便從山頂上將無數的火把給拋了下來,幹柴烈火,一點即著,頓時整個峽穀都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烈焰騰騰,火光衝天,映得整個黑漆的夜幕都成為了紅彤彤的一片。
有伏擊!
魏軍這個時候才意識到遭遇到了蜀軍的伏擊,不過對於屯騎營來說,這些箭雨不過是些毛毛雨,箭矢落在他們的頭盔上、鎧甲上、馬鎧上,根本就造不成什麽實質性的傷害,隻聽得叮叮當當一陣亂響,箭矢紛紛落地。
但勁騎營可就遭殃了,勁騎營的士兵雖然有穿著著盔甲,但他們的鎧甲大多是比較輕便的魚鱗鎧,比屯騎兵的那種重甲輕了不少,防護能力自然也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這種魚鱗鎧防遠距離的弓箭或流矢還有一定的效果,但麵對如此密集的箭雨,根本就無法抵敵。
更重要的是,勁騎營的戰馬可不像屯騎營那樣有馬鎧,蜀軍的亂箭射了過來,完全是無差別的進行攻擊,那些沒有保護的戰馬最先成為了犧牲品。
勁騎兵雖然可以將盾牌護在頭頂上,勉強地保護自己的頭部和軀幹,但戰馬卻根本顧不上,許多戰馬紛紛中箭倒地,勁騎兵被摔了一地。
黑暗之中,倒地的騎兵是極其危險的,不光會被亂箭所傷,而且此刻魏軍遭遇到了伏擊,第一反應便是撤退,亂軍之中,地些落地的士兵很可能會被戰馬踐踏而亡。
王徽和張喬一看形勢不妙,立刻下令屯騎營和勁騎營撤退,先撤離燈影峽再說。
但司馬倫又如何能讓他們輕易地走脫,他在燈影峽的山頂,準備了不少的石塊,此刻一發將地將這些石塊推下山去,亂石呼嘯而下,砸死砸傷魏軍無數。
屯騎兵身披重甲,無懼弓弩,但他們防禦力再強悍,能抗得過巨石嗎?
尤其是那幾百斤的巨石從山頂上滾落下來的時候,威力是何其的驚人,就算是屯騎兵武裝到了牙齒,可一旦被石塊擊中,一樣也會被壓成肉餅。
如果是開闊地帶,蜀軍所使用的隻能是弓箭連弩,石塊這些根本就配不上用場,屯騎兵自然是不會懼怕蜀軍以弓箭為主的伏擊的,但在這窄窄的峽穀之中,這些石塊就會大有用武之地,從峽穀的兩邊將石塊拋下去,幾乎可以覆蓋掉整個峽穀,隻有呆在比較寬闊一些地方的魏軍才會幸免於難。
不過對於司馬倫來說,這次他特意地準備了這場大宴,那可是有好幾道硬菜的,弓箭和巨石,也不過是餐前開胃菜罷了,真正的殺招還在後麵呢。
蜀軍大量地從山頂上拋落巨石,並不是想一口氣將魏軍全給砸死,此時湧入燈影峽的魏軍騎兵,少說也有上萬人,就算是地形合適,蜀軍也沒有那麽多的石頭啊。
畢竟司馬倫也是在幾天前才剛剛準備這場伏擊戰,能開采到的石頭有限,用它來封鎖峽前峽後的通道還行,真要用石塊展開大規模的攻擊,卻是力所不及的。
所以司馬倫下令投下石塊,目的也比較明確,就是封鎖峽穀內比較狹窄的路段,寬闊一點的地段那是鞭長莫及的,但燈影峽內比較狹窄的地方也比比皆是,隻要蜀軍在這些窄處扔下巨石,還是有可以成功地截斷部分魏軍的退路的。
一時之間,巨石滾落,有如山崩地裂一般,那驚天動地的聲響響徹了整個的峽穀,魏軍的一字長蛇一般的隊型,被蜀軍攔腰截成了數段。
巨石擋道,戰馬無法通行,就算此刻王徽和張喬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大多的魏軍都被困在原地,根本就來不及撤出去。
此刻的戰馬已經成為了累贅,王徽一看情況不妙,隻能是下令屯騎兵棄馬,讓士兵采用攀爬的方式越過亂石堆,先撤出燈影峽再說。
至於被困之中的勁騎營,此此刻也沒有多少生還者了,在箭雨和亂石的打擊之下,衝入峽穀之中的勁騎營是傷亡慘重。
張喬不禁是一陣後怕,幸虧自己隻是跟隨著屯騎營行動,大部分的人馬都落在後頭,並未入峽穀,否則的話,勁騎營很可能就會慘遭團滅了。
屯騎營好點,可也好不到那兒去,他們可以抵禦得住弓弩的襲擊,但卻也擋不住亂石的攻擊,被砸死砸傷的屯騎兵可不在少數。
現在更難的是亂石擋道,戰馬難行,屯騎營空有一身的防禦,卻也無法躲避死亡的召喚。
此刻他們就算是棄馬步逃,但燈影峽峽穀幽深,尤其是那些深入到了峽穀內的魏軍,單靠步行,又怎麽能逃得出來?
此刻司馬倫也瞧得魏軍試圖棄馬徒步逃走,他暗暗地冷笑一聲,既入甕,還往哪裏逃?
司馬倫下令將最後的殺手鐧給使出來,蜀軍紛紛地從山頂上將引火之物給拋了下來,有幹草,有木柴,有油料,有破衣服等等,隻要能起到引火作用的東西,統統地往下扔。
這些引火之物司馬倫沒有敢事先在峽穀之中放置,生怕會引起魏軍的懷疑,所以幹脆都堆放在了山頂上,此刻用亂石困住了魏軍之後,司馬倫這才下令發起火攻,欲一舉將上萬的魏軍活活地燒死在燈影峽之中
為了設計這場伏擊戰,也確實是花費了司馬倫的不少心思,他也清楚魏軍有屯騎營這樣厲害的騎兵,無視弓弩,普通的伏擊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所以才會定下這火攻之計。
火攻雖然厲害,但受條件的限製也是不是可以隨意使用的,隻有燈影峽如此險要狹窄的地方,才是最好的場所。
司馬倫先用弓箭打亂了魏軍的陣型,後用亂石封死了魏軍的退路,最後才使用火攻方式,準備一舉將入穀的魏軍置於死地。
蜀軍拋下一堆堆的引火之物後,緊接著便從山頂上將無數的火把給拋了下來,幹柴烈火,一點即著,頓時整個峽穀都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烈焰騰騰,火光衝天,映得整個黑漆的夜幕都成為了紅彤彤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