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縣相比房山縣流民少的多,但賈琮回想起白天在粥棚前看到的冷清,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我朝嚴禁蓄奴,掠人買賣,重則斬首輕則流放,永清縣卻在天子腳下如此猖獗,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易文熙作為永清縣令,雖是被人哄騙架空,未參與這些惡事,可他乃一縣百姓之父母,亦有失察之罪。
賈琮快刀斬亂麻,直接讓親兵手持金令,北上通州去神武中衛調兵。
易文熙為了將功贖罪,依照賈琮的指示,宴請城中參與這等惡事的豪紳巨賈,並言欽差副使小賈大人對永清賢紳的仁善之舉很滿意,回京後便會向朝廷進言,為其請功嘉獎。
隨後又說打算篆刻石碑,宣揚仁善。一下子就將宴會推向了高潮,讓這群原本還有些警惕的罪人們放鬆了下來。
等易文熙穩住這群人之後,賈琮就暗中派人調查這些豪紳的犯罪證據,特別是那條隱藏在永清縣中拐賣人口的黑暗之線。
三日的時間一晃而過,臘月初七,三千神武中衛的將士衝進了永清縣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城中郭、蔡、蔣、陳等七姓豪紳家中,並將永清縣衙一掃而空,盡數緝拿抄家。
隻兩日,神武中衛就從各家城裏城外的宅邸、田莊、礦場等地,解救了被威逼利誘充作家奴的百姓上萬名。
這還不算已經被賣到他處的男女小兒,根據搜出的賬冊記載,僅這三年,永清縣作為中轉,京畿送往江南的「奴兒」就多達數萬。
「罄竹難書之罪,千刀萬剮都不為過。一個上縣的百姓,就被這麽賣去了江南。」
賈琮冷靜下來後,招來親兵將一封奏折遞了過去:「立刻回京將折子送去宮中,並請龍禁衛曹都督派人接手此案。」
永清縣不過冰山一角,數萬人口的買賣,簡直聞所未聞。京畿最大的幾個縣,總人口才不過十萬。這還是太宗朝時期的人口統計,這幾十年來,總不會不生孩子吧。
可偏僻順天府的田賦連年減少,大夏是按人丁繳稅,稅收不上來越來越少,隻有一個可能。
那就是隱匿人口。
不過現在看來,隱匿人口已經不算什麽了,人家把大夏百姓當成了豬玀,在隨意買賣充作豪紳巨賈府中的私奴,充作江南工坊中的奴隸。.
更有可能的是,那些遠洋的海船上,就有這些百姓被壓榨著。
永清縣的案子很快就有專人來接手了,賈琮將卷宗謄抄了一份,與龍禁衛的人交接後,一邊細思這些事背後的原因,一邊繼續巡查順天府各縣的賑災事宜。
或許是永清縣的大案,其餘諸州縣雖然也有各種各樣的小問題,但大體上還算平穩。
臘月二十三小年這日,賈琮終於在順天府境內畫了一個圈,回到了王平口鎮上。
黛玉已經成了王平口兩千多流民的活菩薩,一個多月的時間,王平口的流民擁有了幹淨整潔足夠保暖的棚屋,每日裏青壯去做工,老弱在家等待朝廷賑濟的米糧。
因為有太子劉弘的指示,西山皇莊、皇子公主府邸的莊子都已經派了管事過來,與黛玉詳細的商議了招納無地流民的事宜。
「皇莊會招納三百多人,還有幾家皇子公主的莊子,也能帶走幾百人。剩下的則要在開春耕種新設的皇莊田地,也算是有了生機。」
王慶堂被抄家,附近有大量的田產被充入戶部官田。按照太祖爺當初定下的規矩,官田租賃耕種,並無田租,隻需交納田賦每畝五升三合,這可比那些動輒半數繳租的佃戶強大多了。
隻要好好耕種,足夠一家人吃飽穿暖。
賈琮與黛玉圍著火爐,兩人一樁樁一件件詳細的說著這些日子發生的事情。
當黛玉說起她向皇帝諫言,以皇莊為基礎,實行皇田民租,並定下規矩,依照官田的例繳納田賦,以此為常例,可令無地流民有一份養家的生機。
這份諫言雖有很多稚嫩之處,但皇帝聞之聖心大悅,似乎找到了一個緩解流民愈演愈烈之勢的突破口。
於是乎,一份聖旨就由京城送抵王平口,令黛玉暫行此法,打算借此試上一試。
「此法若是真的實施起來,別的不說,倒是給了這些百姓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賈琮將永清縣的事大致上講了一下,黛玉皺起了眉頭。
隻見黛玉提筆在紙上寫了一行字: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她唏噓道:「實際上若按太祖當年定下的田賦規矩,哪怕是遭了難,百姓們也不會連撐下去的機會都沒有。實在是地方賦稅過重,收獲的糧食不足以抵稅,最終越種越窮,直到抵押了田產求存,最後一無所有,隻能賣身為奴。」
賈琮想起被抓的永清縣的縣丞、主簿等佐貳官,太祖爺當年立下的規矩,早就被這些玩出了花。
大夏沿襲前朝的兩稅法,八月之前收夏稅,第二年二月之前收秋糧。本朝開國之初,兩稅是實物稅,一般夏稅交小麥,秋糧交稻米。
沒過幾年,微服私訪的太祖爺發現各地地力肥沃程度不同,百姓收獲自是不同。
甚至有的地方種植桑麻等物,為了繳稅還得拿著絲麻換了糧食繳稅。
故而朝廷擴大了征收範圍,下令百姓在米麥之外,可以按田畝比例,交納一定數量的絲、麻、棉。
這樣,絲、麻、棉作為附屬交納物,成為新的項目。
朝廷還規定,如果不交絲、麻、棉,也可以改交一定數量的絹、麻布和棉布。
這樣,絹、麻布和棉布作為頂替物,成為新的項目。
當然,朝廷為了方便百姓繳稅,將各個方麵都想到了,或糧或絲或麻甚至有的地方田產不足,讓百姓直接打獵換銀子,充作田賦。
可惜往往上麵的政策是好的,但聖旨出了京城,原本朝廷對百姓的照顧就會變成貪官汙吏欺壓百姓的各種手段。
按照慣例,米麥叫作本色,其他頂替物叫折色。隨著時間推移,這樣一項一項加下去,加了快一百年,到昭武三十五年,據刑部的調查統計,各地本色、折色和那些貪官汙吏削尖了腦袋想出來的稅收名目已經多達四五十項。
四五十項的稅收名目代表著什麽?
按照太祖定製,天下官民田賦,凡官田,畝稅五升三合,民田減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民田中最差的土地,收稅三合一勺。
若真按太祖定下的規矩,隻要百姓能吃苦,開荒種地,不說大富大貴,總能吃飽穿暖生幾個大胖小子延續後代。
但就是因為太祖爺考慮的太過周到了,稅收的項目頗為雜亂,就讓那些貪官汙吏地主豪強有了上下其手的空子。
例如永清縣這等京畿上縣,除田產外,又是南來北往的京畿重鎮,縣中盛產優質的瓷器,繼而縣衙又加上了瓷器稅。
因有貢瓷一說,每年製瓷之戶,還需要上繳朝聖稅。更別提還有徭役,其中以每年對臨近的運河疏通最為要命。
自太祖朝就有定製,年十六成丁,成丁服役,六十而免。
像是每年的冬季順通運河,永清縣就會因冰冷的運河水死傷大量的服役百姓。
你說不想去服役,行啊,掏銀子就好。
於是乎,永清縣又多了一個收入項目,而且那些當裏長的人往往都是縣中士紳,他們借著指派服役的權力,收受賄賂,大肆壓榨治下百姓。
等那些沒錢繳納服役銀子
的百姓死在了運河河道,立馬就會像豺狼一樣撲向失去頂梁柱的百姓家,占***子,奪人薄田。
易文熙當了兩年的永清縣令,每年勸課農桑,卻從未聽說過有人喊冤告狀。
何也?不過是上下勾結,欺瞞他這個外來人罷了。
林如海也是當過父母官的人,黛玉啟蒙又早,自小跟在其父身邊沒少接觸這些事。
賈琮隻一說永清縣中的情況,她就給賈琮說清了其中的潛規則。
「而且不隻是私下加賦,他們還能弄出各種花樣。比如折色、米糧分等、糧稅損耗、縣中截留等等,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黛玉跟憤憤不平的賈琮道出了隱藏在盛世之下的現實:「琮哥兒,爹爹曾說,百姓繳納之田賦,每過一人手,便會損耗一成。每一次繳稅,原本的三升三合,到最後就會變成畝產之糧的三成三。就這樣,還算是縣中吏治清明,百姓還有一條活路。」
「觸目驚心,真的是觸目驚心。」
畝產的三成三用作田賦之用,餘下的糧食還要想著冬季換成銀子充作服役的費用,那麽,百姓拿什麽填飽肚子?
賈琮想起了那日流民盯著鍋中的清湯寡水的麻木目光,或許那種麻木,是那些壓在身上的四五十項賦稅名目,生生壓榨出來的。
「或許林姐姐的諫言,是當下最好的辦法了。至少皇莊的農戶,不用被縣衙的官吏欺壓。隻需按照官田的例繳納皇糧國稅就好。」
賈琮突然對自己之前送去皇帝案頭的「攤丁入畝」失去了信心,兩稅法也好,攤丁入畝也罷,終究要靠人來實施。
要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恐怕皇帝親自下場,都不一定能抵住那些人瘋狂的反撲。
恐怕帶頭反對的人中,就有平日裏滿口仁義道德的士大夫。到時候又將是一場惡戰,而且是殺人不見血的惡戰。
賈琮在王平口休整了兩天,最後一次巡視了一番王平口的賑濟情況後,太子劉弘的儀駕終於抵達。
黛玉將後續事宜交給了順天府的人,跟隨太子儀駕踏上了返京的路程。
直到臘月二十九,馬車才緩緩駛入榮國府。老太太聞之大喜,在見到黛玉後摟在懷中心肝心肝稀罕了好一陣才放開。
「你爹已經住在了官驛,明日入宮覲見之後才能回家。要是讓他知道你一個小姑娘去做那些辛苦事,還不得心疼死。」
老太太心疼外孫女,婆娑著黛玉明顯有些粗糙的雙手,瞪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賈琮。
「還有你,你一個糙老爺們去吹冷風也就罷了,非要帶了玉兒去受苦……」
呃~
賈琮苦笑起來,滿屋子的人除了探春羨慕的看著黛玉外,似乎所有人都對自己領著黛玉去賑災有些不滿,就連一直不願得罪賈琮的邢夫人都抱怨了幾句。
「外祖母,不怪琮哥兒,實際上是我自己在去了王平口見到那些可憐的流民後,主動留下來的。」
黛玉將自己在王平口的所見所聞大概講了一下,特別是那些因為自己主持賑濟活下來的孩子們,讓黛玉覺得吃些苦很值得。
「陛下還讓人傳了口諭,誇外祖母教養的好,說我巾幗不讓須眉……」
皇帝的確給黛玉送去了親筆書信,信中不但鼓勵黛玉放心大膽的去做,更是誇黛玉有姑蘇林氏祖風,有狀元之才。
至於說皇帝口諭誇老太太教養的好,這話是黛玉自己加上的。反正老太太總不能親自去宮中求證,隻要能哄老太太開心就好。
果然,黛玉精準的撓到了老太太的癢處,立馬讓老太太高興了起來,摟著黛玉又是好一陣的稀罕。
兩人奔波操勞了近兩個月,不
過聽到林如海已經抵達京城住在了官驛,於是洗漱換衣又上了馬車前往官驛。
可惜他們去時林如海已經被皇帝詔入宮中,沒辦法隻能前往宮門前等候。
因是年節將至,各地進京述職的督撫大員集中在了近日等候覲見,大夏門前的馬車就有十幾輛,每一輛馬車都插著旗幟。
什麽某某布政使、提督某某使、某某鎮總兵……
反倒是榮國府的馬車上插著黛玉的敕封,文安縣主。
這就惹得不少陪伴父兄覲見的公子哥的好奇,據說文安縣主不但長得仙姿縹緲,更是言辭犀利,在宮中駁的前東平郡王太妃啞口無言。
而且如今的榮國府紅的發紫,林縣主的未婚夫乃二聖的心尖尖,結好林縣主就是結好榮國府的賈琮,這群二代們當即就以自己姐姐、妹妹的名義,往榮國府的馬車送來一張又一張的拜帖。
黛玉有些哭笑不得的看著賈琮,她一想就知道這些人送來拜帖是打的什麽主意。
正主就在馬車上抱著手爐眯眼休息,反倒是把麻煩都扔給了她。
「琮哥兒,要不你出去露個臉?」
?月票??推薦票?
「我朝嚴禁蓄奴,掠人買賣,重則斬首輕則流放,永清縣卻在天子腳下如此猖獗,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易文熙作為永清縣令,雖是被人哄騙架空,未參與這些惡事,可他乃一縣百姓之父母,亦有失察之罪。
賈琮快刀斬亂麻,直接讓親兵手持金令,北上通州去神武中衛調兵。
易文熙為了將功贖罪,依照賈琮的指示,宴請城中參與這等惡事的豪紳巨賈,並言欽差副使小賈大人對永清賢紳的仁善之舉很滿意,回京後便會向朝廷進言,為其請功嘉獎。
隨後又說打算篆刻石碑,宣揚仁善。一下子就將宴會推向了高潮,讓這群原本還有些警惕的罪人們放鬆了下來。
等易文熙穩住這群人之後,賈琮就暗中派人調查這些豪紳的犯罪證據,特別是那條隱藏在永清縣中拐賣人口的黑暗之線。
三日的時間一晃而過,臘月初七,三千神武中衛的將士衝進了永清縣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城中郭、蔡、蔣、陳等七姓豪紳家中,並將永清縣衙一掃而空,盡數緝拿抄家。
隻兩日,神武中衛就從各家城裏城外的宅邸、田莊、礦場等地,解救了被威逼利誘充作家奴的百姓上萬名。
這還不算已經被賣到他處的男女小兒,根據搜出的賬冊記載,僅這三年,永清縣作為中轉,京畿送往江南的「奴兒」就多達數萬。
「罄竹難書之罪,千刀萬剮都不為過。一個上縣的百姓,就被這麽賣去了江南。」
賈琮冷靜下來後,招來親兵將一封奏折遞了過去:「立刻回京將折子送去宮中,並請龍禁衛曹都督派人接手此案。」
永清縣不過冰山一角,數萬人口的買賣,簡直聞所未聞。京畿最大的幾個縣,總人口才不過十萬。這還是太宗朝時期的人口統計,這幾十年來,總不會不生孩子吧。
可偏僻順天府的田賦連年減少,大夏是按人丁繳稅,稅收不上來越來越少,隻有一個可能。
那就是隱匿人口。
不過現在看來,隱匿人口已經不算什麽了,人家把大夏百姓當成了豬玀,在隨意買賣充作豪紳巨賈府中的私奴,充作江南工坊中的奴隸。.
更有可能的是,那些遠洋的海船上,就有這些百姓被壓榨著。
永清縣的案子很快就有專人來接手了,賈琮將卷宗謄抄了一份,與龍禁衛的人交接後,一邊細思這些事背後的原因,一邊繼續巡查順天府各縣的賑災事宜。
或許是永清縣的大案,其餘諸州縣雖然也有各種各樣的小問題,但大體上還算平穩。
臘月二十三小年這日,賈琮終於在順天府境內畫了一個圈,回到了王平口鎮上。
黛玉已經成了王平口兩千多流民的活菩薩,一個多月的時間,王平口的流民擁有了幹淨整潔足夠保暖的棚屋,每日裏青壯去做工,老弱在家等待朝廷賑濟的米糧。
因為有太子劉弘的指示,西山皇莊、皇子公主府邸的莊子都已經派了管事過來,與黛玉詳細的商議了招納無地流民的事宜。
「皇莊會招納三百多人,還有幾家皇子公主的莊子,也能帶走幾百人。剩下的則要在開春耕種新設的皇莊田地,也算是有了生機。」
王慶堂被抄家,附近有大量的田產被充入戶部官田。按照太祖爺當初定下的規矩,官田租賃耕種,並無田租,隻需交納田賦每畝五升三合,這可比那些動輒半數繳租的佃戶強大多了。
隻要好好耕種,足夠一家人吃飽穿暖。
賈琮與黛玉圍著火爐,兩人一樁樁一件件詳細的說著這些日子發生的事情。
當黛玉說起她向皇帝諫言,以皇莊為基礎,實行皇田民租,並定下規矩,依照官田的例繳納田賦,以此為常例,可令無地流民有一份養家的生機。
這份諫言雖有很多稚嫩之處,但皇帝聞之聖心大悅,似乎找到了一個緩解流民愈演愈烈之勢的突破口。
於是乎,一份聖旨就由京城送抵王平口,令黛玉暫行此法,打算借此試上一試。
「此法若是真的實施起來,別的不說,倒是給了這些百姓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賈琮將永清縣的事大致上講了一下,黛玉皺起了眉頭。
隻見黛玉提筆在紙上寫了一行字: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她唏噓道:「實際上若按太祖當年定下的田賦規矩,哪怕是遭了難,百姓們也不會連撐下去的機會都沒有。實在是地方賦稅過重,收獲的糧食不足以抵稅,最終越種越窮,直到抵押了田產求存,最後一無所有,隻能賣身為奴。」
賈琮想起被抓的永清縣的縣丞、主簿等佐貳官,太祖爺當年立下的規矩,早就被這些玩出了花。
大夏沿襲前朝的兩稅法,八月之前收夏稅,第二年二月之前收秋糧。本朝開國之初,兩稅是實物稅,一般夏稅交小麥,秋糧交稻米。
沒過幾年,微服私訪的太祖爺發現各地地力肥沃程度不同,百姓收獲自是不同。
甚至有的地方種植桑麻等物,為了繳稅還得拿著絲麻換了糧食繳稅。
故而朝廷擴大了征收範圍,下令百姓在米麥之外,可以按田畝比例,交納一定數量的絲、麻、棉。
這樣,絲、麻、棉作為附屬交納物,成為新的項目。
朝廷還規定,如果不交絲、麻、棉,也可以改交一定數量的絹、麻布和棉布。
這樣,絹、麻布和棉布作為頂替物,成為新的項目。
當然,朝廷為了方便百姓繳稅,將各個方麵都想到了,或糧或絲或麻甚至有的地方田產不足,讓百姓直接打獵換銀子,充作田賦。
可惜往往上麵的政策是好的,但聖旨出了京城,原本朝廷對百姓的照顧就會變成貪官汙吏欺壓百姓的各種手段。
按照慣例,米麥叫作本色,其他頂替物叫折色。隨著時間推移,這樣一項一項加下去,加了快一百年,到昭武三十五年,據刑部的調查統計,各地本色、折色和那些貪官汙吏削尖了腦袋想出來的稅收名目已經多達四五十項。
四五十項的稅收名目代表著什麽?
按照太祖定製,天下官民田賦,凡官田,畝稅五升三合,民田減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民田中最差的土地,收稅三合一勺。
若真按太祖定下的規矩,隻要百姓能吃苦,開荒種地,不說大富大貴,總能吃飽穿暖生幾個大胖小子延續後代。
但就是因為太祖爺考慮的太過周到了,稅收的項目頗為雜亂,就讓那些貪官汙吏地主豪強有了上下其手的空子。
例如永清縣這等京畿上縣,除田產外,又是南來北往的京畿重鎮,縣中盛產優質的瓷器,繼而縣衙又加上了瓷器稅。
因有貢瓷一說,每年製瓷之戶,還需要上繳朝聖稅。更別提還有徭役,其中以每年對臨近的運河疏通最為要命。
自太祖朝就有定製,年十六成丁,成丁服役,六十而免。
像是每年的冬季順通運河,永清縣就會因冰冷的運河水死傷大量的服役百姓。
你說不想去服役,行啊,掏銀子就好。
於是乎,永清縣又多了一個收入項目,而且那些當裏長的人往往都是縣中士紳,他們借著指派服役的權力,收受賄賂,大肆壓榨治下百姓。
等那些沒錢繳納服役銀子
的百姓死在了運河河道,立馬就會像豺狼一樣撲向失去頂梁柱的百姓家,占***子,奪人薄田。
易文熙當了兩年的永清縣令,每年勸課農桑,卻從未聽說過有人喊冤告狀。
何也?不過是上下勾結,欺瞞他這個外來人罷了。
林如海也是當過父母官的人,黛玉啟蒙又早,自小跟在其父身邊沒少接觸這些事。
賈琮隻一說永清縣中的情況,她就給賈琮說清了其中的潛規則。
「而且不隻是私下加賦,他們還能弄出各種花樣。比如折色、米糧分等、糧稅損耗、縣中截留等等,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黛玉跟憤憤不平的賈琮道出了隱藏在盛世之下的現實:「琮哥兒,爹爹曾說,百姓繳納之田賦,每過一人手,便會損耗一成。每一次繳稅,原本的三升三合,到最後就會變成畝產之糧的三成三。就這樣,還算是縣中吏治清明,百姓還有一條活路。」
「觸目驚心,真的是觸目驚心。」
畝產的三成三用作田賦之用,餘下的糧食還要想著冬季換成銀子充作服役的費用,那麽,百姓拿什麽填飽肚子?
賈琮想起了那日流民盯著鍋中的清湯寡水的麻木目光,或許那種麻木,是那些壓在身上的四五十項賦稅名目,生生壓榨出來的。
「或許林姐姐的諫言,是當下最好的辦法了。至少皇莊的農戶,不用被縣衙的官吏欺壓。隻需按照官田的例繳納皇糧國稅就好。」
賈琮突然對自己之前送去皇帝案頭的「攤丁入畝」失去了信心,兩稅法也好,攤丁入畝也罷,終究要靠人來實施。
要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恐怕皇帝親自下場,都不一定能抵住那些人瘋狂的反撲。
恐怕帶頭反對的人中,就有平日裏滿口仁義道德的士大夫。到時候又將是一場惡戰,而且是殺人不見血的惡戰。
賈琮在王平口休整了兩天,最後一次巡視了一番王平口的賑濟情況後,太子劉弘的儀駕終於抵達。
黛玉將後續事宜交給了順天府的人,跟隨太子儀駕踏上了返京的路程。
直到臘月二十九,馬車才緩緩駛入榮國府。老太太聞之大喜,在見到黛玉後摟在懷中心肝心肝稀罕了好一陣才放開。
「你爹已經住在了官驛,明日入宮覲見之後才能回家。要是讓他知道你一個小姑娘去做那些辛苦事,還不得心疼死。」
老太太心疼外孫女,婆娑著黛玉明顯有些粗糙的雙手,瞪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賈琮。
「還有你,你一個糙老爺們去吹冷風也就罷了,非要帶了玉兒去受苦……」
呃~
賈琮苦笑起來,滿屋子的人除了探春羨慕的看著黛玉外,似乎所有人都對自己領著黛玉去賑災有些不滿,就連一直不願得罪賈琮的邢夫人都抱怨了幾句。
「外祖母,不怪琮哥兒,實際上是我自己在去了王平口見到那些可憐的流民後,主動留下來的。」
黛玉將自己在王平口的所見所聞大概講了一下,特別是那些因為自己主持賑濟活下來的孩子們,讓黛玉覺得吃些苦很值得。
「陛下還讓人傳了口諭,誇外祖母教養的好,說我巾幗不讓須眉……」
皇帝的確給黛玉送去了親筆書信,信中不但鼓勵黛玉放心大膽的去做,更是誇黛玉有姑蘇林氏祖風,有狀元之才。
至於說皇帝口諭誇老太太教養的好,這話是黛玉自己加上的。反正老太太總不能親自去宮中求證,隻要能哄老太太開心就好。
果然,黛玉精準的撓到了老太太的癢處,立馬讓老太太高興了起來,摟著黛玉又是好一陣的稀罕。
兩人奔波操勞了近兩個月,不
過聽到林如海已經抵達京城住在了官驛,於是洗漱換衣又上了馬車前往官驛。
可惜他們去時林如海已經被皇帝詔入宮中,沒辦法隻能前往宮門前等候。
因是年節將至,各地進京述職的督撫大員集中在了近日等候覲見,大夏門前的馬車就有十幾輛,每一輛馬車都插著旗幟。
什麽某某布政使、提督某某使、某某鎮總兵……
反倒是榮國府的馬車上插著黛玉的敕封,文安縣主。
這就惹得不少陪伴父兄覲見的公子哥的好奇,據說文安縣主不但長得仙姿縹緲,更是言辭犀利,在宮中駁的前東平郡王太妃啞口無言。
而且如今的榮國府紅的發紫,林縣主的未婚夫乃二聖的心尖尖,結好林縣主就是結好榮國府的賈琮,這群二代們當即就以自己姐姐、妹妹的名義,往榮國府的馬車送來一張又一張的拜帖。
黛玉有些哭笑不得的看著賈琮,她一想就知道這些人送來拜帖是打的什麽主意。
正主就在馬車上抱著手爐眯眼休息,反倒是把麻煩都扔給了她。
「琮哥兒,要不你出去露個臉?」
?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