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學教授經研究發現,人在衝動時候,大腦就容易短路。人在短路大腦的控製下,要對棘手問題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幾乎是不可能的。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這樣的信息、某人跳樓自殺後,其朋友都說他平時是很平靜、很容易溝通的,沒聽說過他和誰有積怨,甚至都不知道他會有什麽想不開的地方;或者某人動刀砍人犯罪之後,說自己之前從未想過要砍人,和被砍的人也隻是因為小事而起衝突的。那為什麽這樣的信息我們會經常聽到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人在衝動的時候容易做出一些平時連想都不會去想的事情,從而造成對自己或是對他人的傷害。


    由此可見,衝動是魔鬼。我們應該理性地處事,因為理性處事是為人的高素質的體現,也是情感睿智的反映。


    凡事看開些


    在我們的人生中總會經曆一些風雨,如果我們時時都抱有一種悲觀的心情,恐怕就隻能永遠都活在痛苦之中。所以,必要的時候,我們應該樂觀地看待周圍的事物,對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看開一些。


    哈佛人常常聽到這樣一些故事:


    兩個水手因為船隻失事而流落到一個荒島。


    甲水手一上岸就愁眉苦臉,擔心荒島上有沒有充饑之物落腳之處。乙水手一上岸就為自己將要開始一段新的生活而歡呼。


    兩個人在荒島上找到一個洞口,乙水手為今晚可以睡一個好覺而慶幸,甲水手卻擔心洞裏麵是否有怪獸。乙水手安然入睡,甲水手輾轉難眠,不知道明天怎麽度過。


    上帝可憐兩個水手,竟然讓他們在荒島上意外的發現一袋糧食。乙水手高興得手舞足蹈,而甲水手擔心怎麽把生米煮成熟飯,煮出來的飯是否美味可口。


    島上沒有淡水喝,他們不得不喝海水。乙說:“喝淡水喝慣了,喝喝海水換換口味。”而每吃完一頓飯,乙水手總是很滿足的說:“又過了一天。”而甲水手總是歎氣:“唉,假如糧食吃完了該怎麽辦呢?”


    糧食一天一天的減少,終於被他們吃完了。荒島上還有些野果,他們把它采摘回來。乙水手說:“運氣真好。竟然還有水果吃。”甲水手哭喪著臉說:“從來沒有這麽倒黴過。上帝不要我活了,竟然要吃這樣的野果。”


    終於野果也吃完了,他們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吃的東西了,隻好挨餓。為了保持力氣,他們隻好躺在洞裏休息。乙水手說:“想不到我竟然什麽也不要做還可以睡覺。”甲水手絕望的說:“死亡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最後一刻,他們都堅持不住了。乙水手說:“終於可以拋開一切煩惱,投奔天國了。”甲水手說:“我還不想下地獄。”


    乙水手死了,臉上掛著微笑。


    甲水手死了,臉上充滿悲傷。


    同樣的結局,不一樣的人生。並不是乙水手不尊重生命,乙水手充分享受到了人生最後過程的樂趣,雖然最後並沒有免去死亡的命運,但一切對他來說不是那麽重要了,他死的時候都是快樂的,他並沒有留下什麽遺憾。而甲水手與乙水手截然相反,明知道不可能的事情還是處處在乎,明知道得不到的東西仍然想得到,自己為難自己,自己勉強自己,時時刻刻處於憂慮惶恐之中,最終還不是一樣沒有擺脫死亡。但他最後的人生曆程與乙比起來要差遠了,沒有得到任何的快樂,死的時候也無法瞑目。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換做我們,我們肯定會選擇乙水手的做法。可是,當我們身臨其境的時候,我們是否還能做到呢?或許隻有你自己知道答案了。


    ******的政治生涯中經曆了三起三落,每一次的跌落對一般人來講,都很難忍受,但******沒有絕望,把它當作曆練自己的一次機會。有起必有落,有落必有起,否則就不是人生。塞翁失馬,並不著急找,是因為他不需要馬嗎?不是,因為他知道就算自己如何費盡周折也不一定找得到,得不償失,還不如等它自己跑回來。結果,不但跑回來了,還帶了一大群馬。


    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當我們失去某一件東西的時候,必然會得到另一件東西,雖然我們失去的很珍貴,但誰知道你得到的東西不比你失去的東西更珍貴呢?但我們大多數人都意識不到這一點,失去的已經證明它很珍貴了,得到的還需要一段時間證明它是否珍貴。所以,我們應該耐心地等待。


    凡事都看開一點,這是我們的處世哲學。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那麽我們就應該坦然地接受。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當不可預料的打擊降臨的時候,當我們無法改變悲劇的時候,那麽我們就好好的欣賞悲劇吧。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至少可以改變自己。


    凡事都看開一點,保持樂觀豁達的心胸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不作攀比,保持心理平衡


    哈佛心理學教授認為,人在憤怒的情況下,對周圍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控製自己行為的能力有明顯地下降。在此時,往往作出平時所不能作出的大膽的或者魯莽的行為。人們在碰到令自己憤怒的事情時,如果頭腦不發熱,便能急而不躁,怒而不發,在冷靜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想出相應的對策,這樣才能夠取得較好的結果。


    我們怎麽能不生氣呢?為什麽父母喜歡大哥而不喜歡我?為什麽老師特別照顧那個同學而對我不理不睬?為什麽同事們都那麽悠閑而我這麽忙碌?為什麽他的地位比我高?為什麽他掙得比我多?為什麽……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許多不如意,因此我們才會生氣。當我們查找原因時才發現,生氣大多源於比較。一味地、盲目地和別人比,造成了心理不平衡。


    在中國古時候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孫臏和龐涓是同學,都拜鬼穀子先生為師;一起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情誼深厚,並結拜為兄弟,孫臏稍年長,為兄,龐涓為弟。


    有一年,當聽到魏國國君以優厚待遇招求天下賢才到魏國做將相時,龐涓再也耐不住深山學藝的艱苦與寂寞,決定下山,謀求富貴。


    在魏國,龐涓的聰明才智得到了發揮,很受魏王的器重。


    後來魏王聽說孫臏也很有才能,於是就把孫臏也招到了魏國。通過與孫臏的談話,魏王知道孫臏的才幹要在龐涓之上,於是就把他留下做魏國的軍師。


    龐涓聽說了魏王與孫臏的談話後,心裏吃了一驚,自己的才能與孫臏比起來差得太多了,而且魏王還讓孫臏做軍師,擔心自己以後就沒有出頭之日了。為此,龐涓很嫉恨孫臏,於是想方設法除掉孫臏。


    孫臏想盡一切辦法逃避龐涓的迫害,卻還是被挖去了膝蓋骨。最後孫臏通過裝瘋才逃回他的祖國齊國,被齊國將軍田忌任命為軍師。


    後來,龐涓在與孫臏的爭鬥中被射死在桂陵。


    龐涓很有才能,但當他與孫臏作比較時發現自己還差得很多,於是,他的心理不平衡了,開始惱恨嫉妒孫臏,並多次謀害孫臏都未成功,最終丟了自己的性命。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風塵所覆蓋,幹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鬥誌,那麽,我們的人生軌跡豈能美好?而如果我們能夠打開心靈的窗戶,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即使我們身處逆境,四麵楚歌,也一定能看到窗外的美景。


    在著名的哈佛大學學生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兩個重病病人同住在一家大醫院的小病房裏。房子很小,隻有一扇窗戶可以看見外麵的世界。其中一個病人的病床靠著窗,每天下午他可以在床上坐一個小時。另外一個病人則終日都得躺在病床上。


    靠窗的病人每次坐起來的時候,都會描繪窗外的景致給另一個病人聽。從窗口可以看到公園的湖,湖內有鴨子和天鵝,孩子們在那兒撒麵包片,放模型船,年輕的戀人在樹下攜手散步,在鮮花盛開,綠草如茵的地方人們玩球嬉戲,後麵一排樹,樹頂上則是美麗的天空。


    另一個病人傾聽著,享受著每一分鍾。他聽見一個孩子差點跌到湖裏,一個美麗的女孩穿著漂亮的夏裝……病友的訴說使他感覺到自己似乎親眼目睹了外麵發生的一切。


    然而,時間一長,他的心理不平衡了,甚至憤怒了。他心想:為什麽睡在窗邊的人可以有獨享外頭風采的權利呢?為什麽我沒有這樣的機會?他覺得不是滋味,他越是這麽想,就越想換床位。他一定得換才行!某天夜裏,終日躺在床上的病人盯著天花板想著自己的心事,靠窗邊的病人忽然驚醒了,拚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鈴叫護士進來但是卻辦不到。終日躺在床上的病人隻是旁觀而沒有幫忙——他感到同伴的呼吸漸漸停止了。第二天早上,護士來時那人已經死了,他的屍體被靜靜地抬走了。


    過了一段時間,這人開口問,他是否能換到靠窗戶的那張床上。護士們搬動他,將他換到了那張床上,他感覺很滿意。人們走後,他用肘撐起自己的身體,吃力地往窗外望……


    然而他看到的是,窗外隻有一堵空白的牆。


    幾天之後,他在自責和憂鬱中死去。


    因為幻想別人在一人獨享美麗的風光,自己因嫉妒而生氣不已。一心沉浸在想要換床的自我意識裏,在病友生命垂危時並沒有給予應有的幫助。而一旦自己達到目的時,結果又會怎樣呢?如果這個病人不起惡念,在晚上按鈴幫助另一個病人,那麽他還可以聽到美妙的窗外故事。可是現在一切都晚了,他看到的是什麽呢?不僅是自己心靈的醜惡,還有窗外的一堵白牆。


    一個人隻有心存美的意象,才能看到窗外白牆上的美麗風景。命運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你能不能磨礪一顆堅強的心,一雙智慧的眼,透過歲月的風塵尋覓到輝煌燦爛的星星。


    一味盲目地和別人比,容易造成人心理的不平衡,而不平衡的心理使人處於一種極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憤的情緒之中。使人牢騷滿腹,甚至不思進取。表現在工作上就是得過且過,更有甚者會鋌而走險,引火燒身。因此,我們必須保持心理平衡。


    (1)學會比較。心理失衡,大多是因為選擇了錯誤的比較對象,總拿比自己強的人比,總拿自己的弱點與別人的優點比。如果能夠我行我素,不去比較,或者實在要比的話,就和自己處於同一起跑線上的人比較,那生活中會少一些煩惱,多一些笑聲。


    (2)尋找自信。自信是心理平衡的基礎。假如感到自己某方麵不如別人,首先,應相信自己是有才的,隻不過是暫時沒有發現或是低估了自己的長處而已。當然,自信的前提是自己確有發光點。所以,平時應當練好基本功。


    (3)自我發泄。你有權發火,怒而不宣會摧毀肌體的正常機能,導致體內毒素滋生,使人變的抑鬱、消沉。適當的發泄可以排除人內心的怒氣,可以使人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發泄的方法很多,可是向朋友、家人傾訴,也可是以獨處時的怒吼,也可以對著某物打上幾下等等。就像以前聽說過的某人在自己辦公室裏放了一盆沙子,憤怒時便用力去搓沙子,這樣既不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不失為發泄的一個好方法。


    (4)尋找港灣。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能讓自己“充電”、休養的港灣。無聊時去“充電”,煩惱時去放鬆,就像一隻遠航歸來的帆船一樣,在這寧靜的港灣及時得到休整。這個港灣可以是一間充滿花香的“閨房”,可以是一個深造提高的培訓班,也可以是一次獨來獨往的旅行。


    (5)心底無私。命運的主宰是自己,樹立自己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經常思考、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心底無私天地寬,隻要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勝利,就能獲得最大的安慰。


    (6)享受生活。生活是美好的。命運雖然有時候會和人開個玩笑,讓人跌上一跤,但說不定在讓你跌倒的時候,同時也會放一個金元寶在地上等著你去撿。學會體會生活的美麗,學會享受自然的恩賜,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也學會欣賞自己的長處。


    (7)獻出愛心。拾到一個錢包,與其想要占有這個錢包而整天提心吊膽,心神不寧,不如做件好事,奉獻一片愛心,把錢包還給失主或是交給警察。為別人獻出一點愛,心中會有更多的愛。


    (8)回歸自然。大自然如同母親的胸懷一樣博大,如同上帝的施舍一樣慷慨。當您煩悶的時候不妨到外麵走走,回歸自然。看看蔚藍色的天空,潔白折雲朵,聽聽潺潺的流水、婉轉的鳥鳴,心靈會慢慢趨於平靜,快樂會不經意間湧上心頭。


    讓過去成為過去


    “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這句話受到很多哈佛人的認可,它的中文意思是覆水難收,事情已不可挽回,就別再為它傷腦筋了。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意義深刻,它其實是告訴我們一種對待錯誤、失誤的心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哈佛心理學大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亞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亞歌並收藏哈佛心理學大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