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學子常常聽講這樣一個故事,並且從中學到了一些麵對人生挫折的方法。


    有一位作家,去美國訪問,有一次在街頭遇到一位賣花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穿著相當破舊,身體看上去也很虛弱,但臉上卻總是帶著祥和高興的微笑,熱情洋溢地麵對每一個買花的顧客。這位作家挑了一朵花說:“你看起來很高興。”“為什麽不呢?一切都這麽美好。”


    “對煩惱,你倒真能看得開。”作家隨口說了一句。


    老太太的回答令作家大吃一驚,她說:“耶穌在星期五被釘上十字架時,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後就是複活節。所以,當我遇到煩惱或不幸時,就會等待三天,三天後,一切就恢複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麽平凡而又充滿哲理的一種生活方式。在身處人生逆境時,沒有毫無意義的抱怨與歎息,有的隻是拋下煩惱與痛苦的瀟灑。


    人生總會伴隨著生活上的挫折、工作上的失利……這些情況無處不在,而我們想選擇怎樣的生活,最終由我們自己決定。我們應當追求快樂,追求幸福,但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要記住這句忠告:不要抱怨,請你改變自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珍妮。她住在美國一座山丘上的一間特殊的房子裏,這間房子是不含任何有毒物、完全以自然物質搭建而成的,裏麵的人需要由人工灌注氧氣,並隻能以傳真與外界聯絡。


    事情發生在1985年,當時她拿起殺蟲劑滅蚜蟲,卻感覺到一陣痙攣,原以為那隻是暫時性的症狀,誰料到自己的後半生就毀於一旦。殺蟲劑內含的化學物質使珍妮的免疫係統遭到破壞。從此,她對香水、洗發水及日常生活接觸的化學物質一律過敏,連空氣也可能使她支氣管發炎。這種“多重化學物質過敏症”是一種慢性病,無藥可醫。


    患病頭幾年,珍妮睡覺時口水流淌,尿液變成了綠色,汗水與其他排泄物還會刺激背部,形成疤痕。珍妮所承受的痛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她的丈夫吉姆用鋼與玻璃為她蓋了一個無毒空間,一個足以逃避所有威脅的“世外桃源”。珍妮所有吃的、喝的都得經過選擇與處理,她平時隻能喝蒸餾水,食物中不能有任何化學成分。多年來,珍妮沒有見到一棵花草,聽不見悠揚的聲音,感覺不到陽光、流水。她躲在無任何事物的小屋裏,飽嚐孤獨之餘,還不能放心地大哭。因為她的眼淚跟汗一樣,可能成為威脅自己的毒素。


    堅強的珍妮並不在痛苦中自暴自棄,事實既已如此,自暴自棄隻能毀滅自己,她能做的是不僅為自己,也為所有化學汙染物的犧牲者爭取權益而奮戰。生活在寂靜的無毒世界裏,珍妮卻感到很充實。因為不能流淚的疾病,使她選擇了微笑。珍妮創立“環境接觸研究網”,致力於化學物質過敏症病變的研究。她又與另一組織合作,另創“化學傷害資訊網”,保證人們免受威脅。這一資訊網已有來自32個國家的會員,不僅發行刊物,還得到美國國會、歐盟及聯合國支持。


    不能流淚就微笑,看似是無奈的表白,實則是曆練磨難後的坦然。人一生不可能不經曆風雨,遇到挫折,不要抱怨生活對自己的苛刻,重要的是用什麽樣的心態對待。在困苦的逆境中把握方向,不屈奮鬥,迎接苦難的挑戰,自會迎來另一方天地。


    在人生中,很多人一遇到挫折就抱怨不已,而有一些人卻能夠放下不必要的抱怨,奮起直追,將挫折變成成功的墊腳石。那麽,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1、凡事不抱怨,隻解決問題。


    碰到不如意的情況,逆商低的人會怪東怪西,都是別人的錯,害自己不能如願,抱怨過後,心情往往更加沮喪,而問題依舊無解。逆商高的人通常沒時間報怨,因為他們正忙著解決問題。所以請減少抱怨的時間,因為少一分時間報怨,就多一分時間進步。


    2、先看優點,再看缺點。


    當挫折發生時,如果第一個念頭是:“完了,這下沒救了。”那就很難逃脫悲觀的詛咒。逆商高手的做法是,遇到狀況,先問自己:“現在有什麽是可珍惜的?”換句話說,在挫折中找優勢,並把它轉化成進步的助力。例如,突然失業當然錯愕,但想一想,多了時間可自己支配,再進修培養第二專長,似乎會是不錯的想法,也許就此開創出另一番格局。畢竟,自怨自艾解決不了問題,懂得在逆境中找機會,才是高逆商的精彩表現。


    3、將當下的不幸,變成日後的“幸虧”。


    看待挫敗,逆商高手清楚地知道,一時的成敗並不能定一生。就像李安,大學沒考上,卻因此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舞台,後來想想,還真“幸虧”當時沒考上大學,要不就不是這番光景了。因此隻要保持樂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逆商高手能將當下的不幸,變成日後回顧時的“幸虧”。


    跌倒了,爬起來


    哈佛有句名言:“許多人隻需要再多支持一分鍾,多做一次努力,就能反敗為勝。”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總要經曆無數次摔跤,經曆傷心失意、困難挫折,這些都在所難免。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勇敢地去麵對現實,從“荊棘”的人生中走出來,要時刻牢記:即使摔倒了一百次,也要有勇氣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一個美國青年,家裏十分貧窮,一日三餐都勉強維持,更別說像樣的衣服了。可是,這個青年卻有一個當明星的夢想。親人和朋友都非常不理解他,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又如何能拍上電影。


    那個時候,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青年逐一記下來,然後根據認真定好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自己寫好的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拜訪。但第一遍下來,這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500家公司全部拒絕他,這種事情很多人都接受不了,恐怕就此罷手了。然而這個青年並沒有放棄,他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和自我推薦。


    然而同上一回一樣,500家電影公司依然全部拒絕了他。於是,青年又進行了第三輪、第四輪。終於,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應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青年苦苦等待了數天後,被公司請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


    電影播出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它就是《洛奇》。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下層社會的不起眼人物,他的生活波瀾不驚,平淡無奇,本人也似乎顯得有些木訥古板,從表麵看,他沒有什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但當世界拳擊冠軍決定把他視為提高自己聲譽的沙包時,他內心那股永不服輸的精神表露無遺,艱苦的訓練證實了一個男人在麵對巨大壓力和挑戰時所應該體現的精神。與世界冠軍對戰的結果固然是失敗,但那種精神卻讓他贏得了榮譽。


    這位青年就是著名的影星、導演、製作人兼作家——席維斯?史泰龍。


    挫折相當於跳高運動員助跑,隻有經過助跑的人才能跳到自己的最高極限。隻有經曆過挫折的人,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史泰龍在經曆了一千次拒絕之後才最終獲得了成功,可見成功是多麽來之不易,可以說它是無數次失敗之和。


    法國著名小說家小仲馬,是文壇大師大仲馬之子,他年輕時,艱辛創作,寫了數不勝數的文章,但他並不透露自己的特殊身份,努力換取來的隻是一封封退稿書,但他從不自暴自棄,直至《茶花女》問世,轟動整個歐洲文壇,一鳴驚人。


    文藝複興時的“巨人”達芬奇,每日畫蛋,終成“正果”,馬克思寫《資本論》,在大英博物館查閱了數千種資料。中國偉大史學著作《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年輕時周遊各地,踏遍全國,為他的文學思想、曆史觀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後雖遭宮刑,但仍矢誌不渝,曆經數載,終成“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鴻篇巨著。


    在人生這個大舞台上,我們要學會麵對一切複雜的人際關係、繁瑣的事情等一係列問題,要自己來處理,不能再像小時候的摔跤,等著父母來攙扶你;這時候,你要做的是跌倒了,怎樣想辦法站起來。俗話說:從哪裏跌倒,就得從哪裏爬起來。


    你不要總去等待他人的幫助,摔跤後,拍拍身上的灰塵,抖擻抖擻精神,繼續前進!要知道,世上從來不曾有什麽“救世主”,命運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在挫折中奮起,才是生活的“真諦”!誰不是受傷後學會了堅強?誰不是跌倒了才知道站起來的英姿?挫折會讓一個人由成長走向成熟。


    無論麵對多大挫折,我們都要勇敢地去克服它。最終,挫折會向你低頭,向你屈服,你再也不用跌下去,牢牢地定住腳,因為你已經到達了成功的彼岸。沒有什麽能夠比得上此時的喜悅。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快樂,也有悲傷。但摔倒了再爬起來,仍不失為大將風度。不要躺在地上呻吟或後悔而不再起來,那樣做是不明智的。因為,在生活的道路上,誰也救不了你,隻有勇敢地站起來坦然麵對,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強者。


    如果你渴望抵達成功的彼岸,那麽就得想辦法將那條泥濘而曲折的人生路,轉變為平坦而筆直的大道,就要勇敢地跌倒了再爬起來,繼續前進。


    學會苦中作樂


    曾有哈佛學子認為,樂觀會給生命注入一份活力與生氣,使人從痛苦、貧困、難堪的處境中超脫出來,樂觀是生命保鮮的最佳良藥。


    苦中作樂不是自我麻痹,不是消極退卻。如果大家都不那麽鋒芒太露、以牙還牙,多一些理解、尊重,世界也就不會被扭曲。


    其實,一個人是可以既征服困難又生活得很快樂的。有人曾經問過一些飽受磨難的人,是否總是感到很痛苦和悲傷,有的人答道:“不是的,倒是很快樂,甚至今天我還有時因回憶它而快樂。”為什麽呢?這是因為他從心理上戰勝了磨難,從磨難中得到了生活的啟示,他為此而快樂。


    一次到美國觀光,導遊說西雅圖有個很特殊的魚市場,在那裏買魚是一種享受。同行的朋友聽了,都覺得好奇。


    那天,天氣不是很好,但市場並非魚腥味刺鼻,迎麵而來的是魚販們歡快的笑聲。他們麵帶笑容,像合作無間的棒球隊員,讓冰凍的魚像棒球一樣,在空中飛來飛去,大家互相唱和:“啊,5條蠟魚飛到明尼蘇達去了。”“8隻螃蟹飛到堪薩斯。”這是多麽和諧的生活,充滿樂趣和歡笑。


    當問到當地的魚販:“你們在這種壞境下工作,為什麽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呢?”


    魚販說,幾年前這個魚市場本來是一點生氣都沒有的地方。後來,大家認為與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變工作的品質。於是,他們不再抱怨生活的本身,而是把賣魚當成一種藝術。再後來,一個創意接著一個創意,一串笑聲接著另一串笑聲,他們成為魚市場中的奇跡。


    大夥練久了,人人身子不凡,可以和馬戲團演員相媲美。這種工作的氣氛還影響了附近的上班族,他們常到這兒來和魚販用餐,感染他們樂於工作的好心情。有很多不能提升工作士氣的主管還專程跑到這裏來詢問:“為什麽一整天在這個充滿魚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們竟然還這麽快樂?”他們已經習慣了給這些不順心的人排疑解難,“實際上,並不是生活虧待了我們,而是我們期求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


    有時候,魚販們還會邀請顧客參加接魚搏戲。即使怕魚腥味的人也很樂意在熱情的掌聲中一試再試,意猶未盡。每個愁眉不展的人進了這個魚市場,都會喜笑顏開地離開,手中還會提滿情不自禁買下的貨,心裏似乎也會悟出一點道理來。


    魚販們並沒有因為環境的不如意而心生抱怨,而是以一種藝術的手法來生活著。他們在困苦的處境裏依然快樂開心地生活,他們非常深刻地體會到了苦中作樂的暢快與愜意。


    一個周末,卡耐基到喬治亞州的一個大學去演講。他結束演講回到旅館的時候,在電梯裏碰到一個殘疾人。他注意到這個看上去非常開心的人,兩條腿都沒有了,坐在一張輪椅上。當電梯停在殘疾人要去的那一層樓時,他很開心地問卡耐基是否可以往旁邊讓一下,讓他轉動他的椅子。“真對不起,”他說,“這樣麻煩你。”卡耐基看到,這個殘疾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露著一種非常自信而溫暖的微笑。


    當卡耐基離開電梯回到房間後,這個殘疾人臉上的那種自信的微笑一直在他的眼前揮之不去。卡耐基相信,這種自信的後麵一定有一個非常不平凡的故事。於是,卡耐基決定去找他,那個殘疾人就是班·福特森。


    班·福特森是誰?他曾是美國喬治亞州政府秘書長。他不是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在他24歲那年,一次事故使他永遠失去了雙腿,因此隻能靠輪椅行走。他靠意誌戰勝厄運、自強不息的故事,在美國幾乎家喻戶曉。但是,即使在美國,也很少有人知道,正是這個人給了卡耐基巨大的人生啟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哈佛心理學大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亞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亞歌並收藏哈佛心理學大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