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素箋擱在案上,若岫指著,笑對樂水道,“今日可是不巧,好容易你來尋我,偏我這閑人卻有了事,昨兒個袁家送來的,說是今兒個擺了宴,請我去呢。”
“我卻也知道這個。”樂水笑答,“正是來尋你同去。”
“竟也請了你?”若岫奇道。
“我也不知何故,方拉上妹子壯膽兒啊。”樂水雖也有些莫名,卻還是笑著湊趣。
“我卻知道。”一旁的吳聖學似乎不滿於自己被無視,忍不住插話道。“月前陳家茶鋪來了一批南邊的貨,加上文瑾不知從哪兒弄來了二兩貢品雨前,前兒個那幾茶癡約了點茶,我還去了,袁家小姐奪了魁。今日是狀元還席,她也是個怪脾氣,擺宴就擺宴,請的人卻亂,看得順眼的,販夫走卒都能叫來,看不順眼的,任是世家子弟也不讓來。想來你二人是入了她眼了。”
若岫斜睨著他,“旁人說她怪,我倒還不覺得,偏你這人說不得這個,要論起怪來,誰還能超了你去?”
“這話我卻愛聽,想來是你麵皮薄,想誇我兩句卻說不出口,隻好旁敲側擊,虧得我明悟,換了旁人,還領會不得。”吳聖學笑眯眯地道。
“點茶,我怎麽沒聽說?”樂水問道,“聽來似乎蠻有意思。”
“別人不知道你們,我還不明白麽,別看你們兄妹二人皮相清雅俊秀,骨子裏卻是兩個俗物,別以為能分出‘蓮心’、‘雀舌’,聽過兩句說茶的戲文,就算會茶了,單是水這一項,你們都不行,光說的出沒用,還得嚐得出,這才算入門。”吳聖學鄙夷的看著樂水和若岫,哼了一聲,“說起來,上回人家請我的時候還問要不要請你們,我為了你們的麵皮著想,好心幫你倆擋了回去。”
若岫和樂水麵麵相覷,樂水沒好氣地道,“那我還得感激你了?”
“好說。”吳聖學一揮手,換來樂水一顆拳頭。
若岫卻苦哈哈的拿起那個素箋道,“那,今天這……”
“今天卻是無妨,據說還請了些其它閑人,也就是湊個熱鬧罷了,剛好這兩日沒什麽樂子,去嚐嚐袁家的梅沁也好。”吳聖學一臉向往。
“我卻不知道原來他還是個酒狂。”若岫嘀咕。
進得袁家,果然那幾個斷劍山莊的也都在,卻遠遠見到一個圓滾滾的老頭杵在門外,一會兒氣呼呼的看著文瑾,一會兒又可憐巴巴的看著袁漱玉。吳聖學清咳了一聲,低聲對若岫道,“那便是袁家老爺。”
若岫有點傻眼,跟著樂水他們向袁老爺行禮的時候都沒緩過來,袁家小姐明明一副清新可人的樣子,怎麽會有一個看起來如此亂七八糟的爹?若岫的目光從那隻紅撲撲的鼻頭轉向圓滾滾的肚皮,再轉向他不斷變化也不嫌累的包子臉,不由得抿了抿嘴角。
“爹,他們是我請來的朋友,您別這樣。”袁漱玉似乎也對他很無奈。
“反正我閨女絕對不去,我自己養著自己心疼。”袁老爺還是嘟嘟囔囔,不肯離去,末了還狠狠瞪了文瑾一眼,才在袁漱玉的半哄半威脅下離開了。
“見笑了。”袁漱玉似乎沒有什麽窘態,落落大方的招呼若岫,引著他們進了廳內,其它人似乎也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袁家的飯菜雖然沒有特別豪華,卻樣樣別致,冷熱、葷素、南北、甜鹹搭配也都恰到好處,眾人本也不是為著飯食,也就隨意撿幾樣嚐嚐罷了。
飯畢茶過,便有丫頭引著大家來到旁邊的偏廳裏,此時廳裏已經擺好了座椅和幾案,座椅上鋪著厚實的軟墊,看起來就可愛,幾案上有三兩碟素點吃食,一瓶插花,也有上麵空無一物的,就擺在座椅前方。有一椅一幾,兩椅一幾,三椅一幾,各不相等,袁漱玉和丁香一幾,若岫和杜娟一幾,樂水和吳聖學一幾,文瑾和張誌遠一幾,路浩獨占一幾,其它諸人也都自行坐了。
一個藍衣丫頭帶著幾個小丫頭上前,在每人麵前擱一把自斟銀製小酒壺,一個琺琅小酒杯,收拾完其它丫頭便下去,隻留那一個藍衣丫頭站在袁漱玉身側。
漱玉舉起酒杯道,“如此,今日既然我做東,便大家先飲一杯,再行酒令如何?”
“不好不好。”張誌遠老大的嗓門像打雷似的,又笑道,“便罰我飲酒如何?袁家的梅沁果不虛傳!”
“若是我們,便罰飲酒,若是你,便罰不能飲酒方好。”丁香慢條斯理地抿嘴笑道。
“誌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路浩此時卻幫著張誌遠說了一句。
“我近來也乏的很,不願多想,我們就頑簡單的,大家都能想出來的。”漱玉笑道。
大家商議了一會兒,竟都沒有定論,丁香提議鼓令,卻有人說早都嫌玩膩了這個,漱玉提議籌令,吳聖學卻嫌她家裏全是花籌,不合他胃口,張誌遠說猜拳,被眾人急喊叉出去,吳聖學說要流觴曲水,卻哪兒找個高處的地方來,還被樂水公報私仇的捶了一拳,一時間竟沒了定論。
漱玉嗔道,“敢情諸位今日來此,是鬧場來了。我說的既然不好,那,若岫,我看你在那裏神遊太虛半日,罰你來說一個,不論是什麽,都依這個了。”
若岫忽然被點名,嚇了一跳,她低頭想了想,忽然笑道,“以前曾經聽說有人玩過一個簡單的,說來,也有些難度,約定每人先吟誦一首詩,但必須有意漏掉一個字;然後再吟詩一首詩,詩中必須有一句說明前首漏字的原因,比如:第一首若是王江寧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X渡陰山。
留下一個‘馬’字,那下一首就要解釋,馬去哪兒了?便有第二首韓昌黎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異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第六句,便是回答馬不見的原因。我一直想玩,今天不如一試?”
“這個有趣兒,就這個吧。”杜娟拍手,其餘人也覺得新奇,便紛紛稱好。這令行起來簡單,也不用令官、不用簽籌,眾人共飲一杯,從漱玉開始。
漱玉想了一下,開口道,“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蜂X紛紛過牆去,卻凝*在鄰家。”
“此蝶飛往何方?”眾人問。
漱玉答:“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起得好!我來。”吳聖學正坐在她旁邊,起身道,“挽弓當挽強,用X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
“此箭卻在何處?”眾人笑。
他又道,“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該我了。”旁邊的樂水也笑著起身,卻被吳聖學攔下。
“你且慢來,這樣總是一個人說著沒意思,不如這樣,一個說第一首,下一個說出處,這個出處的一首中,再缺一字,留待下一人接,這樣輪流說豈不更有趣?”吳聖學笑得狡猾,“不如就由我這裏開始,你來接?”(未完待續)
“我卻也知道這個。”樂水笑答,“正是來尋你同去。”
“竟也請了你?”若岫奇道。
“我也不知何故,方拉上妹子壯膽兒啊。”樂水雖也有些莫名,卻還是笑著湊趣。
“我卻知道。”一旁的吳聖學似乎不滿於自己被無視,忍不住插話道。“月前陳家茶鋪來了一批南邊的貨,加上文瑾不知從哪兒弄來了二兩貢品雨前,前兒個那幾茶癡約了點茶,我還去了,袁家小姐奪了魁。今日是狀元還席,她也是個怪脾氣,擺宴就擺宴,請的人卻亂,看得順眼的,販夫走卒都能叫來,看不順眼的,任是世家子弟也不讓來。想來你二人是入了她眼了。”
若岫斜睨著他,“旁人說她怪,我倒還不覺得,偏你這人說不得這個,要論起怪來,誰還能超了你去?”
“這話我卻愛聽,想來是你麵皮薄,想誇我兩句卻說不出口,隻好旁敲側擊,虧得我明悟,換了旁人,還領會不得。”吳聖學笑眯眯地道。
“點茶,我怎麽沒聽說?”樂水問道,“聽來似乎蠻有意思。”
“別人不知道你們,我還不明白麽,別看你們兄妹二人皮相清雅俊秀,骨子裏卻是兩個俗物,別以為能分出‘蓮心’、‘雀舌’,聽過兩句說茶的戲文,就算會茶了,單是水這一項,你們都不行,光說的出沒用,還得嚐得出,這才算入門。”吳聖學鄙夷的看著樂水和若岫,哼了一聲,“說起來,上回人家請我的時候還問要不要請你們,我為了你們的麵皮著想,好心幫你倆擋了回去。”
若岫和樂水麵麵相覷,樂水沒好氣地道,“那我還得感激你了?”
“好說。”吳聖學一揮手,換來樂水一顆拳頭。
若岫卻苦哈哈的拿起那個素箋道,“那,今天這……”
“今天卻是無妨,據說還請了些其它閑人,也就是湊個熱鬧罷了,剛好這兩日沒什麽樂子,去嚐嚐袁家的梅沁也好。”吳聖學一臉向往。
“我卻不知道原來他還是個酒狂。”若岫嘀咕。
進得袁家,果然那幾個斷劍山莊的也都在,卻遠遠見到一個圓滾滾的老頭杵在門外,一會兒氣呼呼的看著文瑾,一會兒又可憐巴巴的看著袁漱玉。吳聖學清咳了一聲,低聲對若岫道,“那便是袁家老爺。”
若岫有點傻眼,跟著樂水他們向袁老爺行禮的時候都沒緩過來,袁家小姐明明一副清新可人的樣子,怎麽會有一個看起來如此亂七八糟的爹?若岫的目光從那隻紅撲撲的鼻頭轉向圓滾滾的肚皮,再轉向他不斷變化也不嫌累的包子臉,不由得抿了抿嘴角。
“爹,他們是我請來的朋友,您別這樣。”袁漱玉似乎也對他很無奈。
“反正我閨女絕對不去,我自己養著自己心疼。”袁老爺還是嘟嘟囔囔,不肯離去,末了還狠狠瞪了文瑾一眼,才在袁漱玉的半哄半威脅下離開了。
“見笑了。”袁漱玉似乎沒有什麽窘態,落落大方的招呼若岫,引著他們進了廳內,其它人似乎也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袁家的飯菜雖然沒有特別豪華,卻樣樣別致,冷熱、葷素、南北、甜鹹搭配也都恰到好處,眾人本也不是為著飯食,也就隨意撿幾樣嚐嚐罷了。
飯畢茶過,便有丫頭引著大家來到旁邊的偏廳裏,此時廳裏已經擺好了座椅和幾案,座椅上鋪著厚實的軟墊,看起來就可愛,幾案上有三兩碟素點吃食,一瓶插花,也有上麵空無一物的,就擺在座椅前方。有一椅一幾,兩椅一幾,三椅一幾,各不相等,袁漱玉和丁香一幾,若岫和杜娟一幾,樂水和吳聖學一幾,文瑾和張誌遠一幾,路浩獨占一幾,其它諸人也都自行坐了。
一個藍衣丫頭帶著幾個小丫頭上前,在每人麵前擱一把自斟銀製小酒壺,一個琺琅小酒杯,收拾完其它丫頭便下去,隻留那一個藍衣丫頭站在袁漱玉身側。
漱玉舉起酒杯道,“如此,今日既然我做東,便大家先飲一杯,再行酒令如何?”
“不好不好。”張誌遠老大的嗓門像打雷似的,又笑道,“便罰我飲酒如何?袁家的梅沁果不虛傳!”
“若是我們,便罰飲酒,若是你,便罰不能飲酒方好。”丁香慢條斯理地抿嘴笑道。
“誌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路浩此時卻幫著張誌遠說了一句。
“我近來也乏的很,不願多想,我們就頑簡單的,大家都能想出來的。”漱玉笑道。
大家商議了一會兒,竟都沒有定論,丁香提議鼓令,卻有人說早都嫌玩膩了這個,漱玉提議籌令,吳聖學卻嫌她家裏全是花籌,不合他胃口,張誌遠說猜拳,被眾人急喊叉出去,吳聖學說要流觴曲水,卻哪兒找個高處的地方來,還被樂水公報私仇的捶了一拳,一時間竟沒了定論。
漱玉嗔道,“敢情諸位今日來此,是鬧場來了。我說的既然不好,那,若岫,我看你在那裏神遊太虛半日,罰你來說一個,不論是什麽,都依這個了。”
若岫忽然被點名,嚇了一跳,她低頭想了想,忽然笑道,“以前曾經聽說有人玩過一個簡單的,說來,也有些難度,約定每人先吟誦一首詩,但必須有意漏掉一個字;然後再吟詩一首詩,詩中必須有一句說明前首漏字的原因,比如:第一首若是王江寧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X渡陰山。
留下一個‘馬’字,那下一首就要解釋,馬去哪兒了?便有第二首韓昌黎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異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第六句,便是回答馬不見的原因。我一直想玩,今天不如一試?”
“這個有趣兒,就這個吧。”杜娟拍手,其餘人也覺得新奇,便紛紛稱好。這令行起來簡單,也不用令官、不用簽籌,眾人共飲一杯,從漱玉開始。
漱玉想了一下,開口道,“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蜂X紛紛過牆去,卻凝*在鄰家。”
“此蝶飛往何方?”眾人問。
漱玉答:“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起得好!我來。”吳聖學正坐在她旁邊,起身道,“挽弓當挽強,用X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
“此箭卻在何處?”眾人笑。
他又道,“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該我了。”旁邊的樂水也笑著起身,卻被吳聖學攔下。
“你且慢來,這樣總是一個人說著沒意思,不如這樣,一個說第一首,下一個說出處,這個出處的一首中,再缺一字,留待下一人接,這樣輪流說豈不更有趣?”吳聖學笑得狡猾,“不如就由我這裏開始,你來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