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不走尋常路
明末太子:召喚猛將,複我山河! 作者:青鋒劍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兩位內閣大佬都立下了捐餉的字據,又有幾個侍郎與寺卿站出來捐款。
基本都來了個大出血,最低的捐了五千兩,最多的則是吏部侍郎周文尚,捐了三萬八千兩。
“臣有罪,臣當年在大理寺任職的時候,奉命協助審理魏忠賢一案。魏閹讓他的家人私底下給我了一萬兩白銀,臣這些年來一文也不敢亂花。
後來我讓二弟經營投資,這些年賺了兩萬八千兩,今日全部捐獻給國庫。這些年臣寢食難安,今日投案自首,請太子殿下治罪!”
周文尚立下字據後跪倒在大殿上嚎啕大哭,請求治罪。
周文尚主動坦白罪行,並且捐獻了驚人的三萬八千兩白銀,惹得滿堂嘩然,在場官員議論紛紛。
朱慈烺卻覺得這周文尚還算坦誠,雙眸轉動,悄悄啟動係統檢測這位吏部侍郎的能力,然後再根據他的能力決定罷官還是繼續留用。
水至清則無魚,在這個缺少人才的年代,隻要周文尚有優點,朱慈烺願意繼續給他機會!
眨眼之間,吏部侍郎周文尚的屬性值便出現在了朱慈烺眼前的界麵上:
姓名:周文尚
年齡:四十一歲
武力:45
統率:70
智力:81
政治:88
情商:92
忠誠:97
綜合評定:全史二星級,當世a級。
“81的智力,88的政治,算是個優秀的內政人員,而且97的忠誠可以保證他不會像魏藻德、張縉彥那樣做個牆頭草,先暫時用著吧!”
朱慈烺隱去眸子裏的紅色瞳孔,提高聲音道:“難得你能主動交代往日汙點,本宮今日隻問數目,不問來源。
你能利用這筆錢賺到兩萬八千兩,說明你很有經營頭腦嘛,如今戶部尚書之位空缺,本宮就擢升你暫時署理戶部尚書一職。
還望你能洗心革麵,竭盡所能為朝廷貢獻你的才華,將功贖罪!”
“啊……這?”
周文尚聽完又驚又喜,沒想到自己主動認罪不但沒有受到處罰,而且還升了官,被委任管理大明的財政大權,這不是做夢吧?
滿朝文武又是一片嘩然,有人羨慕,有人嫉妒,更多的人則是想要效仿。
片刻之後周文尚回過神來,稽首頓拜,以額頭撞地:“多謝太子殿下寬宏大量,如此隆恩,臣豈敢不誓死相報?有生之年,定當為太子殿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太子不按照常理出牌,魏藻德、張縉彥被罷官的罷官、抄家的抄家,這位周侍郎貪汙了一萬兩銀子,不僅沒被處罰,居然還升職做了署理尚書。
這讓內心忐忑的官員有點懵圈,但蠢蠢欲動的內心更想賭一把,看看能不能像周文尚一樣因禍得福?
馬上又有幾個官員跟李從良要來筆墨,寫下捐款的字據,連續幾個大單子,數額都在一萬五千兩之上。
但朱慈烺卻未置可否,隻是吩咐徐來福把字據收起來,對這幾個官員既沒有處罰也沒有升遷,讓這些投機分子鬱悶不已
“兵部侍郎王家彥何在?”
雖然今天早朝的主題是搞錢,但重要職位也不能空缺,還得選擇德才兼備之人擔任,朱慈烺呷了一口茶高聲召喚。
年已五十六歲,鬢角胡須皆已花白的兵部右侍郎王家彥急忙出列,作揖請罪:
“回太子殿下的話,老臣慚愧……我就算賣掉府邸也湊不夠五千兩銀子啊!
臣回頭把家裏僅有的幾個仆人奴婢全賣掉,把兒媳婦的嫁妝也賣掉,把大兒子的宅子賣掉。勉強能夠湊個三千兩吧!”
滿朝文武都知道王家彥清貧,倒是沒人覺得三千兩銀子摳門,這對於家裏隻養了七八個仆人,五六個婢女的王侍郎來說,差不多已經是傾盡家財了。
“本宮何時逼你捐錢了?”
朱慈烺嘴角上揚,出乎眾人預料的道,“聽說上次你捐了三千兩,已經把次子、幼子的宅院賣掉,讓他們搬到你的府邸同居。還賣了二十個仆人、婢子,才勉強湊了三千兩銀子,這次本宮沒打算讓你捐餉。”
王家彥涕淚縱橫,哽咽道:“老臣無能啊,沒有周尚書的經營頭腦,我近十年的俸祿一多半都寄回老家賑災了。
太子爺開恩,臣也不能倚老賣老,我把仆人、婢女全部賣了,以後家裏的粗活讓幾個兒子來幹,再把兒媳婦的首飾變賣了,湊個一千五百兩吧?”
“不必了!”
朱慈烺斷然拒絕,“本宮剛一監國就逼著大臣賣宅子賣田地,豈不讓天下人笑話?本宮也不是不近情理之人,這次你不用捐餉了。本宮喊你出列,是讓你接替張縉彥擔任兵部尚書之職。”
滿朝文武又是一愣,一個個腦瓜嗡嗡的。
這太子爺腦回路太活躍了,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無跡可尋,不可揣摩。
這捐款的不升官,哭窮的反而做了尚書,貪汙的也做了尚書,這太子爺也太隨心所欲了!
王家彥又驚又喜,再次磕頭,跟周文尚一樣用腦門磕的地磚作響:“太子殿下如此隆恩,老臣慚愧莫名,願將一把骨頭付與大明,百死不悔!”
“去吧,去兵部衙門辦正事去吧!”
朱慈烺揮揮手從鑾台上走了下來,背負雙手在大殿上踱步,用威嚴的目光掃視在場的官員,這些人的內心此刻估計正在經曆激烈的鬥爭吧?
“老臣告退!”
王家彥爬起來,與署理戶部尚書周文尚一起退出了皇極殿,前往午門外麵的各部衙門而去。
朱慈烺一邊踱步,一邊繼續給留下的官員洗腦:“如今國難當頭,本宮希望那些確實有積蓄的官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錢早晚會還給你!
倘若大明亡了,你們的官職還在嗎?你們的俸祿誰給你發?你們存下的金銀能保住嗎?
指望李自成繼續讓你們做高官,領厚祿,對你們畢恭畢敬?
你們覺得這幫恨不得把大明官吏生存活剝的泥腿子會對你們這麽仁慈嗎?
你們積攢了半生的金銀財寶,今日捐出來還能保住你們的官職保住你們的俸祿,將來還能領回去!
倘若北京城守不住了,那你們的財富就是留給李自成的!你們留下的錢財將會自掘墳墓!”
“臣願捐餉,願捐!”
“臣竭盡所能吧,盡量捐資助餉!”
“臣也願意,這就立下字據!”
在朱慈烺的恩威並施,連洗腦加威脅的操作之下,還在猶豫的官員終於防線崩潰,紛紛慷慨解囊,為大明王朝的國庫添磚加瓦。
李從良和徐來福一陣忙活,又收了近百張捐餉字據,從五千兩到一萬五千兩不等,立下字據的就可以離開金鑾殿忙自己的業務去了。
半個時辰後,在任的文武官員基本上走了百分之七十,剩下的要麽就是窮的叮當響拿不出錢來的清官,要麽就是頭鐵一毛不拔的貪官。
魏藻德和前任宰輔陳演等七八個罷官的閣老都躲在後麵看熱鬧,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
我都被免官罷職了,我憑啥還捐錢,大明朝的興亡和我有啥關係?大不了李自成進了城我繼續當庶民!
而勳貴裏麵除了張國紀父子捐錢之外,在京的那些皇親國戚、公爵、侯爵、伯爵們也是一副置身事外的表情,甚至有人站著打起了盹。
“周奎何在?”
朱慈烺回到龍椅旁邊的太師椅上坐定,大聲召喚外祖父周奎出列。
周奎一愣,第一反應想到的是這個好外孫是不是要給自己加官進爵?
第二反應就是萬一真給自己升官賜爵的話,到底要不要捐點銀子表示一下?
“實在不行,那就再捐他兩千兩吧,玉鳳給的五千兩銀子不是還剩下了兩千嘛,怎麽也要得給這個外孫點麵子嘛!”
五十歲出頭,大腹便便,養尊處優的周國丈慢悠悠的出列,象征性的彎腰施了個禮:“老臣在,不知太子殿下喚老臣出來有何吩咐?”
看到周奎這貪官嘴臉,朱慈烺氣就不打一處來,這老癟犢子,你是真狗啊!
“捐餉!”
“捐餉可以,封官麽?”
周奎並沒有仔細觀察這個好外孫的表情,而是眯著眼討價還價,“老夫嫌累,要麽給一個閑職,要麽給我升一下爵位。”
這是外祖父和外孫的對話,大殿上的其他人員也不敢攀比,隻有羨慕的份。
“周奎!”
朱慈烺一拍坐椅扶手,大聲叱罵,“你個老東西別給臉不要臉,我母後給了你五千兩讓你拿出來捐餉,你還貪墨了兩千兩,就你這人品還配做皇親國戚麽?”
周奎的腦瓜登時嗡嗡作響。
怎麽了?自己耳朵出問題了麽?
這好外孫以前經常去自己的府邸,對自己可是畢恭畢敬,今天竟然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叱罵起自己來了?這不科學!
都知道周奎貪財,都知道周奎人品卑劣,可架不住他是當朝皇後的父親。
而且天子朱由檢寵愛周皇後,周皇後在滿朝文武的眼裏也是知書達理,典型的賢妻良母,所以滿朝文武也就不與周奎計較,盡量避免與他犯來往。
沒想到女婿的江山快崩了,老家夥不捐錢不說,還把女兒拿出來的五千兩銀子貪汙了兩千,簡直就是一條老狗!
“呸!”
“不要臉!”
已經有都察院的幾個禦史忍不住,小聲咒罵起來。
這周國丈父子仗著皇後的地位在京城巧取豪奪,開了幾十家店鋪,老家弄了上千畝良田,估計能有七八萬兩白銀的家底,竟然還能做出這麽不知廉恥的事情!
身為禦史,家裏窮的叮當響,我們是捐不起款,就看太子爺能從這個鐵公雞外祖父身上榨出多少油水來吧?
基本都來了個大出血,最低的捐了五千兩,最多的則是吏部侍郎周文尚,捐了三萬八千兩。
“臣有罪,臣當年在大理寺任職的時候,奉命協助審理魏忠賢一案。魏閹讓他的家人私底下給我了一萬兩白銀,臣這些年來一文也不敢亂花。
後來我讓二弟經營投資,這些年賺了兩萬八千兩,今日全部捐獻給國庫。這些年臣寢食難安,今日投案自首,請太子殿下治罪!”
周文尚立下字據後跪倒在大殿上嚎啕大哭,請求治罪。
周文尚主動坦白罪行,並且捐獻了驚人的三萬八千兩白銀,惹得滿堂嘩然,在場官員議論紛紛。
朱慈烺卻覺得這周文尚還算坦誠,雙眸轉動,悄悄啟動係統檢測這位吏部侍郎的能力,然後再根據他的能力決定罷官還是繼續留用。
水至清則無魚,在這個缺少人才的年代,隻要周文尚有優點,朱慈烺願意繼續給他機會!
眨眼之間,吏部侍郎周文尚的屬性值便出現在了朱慈烺眼前的界麵上:
姓名:周文尚
年齡:四十一歲
武力:45
統率:70
智力:81
政治:88
情商:92
忠誠:97
綜合評定:全史二星級,當世a級。
“81的智力,88的政治,算是個優秀的內政人員,而且97的忠誠可以保證他不會像魏藻德、張縉彥那樣做個牆頭草,先暫時用著吧!”
朱慈烺隱去眸子裏的紅色瞳孔,提高聲音道:“難得你能主動交代往日汙點,本宮今日隻問數目,不問來源。
你能利用這筆錢賺到兩萬八千兩,說明你很有經營頭腦嘛,如今戶部尚書之位空缺,本宮就擢升你暫時署理戶部尚書一職。
還望你能洗心革麵,竭盡所能為朝廷貢獻你的才華,將功贖罪!”
“啊……這?”
周文尚聽完又驚又喜,沒想到自己主動認罪不但沒有受到處罰,而且還升了官,被委任管理大明的財政大權,這不是做夢吧?
滿朝文武又是一片嘩然,有人羨慕,有人嫉妒,更多的人則是想要效仿。
片刻之後周文尚回過神來,稽首頓拜,以額頭撞地:“多謝太子殿下寬宏大量,如此隆恩,臣豈敢不誓死相報?有生之年,定當為太子殿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太子不按照常理出牌,魏藻德、張縉彥被罷官的罷官、抄家的抄家,這位周侍郎貪汙了一萬兩銀子,不僅沒被處罰,居然還升職做了署理尚書。
這讓內心忐忑的官員有點懵圈,但蠢蠢欲動的內心更想賭一把,看看能不能像周文尚一樣因禍得福?
馬上又有幾個官員跟李從良要來筆墨,寫下捐款的字據,連續幾個大單子,數額都在一萬五千兩之上。
但朱慈烺卻未置可否,隻是吩咐徐來福把字據收起來,對這幾個官員既沒有處罰也沒有升遷,讓這些投機分子鬱悶不已
“兵部侍郎王家彥何在?”
雖然今天早朝的主題是搞錢,但重要職位也不能空缺,還得選擇德才兼備之人擔任,朱慈烺呷了一口茶高聲召喚。
年已五十六歲,鬢角胡須皆已花白的兵部右侍郎王家彥急忙出列,作揖請罪:
“回太子殿下的話,老臣慚愧……我就算賣掉府邸也湊不夠五千兩銀子啊!
臣回頭把家裏僅有的幾個仆人奴婢全賣掉,把兒媳婦的嫁妝也賣掉,把大兒子的宅子賣掉。勉強能夠湊個三千兩吧!”
滿朝文武都知道王家彥清貧,倒是沒人覺得三千兩銀子摳門,這對於家裏隻養了七八個仆人,五六個婢女的王侍郎來說,差不多已經是傾盡家財了。
“本宮何時逼你捐錢了?”
朱慈烺嘴角上揚,出乎眾人預料的道,“聽說上次你捐了三千兩,已經把次子、幼子的宅院賣掉,讓他們搬到你的府邸同居。還賣了二十個仆人、婢子,才勉強湊了三千兩銀子,這次本宮沒打算讓你捐餉。”
王家彥涕淚縱橫,哽咽道:“老臣無能啊,沒有周尚書的經營頭腦,我近十年的俸祿一多半都寄回老家賑災了。
太子爺開恩,臣也不能倚老賣老,我把仆人、婢女全部賣了,以後家裏的粗活讓幾個兒子來幹,再把兒媳婦的首飾變賣了,湊個一千五百兩吧?”
“不必了!”
朱慈烺斷然拒絕,“本宮剛一監國就逼著大臣賣宅子賣田地,豈不讓天下人笑話?本宮也不是不近情理之人,這次你不用捐餉了。本宮喊你出列,是讓你接替張縉彥擔任兵部尚書之職。”
滿朝文武又是一愣,一個個腦瓜嗡嗡的。
這太子爺腦回路太活躍了,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無跡可尋,不可揣摩。
這捐款的不升官,哭窮的反而做了尚書,貪汙的也做了尚書,這太子爺也太隨心所欲了!
王家彥又驚又喜,再次磕頭,跟周文尚一樣用腦門磕的地磚作響:“太子殿下如此隆恩,老臣慚愧莫名,願將一把骨頭付與大明,百死不悔!”
“去吧,去兵部衙門辦正事去吧!”
朱慈烺揮揮手從鑾台上走了下來,背負雙手在大殿上踱步,用威嚴的目光掃視在場的官員,這些人的內心此刻估計正在經曆激烈的鬥爭吧?
“老臣告退!”
王家彥爬起來,與署理戶部尚書周文尚一起退出了皇極殿,前往午門外麵的各部衙門而去。
朱慈烺一邊踱步,一邊繼續給留下的官員洗腦:“如今國難當頭,本宮希望那些確實有積蓄的官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錢早晚會還給你!
倘若大明亡了,你們的官職還在嗎?你們的俸祿誰給你發?你們存下的金銀能保住嗎?
指望李自成繼續讓你們做高官,領厚祿,對你們畢恭畢敬?
你們覺得這幫恨不得把大明官吏生存活剝的泥腿子會對你們這麽仁慈嗎?
你們積攢了半生的金銀財寶,今日捐出來還能保住你們的官職保住你們的俸祿,將來還能領回去!
倘若北京城守不住了,那你們的財富就是留給李自成的!你們留下的錢財將會自掘墳墓!”
“臣願捐餉,願捐!”
“臣竭盡所能吧,盡量捐資助餉!”
“臣也願意,這就立下字據!”
在朱慈烺的恩威並施,連洗腦加威脅的操作之下,還在猶豫的官員終於防線崩潰,紛紛慷慨解囊,為大明王朝的國庫添磚加瓦。
李從良和徐來福一陣忙活,又收了近百張捐餉字據,從五千兩到一萬五千兩不等,立下字據的就可以離開金鑾殿忙自己的業務去了。
半個時辰後,在任的文武官員基本上走了百分之七十,剩下的要麽就是窮的叮當響拿不出錢來的清官,要麽就是頭鐵一毛不拔的貪官。
魏藻德和前任宰輔陳演等七八個罷官的閣老都躲在後麵看熱鬧,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
我都被免官罷職了,我憑啥還捐錢,大明朝的興亡和我有啥關係?大不了李自成進了城我繼續當庶民!
而勳貴裏麵除了張國紀父子捐錢之外,在京的那些皇親國戚、公爵、侯爵、伯爵們也是一副置身事外的表情,甚至有人站著打起了盹。
“周奎何在?”
朱慈烺回到龍椅旁邊的太師椅上坐定,大聲召喚外祖父周奎出列。
周奎一愣,第一反應想到的是這個好外孫是不是要給自己加官進爵?
第二反應就是萬一真給自己升官賜爵的話,到底要不要捐點銀子表示一下?
“實在不行,那就再捐他兩千兩吧,玉鳳給的五千兩銀子不是還剩下了兩千嘛,怎麽也要得給這個外孫點麵子嘛!”
五十歲出頭,大腹便便,養尊處優的周國丈慢悠悠的出列,象征性的彎腰施了個禮:“老臣在,不知太子殿下喚老臣出來有何吩咐?”
看到周奎這貪官嘴臉,朱慈烺氣就不打一處來,這老癟犢子,你是真狗啊!
“捐餉!”
“捐餉可以,封官麽?”
周奎並沒有仔細觀察這個好外孫的表情,而是眯著眼討價還價,“老夫嫌累,要麽給一個閑職,要麽給我升一下爵位。”
這是外祖父和外孫的對話,大殿上的其他人員也不敢攀比,隻有羨慕的份。
“周奎!”
朱慈烺一拍坐椅扶手,大聲叱罵,“你個老東西別給臉不要臉,我母後給了你五千兩讓你拿出來捐餉,你還貪墨了兩千兩,就你這人品還配做皇親國戚麽?”
周奎的腦瓜登時嗡嗡作響。
怎麽了?自己耳朵出問題了麽?
這好外孫以前經常去自己的府邸,對自己可是畢恭畢敬,今天竟然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叱罵起自己來了?這不科學!
都知道周奎貪財,都知道周奎人品卑劣,可架不住他是當朝皇後的父親。
而且天子朱由檢寵愛周皇後,周皇後在滿朝文武的眼裏也是知書達理,典型的賢妻良母,所以滿朝文武也就不與周奎計較,盡量避免與他犯來往。
沒想到女婿的江山快崩了,老家夥不捐錢不說,還把女兒拿出來的五千兩銀子貪汙了兩千,簡直就是一條老狗!
“呸!”
“不要臉!”
已經有都察院的幾個禦史忍不住,小聲咒罵起來。
這周國丈父子仗著皇後的地位在京城巧取豪奪,開了幾十家店鋪,老家弄了上千畝良田,估計能有七八萬兩白銀的家底,竟然還能做出這麽不知廉恥的事情!
身為禦史,家裏窮的叮當響,我們是捐不起款,就看太子爺能從這個鐵公雞外祖父身上榨出多少油水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