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來人
重生年代,女配又被收拾了 作者:帛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方有順看到天天在外麵瘋跑的沈玉袖回來,立刻笑著招呼她過去,並指著對麵的兩人說:“還記得你三姥爺和舅舅不?快叫姥爺、舅舅。”
沈玉袖聞言聽話的走到方有順跟前,乖巧的對兩人分別叫了聲三姥爺、舅舅,就悄悄的觀察起了這兩人。
在她的記憶中,能讓她叫三姥爺、舅舅的,就是和姥姥姥爺要飯去老家時見到那家人,可她記憶中的那一家人都瘦骨嶙峋的沒有一絲生氣,而眼前這兩人雖然依舊很瘦,卻還算精神,她有些不敢認。
方有成聽到她脆生生的三姥爺,笑的滿臉都是褶子,上下看了看她,不停的感歎:“這孩子長的可真快,高了,也更水靈了。”
“長高了是不假,要說水靈那可差遠了,最多也就是勉強能看吧。”方有順哈哈笑著,但眼裏卻滿是驕傲。
沈玉袖在旁邊聽得卻癟了癟嘴。
不管是在學屋還是村裏,誰見了她不說一句長的好啊,咋在姥爺嘴裏就隻是勉強能看呢?
方有成看著她那撅起來的小嘴,卻笑了起來,一臉不讚同的跟方有順說:“你就會瞎白話,這孩子要是長的還不叫好,那別人家的小姑娘還咋活啊?”
兩兄弟就這麽就著沈玉袖又聊了起來,沈玉袖在旁邊聽得卻是連連點頭。
是的,她長的確實好,不但長得好,還是個很聽話的孩子呢。
於是,長得又好又聽話的沈玉袖也不還嘴,軟軟的依偎在方有順腿邊,聽起了兩人聊天。
原來,這個三姥爺之所以這時候忽然來了,是因為今年老家那邊比去年旱的更厲害了,田裏的莊稼顆粒無收,出來要飯的人也開始越來越多。
也是因為這個,而隨著這些人數的增加,這飯也是越來越不好要了,方有成想到方有順去年的話,就把所有的糧食全留給了家裏人,帶著小兒子來這裏找方有順,他想看看這裏今年怎麽樣,要是也不行,他倆再去別處。
沈玉袖靜靜聽著兩人的對話,腦子頓時就出現了去年看到的那些畫麵,小小的眉間立刻皺起了一個小疙瘩。
那豈不是說,今年老家那裏的人過的還不如去年?
而同樣的,方有順聽著方有成的敘述,也忍不住凝起了眉,可對這天災人禍他也沒什麽好辦法,能做的就是先留下兩人在這裏過年,再等他們走的時候給些地瓜幹和糧食。
他倒是有心提議方有成直接拖家帶口的遷來這裏,可今年這裏年景也不是很好,更保證不了明年這裏依舊還能多少有點收成,畢竟種莊稼是靠天吃飯,老天爺下不下雨、幹不幹旱,都不是他能說了算的。
他能保證的,就是如果明年老家還是老樣子,這裏還能多少產些糧食的話,讓他們再過來拿些糧食,好保證老家大人孩子不要被餓出個好歹。
老家來了親戚,方有順就讓沈玉袖去沈敬貴那邊叫一下人,讓他們今晚來這裏吃飯,也順便見見老家的親人。
要知道,現在交通不便,又遠隔千裏,老家能來人實在是不容易,今年來了還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再見麵,當然得讓家裏的大人孩子過來認識認識。
沈玉林一聽說老家來人,不等爹娘答應,啪一下扔下毛筆就撒丫子往方家跑。
可算有個理由歇歇了,這一天下來,不停的疊紅紙、裁紅紙、寫毛筆字,無聊不說,他都快累癱了。
於是,當沈玉袖回來看到沈玉林在姥爺身邊跟狗腿子似的不停端茶遞水,都差點不認識他了。
這二哥又是抽哪門子風啊?啥時候這麽勤快了?
但不管怎樣,沈玉林反正是因為這一番操作,在方有成麵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多年以後也還記得這個曾經親親熱熱叫著他三姥爺,不停給他倒水的孩子。
待要走,三六九。
就這樣,方有成在這裏過了一個好年,年初三的時候就要走了。
臨走時,方有順給他們的推車上裝了兩麻袋地瓜幹,和一麻袋由各種粗糧混在一起的糧食。
倒不是方有順吝嗇不肯多給,而是一輛推車也就能裝這些,再多怕是就要壓破車胎了,而且山高路遠,路上不好走,就算兩人路上換著推車,能把這些糧食推回去也是很不容易的。
除了這些吃的以外,方有順還塞了十塊錢給方有成,讓他家裏有急事的時候可以打個電報過來,或是留著救急用。
方有成攥著方有順硬塞到手裏的錢,都不知道該怎麽才能表達自己的感激,最終眼含著熱淚對送到他村口的方有順一家揮了揮手,回頭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對於沈玉袖來說,這個忽然到來呆沒幾天又忽然走了的三姥爺,也就是給她增加了一點記憶,也讓她知道了一些外麵的事情,其他就沒什麽了。
她依舊是和村裏的小夥伴們,沒心沒肺的滿大街瘋玩瞎跑,天天樂樂嗬嗬的半點也不知憂愁。
而沈玉靈那邊就不行了,她不但沒有感受到過年的快樂,還天天在為怎麽才能不餓肚子發愁。
因為她霍霍了不少白麵和油,沈四嬸這個年整天黑著個臉,除了大年初一吃了頓沒啥油水的白菜餃子,大年初二沈四嬸帶著她和姐妹們回娘家,在姥姥家吃了個全麵的饅頭後,家裏就繼續開始過起了天天喝個湯飽的日子。
如今她已經不期盼能吃多好了,隻求能吃飽就行。
可偏偏因為分家的事情,眾叔伯家的大人孩子們見到她就沒個好臉色,她的其他姐妹還能厚著臉皮去多少混口吃的,隻有她,到誰家都沒人搭理。
不過,現在她也學聰明了,吃飽了就往炕上一躺,哪裏也不去,也不動,這樣還能餓的稍微慢一點。
而老天爺仿佛也知道再這樣下去人們怕是要活不成,一開春就先下了場透地雨,直把人們高興的喜極而泣。
過了將近三年天天算計著吃飯的日子,如今人們早已經踏實下來了,隻要能種地,隻要老天爺肯給莊稼生長的機會,他們就仿佛不知疲累一般,幾乎是拚了命的幹。
當然,一些像趙回爹娘這樣愛躲懶的人,那就是把他餓死,也改不了不愛幹活的毛病。
趙回知道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走親戚,是以,年前年後那幾天,他很識趣的帶了幾把幹野菜回家,安安分分的在家待到過了正月十五,才再一次踏上方家的門。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春暖花開時,他帶上方有順親手育的地瓜秧,再次種到了那片蘆葦蕩裏。
與此同時,他也自己到一些荒地裏找了些適合編簍筐的棉槐條子,開始試著自己編東西去賣。
他想,就算自己編的簍筐不如方有順的板正,但隻要結實,再賣的便宜點,應該也會有人買吧?
而事實也如他所料,雖然他編得簍筐看著不那麽好看,但因為結實耐用,去賣的時候有些貪便宜的人家還是很願意買的。
就這樣,趙回漸漸的也攢下了一點錢,在秋天新學期開學的時候,高高興興的就去找親爹趙老五要戶口本報名上學。可結果,戶口本還沒拿到,趙回就先迎來了爹娘的雙麵夾擊。
(本章完)
沈玉袖聞言聽話的走到方有順跟前,乖巧的對兩人分別叫了聲三姥爺、舅舅,就悄悄的觀察起了這兩人。
在她的記憶中,能讓她叫三姥爺、舅舅的,就是和姥姥姥爺要飯去老家時見到那家人,可她記憶中的那一家人都瘦骨嶙峋的沒有一絲生氣,而眼前這兩人雖然依舊很瘦,卻還算精神,她有些不敢認。
方有成聽到她脆生生的三姥爺,笑的滿臉都是褶子,上下看了看她,不停的感歎:“這孩子長的可真快,高了,也更水靈了。”
“長高了是不假,要說水靈那可差遠了,最多也就是勉強能看吧。”方有順哈哈笑著,但眼裏卻滿是驕傲。
沈玉袖在旁邊聽得卻癟了癟嘴。
不管是在學屋還是村裏,誰見了她不說一句長的好啊,咋在姥爺嘴裏就隻是勉強能看呢?
方有成看著她那撅起來的小嘴,卻笑了起來,一臉不讚同的跟方有順說:“你就會瞎白話,這孩子要是長的還不叫好,那別人家的小姑娘還咋活啊?”
兩兄弟就這麽就著沈玉袖又聊了起來,沈玉袖在旁邊聽得卻是連連點頭。
是的,她長的確實好,不但長得好,還是個很聽話的孩子呢。
於是,長得又好又聽話的沈玉袖也不還嘴,軟軟的依偎在方有順腿邊,聽起了兩人聊天。
原來,這個三姥爺之所以這時候忽然來了,是因為今年老家那邊比去年旱的更厲害了,田裏的莊稼顆粒無收,出來要飯的人也開始越來越多。
也是因為這個,而隨著這些人數的增加,這飯也是越來越不好要了,方有成想到方有順去年的話,就把所有的糧食全留給了家裏人,帶著小兒子來這裏找方有順,他想看看這裏今年怎麽樣,要是也不行,他倆再去別處。
沈玉袖靜靜聽著兩人的對話,腦子頓時就出現了去年看到的那些畫麵,小小的眉間立刻皺起了一個小疙瘩。
那豈不是說,今年老家那裏的人過的還不如去年?
而同樣的,方有順聽著方有成的敘述,也忍不住凝起了眉,可對這天災人禍他也沒什麽好辦法,能做的就是先留下兩人在這裏過年,再等他們走的時候給些地瓜幹和糧食。
他倒是有心提議方有成直接拖家帶口的遷來這裏,可今年這裏年景也不是很好,更保證不了明年這裏依舊還能多少有點收成,畢竟種莊稼是靠天吃飯,老天爺下不下雨、幹不幹旱,都不是他能說了算的。
他能保證的,就是如果明年老家還是老樣子,這裏還能多少產些糧食的話,讓他們再過來拿些糧食,好保證老家大人孩子不要被餓出個好歹。
老家來了親戚,方有順就讓沈玉袖去沈敬貴那邊叫一下人,讓他們今晚來這裏吃飯,也順便見見老家的親人。
要知道,現在交通不便,又遠隔千裏,老家能來人實在是不容易,今年來了還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再見麵,當然得讓家裏的大人孩子過來認識認識。
沈玉林一聽說老家來人,不等爹娘答應,啪一下扔下毛筆就撒丫子往方家跑。
可算有個理由歇歇了,這一天下來,不停的疊紅紙、裁紅紙、寫毛筆字,無聊不說,他都快累癱了。
於是,當沈玉袖回來看到沈玉林在姥爺身邊跟狗腿子似的不停端茶遞水,都差點不認識他了。
這二哥又是抽哪門子風啊?啥時候這麽勤快了?
但不管怎樣,沈玉林反正是因為這一番操作,在方有成麵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多年以後也還記得這個曾經親親熱熱叫著他三姥爺,不停給他倒水的孩子。
待要走,三六九。
就這樣,方有成在這裏過了一個好年,年初三的時候就要走了。
臨走時,方有順給他們的推車上裝了兩麻袋地瓜幹,和一麻袋由各種粗糧混在一起的糧食。
倒不是方有順吝嗇不肯多給,而是一輛推車也就能裝這些,再多怕是就要壓破車胎了,而且山高路遠,路上不好走,就算兩人路上換著推車,能把這些糧食推回去也是很不容易的。
除了這些吃的以外,方有順還塞了十塊錢給方有成,讓他家裏有急事的時候可以打個電報過來,或是留著救急用。
方有成攥著方有順硬塞到手裏的錢,都不知道該怎麽才能表達自己的感激,最終眼含著熱淚對送到他村口的方有順一家揮了揮手,回頭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對於沈玉袖來說,這個忽然到來呆沒幾天又忽然走了的三姥爺,也就是給她增加了一點記憶,也讓她知道了一些外麵的事情,其他就沒什麽了。
她依舊是和村裏的小夥伴們,沒心沒肺的滿大街瘋玩瞎跑,天天樂樂嗬嗬的半點也不知憂愁。
而沈玉靈那邊就不行了,她不但沒有感受到過年的快樂,還天天在為怎麽才能不餓肚子發愁。
因為她霍霍了不少白麵和油,沈四嬸這個年整天黑著個臉,除了大年初一吃了頓沒啥油水的白菜餃子,大年初二沈四嬸帶著她和姐妹們回娘家,在姥姥家吃了個全麵的饅頭後,家裏就繼續開始過起了天天喝個湯飽的日子。
如今她已經不期盼能吃多好了,隻求能吃飽就行。
可偏偏因為分家的事情,眾叔伯家的大人孩子們見到她就沒個好臉色,她的其他姐妹還能厚著臉皮去多少混口吃的,隻有她,到誰家都沒人搭理。
不過,現在她也學聰明了,吃飽了就往炕上一躺,哪裏也不去,也不動,這樣還能餓的稍微慢一點。
而老天爺仿佛也知道再這樣下去人們怕是要活不成,一開春就先下了場透地雨,直把人們高興的喜極而泣。
過了將近三年天天算計著吃飯的日子,如今人們早已經踏實下來了,隻要能種地,隻要老天爺肯給莊稼生長的機會,他們就仿佛不知疲累一般,幾乎是拚了命的幹。
當然,一些像趙回爹娘這樣愛躲懶的人,那就是把他餓死,也改不了不愛幹活的毛病。
趙回知道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走親戚,是以,年前年後那幾天,他很識趣的帶了幾把幹野菜回家,安安分分的在家待到過了正月十五,才再一次踏上方家的門。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春暖花開時,他帶上方有順親手育的地瓜秧,再次種到了那片蘆葦蕩裏。
與此同時,他也自己到一些荒地裏找了些適合編簍筐的棉槐條子,開始試著自己編東西去賣。
他想,就算自己編的簍筐不如方有順的板正,但隻要結實,再賣的便宜點,應該也會有人買吧?
而事實也如他所料,雖然他編得簍筐看著不那麽好看,但因為結實耐用,去賣的時候有些貪便宜的人家還是很願意買的。
就這樣,趙回漸漸的也攢下了一點錢,在秋天新學期開學的時候,高高興興的就去找親爹趙老五要戶口本報名上學。可結果,戶口本還沒拿到,趙回就先迎來了爹娘的雙麵夾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