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今日,吾奉天靖難!
大明:我被朱棣模擬人生曝光了! 作者:擺爛的阿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密集的腳步聲壓過了雨聲,濟南城中的百姓也被從睡夢中驚醒,偷摸的打開窗戶一瞧,外麵的街道上已經被披甲執銳的濟南衛將士排列整齊的堵住,若從天空俯瞰,街道的兩頭都已經被黑色的盔甲軍士站滿,殺意濃鬱,嚴陣以待。
一人居首,大步流星的向前一步,向朱高燨行軍禮高聲道:“濟南衛指揮使,率濟南衛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每個千戶所一千一百二十人,合計五千六百人,所有休沐軍士已召集歸隊,聽候王爺指示!”
朱高燨問道:“所有人都到齊了?”
濟南衛指揮使道:“百戶方百瑞及其屬部無故缺席,其餘人全部到齊。”
此時的氣氛忽然就詭異了起來,剛才還怒發衝冠要為方百瑞報仇的濟南衛下轄百戶所,忽然看到自家的頂頭上司在仇人麵前這畢恭畢敬的模樣,這才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勁。
啊這……真就挺尷尬的。
朱高燨道:“方百瑞何在?”
濟南衛指揮使看到血泥裏方百瑞的屍體,嘴角微微抽搐。
方百瑞這都讓你宰了屍體還沒涼透呢,你問我方百瑞擱哪兒?
朱高燨看到濟南衛指揮使這神態,知道自己剛才宰掉的那人應該就是缺席的方百瑞,剛剛追上來要為方百瑞報仇的那百二十號人,應該就是方百瑞的百戶所。
場麵頓時安靜了許久,朱高燨對濟南衛指揮使道:“本王巡視山東,與你們山東的布政使宋大人相談甚歡,沒想到將士們的情緒如此高昂,歡悅的提著刀追了宋大人一條街,看來宋大人的名望在山東也是很受歡迎啊。”
宋葉集幹笑道:“濟南衛的將士們如此熱烈,本官很榮幸啊。”
二人一唱一和,濟南衛指揮使聽懂了弦外之音,不由羞愧的低下了頭:“卑職無能!”
宋葉集雖然在位期間沒出過什麽了不起的政績,但是這位爺好歹也是山東的布政使,不能說穩坐山東頭一把交椅,不過排進前三不是什麽問題。
結果在濟南城裏,遭遇了來自濟南衛的追殺,他這個濟南衛指揮使何止是失職,早就該懸梁掛印自刎謝罪了!
沈青玉低聲詢問道:“王爺,這濟南衛指揮使怎會在這裏?”
朱高燨輕笑道:“我是秘密來的山東,自然不會帶著兵馬前來,不過調動山東軍隊的權力,我這個奉旨監國的祁王還是有的。濟南衛和漢王不是一夥兒的,你真當漢王就藩山東,就當他是山東的土皇帝了嗎,調動山東各衛所的虎符在我這兒呢。”
山東不是漢王的一言堂,他最多也就是“山東地下組織部長”,憑借著漢王府的權勢,牽橋搭線,編製出了一張龐大無比的黑暗網,網上每一個節點都是收了漢王府銀子的官員,在背地裏為漢王做事。
但短短幾年的時間,還不至於讓漢王將整個山東荼毒侵蝕,真正能控製山東的,不是宋葉集這個布政使,也並非是漢王這個“地下部長”,而是朝廷。
朱高燨身上掛著監國的名義,全國的大權加於一人之身,雖然他這個監國調動不了京師的軍隊,但是倘若他到了外省,不亞於皇帝親臨。
這還隻是在山東,倘若朱高燨到了建州省、高麗省這樣自己打下來自己搞建設自己搞體製的地盤,皇帝的聖旨來了他都可以無視。
隻不過這種事很罕見,監國之所以叫監國,是因為背負了一國氣運,跟當皇帝其實沒什麽區別,隻不過沒有皇帝那麽自由,所以很少能得到離開京師的機會。
朱胖胖監國那麽多年,從未踏出金陵城半步,除了監國重任繁多忙得不可開交,還是因為皇帝不肯交權,因為一旦監國之人到了外省,在當地的威望與權力都是直線飆升的。
上一位監國的人還是洪武朝時期的懿文太子朱標,監國的事辦的蒸蒸日上,被朱元璋派去陝西考察西安,返京不久就病逝了。
雖然朱標死了,但他活著的時候能掛著監國的身份去外省考察,可見其有多受喜愛,這也為建文帝朱允炆的登基埋下了伏筆。
朱高燨來了山東以後,第一件事就是用虎符調集山東的軍隊,山東不是他的主場,也不是漢王的主場,誰的軍隊更多,山東就是誰的主場。
朱高燨其實還有一段話沒對沈青玉說。
——他不僅調動了濟南衛,同時還調動了濟南兵團防區的平山衛,此時平山衛也在濟南城中,隻不過並未露麵。
魯王藩國當中的兗州護衛、兗州左後衛,濟寧府三衛也在奔赴濟南。於此同時,朱高燨的密函已經送到了青州齊王的手上,青州的左護衛、中護衛、右後衛雖然已經被撤銷,但青州護衛還是保留了下來,名義上歸齊王管轄,朱高燨的虎符在手,加上齊王的名義,大可調動青州護衛限製同在青州的漢王府。
齊王是個識趣的人,應該知道這時候該站哪隊。
世俗多偽,人情多詐,奸良善惡自古無遺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勿存信念。事可絕必刨其根,人可殺必刑其名,欲加其罪必下其心,欲奪其業必滅其絕。暴而後憫必有其患,斷而不忍必有其淄。
後手之所以會稱之為後手,是因為朱高燨布局如同洋蔥一般,剝完一層還有一層,一手防著令一手。
這個世界上誰都不能相信,能相信的隻有自己。
……
漢王最後的計劃也以失敗告終。
倘若能殺了宋葉集、沈青玉、李老二等人,將人證煙消雲散,那麽即使老爺子責罰下來,漢王府的實力也不會被動搖到根基。
但是現在祁王來了,保住了宋、沈等人,他一來就控製了山東西部的各衛所,猶如晴天霹靂,將漢王府逼到了絕路了。
朱高煦萬萬沒有想到,祁王竟然會親自下場。
也是,鬥到現在為止,漢王府已經不擇手段,倘若祁王繼續在金陵城遙控指揮,必然無法鬥不過走投無路殺紅了眼的漢王,唯有祁王親自下場,方能坐鎮大局。
而現在,漢王似乎就隻有一條路可走了。
倘若不走那條路,漢王府的結局無疑就是因為刺殺布政使這檔子事被祁王找到突破口,順著這個突破口將刀刃紮進漢王的心髒,將漢王府的黨羽一掃而空,最終留下來一個宋葉集掌權監視漢王府,讓朱高煦永世不得翻身。
朱高煦自己也清楚,隻要自己不造反,無論局麵再怎麽糟糕祁王都動不了殺心,漢王這個封號和待遇肯定是能保留下來的,隻不過一輩子都不能再向皇位前進一步,哪怕是偷瞥一眼的資格都沒有。
他寧願站著死,也不願跪著生。
漢王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
……
漢王府上,朱高煦輕輕親吻漢王妃潔白的額頭,溫柔的說道:“別怕,天,塌不下來。”
漢王妃韋氏歎息道:“就不能不去嗎?”
朱高煦輕聲道:“永樂二年,我受封漢王,你獲封漢王妃,那年我曾對你說,咱不稀罕什麽王妃,我遲早要給你搏出來一個皇後,這次若不去,我怎麽給你搏一個皇後?”
漢王妃明眸皓齒的容顏上多了一份哀愁:“我從來就沒想過要當什麽皇後,我嫁給你的時候,你尚還隻是北平城裏那個無憂無慮的高陽郡王,能走到今日臣妾已經知足了,咱們一家平平安安的,何必要去卷進那個難以掙脫的漩渦當中呢?”
朱高煦道:“你自己都說了,那是個難以掙脫的漩渦,我早就已經掙脫不出來了,要麽往前走,要麽死。”
漢王妃不語,她心裏清楚,漢王哪裏是要為自己爭一個皇後的位置,分明是想給他自己爭一個皇帝的位置。
麵前這個魁梧的漢王爺早已經步入了黑暗的深淵當中,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靖難的時候,燕王朱棣一次又一次的蠱惑,讓漢王徹底迷失了自我。
朱棣說: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
誠然,如今老爺子確確實實沒有失約,將當年的世子,後來的太子朱高熾廢為贛王。
然而那個位置已經輪不到漢王了,如果漢王再不拚命,那個位置非祁王莫屬。
事已至此,漢王妃韋氏隻能閉上了被淚水打濕的眸子,對夫君說道:“你且去吧,此去之後,不留遺憾。”
漢王爺深深的看了一眼自己的王妃,轉身走出門去。
與門後的含情脈脈不同,門外刮著如刀子飲血般的肅殺之風。
數百死士立於門外,上身披鐵製的輕甲,腰間配製式彎刀,這是漢王手裏最精銳的一把利刃,花費重金培植,對漢王忠心不二,各個都是軍中走出的悍卒,早些年曾隨漢王參與過靖難、北征,待漢王就藩後終日在樂安一帶不知名的山脈裏訓練,隻為今日蓄力。
蘇青今天並非是往日裏羽扇布衣的打扮,而是換了一襲漆黑如墨的長衫,頭戴羽冠,麵容肅然,竟有宰相之風度。
他為漢王府出謀劃策十餘年,是漢王最信任的謀士,名聲不顯,身無官職,但漢王府那些暗地裏的謀劃都是由他來操盤的,可謂是漢王府裏必不可缺之人。
漢王知道自己左腦發育不完全,右腦完全不發育,論謀略雖勝常人,可是和朱高燨、朱高熾這樣的妖孽相比,他的智慧如同皓月下黯然無光的米粒星辰,所以他很重用蘇青。
既然他的腦子不夠用,那就讓蘇青來做他的腦子。
朱高煦走出了房門,站在門前沉默了許久。
冷風一直在吹,將院內眾人的衣角拉扯個不停,天空積壓起厚重的烏雲,這幾日整個山東都在刮東風,將濟南陰鬱的鉛色雲霧吹到了青州樂安的上空。
漢王睜開了雙眼,瞳中冷漠無情,高聲喝道:“太祖開國,遺祖訓,朝中若有奸人作祟,後世藩王可靖難護國。今祁王此獠,獨攬朝政,禍國殃民,錦衣衛呂朝陽屠戮無數使之人神共憤,楊、夏弄權作亂,引得朝綱崩壞,烏煙瘴氣,民聲怨之久矣。帝歲邁矣,而無縛於祁,吾為帝嫡子,有扶社稷於正之誌。”
“今,吾奉天靖難,哪位壯士願隨我去重振大明江山?”
這串話是蘇青和漢王在私底下研究了許久才編出來的,中原人打仗得講究個名正言順,他這個高貴的皇族造反更是如此,若是名不正言不順,仗還沒打起來,底下人就炸鍋了。
他得告訴手底下的人,我們這不是去造反,我們這是去光複大明江山行正義之舉啊!
而軍中士卒大多都是文盲,他們不知道皇帝那邊態度怎樣,隻聽軍官們這麽一忽悠,就稀裏糊塗的跟著造反去了,還以為就是尋常平叛,哪裏想得到自己幹的事是造反這種買賣。
造反哪兒有那麽容易,九死一生的路,盛世造反更是難上加難,造反要是成了,將官們從龍之功該升官的升官,該封爵的封爵,總之就是春風得意馬蹄疾,造反的時候可不是搖旗呐喊勇猛的很嗎。
可是手底下那些士卒們,玩了命的去打仗,九死一生活下來以後,好處根本就落不到他們的身上,就算是有神人殺敵勇猛立下大功,也很難爬的上去,綜合下來虧得要死。
所以,要想讓這些人給他賣命,一個恰當的起(忽)事(悠)理由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還得聽的很合理。
以朱高煦的文化水平是很難想出來這種高大上的理由的,但他身邊有蘇青這個人才啊,蘇青腦子一轉,就把皇帝陛下當年造反時的理由給掏了出來,雖然換了一套話術,不過核心內容是沒變的,都是“奉天靖難”。
朱棣造反成功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以及強調自己造反是有理有據的,一直在努力的讓“奉天靖難”這個詞偉岸化,現在大明的子民一聽到靖難這倆字就莫名的感覺好正義的樣子,反倒是便宜了朱高煦。
你靖難是正義之舉,我靖難也合情合理,你要是否決我的靖難,那隻能說明你的靖難也有貓膩。
朱棣,你也不想你被扣上反賊的帽子吧?
蘇青這一手騷套路堪稱是卡bug,玩的精妙絕倫,但名義上的問題解決了,實際上的問題並沒有任何進展,也就是指的最重要的一步。
——你怎麽才能造反成功?
朱棣之所以能夠造反成功,一是因為建文帝的帝位繼承不合禮製,他是朱元璋的孫子而非是兒子,而且建文還不是懿文太子朱標的嫡子,是庶係出來的孫子。不過問題不大,朱元璋和朱標的威望足夠硬,但凡朱標當一天皇帝,當一個時辰的皇帝,所有人都不會對朱允炆有意見。
然而朱標沒能當皇帝,所以朱允炆並非是正兒八經的順位繼承。當時手握兵權的藩王們對這個侄子並沒有什麽好感,表示當皇帝這件事我上我也行。
並非朱元璋死了以後屍體還沒涼,剛剛登基的建文就迫不及待的開始暴力削藩,徹底將手握兵權的眾人給逼的受不了了。
盡管如此,建文依舊能坐穩皇位,不過這位神仙一頓“微操”,百萬大軍葬於其手,軍事天賦不亞於留學帝朱祁鎮。
當年燕王麵對的是朱允炆這個沙雕,而朱高煦麵對的,是朱棣與朱高燨這兩個當世將帥的巔峰人物。
朱棣與朱高燨隨便一個拎出來,朱高煦都覺得是七三開,他三對麵七。更何況是朱老四朱小四兩個“老四”聯手,朱高煦也甭提什麽七三開零十開了,他直接裂開。
無論怎麽講,這一仗,他都必須要打。
蘇青拱手高聲道:“願隨王爺扶正社稷!”
眾人齊聲高呼:“願隨王爺扶正社稷!”
漢王的雙眼熠熠生輝,燕王朱棣能行,他也能行!
至於祁王朱高燨?
等死吧你!
……
一人居首,大步流星的向前一步,向朱高燨行軍禮高聲道:“濟南衛指揮使,率濟南衛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每個千戶所一千一百二十人,合計五千六百人,所有休沐軍士已召集歸隊,聽候王爺指示!”
朱高燨問道:“所有人都到齊了?”
濟南衛指揮使道:“百戶方百瑞及其屬部無故缺席,其餘人全部到齊。”
此時的氣氛忽然就詭異了起來,剛才還怒發衝冠要為方百瑞報仇的濟南衛下轄百戶所,忽然看到自家的頂頭上司在仇人麵前這畢恭畢敬的模樣,這才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勁。
啊這……真就挺尷尬的。
朱高燨道:“方百瑞何在?”
濟南衛指揮使看到血泥裏方百瑞的屍體,嘴角微微抽搐。
方百瑞這都讓你宰了屍體還沒涼透呢,你問我方百瑞擱哪兒?
朱高燨看到濟南衛指揮使這神態,知道自己剛才宰掉的那人應該就是缺席的方百瑞,剛剛追上來要為方百瑞報仇的那百二十號人,應該就是方百瑞的百戶所。
場麵頓時安靜了許久,朱高燨對濟南衛指揮使道:“本王巡視山東,與你們山東的布政使宋大人相談甚歡,沒想到將士們的情緒如此高昂,歡悅的提著刀追了宋大人一條街,看來宋大人的名望在山東也是很受歡迎啊。”
宋葉集幹笑道:“濟南衛的將士們如此熱烈,本官很榮幸啊。”
二人一唱一和,濟南衛指揮使聽懂了弦外之音,不由羞愧的低下了頭:“卑職無能!”
宋葉集雖然在位期間沒出過什麽了不起的政績,但是這位爺好歹也是山東的布政使,不能說穩坐山東頭一把交椅,不過排進前三不是什麽問題。
結果在濟南城裏,遭遇了來自濟南衛的追殺,他這個濟南衛指揮使何止是失職,早就該懸梁掛印自刎謝罪了!
沈青玉低聲詢問道:“王爺,這濟南衛指揮使怎會在這裏?”
朱高燨輕笑道:“我是秘密來的山東,自然不會帶著兵馬前來,不過調動山東軍隊的權力,我這個奉旨監國的祁王還是有的。濟南衛和漢王不是一夥兒的,你真當漢王就藩山東,就當他是山東的土皇帝了嗎,調動山東各衛所的虎符在我這兒呢。”
山東不是漢王的一言堂,他最多也就是“山東地下組織部長”,憑借著漢王府的權勢,牽橋搭線,編製出了一張龐大無比的黑暗網,網上每一個節點都是收了漢王府銀子的官員,在背地裏為漢王做事。
但短短幾年的時間,還不至於讓漢王將整個山東荼毒侵蝕,真正能控製山東的,不是宋葉集這個布政使,也並非是漢王這個“地下部長”,而是朝廷。
朱高燨身上掛著監國的名義,全國的大權加於一人之身,雖然他這個監國調動不了京師的軍隊,但是倘若他到了外省,不亞於皇帝親臨。
這還隻是在山東,倘若朱高燨到了建州省、高麗省這樣自己打下來自己搞建設自己搞體製的地盤,皇帝的聖旨來了他都可以無視。
隻不過這種事很罕見,監國之所以叫監國,是因為背負了一國氣運,跟當皇帝其實沒什麽區別,隻不過沒有皇帝那麽自由,所以很少能得到離開京師的機會。
朱胖胖監國那麽多年,從未踏出金陵城半步,除了監國重任繁多忙得不可開交,還是因為皇帝不肯交權,因為一旦監國之人到了外省,在當地的威望與權力都是直線飆升的。
上一位監國的人還是洪武朝時期的懿文太子朱標,監國的事辦的蒸蒸日上,被朱元璋派去陝西考察西安,返京不久就病逝了。
雖然朱標死了,但他活著的時候能掛著監國的身份去外省考察,可見其有多受喜愛,這也為建文帝朱允炆的登基埋下了伏筆。
朱高燨來了山東以後,第一件事就是用虎符調集山東的軍隊,山東不是他的主場,也不是漢王的主場,誰的軍隊更多,山東就是誰的主場。
朱高燨其實還有一段話沒對沈青玉說。
——他不僅調動了濟南衛,同時還調動了濟南兵團防區的平山衛,此時平山衛也在濟南城中,隻不過並未露麵。
魯王藩國當中的兗州護衛、兗州左後衛,濟寧府三衛也在奔赴濟南。於此同時,朱高燨的密函已經送到了青州齊王的手上,青州的左護衛、中護衛、右後衛雖然已經被撤銷,但青州護衛還是保留了下來,名義上歸齊王管轄,朱高燨的虎符在手,加上齊王的名義,大可調動青州護衛限製同在青州的漢王府。
齊王是個識趣的人,應該知道這時候該站哪隊。
世俗多偽,人情多詐,奸良善惡自古無遺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勿存信念。事可絕必刨其根,人可殺必刑其名,欲加其罪必下其心,欲奪其業必滅其絕。暴而後憫必有其患,斷而不忍必有其淄。
後手之所以會稱之為後手,是因為朱高燨布局如同洋蔥一般,剝完一層還有一層,一手防著令一手。
這個世界上誰都不能相信,能相信的隻有自己。
……
漢王最後的計劃也以失敗告終。
倘若能殺了宋葉集、沈青玉、李老二等人,將人證煙消雲散,那麽即使老爺子責罰下來,漢王府的實力也不會被動搖到根基。
但是現在祁王來了,保住了宋、沈等人,他一來就控製了山東西部的各衛所,猶如晴天霹靂,將漢王府逼到了絕路了。
朱高煦萬萬沒有想到,祁王竟然會親自下場。
也是,鬥到現在為止,漢王府已經不擇手段,倘若祁王繼續在金陵城遙控指揮,必然無法鬥不過走投無路殺紅了眼的漢王,唯有祁王親自下場,方能坐鎮大局。
而現在,漢王似乎就隻有一條路可走了。
倘若不走那條路,漢王府的結局無疑就是因為刺殺布政使這檔子事被祁王找到突破口,順著這個突破口將刀刃紮進漢王的心髒,將漢王府的黨羽一掃而空,最終留下來一個宋葉集掌權監視漢王府,讓朱高煦永世不得翻身。
朱高煦自己也清楚,隻要自己不造反,無論局麵再怎麽糟糕祁王都動不了殺心,漢王這個封號和待遇肯定是能保留下來的,隻不過一輩子都不能再向皇位前進一步,哪怕是偷瞥一眼的資格都沒有。
他寧願站著死,也不願跪著生。
漢王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
……
漢王府上,朱高煦輕輕親吻漢王妃潔白的額頭,溫柔的說道:“別怕,天,塌不下來。”
漢王妃韋氏歎息道:“就不能不去嗎?”
朱高煦輕聲道:“永樂二年,我受封漢王,你獲封漢王妃,那年我曾對你說,咱不稀罕什麽王妃,我遲早要給你搏出來一個皇後,這次若不去,我怎麽給你搏一個皇後?”
漢王妃明眸皓齒的容顏上多了一份哀愁:“我從來就沒想過要當什麽皇後,我嫁給你的時候,你尚還隻是北平城裏那個無憂無慮的高陽郡王,能走到今日臣妾已經知足了,咱們一家平平安安的,何必要去卷進那個難以掙脫的漩渦當中呢?”
朱高煦道:“你自己都說了,那是個難以掙脫的漩渦,我早就已經掙脫不出來了,要麽往前走,要麽死。”
漢王妃不語,她心裏清楚,漢王哪裏是要為自己爭一個皇後的位置,分明是想給他自己爭一個皇帝的位置。
麵前這個魁梧的漢王爺早已經步入了黑暗的深淵當中,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靖難的時候,燕王朱棣一次又一次的蠱惑,讓漢王徹底迷失了自我。
朱棣說: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
誠然,如今老爺子確確實實沒有失約,將當年的世子,後來的太子朱高熾廢為贛王。
然而那個位置已經輪不到漢王了,如果漢王再不拚命,那個位置非祁王莫屬。
事已至此,漢王妃韋氏隻能閉上了被淚水打濕的眸子,對夫君說道:“你且去吧,此去之後,不留遺憾。”
漢王爺深深的看了一眼自己的王妃,轉身走出門去。
與門後的含情脈脈不同,門外刮著如刀子飲血般的肅殺之風。
數百死士立於門外,上身披鐵製的輕甲,腰間配製式彎刀,這是漢王手裏最精銳的一把利刃,花費重金培植,對漢王忠心不二,各個都是軍中走出的悍卒,早些年曾隨漢王參與過靖難、北征,待漢王就藩後終日在樂安一帶不知名的山脈裏訓練,隻為今日蓄力。
蘇青今天並非是往日裏羽扇布衣的打扮,而是換了一襲漆黑如墨的長衫,頭戴羽冠,麵容肅然,竟有宰相之風度。
他為漢王府出謀劃策十餘年,是漢王最信任的謀士,名聲不顯,身無官職,但漢王府那些暗地裏的謀劃都是由他來操盤的,可謂是漢王府裏必不可缺之人。
漢王知道自己左腦發育不完全,右腦完全不發育,論謀略雖勝常人,可是和朱高燨、朱高熾這樣的妖孽相比,他的智慧如同皓月下黯然無光的米粒星辰,所以他很重用蘇青。
既然他的腦子不夠用,那就讓蘇青來做他的腦子。
朱高煦走出了房門,站在門前沉默了許久。
冷風一直在吹,將院內眾人的衣角拉扯個不停,天空積壓起厚重的烏雲,這幾日整個山東都在刮東風,將濟南陰鬱的鉛色雲霧吹到了青州樂安的上空。
漢王睜開了雙眼,瞳中冷漠無情,高聲喝道:“太祖開國,遺祖訓,朝中若有奸人作祟,後世藩王可靖難護國。今祁王此獠,獨攬朝政,禍國殃民,錦衣衛呂朝陽屠戮無數使之人神共憤,楊、夏弄權作亂,引得朝綱崩壞,烏煙瘴氣,民聲怨之久矣。帝歲邁矣,而無縛於祁,吾為帝嫡子,有扶社稷於正之誌。”
“今,吾奉天靖難,哪位壯士願隨我去重振大明江山?”
這串話是蘇青和漢王在私底下研究了許久才編出來的,中原人打仗得講究個名正言順,他這個高貴的皇族造反更是如此,若是名不正言不順,仗還沒打起來,底下人就炸鍋了。
他得告訴手底下的人,我們這不是去造反,我們這是去光複大明江山行正義之舉啊!
而軍中士卒大多都是文盲,他們不知道皇帝那邊態度怎樣,隻聽軍官們這麽一忽悠,就稀裏糊塗的跟著造反去了,還以為就是尋常平叛,哪裏想得到自己幹的事是造反這種買賣。
造反哪兒有那麽容易,九死一生的路,盛世造反更是難上加難,造反要是成了,將官們從龍之功該升官的升官,該封爵的封爵,總之就是春風得意馬蹄疾,造反的時候可不是搖旗呐喊勇猛的很嗎。
可是手底下那些士卒們,玩了命的去打仗,九死一生活下來以後,好處根本就落不到他們的身上,就算是有神人殺敵勇猛立下大功,也很難爬的上去,綜合下來虧得要死。
所以,要想讓這些人給他賣命,一個恰當的起(忽)事(悠)理由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還得聽的很合理。
以朱高煦的文化水平是很難想出來這種高大上的理由的,但他身邊有蘇青這個人才啊,蘇青腦子一轉,就把皇帝陛下當年造反時的理由給掏了出來,雖然換了一套話術,不過核心內容是沒變的,都是“奉天靖難”。
朱棣造反成功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以及強調自己造反是有理有據的,一直在努力的讓“奉天靖難”這個詞偉岸化,現在大明的子民一聽到靖難這倆字就莫名的感覺好正義的樣子,反倒是便宜了朱高煦。
你靖難是正義之舉,我靖難也合情合理,你要是否決我的靖難,那隻能說明你的靖難也有貓膩。
朱棣,你也不想你被扣上反賊的帽子吧?
蘇青這一手騷套路堪稱是卡bug,玩的精妙絕倫,但名義上的問題解決了,實際上的問題並沒有任何進展,也就是指的最重要的一步。
——你怎麽才能造反成功?
朱棣之所以能夠造反成功,一是因為建文帝的帝位繼承不合禮製,他是朱元璋的孫子而非是兒子,而且建文還不是懿文太子朱標的嫡子,是庶係出來的孫子。不過問題不大,朱元璋和朱標的威望足夠硬,但凡朱標當一天皇帝,當一個時辰的皇帝,所有人都不會對朱允炆有意見。
然而朱標沒能當皇帝,所以朱允炆並非是正兒八經的順位繼承。當時手握兵權的藩王們對這個侄子並沒有什麽好感,表示當皇帝這件事我上我也行。
並非朱元璋死了以後屍體還沒涼,剛剛登基的建文就迫不及待的開始暴力削藩,徹底將手握兵權的眾人給逼的受不了了。
盡管如此,建文依舊能坐穩皇位,不過這位神仙一頓“微操”,百萬大軍葬於其手,軍事天賦不亞於留學帝朱祁鎮。
當年燕王麵對的是朱允炆這個沙雕,而朱高煦麵對的,是朱棣與朱高燨這兩個當世將帥的巔峰人物。
朱棣與朱高燨隨便一個拎出來,朱高煦都覺得是七三開,他三對麵七。更何況是朱老四朱小四兩個“老四”聯手,朱高煦也甭提什麽七三開零十開了,他直接裂開。
無論怎麽講,這一仗,他都必須要打。
蘇青拱手高聲道:“願隨王爺扶正社稷!”
眾人齊聲高呼:“願隨王爺扶正社稷!”
漢王的雙眼熠熠生輝,燕王朱棣能行,他也能行!
至於祁王朱高燨?
等死吧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