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孔府議事,暗中謀劃!
大明:我被朱棣模擬人生曝光了! 作者:擺爛的阿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夏原吉這樣說,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愣了一下,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沒說話。
畢竟,夏老尚書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不一樣,自己雖說進入內閣,但論身份和地位,也未必就能比得上這位文院院長。
不過他心中倒是有些奇怪,陛下為何會對孔家如此不滿?
哪怕是做一點明麵上的容忍都不願意?
按理來說,孔家不是什麽良善之家這種事大夥兒都很清楚,畢竟聖人之澤,三世而斬,孔家曆經這麽多朝代下來,早就已經成為了一頭貪婪的龐然巨物,光是田地一塊,就不知道吞了多少下去。
但看在聖人的麵子上,華夏儒學孔家這塊招牌是絕對不能倒的,就連元朝,在打下了天下以後也照樣客客氣氣的將孔家給請了回來,大肆封賞。
畢竟數千年以來的流傳,早已讓聖人的名頭響徹整個華夏大地,也深深的刻在了幾乎所有華夏人的心中,無論內心是不是真的讚同,但至少這表麵上的功夫還是要做足的,否則拿什麽來安定人心。
楊士奇正琢磨著,突然心中便是一驚。
“陛下不會是要拿孔家開刀,然後整頓、廢除儒學吧?”
那樣的話事情可就真的要鬧大發嘍……
此時,朱高燨也重新坐了回去,開始吩咐:
“王直等人雖死,但朝廷還是給出此案的最終結論,內閣要盡快擬旨,將他們的罪行公布於眾,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不是朕心腸太硬,而是這些人自尋死路!”
“孔家之事,朕還要再想想,先略過不提吧。”
“北地如今雖說暫時安穩了下來,但在朕看來,還是不夠!”
“市麵上的糧食又開始慢慢漲了起來,其餘油鹽醬醋等等也開始跟著漲,這些人是真的不怕死,莫非他們以為朕是傻子麽!”
朱高燨咬著牙齒,心中發狠:
“朕當日在朝堂上便已經說過,要好好整頓北地這些世家大族!”
“這些人是真的不見黃河心不死,以為朕會顧忌他們的關係網不成?”
楊榮的臉色也顯得很沉重,他是內閣首輔,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較多,因此很清楚,如今那些北地家族,暗地裏仍然試圖再興風作浪,甚至想利用物價和糧食的巨幅波動,重新製造出巨大的混亂來。
“唉,陛下看來是決心已定,莫非孔家這次真的要倒楣了不成?”
“總不能真的把聖人後裔、華夏儒宗的臉麵全都剝下來吧……”
他悄悄瞥了一眼正在沉思的朱高燨,心情略微有些沉重。
若是再來一次腥風血雨,怕是朝野之間對陛下的風評不利啊!
……
曲阜。
自從那位孔府管家亡命奔逃,一路騎馬狂奔逃回曲阜這裏以後,整個孔家便開始陷入到一種莫名的騷動與不安之中,其中還摻雜了幾分躁動。
當代襲封衍聖公的,乃是孔聖人的第五十九代嫡孫孔彥縉,此人倒是喜好讀書,不怎麽熱衷金錢財物,屬於喜靜不喜動的那種。
他這位家主雖說平日裏是個撒手掌櫃,除了享樂與讀書以外,一概不問的,反正府內辦事的都是自家族人,也不至於會出現什麽大的問題,但是孔府家大業大,又是千年傳承,府內早已是暮氣沉沉、人心不齊。
但凡是有個差使的府內之人,那基本都是無貪不歡的,平日幫著操辦孔家大大小小事宜的,乃是孔家的幾位親長,論輩分都算是孔彥縉的叔伯之類,這些人由於不可能襲爵,再加上這麽多年以來孔家對財富的攫取,早已變得貪婪無比。
去京城暗中聯絡的孔府管家,便是被這些孔府家老給派出去的。
“哼,”某處庭院內,一名老者憤怒的將手杖砸在地上,臉上神情顯得格外不滿:
“當年明朝初立,朱洪武都要對克堅客客氣氣,奉為上賓,封賞爵位和榮華,他這個毛頭小子,倒是一上來就對我們孔家如此不客氣!”
“竟然敢說我們孔家算什麽東西?他算老幾!”
另一名中年男子也皺著眉頭開口說道:
“當初燕王奪嫡,我們孔家未曾參與其中,永樂年間皇帝與朝廷也對我們客客氣氣,始終未曾多說一句,他朱高燨憑什麽如此苛刻?”
“都說他是從軍中起家,粗魯不堪,不識文華,不受教誨,看來果然並非虛言。”
“這樣的人,竟然也能當上大明的皇帝!哼!”
孔家其實對朱高燨極為不滿。
除了認為朱高燨對待世家大族的態度比較差勁以外,他親手創立並光大的文院,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要知道,孔家之所以能夠曆經千年而不倒,始終安享榮華富貴,就是因為沾了孔子以及儒學的光,才能讓整個華夏全都對孔家恭恭敬敬。
畢竟,誰也惹不起一個聖人後裔、儒學文宗……
可如今朱高燨所開設的文院,別人或許隻覺得是搶占了士子們的機緣,但孔家卻是這方麵的行家裏手了,立馬就察覺到,朱高燨這是要培養寒門學子,打壓甚至是廢棄儒學!
瞧瞧那些文院學子平日裏學的都是些什麽狗屁不通的課程?
可有一點半分儒學的影子?
這自古以來,學問之爭,從來都是最為凶險之事!
若是真的讓朱高燨做成了此事,幾十年以後,文院學子遍布朝堂和天下,形成鋪天蓋地之勢,成為了當世顯學,到時候哪裏還能容得下儒學和孔家?
而一旦儒學的地位被廢棄,那他們孔家還憑什麽維持現在的地位?還拿什麽來保證現在的榮華富貴?
因此,在場的孔府家老,都對朱高燨這位大明新皇相當不滿。
憑什麽你當了皇帝,就要把我們孔府踩在腳下?
非得拿我們孔府當踏腳石是吧?
我們也不是泥捏的!是正兒八經的聖人後裔、天下文宗之首!
“這件事,要不要告訴家主?”
眾人正在商議之時,突然有人想起一事,便開口問道:
“我們畢竟也參與其中了,不告知家主,怕是也不太好吧?”(本章完)
畢竟,夏老尚書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不一樣,自己雖說進入內閣,但論身份和地位,也未必就能比得上這位文院院長。
不過他心中倒是有些奇怪,陛下為何會對孔家如此不滿?
哪怕是做一點明麵上的容忍都不願意?
按理來說,孔家不是什麽良善之家這種事大夥兒都很清楚,畢竟聖人之澤,三世而斬,孔家曆經這麽多朝代下來,早就已經成為了一頭貪婪的龐然巨物,光是田地一塊,就不知道吞了多少下去。
但看在聖人的麵子上,華夏儒學孔家這塊招牌是絕對不能倒的,就連元朝,在打下了天下以後也照樣客客氣氣的將孔家給請了回來,大肆封賞。
畢竟數千年以來的流傳,早已讓聖人的名頭響徹整個華夏大地,也深深的刻在了幾乎所有華夏人的心中,無論內心是不是真的讚同,但至少這表麵上的功夫還是要做足的,否則拿什麽來安定人心。
楊士奇正琢磨著,突然心中便是一驚。
“陛下不會是要拿孔家開刀,然後整頓、廢除儒學吧?”
那樣的話事情可就真的要鬧大發嘍……
此時,朱高燨也重新坐了回去,開始吩咐:
“王直等人雖死,但朝廷還是給出此案的最終結論,內閣要盡快擬旨,將他們的罪行公布於眾,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不是朕心腸太硬,而是這些人自尋死路!”
“孔家之事,朕還要再想想,先略過不提吧。”
“北地如今雖說暫時安穩了下來,但在朕看來,還是不夠!”
“市麵上的糧食又開始慢慢漲了起來,其餘油鹽醬醋等等也開始跟著漲,這些人是真的不怕死,莫非他們以為朕是傻子麽!”
朱高燨咬著牙齒,心中發狠:
“朕當日在朝堂上便已經說過,要好好整頓北地這些世家大族!”
“這些人是真的不見黃河心不死,以為朕會顧忌他們的關係網不成?”
楊榮的臉色也顯得很沉重,他是內閣首輔,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較多,因此很清楚,如今那些北地家族,暗地裏仍然試圖再興風作浪,甚至想利用物價和糧食的巨幅波動,重新製造出巨大的混亂來。
“唉,陛下看來是決心已定,莫非孔家這次真的要倒楣了不成?”
“總不能真的把聖人後裔、華夏儒宗的臉麵全都剝下來吧……”
他悄悄瞥了一眼正在沉思的朱高燨,心情略微有些沉重。
若是再來一次腥風血雨,怕是朝野之間對陛下的風評不利啊!
……
曲阜。
自從那位孔府管家亡命奔逃,一路騎馬狂奔逃回曲阜這裏以後,整個孔家便開始陷入到一種莫名的騷動與不安之中,其中還摻雜了幾分躁動。
當代襲封衍聖公的,乃是孔聖人的第五十九代嫡孫孔彥縉,此人倒是喜好讀書,不怎麽熱衷金錢財物,屬於喜靜不喜動的那種。
他這位家主雖說平日裏是個撒手掌櫃,除了享樂與讀書以外,一概不問的,反正府內辦事的都是自家族人,也不至於會出現什麽大的問題,但是孔府家大業大,又是千年傳承,府內早已是暮氣沉沉、人心不齊。
但凡是有個差使的府內之人,那基本都是無貪不歡的,平日幫著操辦孔家大大小小事宜的,乃是孔家的幾位親長,論輩分都算是孔彥縉的叔伯之類,這些人由於不可能襲爵,再加上這麽多年以來孔家對財富的攫取,早已變得貪婪無比。
去京城暗中聯絡的孔府管家,便是被這些孔府家老給派出去的。
“哼,”某處庭院內,一名老者憤怒的將手杖砸在地上,臉上神情顯得格外不滿:
“當年明朝初立,朱洪武都要對克堅客客氣氣,奉為上賓,封賞爵位和榮華,他這個毛頭小子,倒是一上來就對我們孔家如此不客氣!”
“竟然敢說我們孔家算什麽東西?他算老幾!”
另一名中年男子也皺著眉頭開口說道:
“當初燕王奪嫡,我們孔家未曾參與其中,永樂年間皇帝與朝廷也對我們客客氣氣,始終未曾多說一句,他朱高燨憑什麽如此苛刻?”
“都說他是從軍中起家,粗魯不堪,不識文華,不受教誨,看來果然並非虛言。”
“這樣的人,竟然也能當上大明的皇帝!哼!”
孔家其實對朱高燨極為不滿。
除了認為朱高燨對待世家大族的態度比較差勁以外,他親手創立並光大的文院,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要知道,孔家之所以能夠曆經千年而不倒,始終安享榮華富貴,就是因為沾了孔子以及儒學的光,才能讓整個華夏全都對孔家恭恭敬敬。
畢竟,誰也惹不起一個聖人後裔、儒學文宗……
可如今朱高燨所開設的文院,別人或許隻覺得是搶占了士子們的機緣,但孔家卻是這方麵的行家裏手了,立馬就察覺到,朱高燨這是要培養寒門學子,打壓甚至是廢棄儒學!
瞧瞧那些文院學子平日裏學的都是些什麽狗屁不通的課程?
可有一點半分儒學的影子?
這自古以來,學問之爭,從來都是最為凶險之事!
若是真的讓朱高燨做成了此事,幾十年以後,文院學子遍布朝堂和天下,形成鋪天蓋地之勢,成為了當世顯學,到時候哪裏還能容得下儒學和孔家?
而一旦儒學的地位被廢棄,那他們孔家還憑什麽維持現在的地位?還拿什麽來保證現在的榮華富貴?
因此,在場的孔府家老,都對朱高燨這位大明新皇相當不滿。
憑什麽你當了皇帝,就要把我們孔府踩在腳下?
非得拿我們孔府當踏腳石是吧?
我們也不是泥捏的!是正兒八經的聖人後裔、天下文宗之首!
“這件事,要不要告訴家主?”
眾人正在商議之時,突然有人想起一事,便開口問道:
“我們畢竟也參與其中了,不告知家主,怕是也不太好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