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鬆鶴終於在眾人麵前拋出了他最後一記殺手鐧。
也成功地聳動了眾人的情緒。
這裏的武林人士們,在尚未有“大明”的時候,便已經跟隨了太祖皇帝殺元賊。
之後的風光榮耀,也都是太祖皇帝所賜。
當年人人都發過血誓,要為朱家後人守護大明江山。
就連武當掌門臧玉山與少林方丈澄晦大師這樣身份極高的人,也決不會違背過去的誓言。
就在這時,臧玉山忽然開口問道:“少帝若當真在世,我們自然是要遵照當年誓言的。卻不知道仇掌門所得的訊息可靠嗎?
這裏這麽多兄弟,各自都有家人弟子。這麽多條性命自然不是兒戲!”
他這話說的眾人都是暗暗點頭。
而臧玉山說出“少帝”二字,也表明了他心中的態度。
若朱允炆真的在世,那麽他們自然是以太祖的遺命為尊。
但這樣重大的事情,必然要弄的十分清楚才行。
如今朱棣已經坐穩了江山,他們若是想要迎朱允炆回京,說得好聽是撥亂反正。
說難聽了就是造反的殺頭大罪。
眾人剛剛被燃起的忠義之情,又一次被理智拉了回來。
幾百雙眼睛都直勾勾地盯著仇鬆鶴,倒要看他如何解釋。
仇鬆鶴早就做足了準備,自然不會被難倒。
他又一次氣定神閑的說道:“這也是我為什麽要請幾位兄弟先下去休息的原因。
因為接下來的事情實在太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
大家既然要問我消息是否確實。那仇某人便是說破了嘴皮子,也自然會有人不信我。
其實皇上非但尚在,現下就屈尊在我華山派中暫住。
現在仇某就恭請聖駕降臨,到時候是真是假,不辯自明!”
大家一聽說此時朱允炆就在華山,更是群情聳動。
許多人立刻轉了身子,朝著進門的方向看去。
果然不過片刻,就有華山弟子恭恭敬敬地打開這扇大門,又有弟子搶著在地上鋪上厚厚的紅色絨毯。
緊接著便有十六名弟子抬著一座肩輿進來。
這肩輿自然沒有皇宮內的華麗精致,但是由十六名弟子來抬,則分明是皇帝才有的禮儀規格了。
而肩輿上所坐的,是一個氣質抑鬱,麵帶倦容的年輕人。
許多人一看到這年輕人,便覺心中震動。
雖然他們中大多數人沒見過朱允炆,但是誰沒見過他的皇爺爺朱元璋呢?
當年朱元璋帶著他們打跑元軍,救了多少漢人百姓,無時無刻不是衝在最前頭。
朱元璋雖然不是武功絕頂之人,但是非常會行軍打仗。
本來如一團散沙一般的武林人士在他的調配帶領下,還真是建立了許多奇功。
這是他們過去各自為政時無法想象的。
這麽一來,許多人更是由衷佩服太祖皇上。
就連少林這樣的佛門中人,也有許多人因為佩服仰慕朱元璋的雄渾魄力,願意跟他一起拯救百姓。
那時的朱元璋,長得雖然不俊美英氣,但是沒有人不敬重他的。
眾位英雄豪傑們隻要與他說過話,便打心眼裏敬重他,佩服他,願意跟隨他。
那個八尺男兒,淮右布衣的威武豪爽,直到如今仍舊深深鐫刻在這些粗糙漢子的心中。
而反觀這位坐在轎輦之上的年輕人,容貌比起朱元璋來,柔和俊美了許多。
但是他麵容厭倦,滿帶病榮。
這與他的皇爺爺差別甚大。
雖然看著氣質相差極大,但是所有人一見到他,便能確信他真是朱元璋的嫡孫沒錯。
原來他的相貌雖然柔和了不少,但是鼻子眼睛仍舊是與朱重八一模一樣。
這被血液鐫刻在身上的印記,並不是輕易能仿冒去的。
便立刻有人深深伏倒在地,對著朱允炆的肩輿行跪拜大禮。
這樣的舉動感染了周圍的人。
一時間,兩百多名粗糙漢子如浪濤一般紛紛跪倒在地。
他們口中訥訥,這群江湖草莽也不知道該對皇上的乘儀如何行禮。
總之跪下是絕沒錯的。
就連臧玉山與澄晦二人,在看清了肩輿上年輕人的樣貌後,也是端端正正地下跪拜服。
他們兩人一僧一道,都是出世之人。但是對於皇帝的尊敬,是每一個漢人從出生那一刻起,便改變不了的秉性。
這秉性甚至早於他們對三清道祖,釋迦摩尼的虔誠信仰。
隻是他們都低下了頭,就看不到朱允炆此刻眼神中透出的冷淡。
而早就被欲望衝昏了頭的仇鬆鶴,更是不會在意一枚“棋子”的情緒。
不過二十多丈的距離,十六名華山弟子便將朱允炆抬到了武道場的正中央。
緊接著他們又默不作聲的低頭走出這裏。
隻留朱允炆一個,獨自坐在剛才那座肩輿之上。
朱允炆淡淡對著叩拜了一地的人說道:“都起吧。”
這聲音不帶任何情緒。過去的朱允炆像是一個弱不禁風的抑鬱青年。
但是如今麵對這麽多人的叩拜,仍舊是心安理得。
顯然他是見慣了這樣的場麵,才不覺有任何尷尬不妥。
眾人聽了皇上的“諭旨”紛紛坐起了身子。
但他們卻不敢公然抬頭,隻是用眼角不停地瞟著坐在正中的朱允炆。
越是偷瞧,越像是在心中敲定了一般。
這年輕人的氣質形容,絕對就是當年的“皇孫”沒錯。
那麽為了太祖皇帝的那番恩情,說不得撇了眼下的榮華富貴,也要迎皇上回京。
仇鬆鶴滿意地看著眾人的神情。
這一切都進行得太順利了!正是天佑華山!天佑大明!
仇鬆鶴對著朱允炆恭恭敬敬地一拜,之後又朗聲對眾人說道:“如今還有人要說什麽?”
這一問話,立刻激的底下響起一片“嗡嗡”之聲。
那些先前表露過質疑神色的武人們,各自急忙表達忠心。
他們又不敢說的太響,這些聲音混合在一起,便誰也聽不清了。
終於還是有一個人顫著提高聲音問道:“今日得見皇上還在,我們這群大老粗必然是要馬革裹屍,護送皇上回京的。
隻是我們雖然還能殺一兩個人,聚在一起也不過是烏合之眾。
當年不是因為太祖皇帝,我們又哪能幫著打跑元賊?
如今要我們去與朝廷……燕王為敵,怕就憑我這裏的兄弟們,也是無濟於事啊!”
此人雖然是個老大粗,但說的話也確實是實情。
那一片嗡嗡之聲立刻停了,眾人都想知道朱允炆,或是仇鬆鶴之後要如何打算。
這條命豁就豁了,但是也不能白白送死啊!
但是這問題仍舊是沒能難道仇鬆鶴,隻見他笑的更是舒暢,眼神堅定道:“對我們這些粗人來說,這確實是個難題。
可太祖皇帝是何等樣的神人?早在十幾年前,他便料到會有今日的困局,還為我們想到了對策!”
也成功地聳動了眾人的情緒。
這裏的武林人士們,在尚未有“大明”的時候,便已經跟隨了太祖皇帝殺元賊。
之後的風光榮耀,也都是太祖皇帝所賜。
當年人人都發過血誓,要為朱家後人守護大明江山。
就連武當掌門臧玉山與少林方丈澄晦大師這樣身份極高的人,也決不會違背過去的誓言。
就在這時,臧玉山忽然開口問道:“少帝若當真在世,我們自然是要遵照當年誓言的。卻不知道仇掌門所得的訊息可靠嗎?
這裏這麽多兄弟,各自都有家人弟子。這麽多條性命自然不是兒戲!”
他這話說的眾人都是暗暗點頭。
而臧玉山說出“少帝”二字,也表明了他心中的態度。
若朱允炆真的在世,那麽他們自然是以太祖的遺命為尊。
但這樣重大的事情,必然要弄的十分清楚才行。
如今朱棣已經坐穩了江山,他們若是想要迎朱允炆回京,說得好聽是撥亂反正。
說難聽了就是造反的殺頭大罪。
眾人剛剛被燃起的忠義之情,又一次被理智拉了回來。
幾百雙眼睛都直勾勾地盯著仇鬆鶴,倒要看他如何解釋。
仇鬆鶴早就做足了準備,自然不會被難倒。
他又一次氣定神閑的說道:“這也是我為什麽要請幾位兄弟先下去休息的原因。
因為接下來的事情實在太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
大家既然要問我消息是否確實。那仇某人便是說破了嘴皮子,也自然會有人不信我。
其實皇上非但尚在,現下就屈尊在我華山派中暫住。
現在仇某就恭請聖駕降臨,到時候是真是假,不辯自明!”
大家一聽說此時朱允炆就在華山,更是群情聳動。
許多人立刻轉了身子,朝著進門的方向看去。
果然不過片刻,就有華山弟子恭恭敬敬地打開這扇大門,又有弟子搶著在地上鋪上厚厚的紅色絨毯。
緊接著便有十六名弟子抬著一座肩輿進來。
這肩輿自然沒有皇宮內的華麗精致,但是由十六名弟子來抬,則分明是皇帝才有的禮儀規格了。
而肩輿上所坐的,是一個氣質抑鬱,麵帶倦容的年輕人。
許多人一看到這年輕人,便覺心中震動。
雖然他們中大多數人沒見過朱允炆,但是誰沒見過他的皇爺爺朱元璋呢?
當年朱元璋帶著他們打跑元軍,救了多少漢人百姓,無時無刻不是衝在最前頭。
朱元璋雖然不是武功絕頂之人,但是非常會行軍打仗。
本來如一團散沙一般的武林人士在他的調配帶領下,還真是建立了許多奇功。
這是他們過去各自為政時無法想象的。
這麽一來,許多人更是由衷佩服太祖皇上。
就連少林這樣的佛門中人,也有許多人因為佩服仰慕朱元璋的雄渾魄力,願意跟他一起拯救百姓。
那時的朱元璋,長得雖然不俊美英氣,但是沒有人不敬重他的。
眾位英雄豪傑們隻要與他說過話,便打心眼裏敬重他,佩服他,願意跟隨他。
那個八尺男兒,淮右布衣的威武豪爽,直到如今仍舊深深鐫刻在這些粗糙漢子的心中。
而反觀這位坐在轎輦之上的年輕人,容貌比起朱元璋來,柔和俊美了許多。
但是他麵容厭倦,滿帶病榮。
這與他的皇爺爺差別甚大。
雖然看著氣質相差極大,但是所有人一見到他,便能確信他真是朱元璋的嫡孫沒錯。
原來他的相貌雖然柔和了不少,但是鼻子眼睛仍舊是與朱重八一模一樣。
這被血液鐫刻在身上的印記,並不是輕易能仿冒去的。
便立刻有人深深伏倒在地,對著朱允炆的肩輿行跪拜大禮。
這樣的舉動感染了周圍的人。
一時間,兩百多名粗糙漢子如浪濤一般紛紛跪倒在地。
他們口中訥訥,這群江湖草莽也不知道該對皇上的乘儀如何行禮。
總之跪下是絕沒錯的。
就連臧玉山與澄晦二人,在看清了肩輿上年輕人的樣貌後,也是端端正正地下跪拜服。
他們兩人一僧一道,都是出世之人。但是對於皇帝的尊敬,是每一個漢人從出生那一刻起,便改變不了的秉性。
這秉性甚至早於他們對三清道祖,釋迦摩尼的虔誠信仰。
隻是他們都低下了頭,就看不到朱允炆此刻眼神中透出的冷淡。
而早就被欲望衝昏了頭的仇鬆鶴,更是不會在意一枚“棋子”的情緒。
不過二十多丈的距離,十六名華山弟子便將朱允炆抬到了武道場的正中央。
緊接著他們又默不作聲的低頭走出這裏。
隻留朱允炆一個,獨自坐在剛才那座肩輿之上。
朱允炆淡淡對著叩拜了一地的人說道:“都起吧。”
這聲音不帶任何情緒。過去的朱允炆像是一個弱不禁風的抑鬱青年。
但是如今麵對這麽多人的叩拜,仍舊是心安理得。
顯然他是見慣了這樣的場麵,才不覺有任何尷尬不妥。
眾人聽了皇上的“諭旨”紛紛坐起了身子。
但他們卻不敢公然抬頭,隻是用眼角不停地瞟著坐在正中的朱允炆。
越是偷瞧,越像是在心中敲定了一般。
這年輕人的氣質形容,絕對就是當年的“皇孫”沒錯。
那麽為了太祖皇帝的那番恩情,說不得撇了眼下的榮華富貴,也要迎皇上回京。
仇鬆鶴滿意地看著眾人的神情。
這一切都進行得太順利了!正是天佑華山!天佑大明!
仇鬆鶴對著朱允炆恭恭敬敬地一拜,之後又朗聲對眾人說道:“如今還有人要說什麽?”
這一問話,立刻激的底下響起一片“嗡嗡”之聲。
那些先前表露過質疑神色的武人們,各自急忙表達忠心。
他們又不敢說的太響,這些聲音混合在一起,便誰也聽不清了。
終於還是有一個人顫著提高聲音問道:“今日得見皇上還在,我們這群大老粗必然是要馬革裹屍,護送皇上回京的。
隻是我們雖然還能殺一兩個人,聚在一起也不過是烏合之眾。
當年不是因為太祖皇帝,我們又哪能幫著打跑元賊?
如今要我們去與朝廷……燕王為敵,怕就憑我這裏的兄弟們,也是無濟於事啊!”
此人雖然是個老大粗,但說的話也確實是實情。
那一片嗡嗡之聲立刻停了,眾人都想知道朱允炆,或是仇鬆鶴之後要如何打算。
這條命豁就豁了,但是也不能白白送死啊!
但是這問題仍舊是沒能難道仇鬆鶴,隻見他笑的更是舒暢,眼神堅定道:“對我們這些粗人來說,這確實是個難題。
可太祖皇帝是何等樣的神人?早在十幾年前,他便料到會有今日的困局,還為我們想到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