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致仕之爭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作者:執筆見春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關南北取士的事情,這些年的科舉,其實朱元章也已經注意到了。
不過並沒有當回事。
或者說他對於科舉,都沒太當回事,中間隨便停個七年八載的,也很無所謂。
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在於官員終生製的關係。
當所有的官位都已經滿員的時候,這也就意味著朝廷不需要開科舉取士了。
因為考中的學子,也沒什麽地方好安放的。
對於大多數官員來說,一旦為官,就是終生。
譬如某個偏僻地方的縣令。
如果沒什麽意外事情發生的話,可能某個舉人,在三四十歲的年紀就會被安排過來。
沒有關係,才能也不算特別出眾,地方政績隻能說過得去。
在這種情況下,這位縣令大概會一直幹到六七十。
甚至很有可能,七老八十的時候,死在這個官位上,才會上報朝廷,請求派新的縣令過來。
聽上去似乎有些可笑,因為哪怕七十古來稀的年紀,這個縣令都已經老湖塗了,甚至癡呆了,他還是會在這個官位上待著。
“爺爺,孫兒這裏還有一個想法,請爺爺品鑒。”
眼看老爺子對於南北分開取士的奏章很是滿意,朱英直接趁熱打鐵,將自己準備讓官員采取退休製的想法給拿了出來。
其實這些內容,朱英很久之前就已經寫好了,隻是因為顧忌到老爺子的想法,一直沒有拿出來。
因為老爺子年紀也不小了,朱英怕這個章程提出來,會讓老爺子聯想到自己的身上。
現在春閨在即,朝廷這邊其實官位還是處於比較滿員的狀態。
後續怎麽安排這些中舉的學子們,也是自己跟老爺子都要考慮到的一個問題。
況且南北取士的方案,會有更多的學子被選中。
朱元章接過奏章,開始查看起來。
朱英仔細觀察。
剛開始的時候,老爺子的眉頭沒多久就緊皺起來,這讓朱英心裏頭有些擔心。
不過很快,當看到大孫寫出的緣由之後,朱元章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
在這份奏章之中,朱英其實是收集了很多具體的桉例。
其中大多數都是官員因為年紀過大,而導致出現的一些荒唐事情。
還有年老之後,各方麵能力衰弱,給百姓帶來的一些困擾和隱患。
最簡單的一個說法。
不管是何種官職,尤其是巡查,禦史,甚至是縣令府君,很大程度上每過一段時間,多需要去下麵鄉村走一走,看看有什麽不公違法的事情發生。
倘若年紀大了,基本上就是每日都隻能在府衙裏麵,根本無法去掌控外界。
在這個時候,一些下麵的人將其權柄完全架空,都不得而知。
甚至一些朝廷下來的諭令,都無法有效的傳播到百姓底層中去。
朱元章沉吟一番,而後問道:
“大孫可是知曉,這是多麽大的一筆開支,會不斷的負擔在國庫之上。”
“長久以往,何以為繼。”
“衛所這邊,按照大孫的逐漸改製,慢慢也會負擔到國庫這裏,再加上天下官員退休後的俸祿,咱實在是有些擔憂。”
“自古王朝,這等行為,可謂是從未有之啊。”
“大孫其中講述到,無了後顧之憂,可以有效的阻止官員貪汙之行為。”
“咱是最為了解這些當官的了,哪怕是俸祿再高,他們的貪心,也從來沒有減少過。”
“或許不少官員為官之初,也曾立下遠大誌向,清廉一生,造福百姓。”
“然形形色色之誘惑,家族關係,親朋好友,可不那般容易擺脫的,開了這頭,後麵再行貪汙之事時,也就沒了束縛顧忌。”
“再者說了,六十歲致仕,若是那些身體好的,朝廷豈不是要贍養他們二三十年?”
大明如今對於官員致仕,也就是退休,也有非常詳細的規定。
如三品以上官員按現職退休,四品以下,任現職滿三年且無大過者,可升一級致仕。
早些年朱元章曾規定致仕官食原俸,很快就發現負擔過大,予以取消。
後麵也再立規定官員正常情況下不予發放致仕俸祿,不過家貧者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給米二石,修其身。
意思就是連飯都吃不起的退休官員,可以領取一份低保,保障餓不死。
而按照大孫現在的提議,凡是到了六十歲,沒有特殊需求的官員,全部辦理致仕。
在這之後,朝廷還要負擔起他們退休之後的俸祿安排。
這就讓朱元章很難接受了。
麵對老爺子的問話,已然準備多時的朱英絲毫不慌。
隨即從懷中掏出再次掏出一本冊子遞了過去。
“好小子,跟咱還藏一手。”
朱元章見此,不由笑罵著接過來。
大明沒有類似於後世統計局這般的機構,這本冊子上,是關於現如今官員的一個匯總消息。
在老爺子一邊查看匯總數據時,朱英一邊介紹說道:“大明如今在職官員為二萬七千八百九十六人。”
“哪怕是按照均分每人十貫寶鈔,月近三十萬,年三百六十萬左右,按照目前各項收益,賦稅的提升,並非難以承擔。”
“這些官員中,其中年歲在五十以上占據六成,餘下有三成皆是在四十歲往上,四十歲往下唯有一成。”
“大部分的官員孫兒在文冊之中有簡單記載,約莫有七成半的官員,並非是以政績提升,而是通過熬資曆,而後舉薦的形式,得以升官。”
“舉薦最大的弊端,便就是親親相隱,最為容易形成朋黨關係,那些有才能的官員得不到提升,反而是讓這些關係戶上來。”
“長久以往,對於整個大明的官場環境,都是一個偌大的隱患。”
“爺爺明察秋毫,定然可辯忠奸,孫兒自認為也有幾分見識,大體上出不了什麽問題。”
“可後世子孫呢,他們定能代代優秀嗎,中間若是出了個湖塗蛋子,豈不是毀壞大明根基。”
“古今多少王朝,開國即是巔峰,後來者無一能有所超越,反倒是越來越弱,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難,是以王朝破滅,另立新國。”
“這其中的關鍵,孫兒反複思考,看似是昏君所為,實則跟各層官員,更加息息相關。”
“若是多來幾個不肖子孫,咱們大明...”
話到了這裏,朱英就沒繼續說了。
因為朱英非常清楚,老爺子的軟肋,一直就是在於怎麽才能讓大明國祚延綿萬世。
目前大明所有的製度,都是在圍繞著這個點而設定。
果然,在邊聽著大孫匯報,邊看著冊子上詳細的數據時,朱元章的心思開始發生變化。
沉吟思索一番後,朱元章伸出手來:“來吧。”
朱英嘿嘿一笑:“孫兒就知道瞞不過爺爺。”
說完,便就從懷中掏出第三本冊子。
不過並沒有當回事。
或者說他對於科舉,都沒太當回事,中間隨便停個七年八載的,也很無所謂。
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在於官員終生製的關係。
當所有的官位都已經滿員的時候,這也就意味著朝廷不需要開科舉取士了。
因為考中的學子,也沒什麽地方好安放的。
對於大多數官員來說,一旦為官,就是終生。
譬如某個偏僻地方的縣令。
如果沒什麽意外事情發生的話,可能某個舉人,在三四十歲的年紀就會被安排過來。
沒有關係,才能也不算特別出眾,地方政績隻能說過得去。
在這種情況下,這位縣令大概會一直幹到六七十。
甚至很有可能,七老八十的時候,死在這個官位上,才會上報朝廷,請求派新的縣令過來。
聽上去似乎有些可笑,因為哪怕七十古來稀的年紀,這個縣令都已經老湖塗了,甚至癡呆了,他還是會在這個官位上待著。
“爺爺,孫兒這裏還有一個想法,請爺爺品鑒。”
眼看老爺子對於南北分開取士的奏章很是滿意,朱英直接趁熱打鐵,將自己準備讓官員采取退休製的想法給拿了出來。
其實這些內容,朱英很久之前就已經寫好了,隻是因為顧忌到老爺子的想法,一直沒有拿出來。
因為老爺子年紀也不小了,朱英怕這個章程提出來,會讓老爺子聯想到自己的身上。
現在春閨在即,朝廷這邊其實官位還是處於比較滿員的狀態。
後續怎麽安排這些中舉的學子們,也是自己跟老爺子都要考慮到的一個問題。
況且南北取士的方案,會有更多的學子被選中。
朱元章接過奏章,開始查看起來。
朱英仔細觀察。
剛開始的時候,老爺子的眉頭沒多久就緊皺起來,這讓朱英心裏頭有些擔心。
不過很快,當看到大孫寫出的緣由之後,朱元章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
在這份奏章之中,朱英其實是收集了很多具體的桉例。
其中大多數都是官員因為年紀過大,而導致出現的一些荒唐事情。
還有年老之後,各方麵能力衰弱,給百姓帶來的一些困擾和隱患。
最簡單的一個說法。
不管是何種官職,尤其是巡查,禦史,甚至是縣令府君,很大程度上每過一段時間,多需要去下麵鄉村走一走,看看有什麽不公違法的事情發生。
倘若年紀大了,基本上就是每日都隻能在府衙裏麵,根本無法去掌控外界。
在這個時候,一些下麵的人將其權柄完全架空,都不得而知。
甚至一些朝廷下來的諭令,都無法有效的傳播到百姓底層中去。
朱元章沉吟一番,而後問道:
“大孫可是知曉,這是多麽大的一筆開支,會不斷的負擔在國庫之上。”
“長久以往,何以為繼。”
“衛所這邊,按照大孫的逐漸改製,慢慢也會負擔到國庫這裏,再加上天下官員退休後的俸祿,咱實在是有些擔憂。”
“自古王朝,這等行為,可謂是從未有之啊。”
“大孫其中講述到,無了後顧之憂,可以有效的阻止官員貪汙之行為。”
“咱是最為了解這些當官的了,哪怕是俸祿再高,他們的貪心,也從來沒有減少過。”
“或許不少官員為官之初,也曾立下遠大誌向,清廉一生,造福百姓。”
“然形形色色之誘惑,家族關係,親朋好友,可不那般容易擺脫的,開了這頭,後麵再行貪汙之事時,也就沒了束縛顧忌。”
“再者說了,六十歲致仕,若是那些身體好的,朝廷豈不是要贍養他們二三十年?”
大明如今對於官員致仕,也就是退休,也有非常詳細的規定。
如三品以上官員按現職退休,四品以下,任現職滿三年且無大過者,可升一級致仕。
早些年朱元章曾規定致仕官食原俸,很快就發現負擔過大,予以取消。
後麵也再立規定官員正常情況下不予發放致仕俸祿,不過家貧者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給米二石,修其身。
意思就是連飯都吃不起的退休官員,可以領取一份低保,保障餓不死。
而按照大孫現在的提議,凡是到了六十歲,沒有特殊需求的官員,全部辦理致仕。
在這之後,朝廷還要負擔起他們退休之後的俸祿安排。
這就讓朱元章很難接受了。
麵對老爺子的問話,已然準備多時的朱英絲毫不慌。
隨即從懷中掏出再次掏出一本冊子遞了過去。
“好小子,跟咱還藏一手。”
朱元章見此,不由笑罵著接過來。
大明沒有類似於後世統計局這般的機構,這本冊子上,是關於現如今官員的一個匯總消息。
在老爺子一邊查看匯總數據時,朱英一邊介紹說道:“大明如今在職官員為二萬七千八百九十六人。”
“哪怕是按照均分每人十貫寶鈔,月近三十萬,年三百六十萬左右,按照目前各項收益,賦稅的提升,並非難以承擔。”
“這些官員中,其中年歲在五十以上占據六成,餘下有三成皆是在四十歲往上,四十歲往下唯有一成。”
“大部分的官員孫兒在文冊之中有簡單記載,約莫有七成半的官員,並非是以政績提升,而是通過熬資曆,而後舉薦的形式,得以升官。”
“舉薦最大的弊端,便就是親親相隱,最為容易形成朋黨關係,那些有才能的官員得不到提升,反而是讓這些關係戶上來。”
“長久以往,對於整個大明的官場環境,都是一個偌大的隱患。”
“爺爺明察秋毫,定然可辯忠奸,孫兒自認為也有幾分見識,大體上出不了什麽問題。”
“可後世子孫呢,他們定能代代優秀嗎,中間若是出了個湖塗蛋子,豈不是毀壞大明根基。”
“古今多少王朝,開國即是巔峰,後來者無一能有所超越,反倒是越來越弱,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難,是以王朝破滅,另立新國。”
“這其中的關鍵,孫兒反複思考,看似是昏君所為,實則跟各層官員,更加息息相關。”
“若是多來幾個不肖子孫,咱們大明...”
話到了這裏,朱英就沒繼續說了。
因為朱英非常清楚,老爺子的軟肋,一直就是在於怎麽才能讓大明國祚延綿萬世。
目前大明所有的製度,都是在圍繞著這個點而設定。
果然,在邊聽著大孫匯報,邊看著冊子上詳細的數據時,朱元章的心思開始發生變化。
沉吟思索一番後,朱元章伸出手來:“來吧。”
朱英嘿嘿一笑:“孫兒就知道瞞不過爺爺。”
說完,便就從懷中掏出第三本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