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眼前的未來女婿,楊老爹的心子在抖了三抖之後,終於還是爭氣的平穩了下來。
畢竟,這一個多月來,發生在這小子身上的事情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當然他跟黃二杆子的關係可不僅是兒女親家那麽簡單。瞧著黃昊斬釘截鐵的模樣,楊老爹的心氣兒立時就順了,便自與黃昊點了點頭之後,便也衝著門外揚聲道:“大錘,看好門戶,俺與黃大說些正事!”
外頭那跟著楊老爹姓的楊大錘便也答應一聲,挪了挪屁股,將磨刀石搬到了門前來使。隨後楊老爹便也引著黃昊去了鐵匠鋪的後院,直往堆放柴禾的柴房行去,進去之後移開兩袋木炭便見了一個小小門戶,彎腰進去之後一瞧,卻是一間小小密室。
室內的開間倒也不大,並且靠著屋頂幾塊明瓦的采光,裏麵倒也亮堂,便也瞧見室內擺放著不少貨架,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倒也堆了不少東西,打眼一瞧,有各種綾羅布料、也有瓷器、玉器,貨箱、貨櫃,甚至在密室一角還有一個碩大的兵器架子,上麵怕是擺放了五六十把各式各樣的兵器,其中看形製多是中柄的樸刀,大多都是各種短柄的兵器。
樸刀是一種大宋民間百姓喜使的刀具,刀刃約長兩至三尺,刀身平直,刀頭略方,卻比唐刀形製要寬厚不少,而中柄樸刀的長度約在五尺半至六尺之間,柄長對稱。此種刀乃是大宋民間百姓常用的刀具,是民間可以大量持有的一種非軍用刀,便是曾公亮編著的《武經總要》之中都懶得記載。
黃昊再來細看,倒也發現包括掉刀、屈刀、歡耳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這類軍用刀具,幾乎是《武經總要》裏有記載的刀型,楊老爹的兵器架上全都存有,且看形製大多陳舊,應該不是楊老爹自己打製的山寨產品,說不得可能都是軍中真貨。
瞧著黃昊進了密室,四處打量之後臉上既無驚懼之色,也無什麽意外的表現,楊老爹更是篤定,便也道:“怕是你早知某是你爹爹手下什長之事,也罷!你想要什麽兵器,隻管去挑!”
聽得楊老爹說是黃二杆子手下什長,黃昊還真沒有什麽特別意外的地方,倒是想起早前兩人公然在黃昊和楊軒麵前商議什麽“趕魚”器械不足的問題,再一想自家老爹可是管著十多人的小頭目,怕這楊家村根本就是個賊窩子。
不過,就算真是賊窩也沒什麽辦法了,誰叫這是老天的安排。黃昊當即也不廢話,便來細細看了,卻發現楊老爹所收藏的兵器居然清一色都是刀,各種各樣的刀,除了刀就是刀,完全沒有第二種選擇的餘地。
瞧著黃昊隻看不選,楊老爹自然覺得奇怪,便也上前取了一把匣刀交與黃昊觀看,道:“這些兵器可都是某的珍藏,便如這把掉刀,當年可是江陵府兵馬都監崔成自使的兵器,方臘作亂時我華容義勇隨崔成出戰,此人眼高手低是個草包,在戰場上被折家軍的折可適將軍以臨敵避戰為由給陣斬了,當時他的屍首便是某與你爹一道收斂,所以此刀也才落在某的手中。那崔成雖然打戰不成,這刀卻是不錯,乃是並州的百煉好鋼所製,你且瞧瞧!”
聽得楊老爹將這把掉刀的來曆娓娓道來,黃昊倒是眼中一熱,便也好奇道:“方臘作亂那年,可是宣和二年?”
楊老爹扶著那掉刀,似乎也在回憶,見他點頭道:“正是宣和二年,七月方臘在青溪起兵,八月節後我等五百華容義勇應征去往杭州平叛,當時你軒哥兒方才半歲,你也才滿周歲。”
聽得楊老爹這般來說,黃昊倒也記起了自己在《宋道》的第八卷“靖康變”中,對發生於宣和二年(1120年)的方臘起義草草帶過了一筆,由於當時他將主角黃傑的注意力全都放在遼東的金國滅遼之戰上,因此也就是粗略幾筆安排了宋廷以折可適領折家軍出戰,以雷霆萬鈞之勢將方臘剿滅的設定。
卻沒想到,這場在《宋道》之中用了不足數千字描述的農民起義,卻依舊在“宋道宇宙”之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推演出了楊老爹、黃二杆子甚至還有那江陵府兵馬都監崔成等等鮮活的人物來。
聽得楊老爹如此推介,黃昊也不遲疑,便接過了這把兵馬都監自用級別的掉刀來瞧,待得黃昊將刀從匣中抽出,但見得這把掉刀全長不過三尺,重有十餘斤模樣,短柄帶插口,刀身兩刃,刃首上闊,山字之製,形製如槳,與之相配的除了以上好鐵木製成的刀匣之外,還有一根四尺長的鐵柲柄棍。
此刀用時,可卸下柄棍配在腰間作為儀仗之刃,也可接上柄棍作為長兵,可惜叫黃昊不喜的是,這刀讓他瞧來怎麽都覺得別扭,因為這掉刀的外形,分明就是三尖兩刃刀被去掉了兩刃的模樣。
而實際上,《武經總要》也的確記載掉刀有一種“兩刃山字之製”,根本就是後世的“三尖兩刃刀”,隻是這種“全刃”版的掉刀不好入匣,這才有了如今黃昊所見這種去掉兩刃的版本。
當然,就算去掉了兩刃,這種掉刀也是頭大身子細,根本不能入鞘,隻能以側麵破開的刀匣來盛放。
而且根據黃昊研究宋史所見,這崔成自用的掉刀根本就是一把儀刀,正兒八經作戰用的掉刀基本上沒有輕於三十斤的。須得知道掉刀這種兵器,可是《武經總要》中所記載的七種長柄戰刀中居首的兵器,除被《宋史》提到之外,也在《宋會要輯稿》中提到了兩次。
而掉刀之所以被如此重視,首先當然是因為掉刀的威力巨大,在戰鬥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掉刀刃部寬闊,看似重心過分靠前,實際上這也正是所有中國長柄戰刀的特點,隻是掉刀將這個特點發揮到了極致。
掉刀在重量不太過分的情況下,它的奇特造型使得它輕易可以獲得足夠的劈砍力,其威力足以將人攔腰斬斷。步兵列陣使用的話,將掉刀高高舉起,敵軍衝擊時瞬間落下,則足以將敵人的馬頭砍下,甚至在密集的陣型下,敵人的騎兵會連人帶馬被斬成數段。
另外,雖然掉刀重心靠前,靈活度有欠缺,但是他的兩刃設計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普通的長刀在進行“撩”、“掛”等動作的時候,為了保證正確的刀筋(即運刀軌跡),需要將刀頭調轉方向,而兩刃的掉刀則不需如此,在劈砍之後,順勢一提便是“撩”擊,可以迅速補刀。
由於元代禁武禁器的原因,掉刀的傳承源流斷絕,後人根據史料推測,這掉刀或有可能就是唐陌刀的宋代魔改加強版。
不過,說來說去,黃昊就是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於是便也客氣的放下,然後拿起了一把短杆的戟刀來瞧看。
這戟刀實際上也就是單耳青龍戟的宋代別名,如黃昊拿起這把,全長莫約四尺二寸,柄長約三尺二寸,槍尖五寸、槍刃五寸,月刃一尺,杆身有鵝卵粗細(至少超過四厘米)整把短戟看上去都是熟鐵打造,入手的分量頗沉,莫約重有二十餘斤的樣子。
以前黃昊跟領導下過基層搞調研和工程驗收,所以知道40號(直徑四十毫米)的鋼筋,一米的長度,標準重量是在九點八公斤才算合格,低於這個重量要麽是地爐鋼,要麽就根本不是鋼而是廢鐵熔煉的再生鐵,用來建房是要出事故的。
鋼的密度在7.8至8.0(g/cm3),而鑄鐵隻有6.5到7.5,工程驗收查驗材料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軋一節鋼筋條稱重,不夠這個重量就鐵定是假冒偽劣產品。
這裏再多說一句,煉鋼這個事情要講科學細談的話,門門道道能說一本書,但真要往簡單了說,也就是用足夠高的溫度把生鐵裏的雜質都融掉,把十斤重的生鐵燒得隻剩下九斤甚至八斤,再摻進去適量的碳,得到的鐵定就是好鋼了。
想想看那傳說中的炒鋼法,不就是用棍子去攪動鐵水,方便裏麵的渣滓融化燃燒掉麽!
所以,黃昊拿著的這把戟刀那麽長那麽粗卻不夠重,也就鐵定不是全鋼。
隻是黃昊拿起戟刀之後,好好想了想便再次放下了,因為他原本是想照著他給《宋道》裏的主角黃傑所配備的獨門兵器圓月戟,也來給自己打造一把同款的兵器,可是再一想這“宋道宇宙”都是自己塑造出來的,有必要去拾人牙慧……呃!應該是,有必要山寨自己的東西麽?
最後幹脆隨便選了把刀身上有隱隱雲紋,長約二尺的短手刀,然後與楊老爹道:“楊爹,我還想打製兩件兵器!”
楊老爹自然不會拒絕自家女婿,便也笑道:“你隻管說來!”
黃昊想想,幹脆表示還是自己削木製成模型,然後再依照模型來打製就成了。
隨後二人出得密室,黃昊將手刀交與楊老爹先暫時放好,便找了兩塊軟木削切起來。不一會便削出了兩個刀具模型:一個是根長有一尺二寸的棍型模具,身長七寸,柄長五寸,周身有三道棱角,頭部十分尖利,黃昊將此兵器稱之為“太平刺”。(也就是56式三棱刺)
另外一個模型看起來就較為順眼一些,也是一把短短的手刀,全長不足一尺,柄約三寸,刀身如同一片魚腩,刀背開有一個個狀如鋸齒的齒楞,刀頭中部開了個小孔,黃昊將這兵器稱之為“狼牙”。(高仿美式m9軍刺)
做好這兩個武器的模型交給楊老爹打製之後,黃昊瞧著大錘、小錘兩人還在奮力的磨著鐮刀,倒也瞧著他們辛苦,想了想幹脆幫他們一把,讓兩人先停了手上的活兒,尋來材料做個方便磨刀的器具。
畢竟,這一個多月來,發生在這小子身上的事情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當然他跟黃二杆子的關係可不僅是兒女親家那麽簡單。瞧著黃昊斬釘截鐵的模樣,楊老爹的心氣兒立時就順了,便自與黃昊點了點頭之後,便也衝著門外揚聲道:“大錘,看好門戶,俺與黃大說些正事!”
外頭那跟著楊老爹姓的楊大錘便也答應一聲,挪了挪屁股,將磨刀石搬到了門前來使。隨後楊老爹便也引著黃昊去了鐵匠鋪的後院,直往堆放柴禾的柴房行去,進去之後移開兩袋木炭便見了一個小小門戶,彎腰進去之後一瞧,卻是一間小小密室。
室內的開間倒也不大,並且靠著屋頂幾塊明瓦的采光,裏麵倒也亮堂,便也瞧見室內擺放著不少貨架,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倒也堆了不少東西,打眼一瞧,有各種綾羅布料、也有瓷器、玉器,貨箱、貨櫃,甚至在密室一角還有一個碩大的兵器架子,上麵怕是擺放了五六十把各式各樣的兵器,其中看形製多是中柄的樸刀,大多都是各種短柄的兵器。
樸刀是一種大宋民間百姓喜使的刀具,刀刃約長兩至三尺,刀身平直,刀頭略方,卻比唐刀形製要寬厚不少,而中柄樸刀的長度約在五尺半至六尺之間,柄長對稱。此種刀乃是大宋民間百姓常用的刀具,是民間可以大量持有的一種非軍用刀,便是曾公亮編著的《武經總要》之中都懶得記載。
黃昊再來細看,倒也發現包括掉刀、屈刀、歡耳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這類軍用刀具,幾乎是《武經總要》裏有記載的刀型,楊老爹的兵器架上全都存有,且看形製大多陳舊,應該不是楊老爹自己打製的山寨產品,說不得可能都是軍中真貨。
瞧著黃昊進了密室,四處打量之後臉上既無驚懼之色,也無什麽意外的表現,楊老爹更是篤定,便也道:“怕是你早知某是你爹爹手下什長之事,也罷!你想要什麽兵器,隻管去挑!”
聽得楊老爹說是黃二杆子手下什長,黃昊還真沒有什麽特別意外的地方,倒是想起早前兩人公然在黃昊和楊軒麵前商議什麽“趕魚”器械不足的問題,再一想自家老爹可是管著十多人的小頭目,怕這楊家村根本就是個賊窩子。
不過,就算真是賊窩也沒什麽辦法了,誰叫這是老天的安排。黃昊當即也不廢話,便來細細看了,卻發現楊老爹所收藏的兵器居然清一色都是刀,各種各樣的刀,除了刀就是刀,完全沒有第二種選擇的餘地。
瞧著黃昊隻看不選,楊老爹自然覺得奇怪,便也上前取了一把匣刀交與黃昊觀看,道:“這些兵器可都是某的珍藏,便如這把掉刀,當年可是江陵府兵馬都監崔成自使的兵器,方臘作亂時我華容義勇隨崔成出戰,此人眼高手低是個草包,在戰場上被折家軍的折可適將軍以臨敵避戰為由給陣斬了,當時他的屍首便是某與你爹一道收斂,所以此刀也才落在某的手中。那崔成雖然打戰不成,這刀卻是不錯,乃是並州的百煉好鋼所製,你且瞧瞧!”
聽得楊老爹將這把掉刀的來曆娓娓道來,黃昊倒是眼中一熱,便也好奇道:“方臘作亂那年,可是宣和二年?”
楊老爹扶著那掉刀,似乎也在回憶,見他點頭道:“正是宣和二年,七月方臘在青溪起兵,八月節後我等五百華容義勇應征去往杭州平叛,當時你軒哥兒方才半歲,你也才滿周歲。”
聽得楊老爹這般來說,黃昊倒也記起了自己在《宋道》的第八卷“靖康變”中,對發生於宣和二年(1120年)的方臘起義草草帶過了一筆,由於當時他將主角黃傑的注意力全都放在遼東的金國滅遼之戰上,因此也就是粗略幾筆安排了宋廷以折可適領折家軍出戰,以雷霆萬鈞之勢將方臘剿滅的設定。
卻沒想到,這場在《宋道》之中用了不足數千字描述的農民起義,卻依舊在“宋道宇宙”之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推演出了楊老爹、黃二杆子甚至還有那江陵府兵馬都監崔成等等鮮活的人物來。
聽得楊老爹如此推介,黃昊也不遲疑,便接過了這把兵馬都監自用級別的掉刀來瞧,待得黃昊將刀從匣中抽出,但見得這把掉刀全長不過三尺,重有十餘斤模樣,短柄帶插口,刀身兩刃,刃首上闊,山字之製,形製如槳,與之相配的除了以上好鐵木製成的刀匣之外,還有一根四尺長的鐵柲柄棍。
此刀用時,可卸下柄棍配在腰間作為儀仗之刃,也可接上柄棍作為長兵,可惜叫黃昊不喜的是,這刀讓他瞧來怎麽都覺得別扭,因為這掉刀的外形,分明就是三尖兩刃刀被去掉了兩刃的模樣。
而實際上,《武經總要》也的確記載掉刀有一種“兩刃山字之製”,根本就是後世的“三尖兩刃刀”,隻是這種“全刃”版的掉刀不好入匣,這才有了如今黃昊所見這種去掉兩刃的版本。
當然,就算去掉了兩刃,這種掉刀也是頭大身子細,根本不能入鞘,隻能以側麵破開的刀匣來盛放。
而且根據黃昊研究宋史所見,這崔成自用的掉刀根本就是一把儀刀,正兒八經作戰用的掉刀基本上沒有輕於三十斤的。須得知道掉刀這種兵器,可是《武經總要》中所記載的七種長柄戰刀中居首的兵器,除被《宋史》提到之外,也在《宋會要輯稿》中提到了兩次。
而掉刀之所以被如此重視,首先當然是因為掉刀的威力巨大,在戰鬥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掉刀刃部寬闊,看似重心過分靠前,實際上這也正是所有中國長柄戰刀的特點,隻是掉刀將這個特點發揮到了極致。
掉刀在重量不太過分的情況下,它的奇特造型使得它輕易可以獲得足夠的劈砍力,其威力足以將人攔腰斬斷。步兵列陣使用的話,將掉刀高高舉起,敵軍衝擊時瞬間落下,則足以將敵人的馬頭砍下,甚至在密集的陣型下,敵人的騎兵會連人帶馬被斬成數段。
另外,雖然掉刀重心靠前,靈活度有欠缺,但是他的兩刃設計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普通的長刀在進行“撩”、“掛”等動作的時候,為了保證正確的刀筋(即運刀軌跡),需要將刀頭調轉方向,而兩刃的掉刀則不需如此,在劈砍之後,順勢一提便是“撩”擊,可以迅速補刀。
由於元代禁武禁器的原因,掉刀的傳承源流斷絕,後人根據史料推測,這掉刀或有可能就是唐陌刀的宋代魔改加強版。
不過,說來說去,黃昊就是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於是便也客氣的放下,然後拿起了一把短杆的戟刀來瞧看。
這戟刀實際上也就是單耳青龍戟的宋代別名,如黃昊拿起這把,全長莫約四尺二寸,柄長約三尺二寸,槍尖五寸、槍刃五寸,月刃一尺,杆身有鵝卵粗細(至少超過四厘米)整把短戟看上去都是熟鐵打造,入手的分量頗沉,莫約重有二十餘斤的樣子。
以前黃昊跟領導下過基層搞調研和工程驗收,所以知道40號(直徑四十毫米)的鋼筋,一米的長度,標準重量是在九點八公斤才算合格,低於這個重量要麽是地爐鋼,要麽就根本不是鋼而是廢鐵熔煉的再生鐵,用來建房是要出事故的。
鋼的密度在7.8至8.0(g/cm3),而鑄鐵隻有6.5到7.5,工程驗收查驗材料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軋一節鋼筋條稱重,不夠這個重量就鐵定是假冒偽劣產品。
這裏再多說一句,煉鋼這個事情要講科學細談的話,門門道道能說一本書,但真要往簡單了說,也就是用足夠高的溫度把生鐵裏的雜質都融掉,把十斤重的生鐵燒得隻剩下九斤甚至八斤,再摻進去適量的碳,得到的鐵定就是好鋼了。
想想看那傳說中的炒鋼法,不就是用棍子去攪動鐵水,方便裏麵的渣滓融化燃燒掉麽!
所以,黃昊拿著的這把戟刀那麽長那麽粗卻不夠重,也就鐵定不是全鋼。
隻是黃昊拿起戟刀之後,好好想了想便再次放下了,因為他原本是想照著他給《宋道》裏的主角黃傑所配備的獨門兵器圓月戟,也來給自己打造一把同款的兵器,可是再一想這“宋道宇宙”都是自己塑造出來的,有必要去拾人牙慧……呃!應該是,有必要山寨自己的東西麽?
最後幹脆隨便選了把刀身上有隱隱雲紋,長約二尺的短手刀,然後與楊老爹道:“楊爹,我還想打製兩件兵器!”
楊老爹自然不會拒絕自家女婿,便也笑道:“你隻管說來!”
黃昊想想,幹脆表示還是自己削木製成模型,然後再依照模型來打製就成了。
隨後二人出得密室,黃昊將手刀交與楊老爹先暫時放好,便找了兩塊軟木削切起來。不一會便削出了兩個刀具模型:一個是根長有一尺二寸的棍型模具,身長七寸,柄長五寸,周身有三道棱角,頭部十分尖利,黃昊將此兵器稱之為“太平刺”。(也就是56式三棱刺)
另外一個模型看起來就較為順眼一些,也是一把短短的手刀,全長不足一尺,柄約三寸,刀身如同一片魚腩,刀背開有一個個狀如鋸齒的齒楞,刀頭中部開了個小孔,黃昊將這兵器稱之為“狼牙”。(高仿美式m9軍刺)
做好這兩個武器的模型交給楊老爹打製之後,黃昊瞧著大錘、小錘兩人還在奮力的磨著鐮刀,倒也瞧著他們辛苦,想了想幹脆幫他們一把,讓兩人先停了手上的活兒,尋來材料做個方便磨刀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