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麽說——趙王終究接受了楚國人的要求。
盡管心中充滿了屈辱與無奈,但為了趙國的存續,趙章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販賣自己的國人換取外匯,從古至今唯此一例。
話說隴西地區,原本是秦國人的‘龍興之地’。
自打大楚奪取隴西、義渠兩地之後,楚國便在這裏開始了漫長的經營!
得益於楚國的寬厚政策,當地的秦人融入得很快。
哪怕是最頑固的秦國人,現在也已經完全以楚人自居了……甚至在前些時候的武軍招募之時,這些本地人還爭相想要加入楚王的軍隊,以至於要給郢都方麵寫萬民書。
也是!
和秦國的什七稅比起來,咱們大楚的什三稅確實能讓人更有歸屬感……
工資漲了一倍,誰管你老板是誰!
我看熊老板比嬴老板看起來像好人呐!
不過話說回來……隴西地區的經濟情況其實總體上並不算發達。
這裏雖然是秦國的發祥地,但是這裏距離戎狄太近——那些附屬於秦國的戎狄畢竟不總是忠誠可靠的,秦人和這些戎狄在曆史上打了大大小小無數的仗。
而隴西、義渠地區,當然就是反複拉鋸的重點地區。
這裏的每一寸土地,幾乎都曾是秦國騎士和戎人作戰的戰場。
這樣一塊兒地方,經濟能發展得起來就見鬼了!
雖是老秦人的發祥地,但是隴西地區遠不如【岐山】以東那片‘關中之地’富庶——地廣人稀是常態。
楚國拿下隴西、義渠兩地之後,因為開放了和戎人之間的貿易,因此戎人變得相當可控——譬如曾經彪悍擅戰的義渠人甚至已經成了大楚的農夫。
和平的環境有利於經濟發展,再加上這裏繁育的牲畜無疑是楚國腹地供不應求的寶貴商品。於是通過大批量的商旅貿易,有利於拉動隴西、義渠的發展。
這片老秦的鳳鳴之地,在楚國的治下愈加富庶!
但地廣人稀的問題,仍然沒有完全解決。
好在近三十萬趙人西遷之後,似乎能緩解這方麵的問題……
楚國的接收工作井然有序,除了洪石頭宣讀的手書之外,熊午良還特意下令——要求當地官員對這些新來的趙人給予最大的寬容與幫助。
當地的楚國官員們雖然對這些突然到來的趙人心存疑慮,但在楚王的嚴令下,他們還是展現出了應有的風度。
遷入的趙人們被分散分配到了隴西的各個村落,每個村落都有足夠的田地和水源,以及一些簡陋的房屋。
說是田地,其實就是荒蕪的野林子。
反正地方已經劃給你了,工具也給你準備了。
接下來,就靠你自己了!
楚國提供了種子和農具,幫助他們開始新的生活——種子包括曲陽書院不斷改良的優質種子,也包括番薯苗。
洪石頭對副將道:“不是征服,而是解放——這不是我說的,是咱們大王說的。”
“攻伐六國,不但要破其兵甲,還要獲取民心。”
“隴西之地沒有趙人——盡是楚人也。”
“二三子明白否?”
這還能有什麽不明白的?
於是楚國的士兵們在這個時候展現出了令人驚異的友好——在曲陽建築工程隊的指揮下,當地的楚軍戍卒們居然幫助趙人們修建房屋,甚至比比劃劃地教他們如何使用楚國的新式農具。
楚國軍卒們幫助趙人們搬運行李、搭建臨時的帳篷……甚至還有士兵擼起袖子,親自下廚,為遠道跋涉而來的疲憊趙人們準備熱騰騰的飯菜。
“哎……你們楚人竟也有如此手藝啊!”某個饑腸轆轆的趙國老漢嚐了一口楚國士兵煮的粥,忍不住誇讚道。
那楚國士兵嘿嘿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如今汝等亦是楚人也。”
“洪將軍說了——要讓我們照顧好你們這些新楚民。”
“不過有一條——誰再敢稱我們大王是……是……是甚麽羋良小兒……”那軍卒漲紅了臉,表情也陰沉起來:“這些趙國的陋習,要收一收!”
“哪能呢!”楚軍士卒的話引起了一陣哄笑:“楚王是太陽!”
“我說今天怎麽是陰天……因為太陽在我們心裏啊。”
“是也!是也!”
距離冬天已經很近了,但是在楚國的高效運轉下,這三十萬趙人在北風來臨之前,已經安穩住下。
甚至每個趙人手中,都領取了足夠挨到明年秋收的口糧!
不少趙人對此大為震撼:“楚人富庶,竟至於斯!”
隴西的第一場風雪刮來了,但三十萬趙人已經入住了溫暖的房屋。
楚國的官員們定期巡視,確保他們有足夠的食物和物資,同時也趁著春耕來臨之前,命令當地人傳授他們楚國的農業技術。
如此待遇,也難怪這些趙人以極快的速度,學會了楚國流傳甚廣的一首著名歌謠……
“偉大的楚王良,您的恩情我們一輩子還不完,還不完……”
“楚王是太陽!”
……
話說回來——其實當地的秦人原住民們,起初對這些趙人的到來,是很有些抵觸情緒的。
原因不言而喻……咳,他們趙人傷害秦人,實在太深……
趙雍的兩次關鍵背刺,老秦原住民記憶猶新。
於是也難怪當地原住民對趙人心存芥蒂,畢竟兩國之間有著多年的恩怨。好在當地各級官吏嚴加管理,嚴禁秦趙爭鬥。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看到這些趙人同樣勤勞樸實,同樣渴望和平的生活……心中的隔閡逐漸消融。
秦人們開始與趙人們交流,分享農耕經驗,甚至在年關之際裏一起慶祝。
孩子們在布滿白雪的田野間追逐嬉戲,不分彼此。
這些孺子之間的友誼成為了兩族之間和解的橋梁。
消息傳到郢都,楚王熊午良對這一切無疑非常滿意。
這些趙人將成為楚國的寶貴財富……雖然以老弱居多,但這裏無疑是一個好的試點。
無論是秦人還是趙人,現在都是楚人!
真實曆史上,秦滅六國的過程中以征服者自居,吸引了六國遺民的無數仇恨……以至於嬴政這個千古狠人駕崩之後,六國的遺民在貴族們的鼓動下,迅速掀起反秦浪潮。
作為穿越者,熊午良當然要從中吸取教訓——
……
盡管心中充滿了屈辱與無奈,但為了趙國的存續,趙章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販賣自己的國人換取外匯,從古至今唯此一例。
話說隴西地區,原本是秦國人的‘龍興之地’。
自打大楚奪取隴西、義渠兩地之後,楚國便在這裏開始了漫長的經營!
得益於楚國的寬厚政策,當地的秦人融入得很快。
哪怕是最頑固的秦國人,現在也已經完全以楚人自居了……甚至在前些時候的武軍招募之時,這些本地人還爭相想要加入楚王的軍隊,以至於要給郢都方麵寫萬民書。
也是!
和秦國的什七稅比起來,咱們大楚的什三稅確實能讓人更有歸屬感……
工資漲了一倍,誰管你老板是誰!
我看熊老板比嬴老板看起來像好人呐!
不過話說回來……隴西地區的經濟情況其實總體上並不算發達。
這裏雖然是秦國的發祥地,但是這裏距離戎狄太近——那些附屬於秦國的戎狄畢竟不總是忠誠可靠的,秦人和這些戎狄在曆史上打了大大小小無數的仗。
而隴西、義渠地區,當然就是反複拉鋸的重點地區。
這裏的每一寸土地,幾乎都曾是秦國騎士和戎人作戰的戰場。
這樣一塊兒地方,經濟能發展得起來就見鬼了!
雖是老秦人的發祥地,但是隴西地區遠不如【岐山】以東那片‘關中之地’富庶——地廣人稀是常態。
楚國拿下隴西、義渠兩地之後,因為開放了和戎人之間的貿易,因此戎人變得相當可控——譬如曾經彪悍擅戰的義渠人甚至已經成了大楚的農夫。
和平的環境有利於經濟發展,再加上這裏繁育的牲畜無疑是楚國腹地供不應求的寶貴商品。於是通過大批量的商旅貿易,有利於拉動隴西、義渠的發展。
這片老秦的鳳鳴之地,在楚國的治下愈加富庶!
但地廣人稀的問題,仍然沒有完全解決。
好在近三十萬趙人西遷之後,似乎能緩解這方麵的問題……
楚國的接收工作井然有序,除了洪石頭宣讀的手書之外,熊午良還特意下令——要求當地官員對這些新來的趙人給予最大的寬容與幫助。
當地的楚國官員們雖然對這些突然到來的趙人心存疑慮,但在楚王的嚴令下,他們還是展現出了應有的風度。
遷入的趙人們被分散分配到了隴西的各個村落,每個村落都有足夠的田地和水源,以及一些簡陋的房屋。
說是田地,其實就是荒蕪的野林子。
反正地方已經劃給你了,工具也給你準備了。
接下來,就靠你自己了!
楚國提供了種子和農具,幫助他們開始新的生活——種子包括曲陽書院不斷改良的優質種子,也包括番薯苗。
洪石頭對副將道:“不是征服,而是解放——這不是我說的,是咱們大王說的。”
“攻伐六國,不但要破其兵甲,還要獲取民心。”
“隴西之地沒有趙人——盡是楚人也。”
“二三子明白否?”
這還能有什麽不明白的?
於是楚國的士兵們在這個時候展現出了令人驚異的友好——在曲陽建築工程隊的指揮下,當地的楚軍戍卒們居然幫助趙人們修建房屋,甚至比比劃劃地教他們如何使用楚國的新式農具。
楚國軍卒們幫助趙人們搬運行李、搭建臨時的帳篷……甚至還有士兵擼起袖子,親自下廚,為遠道跋涉而來的疲憊趙人們準備熱騰騰的飯菜。
“哎……你們楚人竟也有如此手藝啊!”某個饑腸轆轆的趙國老漢嚐了一口楚國士兵煮的粥,忍不住誇讚道。
那楚國士兵嘿嘿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如今汝等亦是楚人也。”
“洪將軍說了——要讓我們照顧好你們這些新楚民。”
“不過有一條——誰再敢稱我們大王是……是……是甚麽羋良小兒……”那軍卒漲紅了臉,表情也陰沉起來:“這些趙國的陋習,要收一收!”
“哪能呢!”楚軍士卒的話引起了一陣哄笑:“楚王是太陽!”
“我說今天怎麽是陰天……因為太陽在我們心裏啊。”
“是也!是也!”
距離冬天已經很近了,但是在楚國的高效運轉下,這三十萬趙人在北風來臨之前,已經安穩住下。
甚至每個趙人手中,都領取了足夠挨到明年秋收的口糧!
不少趙人對此大為震撼:“楚人富庶,竟至於斯!”
隴西的第一場風雪刮來了,但三十萬趙人已經入住了溫暖的房屋。
楚國的官員們定期巡視,確保他們有足夠的食物和物資,同時也趁著春耕來臨之前,命令當地人傳授他們楚國的農業技術。
如此待遇,也難怪這些趙人以極快的速度,學會了楚國流傳甚廣的一首著名歌謠……
“偉大的楚王良,您的恩情我們一輩子還不完,還不完……”
“楚王是太陽!”
……
話說回來——其實當地的秦人原住民們,起初對這些趙人的到來,是很有些抵觸情緒的。
原因不言而喻……咳,他們趙人傷害秦人,實在太深……
趙雍的兩次關鍵背刺,老秦原住民記憶猶新。
於是也難怪當地原住民對趙人心存芥蒂,畢竟兩國之間有著多年的恩怨。好在當地各級官吏嚴加管理,嚴禁秦趙爭鬥。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看到這些趙人同樣勤勞樸實,同樣渴望和平的生活……心中的隔閡逐漸消融。
秦人們開始與趙人們交流,分享農耕經驗,甚至在年關之際裏一起慶祝。
孩子們在布滿白雪的田野間追逐嬉戲,不分彼此。
這些孺子之間的友誼成為了兩族之間和解的橋梁。
消息傳到郢都,楚王熊午良對這一切無疑非常滿意。
這些趙人將成為楚國的寶貴財富……雖然以老弱居多,但這裏無疑是一個好的試點。
無論是秦人還是趙人,現在都是楚人!
真實曆史上,秦滅六國的過程中以征服者自居,吸引了六國遺民的無數仇恨……以至於嬴政這個千古狠人駕崩之後,六國的遺民在貴族們的鼓動下,迅速掀起反秦浪潮。
作為穿越者,熊午良當然要從中吸取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