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午良的命令下——十五萬楚武軍展開攻擊隊形,趁著夜色,對齊國發動了大規模攻勢!
北伐六國,以武止戈!
山河一統,永消兵戈!
進軍!
在熊午良的指令下,楚武軍要先行奪取齊國的【阿】和【平陸】。
這兩塊地方,都是平原,比較富庶。
這種平原地形,正適合武軍的重裝步騎快速推進,而且齊軍在這裏毫無防備……奪取【阿】和【平陸】,應該問題不大!
拿下這三百裏平原土地之後,接下來怎麽打,就要視情況而定了。
如果楚軍進軍的速度足夠快,趁著齊軍布防之前便拿下了【阿】和【平陸】,那麽楚軍便可以趁熱打鐵,沿著【汶水】河道繼續急行軍。
一切順利的話,楚軍可以沿著【汶水】河道直抵【莒陽】以北。
屆時,楚軍還可以根據戰場的形勢進行自由選擇——要麽選擇圍殲莒陽齊軍,要麽選擇圍而不攻,出奇兵轉而北上奪取臨淄、逼迫齊國投降。
如果楚軍進軍的速度不達預期,至少也可以占據【阿】和【平陸】這兩塊地盤。
這裏都是平原,齊軍在這裏無險可守,是擋不住大楚武軍的。
那麽,此戰的最終成果便是:攻滅一百裏衛國,再從齊國手裏奪取三百裏平原——拓地四百餘裏,雖然不及熊午良的預期,但也是戰果頗豐的大勝了。
……
燕國王都,薊城。
燕王姬樂資聽完了齊國使節的匯報,一時間心裏百感交雜。
齊軍正麵擊退了楚國的進攻!十五萬楚軍折戟莒陽、灰溜溜撤退了!
齊國使節看起來趾高氣揚——倒也難怪。
能正麵擊退十五萬楚國武軍,這份武功已經足以讓齊國人自傲了。
“羋良小兒稱王以來第一戰,便徒勞無功、含恨而返。”姬樂資矜持地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倒是件好事。”
如果把這個世界裏最恨熊午良的人排一個序,那麽姬樂資一定能排進前三!
當年,燕國在燕昭王姬職的領導下,幾乎攻滅了齊國,隻剩下孤城【即墨】還在負隅頑抗……國土麵積瞬間膨脹了一倍有餘,人口更是成幾倍地增長。
彼時的燕國,真可謂揚眉吐氣!
誰說我們燕國人不行?
我們也是響當當的中原霸主!
燕昭王帶著這份傲氣,前往楚國的雲夢澤參加楚王的會盟大典……說白了,就是配合羋槐那個大胖子裝比去了。
留下的,是當時還是太子的姬樂資監國。
咳!
就在那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羋良小兒那個不講武德的貴族之恥,欺負咱們太子姬樂資年少無知……於【即墨】一戰,巧用‘火牛陣’,大破燕軍二十萬。
焯!
齊國得以複國,從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了楚國的鐵杆小弟。
曲陽侯熊午良,威名赫赫,震怖中原!
誠然是聲名更甚。
反觀燕國這邊呢?
慘呐!太慘了!
多年苦心經營的精銳燕軍全軍覆沒,大將樂毅‘叛逃’,燕昭王被活生生氣得吐血而死。
姬樂資於是即位為王。
這麽多年裏,每每聽到熊午良的名字,姬樂資總是能有吐血的衝動!
可惡的羋良小兒!
若不是他,如今的燕國也是中原最大的強國之一……何至於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
焯!
按理說,現在得到楚軍铩羽而歸的消息,姬樂資應該開懷大笑才對。
但是……正麵擊敗楚軍的,偏偏是齊國人。
近些年來,為了應對楚國的威脅,北方六國有了名義上的同盟關係……但若說姬樂資對齊國完全摒棄前嫌,那也純屬扯淡。
燕國和齊國之間,也是多年互相傷害,仇深似海啊!
齊國。
楚國。
在姬樂資心裏,這倆都不是什麽好鳥!
正當姬樂資心裏百感交集,不知道應該恭賀齊國人的勝利、還是出言譏諷一番的時候,一直站在一旁的秦開搶先說道:“咳……齊國盟友取得如此勝利,可喜可賀啊!”
“燕國人由衷地為你們高興!”
“楚國大敵當前,天下各國都應該摒棄前嫌,一同應對南蠻的威脅……齊國能正麵擊敗楚軍,堪為六國之首也!”
秦開一邊說著,一邊不住地給姬樂資使眼色。
自家這位大王的心思,秦開當然是一清二楚滴。
不過也正如秦開剛才所言——如今的楚國,是北方六國共同的敵人。
齊國能扛住楚國的進攻,對燕國來說完全是大好事——有了齊國作為南方的屏障,楚國人就打不到燕國來!
燕國就可以繼續安心地發育、胖揍遼東那些蠻子,從那裏搶掠奴隸、毛皮、礦石、木材等等各種資源,壯大自身。
既然說到這裏,不妨詳細說說——
近些年來,大將秦開率領燕軍屢次出擊,為燕國在東北方向開拓新耕地大概三百餘裏,總計獲得了不下於二十萬蠻族人口……使得燕國的實力大大增強。
原本以為北方苦寒之地沒什麽好的……沒想到,那些新開墾出來的土地,居然出乎意料地肥沃!
於是燕國人大肆奴役那些原本靠著漁獵為生的蠻人部族,並且遷徙了很多平民前往東北地區、大力開拓新耕地。
國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除此之外,燕國還在長年累月的遼東戰事中,磨煉出來了一支戰力不錯的精銳燕軍。
這支燕軍,步騎都有,總人數超過五萬人——雖然比不上齊新軍或者楚武軍那樣裝備精良,但勝在作戰經驗豐富,作為輕步兵和輕騎兵,機動性也勝過前者。
秦開將這五萬燕軍,命名為‘遼東燕軍’!
有了遼東燕軍的存在,燕國人感覺腰杆漸漸硬了起來……再加上東北的物資無窮無盡、黑土地的富庶程度遠超預料……再給燕國人二十年的時間發展,未嚐不能恢複昭王時期的鼎盛狀態啊!
如果齊國能始終扛住楚國人,那麽燕國就能繼續這麽發育下去!
齊國人,加油!頂住啊!
……
等到齊國的使者離開大殿,燕王姬樂資才憤恨地哼了一聲,不滿地道:“秦開,何必給那些齊國人麵子!”
秦開摸了摸胡須,笑了。
自家這位大王誠然有很多毛病,但是自‘樂毅叛逃’那件事之後,姬樂資明顯長進了不少。
至少,他懂得了‘用人不疑’的道理,能完全信賴秦開了!
近些年的燕國版闖關東運動中,姬樂資力排眾議,給了秦開很大的權力和信任——正因如此,秦開才能放開手腳,磨煉遼東燕軍、屢戰屢勝……
就像剛才——雖然姬樂資對齊國人上門來顯擺的行為很是不滿,但還是老老實實地沒有說話、選擇完全交給秦開來應對。
很好!
秦開鄭重其事地說道:“大王明鑒——”
……
北伐六國,以武止戈!
山河一統,永消兵戈!
進軍!
在熊午良的指令下,楚武軍要先行奪取齊國的【阿】和【平陸】。
這兩塊地方,都是平原,比較富庶。
這種平原地形,正適合武軍的重裝步騎快速推進,而且齊軍在這裏毫無防備……奪取【阿】和【平陸】,應該問題不大!
拿下這三百裏平原土地之後,接下來怎麽打,就要視情況而定了。
如果楚軍進軍的速度足夠快,趁著齊軍布防之前便拿下了【阿】和【平陸】,那麽楚軍便可以趁熱打鐵,沿著【汶水】河道繼續急行軍。
一切順利的話,楚軍可以沿著【汶水】河道直抵【莒陽】以北。
屆時,楚軍還可以根據戰場的形勢進行自由選擇——要麽選擇圍殲莒陽齊軍,要麽選擇圍而不攻,出奇兵轉而北上奪取臨淄、逼迫齊國投降。
如果楚軍進軍的速度不達預期,至少也可以占據【阿】和【平陸】這兩塊地盤。
這裏都是平原,齊軍在這裏無險可守,是擋不住大楚武軍的。
那麽,此戰的最終成果便是:攻滅一百裏衛國,再從齊國手裏奪取三百裏平原——拓地四百餘裏,雖然不及熊午良的預期,但也是戰果頗豐的大勝了。
……
燕國王都,薊城。
燕王姬樂資聽完了齊國使節的匯報,一時間心裏百感交雜。
齊軍正麵擊退了楚國的進攻!十五萬楚軍折戟莒陽、灰溜溜撤退了!
齊國使節看起來趾高氣揚——倒也難怪。
能正麵擊退十五萬楚國武軍,這份武功已經足以讓齊國人自傲了。
“羋良小兒稱王以來第一戰,便徒勞無功、含恨而返。”姬樂資矜持地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倒是件好事。”
如果把這個世界裏最恨熊午良的人排一個序,那麽姬樂資一定能排進前三!
當年,燕國在燕昭王姬職的領導下,幾乎攻滅了齊國,隻剩下孤城【即墨】還在負隅頑抗……國土麵積瞬間膨脹了一倍有餘,人口更是成幾倍地增長。
彼時的燕國,真可謂揚眉吐氣!
誰說我們燕國人不行?
我們也是響當當的中原霸主!
燕昭王帶著這份傲氣,前往楚國的雲夢澤參加楚王的會盟大典……說白了,就是配合羋槐那個大胖子裝比去了。
留下的,是當時還是太子的姬樂資監國。
咳!
就在那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羋良小兒那個不講武德的貴族之恥,欺負咱們太子姬樂資年少無知……於【即墨】一戰,巧用‘火牛陣’,大破燕軍二十萬。
焯!
齊國得以複國,從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了楚國的鐵杆小弟。
曲陽侯熊午良,威名赫赫,震怖中原!
誠然是聲名更甚。
反觀燕國這邊呢?
慘呐!太慘了!
多年苦心經營的精銳燕軍全軍覆沒,大將樂毅‘叛逃’,燕昭王被活生生氣得吐血而死。
姬樂資於是即位為王。
這麽多年裏,每每聽到熊午良的名字,姬樂資總是能有吐血的衝動!
可惡的羋良小兒!
若不是他,如今的燕國也是中原最大的強國之一……何至於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
焯!
按理說,現在得到楚軍铩羽而歸的消息,姬樂資應該開懷大笑才對。
但是……正麵擊敗楚軍的,偏偏是齊國人。
近些年來,為了應對楚國的威脅,北方六國有了名義上的同盟關係……但若說姬樂資對齊國完全摒棄前嫌,那也純屬扯淡。
燕國和齊國之間,也是多年互相傷害,仇深似海啊!
齊國。
楚國。
在姬樂資心裏,這倆都不是什麽好鳥!
正當姬樂資心裏百感交集,不知道應該恭賀齊國人的勝利、還是出言譏諷一番的時候,一直站在一旁的秦開搶先說道:“咳……齊國盟友取得如此勝利,可喜可賀啊!”
“燕國人由衷地為你們高興!”
“楚國大敵當前,天下各國都應該摒棄前嫌,一同應對南蠻的威脅……齊國能正麵擊敗楚軍,堪為六國之首也!”
秦開一邊說著,一邊不住地給姬樂資使眼色。
自家這位大王的心思,秦開當然是一清二楚滴。
不過也正如秦開剛才所言——如今的楚國,是北方六國共同的敵人。
齊國能扛住楚國的進攻,對燕國來說完全是大好事——有了齊國作為南方的屏障,楚國人就打不到燕國來!
燕國就可以繼續安心地發育、胖揍遼東那些蠻子,從那裏搶掠奴隸、毛皮、礦石、木材等等各種資源,壯大自身。
既然說到這裏,不妨詳細說說——
近些年來,大將秦開率領燕軍屢次出擊,為燕國在東北方向開拓新耕地大概三百餘裏,總計獲得了不下於二十萬蠻族人口……使得燕國的實力大大增強。
原本以為北方苦寒之地沒什麽好的……沒想到,那些新開墾出來的土地,居然出乎意料地肥沃!
於是燕國人大肆奴役那些原本靠著漁獵為生的蠻人部族,並且遷徙了很多平民前往東北地區、大力開拓新耕地。
國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除此之外,燕國還在長年累月的遼東戰事中,磨煉出來了一支戰力不錯的精銳燕軍。
這支燕軍,步騎都有,總人數超過五萬人——雖然比不上齊新軍或者楚武軍那樣裝備精良,但勝在作戰經驗豐富,作為輕步兵和輕騎兵,機動性也勝過前者。
秦開將這五萬燕軍,命名為‘遼東燕軍’!
有了遼東燕軍的存在,燕國人感覺腰杆漸漸硬了起來……再加上東北的物資無窮無盡、黑土地的富庶程度遠超預料……再給燕國人二十年的時間發展,未嚐不能恢複昭王時期的鼎盛狀態啊!
如果齊國能始終扛住楚國人,那麽燕國就能繼續這麽發育下去!
齊國人,加油!頂住啊!
……
等到齊國的使者離開大殿,燕王姬樂資才憤恨地哼了一聲,不滿地道:“秦開,何必給那些齊國人麵子!”
秦開摸了摸胡須,笑了。
自家這位大王誠然有很多毛病,但是自‘樂毅叛逃’那件事之後,姬樂資明顯長進了不少。
至少,他懂得了‘用人不疑’的道理,能完全信賴秦開了!
近些年的燕國版闖關東運動中,姬樂資力排眾議,給了秦開很大的權力和信任——正因如此,秦開才能放開手腳,磨煉遼東燕軍、屢戰屢勝……
就像剛才——雖然姬樂資對齊國人上門來顯擺的行為很是不滿,但還是老老實實地沒有說話、選擇完全交給秦開來應對。
很好!
秦開鄭重其事地說道:“大王明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