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雎大手一揮:“若是子蘭將軍可以占住有利地形,節節據守——未必不能擋住齊國的十五萬軍隊!”
“此戰之要,在於隻守不攻!”
朝堂群臣再次點頭:“是也,是也……”
“令尹說得對啊!”
“果然是老成謀國之言!”
昭雎又道:“請大王下令,召集各地封君——”
“令彼等帶著家兵部曲,盡快到子蘭將軍帳下聽命!”
……
齊魏韓三國大軍齊聚,二十五萬大軍紮下大營,各色旌旗招展,一眼望不到邊際。
三國的將軍各自碰了頭,定下了計議。
各打各的!
魏、韓兩國的十萬聯軍,向西進攻秦軍把守的宜陽。
此時秦軍雖然占據了宜陽,但是還沒有形成有效的防禦,再加上秦國新君即位,也未必會迎戰……
根據魏、韓兩國的估計——在最好的情況下,秦軍有可能主動棄守宜陽,從而兵不血刃收複失地。
至於齊國的十五萬大軍,則進攻楚國!
齊王田辟疆的戰略訴求是——至少要拿下楚國邊境重鎮【下邳】,如果戰局順利,那麽齊軍將爭取奪下整個淮水以北的上千裏沃土!
值得一提的是,熊午良治下的【平阿】、【山桑】都位於淮水以北……
暮色降臨,三國聯軍大營中,突然傳來了陣陣歡呼聲。
“齊王萬歲……”
三國盟主齊王田辟疆,親自來到陣前勞軍!
“我大齊國既然是盟主,自當有盟主的風範!”
“寡人帶來豬三百頭、羊五百隻、酒水十車,為三國聯軍提前慶功!”田辟疆豪氣地大手一揮。
魏、韓兩國的將軍驚喜地一齊拱手:“末將代三軍將士,謝齊王賜宴……”
都說齊國殷富,果然不假!
這齊王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打仗前能美餐一頓,自然是三軍士氣高昂,齊國的將士不用多說,就連魏、韓兩國的軍士,都興奮地歡呼起來。
田辟疆笑著,坦然收下了來自三國聯軍的讚賞。
其實,田辟疆更傾向於集結三國的軍隊,共同攻擊楚國……秦國與齊國不接壤,就算打下天大的勝仗,齊國也分不到什麽實惠。
但是魏、韓兩國執意要送進攻秦國宜陽,田辟疆也沒什麽辦法。
別看田辟疆頂著一個‘盟主’的名頭。
實則沒什麽用。
戰國之世,禮崩樂壞,國與國之間很少講什麽信義了。
要是仗打不贏,那麽魏、韓誰也不會認齊國這個盟主。
不過……魏韓兩國去牽製秦國,田辟疆已經很滿意了!
楚國,不過是魚腩罷了。
別看他們去年剛打個大勝仗,也根本掩蓋不住這個老牌強國骨子裏滲透出來的腐朽氣息。
整個楚國地方權勢極大,王權旁落。空有數千萬人口、數萬裏土地,卻發揮不出三成的戰力。
齊國的人口,不過才六百萬罷了,也能穩壓楚國一頭!
這不是腐朽是什麽?
楚國如果不進行一次徹底的變法,便始終是田辟疆眼裏的魚腩!
唯一讓田辟疆來氣的,便是越北那邊的戰事!
田軫麾下十萬齊軍,竟然連一個小小的琅琊都打不下來!
奶奶滴。
齊楚兩國之間,西邊隔著宋國,東邊則隔著一個小小的琅琊,硬生生是並不接壤。
田辟疆本來還想著,等田軫拿下琅琊之後,便可以從琅琊一路往西推進……
結果【琅琊】打了三個月了,硬是打不下來!
如今三國聯軍蓄勢待發,實在不能再等了……看來,得尋一條新的進兵路線……
齊王的目光從地圖上緩緩掃過,看向了宋國……
……
曲陽城。
來自郢都的征召令傳到此處,熊午良與一眾班底麵麵相覷。
果然,屈原預測得十分準確——大戰將至!
“子蘭為帥?他打過仗嗎?”屈原心直口快地撇了撇嘴。
熊午良苦笑起來。
子蘭,乃是楚懷王的幼子,實打實的王族將軍,若論起輩分來,算得上是熊午良的兄長。
這樣一個王族嫡係血脈的將軍,在政治立場上卻是完完全全的昭雎鐵杆粉絲。
上次攻越之戰,便是這子蘭和屈平二人爭奪主帥之位。
那一次,子蘭輸給了屈平。
而這一次……
借著昭雎獨霸朝堂的東風,這個從未有過戰績的公子哥兒,竟然成了楚國六萬大軍的主帥!
熊午良撓了撓頭。
踏馬的。
如今屈原就在自己封地裏打工,自己可算是不折不扣的‘屈原一黨’了,洗都洗不清的那種。
再加上之前和昭雎的新仇舊怨……
這不得被子蘭穿小鞋啊?
無論如何,楚王的征召,總不敢不去……大不了就去子蘭麾下摸魚便是。
自己好歹也是堂堂曲陽君。
總也不會被強逼著上去送死。
最多也就是挨些冷眼或是嘲諷便是了。
不過……封地裏有一千五百曲陽軍、一千五百芍湖軍,熊午良並不想帶著他們傾巢出動。
財不露白嘛!
上次出征越國,自己麾下展露出一千全副武裝的甲士,已經頗為張揚了。
要是如今自己手裏這三千部曲,三千套精鐵甲胄一露,就有點兒過於顯擺了!
現在還不是驚豔所有人的時候。
還是得藏拙!
留一手!
再說,這一仗是防守戰,又不是像上次那樣出去撈好處那樣人越多越好……
熊午良思忖片刻,心中定下計議——
“此戰,令芍虎軍主將芍虎,點齊芍湖軍一千五百軍士,隨本君應召出征!”
“鍾華則率領本部曲陽軍,留守封地!”
“一應政務,交予屈原大夫接手——請召滑先生,隨羋良遠行一趟!”
眾人紛紛應諾。
芍虎聽聞有立功的機會,自然是喜上眉梢。而鍾華則有些蔫不拉幾的。
對於屈原和召滑這兩個文臣的使用,熊午良也有自己的打算——
雖然二人都是後世鼎鼎有名的名臣,但是二者還是截然不同的。
屈原一身正氣,才學高深,正是諸葛亮那樣靠譜的主理政務的大臣。
而召滑則更精於臨機應變、善於借題發揮——相比於屈原這種正才,召滑更像是龐統、法正這樣的軍師類人才。
留下屈原守家種田,召滑則跟著自己出謀劃策。
無疑是最知人善任的選擇!
召滑先是一怔,然後喜上眉梢——
“此戰之要,在於隻守不攻!”
朝堂群臣再次點頭:“是也,是也……”
“令尹說得對啊!”
“果然是老成謀國之言!”
昭雎又道:“請大王下令,召集各地封君——”
“令彼等帶著家兵部曲,盡快到子蘭將軍帳下聽命!”
……
齊魏韓三國大軍齊聚,二十五萬大軍紮下大營,各色旌旗招展,一眼望不到邊際。
三國的將軍各自碰了頭,定下了計議。
各打各的!
魏、韓兩國的十萬聯軍,向西進攻秦軍把守的宜陽。
此時秦軍雖然占據了宜陽,但是還沒有形成有效的防禦,再加上秦國新君即位,也未必會迎戰……
根據魏、韓兩國的估計——在最好的情況下,秦軍有可能主動棄守宜陽,從而兵不血刃收複失地。
至於齊國的十五萬大軍,則進攻楚國!
齊王田辟疆的戰略訴求是——至少要拿下楚國邊境重鎮【下邳】,如果戰局順利,那麽齊軍將爭取奪下整個淮水以北的上千裏沃土!
值得一提的是,熊午良治下的【平阿】、【山桑】都位於淮水以北……
暮色降臨,三國聯軍大營中,突然傳來了陣陣歡呼聲。
“齊王萬歲……”
三國盟主齊王田辟疆,親自來到陣前勞軍!
“我大齊國既然是盟主,自當有盟主的風範!”
“寡人帶來豬三百頭、羊五百隻、酒水十車,為三國聯軍提前慶功!”田辟疆豪氣地大手一揮。
魏、韓兩國的將軍驚喜地一齊拱手:“末將代三軍將士,謝齊王賜宴……”
都說齊國殷富,果然不假!
這齊王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打仗前能美餐一頓,自然是三軍士氣高昂,齊國的將士不用多說,就連魏、韓兩國的軍士,都興奮地歡呼起來。
田辟疆笑著,坦然收下了來自三國聯軍的讚賞。
其實,田辟疆更傾向於集結三國的軍隊,共同攻擊楚國……秦國與齊國不接壤,就算打下天大的勝仗,齊國也分不到什麽實惠。
但是魏、韓兩國執意要送進攻秦國宜陽,田辟疆也沒什麽辦法。
別看田辟疆頂著一個‘盟主’的名頭。
實則沒什麽用。
戰國之世,禮崩樂壞,國與國之間很少講什麽信義了。
要是仗打不贏,那麽魏、韓誰也不會認齊國這個盟主。
不過……魏韓兩國去牽製秦國,田辟疆已經很滿意了!
楚國,不過是魚腩罷了。
別看他們去年剛打個大勝仗,也根本掩蓋不住這個老牌強國骨子裏滲透出來的腐朽氣息。
整個楚國地方權勢極大,王權旁落。空有數千萬人口、數萬裏土地,卻發揮不出三成的戰力。
齊國的人口,不過才六百萬罷了,也能穩壓楚國一頭!
這不是腐朽是什麽?
楚國如果不進行一次徹底的變法,便始終是田辟疆眼裏的魚腩!
唯一讓田辟疆來氣的,便是越北那邊的戰事!
田軫麾下十萬齊軍,竟然連一個小小的琅琊都打不下來!
奶奶滴。
齊楚兩國之間,西邊隔著宋國,東邊則隔著一個小小的琅琊,硬生生是並不接壤。
田辟疆本來還想著,等田軫拿下琅琊之後,便可以從琅琊一路往西推進……
結果【琅琊】打了三個月了,硬是打不下來!
如今三國聯軍蓄勢待發,實在不能再等了……看來,得尋一條新的進兵路線……
齊王的目光從地圖上緩緩掃過,看向了宋國……
……
曲陽城。
來自郢都的征召令傳到此處,熊午良與一眾班底麵麵相覷。
果然,屈原預測得十分準確——大戰將至!
“子蘭為帥?他打過仗嗎?”屈原心直口快地撇了撇嘴。
熊午良苦笑起來。
子蘭,乃是楚懷王的幼子,實打實的王族將軍,若論起輩分來,算得上是熊午良的兄長。
這樣一個王族嫡係血脈的將軍,在政治立場上卻是完完全全的昭雎鐵杆粉絲。
上次攻越之戰,便是這子蘭和屈平二人爭奪主帥之位。
那一次,子蘭輸給了屈平。
而這一次……
借著昭雎獨霸朝堂的東風,這個從未有過戰績的公子哥兒,竟然成了楚國六萬大軍的主帥!
熊午良撓了撓頭。
踏馬的。
如今屈原就在自己封地裏打工,自己可算是不折不扣的‘屈原一黨’了,洗都洗不清的那種。
再加上之前和昭雎的新仇舊怨……
這不得被子蘭穿小鞋啊?
無論如何,楚王的征召,總不敢不去……大不了就去子蘭麾下摸魚便是。
自己好歹也是堂堂曲陽君。
總也不會被強逼著上去送死。
最多也就是挨些冷眼或是嘲諷便是了。
不過……封地裏有一千五百曲陽軍、一千五百芍湖軍,熊午良並不想帶著他們傾巢出動。
財不露白嘛!
上次出征越國,自己麾下展露出一千全副武裝的甲士,已經頗為張揚了。
要是如今自己手裏這三千部曲,三千套精鐵甲胄一露,就有點兒過於顯擺了!
現在還不是驚豔所有人的時候。
還是得藏拙!
留一手!
再說,這一仗是防守戰,又不是像上次那樣出去撈好處那樣人越多越好……
熊午良思忖片刻,心中定下計議——
“此戰,令芍虎軍主將芍虎,點齊芍湖軍一千五百軍士,隨本君應召出征!”
“鍾華則率領本部曲陽軍,留守封地!”
“一應政務,交予屈原大夫接手——請召滑先生,隨羋良遠行一趟!”
眾人紛紛應諾。
芍虎聽聞有立功的機會,自然是喜上眉梢。而鍾華則有些蔫不拉幾的。
對於屈原和召滑這兩個文臣的使用,熊午良也有自己的打算——
雖然二人都是後世鼎鼎有名的名臣,但是二者還是截然不同的。
屈原一身正氣,才學高深,正是諸葛亮那樣靠譜的主理政務的大臣。
而召滑則更精於臨機應變、善於借題發揮——相比於屈原這種正才,召滑更像是龐統、法正這樣的軍師類人才。
留下屈原守家種田,召滑則跟著自己出謀劃策。
無疑是最知人善任的選擇!
召滑先是一怔,然後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