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樸素的恩仇觀念——秦國人逼死了楚國的先王,多年來在楚國造下數都數不清的血債……尤其是上一次司馬錯聯軍伐楚之戰,秦國的軍隊一度把楚國的淮南平原禍害得不成樣子。
慘不忍睹啊!
所謂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這一戰,楚國人必須把沿途所見的秦國人統統宰了,才算解恨!
但熊午良卻沒有這麽做。
這倒不是因為他聖母——扯淡,秦國人突突我們的平民時候,可曾有過半點兒憐憫?
而且秦國是戍卒製——城中這些俯首帖耳、瑟瑟發抖的秦民,其中一部分人難保不會有曾經在軍隊中殺戮無辜的經曆。
但是,如今的楚國要長遠著想了——熊午良的最終目標,是一統七國,這樣才能長久滴躺平。
而想要征服天下,必要征服人心。
以秦國為例子——真實曆史上,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秉承‘攻其地,亦攻其民’的戰略,每戰必以殺戮為重,以斬首之多寡論功。
誠然,秦軍戰力駭人,打了很多的勝仗。尤其在秦昭襄王時期,殺神白起賊猛,幾乎打空了山東六國一代人的血條。
但,山東六國的反抗也因此十分劇烈。
從實際的結果上來看——秦國打了不少勝仗,但土地麵積卻幾乎沒有擴張,被死死地限製了。
唯一擴張的版圖,也就是巴蜀地區——但也打了數十年的治安戰,折騰了好久才完全消化。
原因何在?
就是因為秦國殺人太猛了!
這個西戎蠻子,本就被中原人視為異類,眼下又如此野蠻,渾不似同類,倒像是中原人共同的外敵。
因此每逢秦軍出擊,其他各國的軍民總要殊死抵抗。
縱觀這幾十年——秦國雖然屢戰屢勝,但卻很難從戰爭中擴張人口和土地,相反,由於山東六國的殊死抵抗,每戰秦軍的傷亡也相當不小。
這一切,都是直到呂不韋變法之後,才有所改變!
呂不韋在秦國變法,取消了‘唯以首級論功’的商鞅舊製,將俘虜的多寡、拿下土地的麵積和新增的人口數量,也都作為秦軍績效考核的一部分。
如此一來,秦軍‘殺良冒功’的行徑大大減少。
在官職和國家製度上,呂不韋也大力向中原靠攏——無論是秦國官職的名稱、還是使用的邦交禮儀、文化,都趨於中原化。
如此一來,這個西戎蠻子搖身一變,也變成了中原的堂堂之邦,成了炎黃正統……對外戰爭的傾向性不再局限於殺人數量、消除了文化的隔閡、而秦軍的戰力又沒有因此而減少……
僅僅十年的時間。
曾經銅牆鐵壁一般,死死守在秦軍東進路線上的三晉防線,土崩瓦解。秦國迅速在對外戰爭中滾起了雪球,在極短暫的時間內,就統一了天下。
所以,秦始皇最後給呂不韋的那句‘君有何功於國’……我竊以為這話不太公平。
……
說實話,楚國現在的國家形象,和秦國‘呂不韋變法’之前,頗有幾分相似。
如果說秦國是‘西戎蠻子’。
那楚國,在大多數中原國家眼中就是‘南蠻’。
譬如從官職名稱來看——人家中原國家的官職名稱叫‘丞相’、‘上將軍’。
放在楚國,就成了‘令尹’、‘大司馬’。
渾然不像是同一文化、同一民族。
如果熊午良想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更為輕鬆地吞並天下——那麽改變楚人的國家形象,勢在必行。
攻其地,亦攻其民——秦國在真實曆史上已經證明了這套策略行不通。
攻其地,亦攻其心——這才是王道。
本侯不是征服,而是解放!
……
出乎熊午良的預料——雖然大多數秦人都選擇了‘成為楚民’,但是坐上空船搬遷到楚國腹地的平民很少,絕大多數人都選擇留在這裏。
想想也是。
實打實的土地,是農人最難以割舍的——楚國就算再好,但畢竟看不見摸不著。留在原地、守著祖宗的墳、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才是平民最向往的選擇。
而且熊午良說了——留在【故道】,三年之內不收稅,十年之內不抽丁。
在戰國之世,這是相當優厚的福利了。
不過,也有一部分人以穩妥起見,不願再留在這個是非之地——於是乘坐著一條條兩用運輸船,通過【褒水】被運往巴蜀(現在也是楚國的本土了)。
等這些空船再來的時候,將會給曲陽新軍和驍騎軍帶來補充用的箭矢、投石車用的石彈、大型床弩使用的特質巨箭,以及各種糧草輜重等。
如果有必要的話,還會運來火油。
“芍虎啊。”熊午良喚來胸毛怪:“留下的新楚人甚多,這是好事。”
“這些,都是勞動力。”
“盡快修繕城防、修繕港口碼頭!”
“不要強拉勞力——告訴他們,如果願意來幹活,我供他們一日三餐,還給工錢。”
芍虎皺了皺鼻子,不情不願道:“主君,您是不是太善待這些秦賊了?”
須知戰國之世,大部分平民都是一日兩餐——早餐和午餐。
因為要幹一上午的活,所以要吃早餐;
因為要幹一下午的活,所以要吃午餐。
而晚上,是沒有什麽活動的——本著‘節約糧食’的樸素觀點,平民們通常會選擇餓著肚子早點睡覺,第二天也好早點起床幹活,避開火辣的太陽。
自家主君方才許諾的‘一日三餐’,在芍虎看來,實在是奢侈的浪費——隻有貴族以及處於作戰期間的軍士,才能享受一天三頓飯的待遇。
熊午良微微一笑:“哪有甚麽秦賊,這些都是我大楚國人。”
“去吧,按我說得做——趕緊去洗洗身子,一身的血腥味。”
芍虎憨厚一笑,撓了撓胸毛,拱手:“遵命!”
糧食,對於今天的熊午良來說——已經不算珍惜資源了。
隨著各種新式農具和漚肥之法在整個楚國鋪開,單是‘老楚國’的糧產,就足以讓全國人敞開肚皮吃飽飯。
更別提素有‘糧倉’之名的千裏巴蜀,如今已經化入楚境。
以及廣袤的嶺南地區——種植潛力比巴蜀還要更勝一籌!
一日三餐,再也不算是奢侈了。
……
很快,有大量的平民被組織起來,開始在曲陽新軍的監督之下修繕城防、重建港口。
在未來,這裏肯定還要和秦軍打仗,所以城防不能馬虎……至於修繕船港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說了。
誠然——【故道】的城牆,被砸得稀巴爛;那年久失修的港口碼頭也不忍卒睹,腐朽的木板嘎吱嘎吱直響,尤其是剛剛被船隻撞擊過的地方,七零八碎。
不過,對楚軍來說,這些都不算什麽問題——
……
慘不忍睹啊!
所謂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這一戰,楚國人必須把沿途所見的秦國人統統宰了,才算解恨!
但熊午良卻沒有這麽做。
這倒不是因為他聖母——扯淡,秦國人突突我們的平民時候,可曾有過半點兒憐憫?
而且秦國是戍卒製——城中這些俯首帖耳、瑟瑟發抖的秦民,其中一部分人難保不會有曾經在軍隊中殺戮無辜的經曆。
但是,如今的楚國要長遠著想了——熊午良的最終目標,是一統七國,這樣才能長久滴躺平。
而想要征服天下,必要征服人心。
以秦國為例子——真實曆史上,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秉承‘攻其地,亦攻其民’的戰略,每戰必以殺戮為重,以斬首之多寡論功。
誠然,秦軍戰力駭人,打了很多的勝仗。尤其在秦昭襄王時期,殺神白起賊猛,幾乎打空了山東六國一代人的血條。
但,山東六國的反抗也因此十分劇烈。
從實際的結果上來看——秦國打了不少勝仗,但土地麵積卻幾乎沒有擴張,被死死地限製了。
唯一擴張的版圖,也就是巴蜀地區——但也打了數十年的治安戰,折騰了好久才完全消化。
原因何在?
就是因為秦國殺人太猛了!
這個西戎蠻子,本就被中原人視為異類,眼下又如此野蠻,渾不似同類,倒像是中原人共同的外敵。
因此每逢秦軍出擊,其他各國的軍民總要殊死抵抗。
縱觀這幾十年——秦國雖然屢戰屢勝,但卻很難從戰爭中擴張人口和土地,相反,由於山東六國的殊死抵抗,每戰秦軍的傷亡也相當不小。
這一切,都是直到呂不韋變法之後,才有所改變!
呂不韋在秦國變法,取消了‘唯以首級論功’的商鞅舊製,將俘虜的多寡、拿下土地的麵積和新增的人口數量,也都作為秦軍績效考核的一部分。
如此一來,秦軍‘殺良冒功’的行徑大大減少。
在官職和國家製度上,呂不韋也大力向中原靠攏——無論是秦國官職的名稱、還是使用的邦交禮儀、文化,都趨於中原化。
如此一來,這個西戎蠻子搖身一變,也變成了中原的堂堂之邦,成了炎黃正統……對外戰爭的傾向性不再局限於殺人數量、消除了文化的隔閡、而秦軍的戰力又沒有因此而減少……
僅僅十年的時間。
曾經銅牆鐵壁一般,死死守在秦軍東進路線上的三晉防線,土崩瓦解。秦國迅速在對外戰爭中滾起了雪球,在極短暫的時間內,就統一了天下。
所以,秦始皇最後給呂不韋的那句‘君有何功於國’……我竊以為這話不太公平。
……
說實話,楚國現在的國家形象,和秦國‘呂不韋變法’之前,頗有幾分相似。
如果說秦國是‘西戎蠻子’。
那楚國,在大多數中原國家眼中就是‘南蠻’。
譬如從官職名稱來看——人家中原國家的官職名稱叫‘丞相’、‘上將軍’。
放在楚國,就成了‘令尹’、‘大司馬’。
渾然不像是同一文化、同一民族。
如果熊午良想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更為輕鬆地吞並天下——那麽改變楚人的國家形象,勢在必行。
攻其地,亦攻其民——秦國在真實曆史上已經證明了這套策略行不通。
攻其地,亦攻其心——這才是王道。
本侯不是征服,而是解放!
……
出乎熊午良的預料——雖然大多數秦人都選擇了‘成為楚民’,但是坐上空船搬遷到楚國腹地的平民很少,絕大多數人都選擇留在這裏。
想想也是。
實打實的土地,是農人最難以割舍的——楚國就算再好,但畢竟看不見摸不著。留在原地、守著祖宗的墳、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才是平民最向往的選擇。
而且熊午良說了——留在【故道】,三年之內不收稅,十年之內不抽丁。
在戰國之世,這是相當優厚的福利了。
不過,也有一部分人以穩妥起見,不願再留在這個是非之地——於是乘坐著一條條兩用運輸船,通過【褒水】被運往巴蜀(現在也是楚國的本土了)。
等這些空船再來的時候,將會給曲陽新軍和驍騎軍帶來補充用的箭矢、投石車用的石彈、大型床弩使用的特質巨箭,以及各種糧草輜重等。
如果有必要的話,還會運來火油。
“芍虎啊。”熊午良喚來胸毛怪:“留下的新楚人甚多,這是好事。”
“這些,都是勞動力。”
“盡快修繕城防、修繕港口碼頭!”
“不要強拉勞力——告訴他們,如果願意來幹活,我供他們一日三餐,還給工錢。”
芍虎皺了皺鼻子,不情不願道:“主君,您是不是太善待這些秦賊了?”
須知戰國之世,大部分平民都是一日兩餐——早餐和午餐。
因為要幹一上午的活,所以要吃早餐;
因為要幹一下午的活,所以要吃午餐。
而晚上,是沒有什麽活動的——本著‘節約糧食’的樸素觀點,平民們通常會選擇餓著肚子早點睡覺,第二天也好早點起床幹活,避開火辣的太陽。
自家主君方才許諾的‘一日三餐’,在芍虎看來,實在是奢侈的浪費——隻有貴族以及處於作戰期間的軍士,才能享受一天三頓飯的待遇。
熊午良微微一笑:“哪有甚麽秦賊,這些都是我大楚國人。”
“去吧,按我說得做——趕緊去洗洗身子,一身的血腥味。”
芍虎憨厚一笑,撓了撓胸毛,拱手:“遵命!”
糧食,對於今天的熊午良來說——已經不算珍惜資源了。
隨著各種新式農具和漚肥之法在整個楚國鋪開,單是‘老楚國’的糧產,就足以讓全國人敞開肚皮吃飽飯。
更別提素有‘糧倉’之名的千裏巴蜀,如今已經化入楚境。
以及廣袤的嶺南地區——種植潛力比巴蜀還要更勝一籌!
一日三餐,再也不算是奢侈了。
……
很快,有大量的平民被組織起來,開始在曲陽新軍的監督之下修繕城防、重建港口。
在未來,這裏肯定還要和秦軍打仗,所以城防不能馬虎……至於修繕船港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說了。
誠然——【故道】的城牆,被砸得稀巴爛;那年久失修的港口碼頭也不忍卒睹,腐朽的木板嘎吱嘎吱直響,尤其是剛剛被船隻撞擊過的地方,七零八碎。
不過,對楚軍來說,這些都不算什麽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