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阮飛走後,晁蓋宋江等眾弟兄年紀既長,都免不了謀職立業,操持家務,每日裏勤練武功。晁蓋老成持重,繼其父被推為當地保正,仍然做著木業本行生意。宋江自幼飽讀詩書,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做到了鄆城縣押司。吳用成了教書先生,武鬆開了武教館,阮氏兄弟打魚舟運,眾家弟兄各有所務,常相聚首,互多往來。
一日,大家又在晁蓋家裏吃酒,各家兄弟聚齊了,少不了一頓暢飲。席間武鬆看晁蓋悶悶不樂,眉宇間多有隱憂,不由問道:“哥哥悶悶不樂,可有什麽事嗎?說出弟兄們聽聽。”
晁蓋道:“我家受眾鄉親抬愛,自高祖以來,幾輩人均作保正。保正這等小官,一則做官差,一則處分村中鄰裏與族間瑣事,左右調和,上下應付,熱絡些人與事,其實是一個閑差。我朝自來稅收不重,老百姓日子向來好過,即便是真宗天禧三年,我們鄆城縣因洪水猛漲,積水愈多,雖然淹了許多良田,田畝更少,好在官府不僅給以賑濟,還免去許多稅賦,也沒有耽誤當年老百姓日子好過,保正也好做。但當前我們這裏老百姓的日子卻越來越不好過了,我這保正也是愈加難做。
“那奸相王安石施政熙寧新法之前,普通百姓土地被大戶人家收買去頗多,缺地少畝,雖然收成不多,但也並不納多少稅,卻可做些其它營生過活。大戶人家土地雖多,但因為本朝規矩一百畝地隻繳四畝地的租子,畝稅又僅一鬥,土地又瞞報了不少,稅收極少。太祖皇帝立國之初就普遍減免前代各種雜稅,連曆來征收的農器稅也被徹底免了,山林、川澤、陂塘的出產,任民采摘不收稅,且溝路、墳墓等具不在征收之列,老百姓日子當真好過。王安石熙寧新法一出,什麽青苗法、保甲法、市易法等均勞民傷財,再有章惇、蔡京奸相一茬接一茬,執著新法更加變本加厲,弄得越發民不聊生。”
阮小二聽得分明,自一旁道:“晁蓋哥哥說得對。原先我朝定下的船大力者不收稅的規矩也被壞了,以後怕要收稅了。聽人說鄆州要將這大片梁山水泊收歸官有,川澤出產不收稅的規矩也要變了,若是官家刻意要收,定然少不了。咱家祖祖輩輩打魚行船為生,雖不積大財,但不愁生計,總能逍遙快活,以後還不知道會怎樣。”說完兀自恨恨不已。
吳用大聲罵道:“王安石逆天而作,舉國怨聲載道,兩次任相,幸好都是灰溜溜而退,先是被司馬相爺極力反對,後來因死了長子王雱,自感天怒人怨知難而退,這期間還加了一個呂惠卿胡作非為。以後再經章惇為相,與蔡卞、曾布同為新黨,三個人內鬥不息,與元祐舊黨更是外鬥不止,後來新黨再有蔡京反複為相,日前如此世道都是拜這幾個變戲法的奸相所賜。”吳用是個老學究,向來深惡新法,在他嘴裏新法也變成戲法了。
其實大宋立國以來,“然凡百畝之田,起稅止四畝,畝產多在一石至四石之間”,且“畝稅一鬥者,天下之通法”,這就使得宋初“今代之稅,視什一為輕矣”,其實三十稅一都不到,又兼以免除許多稅種,稅種少,稅賦輕,百姓極是好過。至仁宗皇帝再經英宗短暫一世,更是仁義天下,士大夫親愛待民。再至神宗熙寧、元豐年間,更呈盛世景象,天下太平,物產頗豐,百姓富庶,老百姓更加稱頌。
但“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所謂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大宋為政之流弊於慶曆之前早露端倪,呈入“衰世”之象,不免曆代盛極之傷。
宋初,為削弱官員的權力,實行一職多官,但設官分職尚有定數。自真宗時起,朝廷關於官員致仕的詔令日見增多,至仁宗時,更是三令五申,同時由於大興科舉、采用恩蔭製、奉行“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籠絡政策,導致官員多貪戀權位,官僚機構龐大而臃腫而致“冗員”。
為防遼與西夏南侵,宋初實行“養兵”之策,形成了龐大的軍事體係;同時為了防止武將專權,實行“更戍法”,使得兵將不相習,對外作戰時處於不利地位,兵士雖多但不精而致“冗兵”。
“冗員”、“冗兵”更致財政開支激增,官府入不敷出,更有大興土木、修建寺觀等,再致“冗費”。外看大宋繁華盛世、百姓安居富庶,那隻是見其虛有之表,而“冗員”、“冗兵”、“冗費”三冗緊密相聯,終成朝廷積貧積弱之裏。
此等情形有識之士早已看得清楚,所以早在王安石新法之前慶曆年間,就有人提出要變法,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範仲淹。一則朝廷著令文正公行使新法,亦是當今為政所必須,絕非毫無緣由;一則由他來主持,道德文章天下聞名,其實為世人所企盼。
時範文正公正於陝主持對西夏之防,自陝至京,其間過洛陽,拜會了一位告老宰相。此舊相問及,“大家都期待著你能夠將這個國家醫治好,你有何良藥?”範仲淹胸有成竹,將打算和盤托出,恭請指教。這位宰相沉吟半晌,問道:“定當如此?”範仲淹當即點頭。那位宰相道:“那好,今日我在此設家宴款待你,明年今日,仍是如此”。範仲淹一頭疑惑:“何以如此?”那舊相道:“明年定當如此”。
範仲淹到了汴京,新法頻出,但興一利卻出多弊。才知當今為政之流弊皆有所出,樹大根深,或拔之不淨,或傷及無辜。猛藥治之,觸犯眾怒,既得利者因利受損不滿;欲得利者因不得兌而不滿。眾怒既犯,上亦不滿,文正公因此被貶鄧州,隻是不知是否又去洛陽喝酒。後當王安石變法,範仲淹深知其難,“緩而圖之,則為大利;急而成之,則為大害”,故亦反其鋪陳過速、使力過猛。
慶曆時已然如此,熙寧、元豐年間於王安石行新法更是如此,早已進入了“衰世”,流弊更重。處衰世是不容易的,王安石麵臨的壓力、阻力更大,而後被反對新法的高太後用司馬光為相所廢止,以致兩度為相,兩度下野。再後來又由哲宗親政,著令章惇、蔡卞、曾布等複行之,再至當今道君皇帝著令蔡京等再行新法。反反複複,既可見新法之艱難,更可見新法之舍不得。
卻說王安石在神宗皇帝熙寧變法以後,政局變故百出,百姓少見其利多見其害,雖國庫銀兩迅速充實,但百姓負擔徒然加重。到了極力反對變法的司馬光為相,幾乎廢盡新法,百姓稍感心安,國庫卻又吃緊,以致於反對新法的蘇軾、範純仁又謹慎維護新法。
到了哲宗再任章惇為相,矯正新法中不適用的,恢複其原有可行之處,天下所出增多,對外開拓大片疆土,國家又得以強盛一時。但維護新法的章惇、蔡卞、曾布三人內鬥不止,雖然章惇對內調整了新法,實施大有成效,但蔡卞既為王安石之婿,為盡複荊公舊望,堅執其法,打擊元祐黨人不免過甚,且曾布又在哲宗與章惇間首鼠兩端,加以外鬥難息,難免讓章惇捉襟見肘,諸事難協。
再時至當今道君皇帝趙佶,正如章惇所料,輕佻不適君天下,卻又用蔡京為相,再複新法。蔡京才智有之,而德行不足,頂新法之名,行敗亂之實,勾結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高俅,把持朝政,向宋徽宗進“豐、亨、豫、大”之言,竭全國之財,供其揮霍。設應奉局和造作局,大興花石綱之役;建延福宮、艮嶽,耗費巨萬;設“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為彌補財政虧空,盡改鹽法和茶法;對布帛開始禁榷,收歸官家買賣,多少諸如布匹的小買賣不能做了。鑄當十大錢,幣製混亂不堪,致天下大亂,也給黎民百姓帶來更大災難,不免民怨沸騰。
阮小二想想自己生計無奈,又恨聲道:“章惇、蔡京禍國殃民,胡作非為,自己壞了國家大事,還一門心思迫害忠臣,章惇要鞭屍司馬相爺,蔡京又要將反對他們的人寫在奸臣碑上。和王安石幾個人一道,都是禍亂一時,貽害萬世。蔡卞大人還好。”
宋江笑道:“為什麽蔡卞大人還好,是因為蔡卞大人與我們師門有舊嗎?”
阮小二不好意思道:“但章惇欲鞭屍司馬相爺,未免過分。蔡卞大人與師父有舊,我不免偏愛些。”
宋江直視著阮小二,小二心中不禁疑惑,道:“哥哥何故如此看我?”
宋江道:“其實蔡卞大人執著新法,還不如章惇後來便宜行事,真正為國家做了些事。那章惇與我們師門關係更深,但我卻不是因他與師門淵源而回護於他。”
小二奇怪道:“我卻不管如何執著新法還是便宜行事,隻想問我們師門與章惇何故?”
宋江不再單獨理會小二,聽得晁蓋、吳用、小二將王安石、章惇、蔡京等人俱罵得狗血噴頭,站起身來,整整衣衫,向各家兄弟拱拱手,道:“宋江這裏有僭了!”
目光緩緩向在座各位一一掃視到,眾家兄弟見他突然鄭重其事,大為不解。
隻聽他朗聲說道:“我現在要說本門長者諱事,在座沒有任一外人,聽到都在自己心裏,半點不可向外人提起。
“我們師祖尚有一妹,因始終未嫁,人皆不得其名,都喚作阮逸女,當年以一首《花心動.春詞》名動京師。”
說到此處,宋江略整裝束,正色沉吟:
“仙苑春濃,小桃開,枝枝已堪攀折。
乍雨乍晴,輕暖輕寒,漸近賞花時節。
柳搖台榭東風軟,簾櫳靜、幽禽調舌。
斷魂遠、閑尋翠徑,頓成愁結。
此恨無人共說。還立盡黃昏,寸心空切。
強整繡衾,獨掩朱扉,簟枕為誰鋪設。
夜長更漏傳聲遠,紗窗映、銀缸明滅。
夢回處,梅梢半籠淡月。”
一日,大家又在晁蓋家裏吃酒,各家兄弟聚齊了,少不了一頓暢飲。席間武鬆看晁蓋悶悶不樂,眉宇間多有隱憂,不由問道:“哥哥悶悶不樂,可有什麽事嗎?說出弟兄們聽聽。”
晁蓋道:“我家受眾鄉親抬愛,自高祖以來,幾輩人均作保正。保正這等小官,一則做官差,一則處分村中鄰裏與族間瑣事,左右調和,上下應付,熱絡些人與事,其實是一個閑差。我朝自來稅收不重,老百姓日子向來好過,即便是真宗天禧三年,我們鄆城縣因洪水猛漲,積水愈多,雖然淹了許多良田,田畝更少,好在官府不僅給以賑濟,還免去許多稅賦,也沒有耽誤當年老百姓日子好過,保正也好做。但當前我們這裏老百姓的日子卻越來越不好過了,我這保正也是愈加難做。
“那奸相王安石施政熙寧新法之前,普通百姓土地被大戶人家收買去頗多,缺地少畝,雖然收成不多,但也並不納多少稅,卻可做些其它營生過活。大戶人家土地雖多,但因為本朝規矩一百畝地隻繳四畝地的租子,畝稅又僅一鬥,土地又瞞報了不少,稅收極少。太祖皇帝立國之初就普遍減免前代各種雜稅,連曆來征收的農器稅也被徹底免了,山林、川澤、陂塘的出產,任民采摘不收稅,且溝路、墳墓等具不在征收之列,老百姓日子當真好過。王安石熙寧新法一出,什麽青苗法、保甲法、市易法等均勞民傷財,再有章惇、蔡京奸相一茬接一茬,執著新法更加變本加厲,弄得越發民不聊生。”
阮小二聽得分明,自一旁道:“晁蓋哥哥說得對。原先我朝定下的船大力者不收稅的規矩也被壞了,以後怕要收稅了。聽人說鄆州要將這大片梁山水泊收歸官有,川澤出產不收稅的規矩也要變了,若是官家刻意要收,定然少不了。咱家祖祖輩輩打魚行船為生,雖不積大財,但不愁生計,總能逍遙快活,以後還不知道會怎樣。”說完兀自恨恨不已。
吳用大聲罵道:“王安石逆天而作,舉國怨聲載道,兩次任相,幸好都是灰溜溜而退,先是被司馬相爺極力反對,後來因死了長子王雱,自感天怒人怨知難而退,這期間還加了一個呂惠卿胡作非為。以後再經章惇為相,與蔡卞、曾布同為新黨,三個人內鬥不息,與元祐舊黨更是外鬥不止,後來新黨再有蔡京反複為相,日前如此世道都是拜這幾個變戲法的奸相所賜。”吳用是個老學究,向來深惡新法,在他嘴裏新法也變成戲法了。
其實大宋立國以來,“然凡百畝之田,起稅止四畝,畝產多在一石至四石之間”,且“畝稅一鬥者,天下之通法”,這就使得宋初“今代之稅,視什一為輕矣”,其實三十稅一都不到,又兼以免除許多稅種,稅種少,稅賦輕,百姓極是好過。至仁宗皇帝再經英宗短暫一世,更是仁義天下,士大夫親愛待民。再至神宗熙寧、元豐年間,更呈盛世景象,天下太平,物產頗豐,百姓富庶,老百姓更加稱頌。
但“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所謂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大宋為政之流弊於慶曆之前早露端倪,呈入“衰世”之象,不免曆代盛極之傷。
宋初,為削弱官員的權力,實行一職多官,但設官分職尚有定數。自真宗時起,朝廷關於官員致仕的詔令日見增多,至仁宗時,更是三令五申,同時由於大興科舉、采用恩蔭製、奉行“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籠絡政策,導致官員多貪戀權位,官僚機構龐大而臃腫而致“冗員”。
為防遼與西夏南侵,宋初實行“養兵”之策,形成了龐大的軍事體係;同時為了防止武將專權,實行“更戍法”,使得兵將不相習,對外作戰時處於不利地位,兵士雖多但不精而致“冗兵”。
“冗員”、“冗兵”更致財政開支激增,官府入不敷出,更有大興土木、修建寺觀等,再致“冗費”。外看大宋繁華盛世、百姓安居富庶,那隻是見其虛有之表,而“冗員”、“冗兵”、“冗費”三冗緊密相聯,終成朝廷積貧積弱之裏。
此等情形有識之士早已看得清楚,所以早在王安石新法之前慶曆年間,就有人提出要變法,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範仲淹。一則朝廷著令文正公行使新法,亦是當今為政所必須,絕非毫無緣由;一則由他來主持,道德文章天下聞名,其實為世人所企盼。
時範文正公正於陝主持對西夏之防,自陝至京,其間過洛陽,拜會了一位告老宰相。此舊相問及,“大家都期待著你能夠將這個國家醫治好,你有何良藥?”範仲淹胸有成竹,將打算和盤托出,恭請指教。這位宰相沉吟半晌,問道:“定當如此?”範仲淹當即點頭。那位宰相道:“那好,今日我在此設家宴款待你,明年今日,仍是如此”。範仲淹一頭疑惑:“何以如此?”那舊相道:“明年定當如此”。
範仲淹到了汴京,新法頻出,但興一利卻出多弊。才知當今為政之流弊皆有所出,樹大根深,或拔之不淨,或傷及無辜。猛藥治之,觸犯眾怒,既得利者因利受損不滿;欲得利者因不得兌而不滿。眾怒既犯,上亦不滿,文正公因此被貶鄧州,隻是不知是否又去洛陽喝酒。後當王安石變法,範仲淹深知其難,“緩而圖之,則為大利;急而成之,則為大害”,故亦反其鋪陳過速、使力過猛。
慶曆時已然如此,熙寧、元豐年間於王安石行新法更是如此,早已進入了“衰世”,流弊更重。處衰世是不容易的,王安石麵臨的壓力、阻力更大,而後被反對新法的高太後用司馬光為相所廢止,以致兩度為相,兩度下野。再後來又由哲宗親政,著令章惇、蔡卞、曾布等複行之,再至當今道君皇帝著令蔡京等再行新法。反反複複,既可見新法之艱難,更可見新法之舍不得。
卻說王安石在神宗皇帝熙寧變法以後,政局變故百出,百姓少見其利多見其害,雖國庫銀兩迅速充實,但百姓負擔徒然加重。到了極力反對變法的司馬光為相,幾乎廢盡新法,百姓稍感心安,國庫卻又吃緊,以致於反對新法的蘇軾、範純仁又謹慎維護新法。
到了哲宗再任章惇為相,矯正新法中不適用的,恢複其原有可行之處,天下所出增多,對外開拓大片疆土,國家又得以強盛一時。但維護新法的章惇、蔡卞、曾布三人內鬥不止,雖然章惇對內調整了新法,實施大有成效,但蔡卞既為王安石之婿,為盡複荊公舊望,堅執其法,打擊元祐黨人不免過甚,且曾布又在哲宗與章惇間首鼠兩端,加以外鬥難息,難免讓章惇捉襟見肘,諸事難協。
再時至當今道君皇帝趙佶,正如章惇所料,輕佻不適君天下,卻又用蔡京為相,再複新法。蔡京才智有之,而德行不足,頂新法之名,行敗亂之實,勾結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高俅,把持朝政,向宋徽宗進“豐、亨、豫、大”之言,竭全國之財,供其揮霍。設應奉局和造作局,大興花石綱之役;建延福宮、艮嶽,耗費巨萬;設“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為彌補財政虧空,盡改鹽法和茶法;對布帛開始禁榷,收歸官家買賣,多少諸如布匹的小買賣不能做了。鑄當十大錢,幣製混亂不堪,致天下大亂,也給黎民百姓帶來更大災難,不免民怨沸騰。
阮小二想想自己生計無奈,又恨聲道:“章惇、蔡京禍國殃民,胡作非為,自己壞了國家大事,還一門心思迫害忠臣,章惇要鞭屍司馬相爺,蔡京又要將反對他們的人寫在奸臣碑上。和王安石幾個人一道,都是禍亂一時,貽害萬世。蔡卞大人還好。”
宋江笑道:“為什麽蔡卞大人還好,是因為蔡卞大人與我們師門有舊嗎?”
阮小二不好意思道:“但章惇欲鞭屍司馬相爺,未免過分。蔡卞大人與師父有舊,我不免偏愛些。”
宋江直視著阮小二,小二心中不禁疑惑,道:“哥哥何故如此看我?”
宋江道:“其實蔡卞大人執著新法,還不如章惇後來便宜行事,真正為國家做了些事。那章惇與我們師門關係更深,但我卻不是因他與師門淵源而回護於他。”
小二奇怪道:“我卻不管如何執著新法還是便宜行事,隻想問我們師門與章惇何故?”
宋江不再單獨理會小二,聽得晁蓋、吳用、小二將王安石、章惇、蔡京等人俱罵得狗血噴頭,站起身來,整整衣衫,向各家兄弟拱拱手,道:“宋江這裏有僭了!”
目光緩緩向在座各位一一掃視到,眾家兄弟見他突然鄭重其事,大為不解。
隻聽他朗聲說道:“我現在要說本門長者諱事,在座沒有任一外人,聽到都在自己心裏,半點不可向外人提起。
“我們師祖尚有一妹,因始終未嫁,人皆不得其名,都喚作阮逸女,當年以一首《花心動.春詞》名動京師。”
說到此處,宋江略整裝束,正色沉吟:
“仙苑春濃,小桃開,枝枝已堪攀折。
乍雨乍晴,輕暖輕寒,漸近賞花時節。
柳搖台榭東風軟,簾櫳靜、幽禽調舌。
斷魂遠、閑尋翠徑,頓成愁結。
此恨無人共說。還立盡黃昏,寸心空切。
強整繡衾,獨掩朱扉,簟枕為誰鋪設。
夜長更漏傳聲遠,紗窗映、銀缸明滅。
夢回處,梅梢半籠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