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當今道君皇帝修延福宮,建艮嶽。那艮嶽“廣袤十裏,峰高九十步”,建成卻是要看似真山,需用去許多花石。原本專門有杭州“造作局”、蘇州“應奉局”等,供應江南奇異花石。花石船隊所過之處,當地供應錢穀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為讓船隊通過,拆毀橋梁,鑿壞城郭,百姓苦不堪言。本來所用花石江南居多,卻有多言者道,艮嶽,脫不了一個嶽字,想那泰山卻是五嶽之首,素來稱泰安山,意為國泰民安,建艮嶽自然少不了那裏取來的石頭,作鎮艮嶽之寶,才得恰如其分。道君皇帝聞言大喜,詔令選取泰山花石。那奉符知縣千辛萬苦找到一塊圍七丈高數十丈巨石,巍峨雄壯,正似泰山模樣,繪製了圖形上報朝廷,道君皇帝中意非常,急令進京。


    自泰山運送花石綱,要費千辛萬苦往北入黃河,再經五丈河運往開封。泰山石十分巨大,五丈河在鄆城段雖還算寬闊,但要過運送花石綱的巨船,還是忒小了。那船體寬大,吃水又深,既需拓寬河麵,又需在五丈河底撈深清淤,沿路免不了多攤差役。最是麻煩要連拆東溪橋、同濟橋、八裏河三座橋,特別是東溪橋正處東溪村西,橋頭連著晁蓋家房屋而建,拆橋勢必拆屋,院子便要去掉半邊個。可憐晁蓋父親那老保正,自晁蓋死後瘋瘋癲癲,見拆屋子,躲進屋不出來,拚命護著,最終砸死在屋裏。


    武鬆、阮小二看看這邊死了晁老伯父,那邊官兵連製使在內也淹死了四五個。這二人最是精明能幹,幹脆利落,哪裏會拖泥帶水?跟眾弟兄發送完晁老伯,當下兩人一商量,也不願連累其他兄弟,心下一橫,帶了家眷,重上了梁山。


    再說宋江、吳用、盧俊義等其他諸位弟兄,知武鬆、阮小二又上了梁山,哪個又願意落後,紛紛安頓家眷,均來梁山二次落草。


    眾弟兄在梁山二次聚義,說不出來的唏噓感歎,一邊埋怨武鬆小二不夠兄弟義氣,扔了眾弟兄獨自上山,一邊商議今後出路。


    大家既是義兄義弟,又是阮門師兄弟,向來晁蓋為長,宋江次之,依次為盧俊義、吳用、關勝、林衝等。晁蓋既亡,但武鬆知道宋江自來主張弟兄們安分守己,少惹事端,故此提議道:“俊義哥哥武功既高,原先與官府亦沒大來往,做起頭領也好毫無顧忌!”盧俊義心下大急,臉漲得通紅,“我衝鋒陷陣打打殺殺自沒說的,頭領可是做不來。宋江哥哥文武雙全,足智多謀,弟兄們向來推重,正該做了頭領。”武鬆笑道:“宋江哥哥卻是不願呢。”


    宋江心中雪亮,站起來,朝武鬆笑笑搖搖頭,道:“權勢與財富,千百年來都是埋藏在大人心裏最深的玩意,就像當初小五的孩模,向來愛不釋手,當真不可代替,帝王將相更是很多人的日夜夢想,但幸而對我們兄弟來說,均不做如是想。


    “我等捫心自問,是要做皇帝,還是要出將入相?卻均大大不是!我們這一帶,自黃巢以來,兵連禍結,少有寧日。起事這件事,父老鄉親不允,吾等又願,何苦來也?可恨朝中上下官員巧言令色,為非作歹,地方官更是混水摸魚,而苛捐雜稅日益深重,差役對百姓盤剝苦逼不已。當今舊法不好,新法難適,大宋真如小五的破魚網,撒網兜不住,收網提不起,實是無可奈何。”


    小五一旁叫道:“我的網時織常新,沒有那樣的破網。”


    宋江笑笑,繼續道:“我說是你換掉的網,整天打魚,早晚出這等破網。如今武鬆小二兄弟打死了當今皇帝欽派的運送花石綱的製使,按理斷難了局,但為晁伯父,自是勢在必為。此事若然不做,哪裏還有臉活在世上?今日既如此,為兄便帶了這頭,依師父所傳授,排兵布陣,好生準備官兵來征討。我們本因公田稅及運送花石綱之事起,既不是要當皇帝,也不是要做官,索性將所到之處公田稅與花石綱事廢了,也不枉我們旗號寫的‘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對得起我們起事一場,不負父老鄉親得脫淒苦之望。”


    眾兄弟聽了,齊聲應是,均道大丈夫生逢亂世,原應濟世救人,轟轟烈烈一場。


    宋江說罷,心中苦笑:“師父講授孫子兵法,六韜五略,想不到派此用場,大違師父所願,也逆父老之為。當年周侗師伯曾說我們弟兄們武功高強,又不乏超卓之人,能耐大,誌向小,永是痼疾。而誌向小,又焉知不能為小呢?我們原也應該孜孜於功名,出將入相,全然改換了蔡京童貫這般奸臣作派,也是天下百姓之福,但眾兄弟之中,這等事誰能做得了?當年老父極力排斥眾家弟兄習練武藝,堅認此舉為禍而非福。但眾家弟兄們人人武功精進,又哪裏忍得了?”


    一想到出將入相不能,宋江心底下惕然而驚:“眾兄弟們果然是進退維穀,有死路而已嗎?”心下暗下決心:“我即便赴湯蹈火,也要引導弟兄們周全。今日便做了頭領,徐徐謀圖偃旗息鼓。”


    宋江等既然重占梁山泊,再起事端,因東平府尹程萬裏公田稅收為惡最多,弟兄們便舍了鄆城縣,再向東鬧去。弟兄們不擾百姓,專門劫掠官府以擴田名義搶自百姓之財,掃除花石綱事,立旗為號,號曰‘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所到之處,田畝清楚,官吏明白,再無汙七八糟之事,當地百姓無不拍手稱頌,於是人心思反,應者雲集。


    此時大宋因花石綱、公田稅等弄得天怒人怨,天下皆反。朝廷知道宋江複反,而南方的青溪方臘起事正猛,更有淮西反了王慶,河北反了田虎等,一時也顧不得征剿,隻下令東平府府尹派人捉拿。那程萬裏哪裏敢征,隻是虛張聲勢。於是宋江眾家兄弟再入河北路,縱橫河朔,朝廷稱其為“河北劇賊”,並下詔招降。然宋江等惱恨官府為政不端,未受招安,再轉戰京東路,縱橫於青、濟、鄆、濮諸州。複自龜蒙間移軍南下,勝沂州知州蔣圓,占其州府。宋江遣副帥盧俊義帶領關勝、林衝等共三十二兄弟,將兩千人馬,悉數向海州進發,隻留李逵、燕青兩兄弟及小徒範燕堂、張順侄子張榮、史進侄子史斌等一幹小字輩領兩千人馬在身邊,坐鎮沂州。


    宋江等雖人馬不多,但個個精壯,摧城拔寨,天下震動。道君皇帝極為驚怒,不得已重新起用張叔夜趕往海州,既任招討使,更任海州府尹,即刻上任征討。那叔夜聽宋江等複反,而朝廷調令自己,暗暗叫苦,但皇命在身,隻得奉命率領一萬禁軍出征征討。


    叔夜率軍自汴京出發,過南京應天府至毫州,因與知府侯蒙有舊,專程拜會。那侯蒙與叔夜見了,知是征剿宋江,不禁低頭暗歎,說道:“當年晁補之為濟州知府,曾聽其說到宋江,文武全才,結義兄弟甚多,個個武功高強,當非虛言。”


    叔夜澀然笑道:“第一次便是由我領軍征討,哪裏會不知道宋江文武雙全,手下武功精強,實是不可得罪的主家?真要是盡皆剿滅,自是非常之難,他弟兄義薄雲天,亦當真不忍。”侯蒙道:“張知府您當先去,我自上書朝廷,設法招安,定多給高官厚祿,著令他兄弟等人隨征方臘。”叔夜乍聽大喜,轉瞬又覺遲疑,覺得宋江實是難以招安。但別無良方,寄托侯蒙免強一試。


    二人分別,叔夜赴海州征討宋江,侯蒙於是上書朝廷,稱:“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待朝廷批複不提。


    叔夜率禁軍一萬到得海州,既接任知府,又做軍備征討宋江,運籌帷幄,正要決勝千裏,待宋江大軍到時開兵見仗。


    且說宋江坐鎮沂州,盧俊義帶人南下淮陽軍,再向南進入淮南路楚州,攻城掠地勢如破竹,往來縱橫。自公田法、花石綱以來,百姓恨透官府貪婪暴虐,沿途響者雲集。楚州既下,便即占了官府,開了糧倉府庫,搶了大戶田契,一應分了百姓。處分停當,轉而欲北上沭陽,直向海州進發。


    那張叔夜本為西北名將,雖欲招安宋江,知其難以輕易可為,仍籌計全力擒拿。知沭陽縣尉王師心驍勇,令折可存、韓世忠二將會其共阻之。那折可存、韓世忠俱為大宋軍中後起之秀,武藝高強,忠勇多智,朝廷遣叔夜攜其二人同來征討,也足顯對其事極為重視之意。


    折可存與韓世忠既得張叔夜麵授機宜,兵駐沭陽縣城,以拒自楚州北返之敵。


    盧俊義帶領梁山眾弟兄,直到攻克楚州,一路高奏凱歌,人人不禁心中豪邁。這日再揮軍北返,至沭陽城下,折可存與王師心大開城門迎敵,怎奈關勝、林衝等將十分勇猛,二人與之陣前交鋒,難免先後敗北,卻並不入城,直向西南方敗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銅人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遠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遠闊並收藏銅人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