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玉終於答應了不再跟去,這時候卻又跑過來湊近辛棄疾,伸過頭在他的耳邊低聲低語說道:“我早晚要殺了金國的狗皇帝完顏亶,你可要替我多長隻眼睛盯著,千萬要留心如何能殺他。”


    棄疾這時侯看到範玉鵝蛋臉龐,大大眼睛,彎彎眉毛,膚如凝脂,目如秋水,衣裝淺色羅裙繚姿鑲銀絲邊際,水藍色紗帶曼佻腰際,著了一件紫羅蘭色彩繪芙蓉拖尾曳地對襟收腰振袖的長裙。微含著笑意,青春而懵懂的一雙靈珠,泛著珠玉般的光滑,眼神清澈得如水。剛才在耳邊吹氣如蘭,已弄得好生羞臊。本來聽了小師姐的話已然銘記在心,定當照辦,卻一時慌張忘了回答。


    這時範九兒看看如玉聽話留下,笑嘻嘻跑過來道:“我妹妹長得這麽俊,打扮個相公誰看也不像。”如玉準備了好幾天,卻終於去不成,氣正沒地方撒,扭頭對母親說:“要我不去也可以,須得要哥哥在家陪我。”素蘭撫掌大笑:“這祥最好,我幫你把哥哥留下來。”範九兒看看不妙,一溜風追了過去。


    一行人騎著快馬行走好快,擺渡過了渦河一路向北直向商丘而去。鄆王喬裝了騎在馬上,白皙臉龐不知什麽時候已變得蠟黃,鼻子扁平糟紅,一派小醜模樣,隻是身板挺直,不失其英挺軒昂。


    靖康之難”後,中原被金人占領。辛讚為家計所累,未能脫身南下,無奈帶著家人生活在金軍占領區。辛讚雖在金朝擔任朝散大夫、知開封府,但他不忘家國,每逢閑暇,即帶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希望爭取機會揭竿反金。金天等年間,辛讚還兩次命辛棄疾以應考為名,前往金都燕京考察地形,搜集情報。辛棄疾終於等到機會,如願走上抗金戰場,和南宋取得了聯係時,他的祖父辛讚已去世。


    但辛讚與棄疾相處期間,處處不忘指點他學習山川地理曆史,卻是誰都知道之事。


    李寶看著辛讚又要教授棄疾山川地理曆史,非常感動,不由說道:“山川地理,所到之處,均不忘指點江山,老頭子又開始了。”


    辛讚笑道:“懷英、棄疾文章得劉先生悉心教授,武功得燕堂指點,兵書戰策則得鄆王親傳。我是棄疾親祖父,今日時機湊巧教導一些,用心也不能與師叔祖差太遠。”


    鄆王笑道:“棄疾雖然是你親孫子,卻是我師門徒孫。說到授業,我比你這個親爺爺更加首當其衝,自然不是外人。我們兩個老朽就各展所長,傾囊相授。”


    辛讚又道:“王爺比我學問強太多,還該是您來。我雖然也是當年大宋進士,可那時王爺正是狀元。”


    趙楷,跟他的父親宋徽宗一樣,自小聰明伶俐,文采非凡,又精通琴棋書畫,並且擅長畫花鳥,因此深得宋徽宗的寵愛。


    政和八年,趙楷偷偷參加了當年的科舉考試,竟考中了頭名狀元,宋徽宗得知後非常高興,但是他又怕被天下人說閑話,畢竟皇子考中狀元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於是宋徽宗就點了考中第二名榜眼的王昂為狀元,但實際上狀元仍是趙楷。


    趙楷就這樣成了曆史上身份最高的狀元。


    但是鄆王輕輕搖頭說:“這裏是中原,自古以來都是華夏的根本所在,現在卻陷落了。我是大宋皇家人,再講這些沒有底氣,還是請您老哥哥講吧。”


    辛讚聽鄆王說得坦誠,心下感動,便道:“中原淪陷,做臣子的更加惶惶不安,好在我們都有心來日再圖。今日就由我來說各地戰場故事,不妥之處,王爺再指教。”


    鄆王笑笑道:“指教不敢,但或有感慨處,我可忍不住要發。”


    於是辛讚向懷英、棄疾說道:“中原,又稱華夏、中土、中州,是指以河洛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狹義上指河南地區。


    “中原本意為“天下之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中原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化過程中,占據了核心地位。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中原地區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曆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自夏朝起先後有商、周、漢、魏、晉、隋、唐等二十多個朝代,三百多位帝王定都或遷都於此,中原長期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辛讚說道此處歎口氣,再道:“此話卻是女真人入主中原之前情景,如今宋室江山僅有淮河秦嶺以南,隔淮河借助秦嶺天險與金對峙,遙望中原。


    “燕山為中原北之屏障,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燕趙曾於此設長垣與匈奴爭鋒,至秦時將其連接,便是所說的萬裏長城。中原在幽州未失之前,於此據險以守。但自後晉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後,藩籬盡失,門戶大開,此所以成為切身之痛。


    “其實周時各諸侯國自設藩籬,在與敵邊境築城,秦時更大肆連接修複。漢武帝與匈奴爭戰更多,逐其至漠北,除了修複秦蒙恬所築長城外,又築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漠北鴨綠江北岸長城,拒胡於極遠。反而是近代以來,漢族疆域自北以南不斷退縮。


    “燕山東首以外之地,南襟渤海,西北依燕山,向北便是遼西走廊,地勢險要,為古碣石所在地,史家又稱其為‘碣石道’,隋開皇年間在此築渝關關城。燕雲十六州丟失之前,冀遼在此分界。因處山海之犄角,正是背水之地,從前契丹、女真雖善騎兵作戰,向不習水性,南北於此用兵不多,但眼下已自不同。遼、金早已跨過長城,且多用漢人,漸漸熟悉水戰,兩側若為敵對雙方,這裏可水陸並進,不複有背水之虞,勢必成攻防要塞,更為兵家所重。此關近來先失於遼之手,後又為金所得。我們此行正要途經那裏,屆時你們身臨其境,該當更有體會。”


    辛讚口中的渝關也叫榆關,便是後世所稱的山海關,地位愈加重要,號稱天下第一關。


    “隋開皇年間,設臨渝關。隋大業年間,又置臨渝宮。明洪武十四年九月,徐達在今山海關置山海衛,並將榆關之“關”移於山海關,又將榆關移遷到深河,仍沿用其名。合並東新寨鄉、馮莊鄉、榆關鄉置榆關鎮。後世,上徐各莊鄉並入。撫寧縣撤縣設區,榆關鎮屬於撫寧區。


    “這裏的喜逢口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在這裏有喜逢口,且喜逢口有詩


    兒寒解衣重撫摩,兒饑推食孰忍訶。


    長成與國遠負戈,一去不返當如何。


    去時雲戍東北鄙,直出榆關度遼水。


    白頭郎罷與影俱,豈憚山川千萬裏。


    天教此地適相逢,父曰從天墜吾子。


    笑疲樂極俱殞身,誰謂情鍾遽如此。


    官家開邊方未已,同生又別寧同死。


    山雲漠漠風颼,山頭雙塚知幾秋。


    當時不忍一朝喜,今日翻飛千載愁。


    猶勝貞女化為石,終古孤身舍不得。


    清江寒影日悠悠,行人一去無消息。


    “燕山從喜峰口再往西南就能到最西頭頭,這裏又有關溝和太行山相對望,自古又在這裏設立居庸關。這在《呂氏春秋》和《淮南子傳》都有記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也’,《大地詳記》有‘太行八陘,其第八陘為軍都’,軍都便是居庸關別稱。早在春秋戰國,燕國就扼控此口。其屬遼時,以勁兵守之。本朝宣和年間,金人侵略遼國,就是依靠搶奪了這道關口而向南,然後再入燕京成功的。”


    辛讚這時候已經講過了燕山的關溝與居庸關,轉過頭扭過臉用手遙遙指向的地方,已經轉向了太行山的方向:“太行山雄踞晉與冀的分界,延綿廣袤上千裏,其中上百丘嶺相互連接,千座山峰高聳屹立,成千上萬的溝深壑陡。太行山自南向北被許多的河流例如沁河水、丹河水、漳河水、滹沱河水、唐河水、桑幹河水等水係而切斷,由此形成了數不清的峽穀,單是有名的就有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等八陘,向來被稱為太行八陘,都是重要的軍事上關隘。這一線從古至今以來之所以戰事非常頻繁,這些原因離不開上麵所說的地勢險要的原因。


    “再往太行的西南的餘脈之中條山,它隔著黃河與秦嶺東北的餘脈之崤山相對而望,更是圍有最著名的豫西走廊。這一地區以洛陽為中心,東麵到滎陽,向西到潼關,東西兩邊分別連接著關東與關西,自古以來就是中原東與西的相爭的關鍵環節。通過這個重要的通道,向西可以占據擁有八百裏秦川的關中,往東走就可以直接地參與逐鹿中原。秦末時項羽滅秦、楚漢戰爭中的楚沒有爭霸、漢末的董卓之亂、隋唐時李世民消滅王世充,以及後來唐中期的安史之亂,向來都是這樣啊。


    “中原自太行山越過去豫西走廊再向南看,又有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等群山圍繞,而那些伏牛山、外方山、熊耳山等又都是秦嶺的餘脈,往西南又是背靠大秦嶺,整個兒形勢呈現扇形往東北分布,越是往裏就越是崇山峻嶺,高峻險要得不能翻越,這些也更加顯示出了重要關口的重要性。


    “特別是那伏牛山與桐柏山,一個在西邊,一個則分布在東邊,兩座大山遙遙相互對望,正像是自中原而南下荊楚的兩扇大門,特別其中的南陽與襄陽,又分別鉗製著自北向南、從南向北的出入口,地理位置特別重要。”


    他說到了這裏,辛讚深深歎了一口氣道:“可惜前幾年金國向南侵宋,導致大宋的多半數的國土麵積淪陷,幸而以後有嶽飛元帥率領戰無不勝的嶽家軍打敗了偽齊劉豫和金國的聯軍,收複了襄陽六郡等大片的大宋國土,但是南陽的大部分仍是被金所占。真可惜了襄陽六郡,向西可以連接秦與蜀地,向東又可察瞰吳越,進則可以出擊進入中原,退後又可屏蔽注湖廣之地,此地與金國隔淮河秦嶺一線相對望,如今正是變成大宋麵對中原的正經門戶。


    “桐柏山,位於中國河南省、,其主脊北側大部在河南省境內,為秦嶺向大別山的過渡地帶,屬淮陽山脈西段,西北-東南走向。狹義的桐柏山指南陽桐柏縣南以太白頂為中心的地區。廣義的桐柏山,或稱桐柏山脈,指起於南陽盆地東緣,東南至武勝關,西南至湖北的廣水、隨州、棗陽一線的廣大山地,東與大別山相接。山脈呈西北—東南方向延伸,素來“比華山更險、與黃山競秀,為桐柏、信陽與隨州間的交通障礙,山間平靖關、武勝關為交通孔道,戰略要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銅人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遠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遠闊並收藏銅人圖最新章節